原发性肝癌诊治常规及进展课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452570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8.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发性肝癌诊治常规及进展课件_1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原发性肝癌诊治常规及进展课件_1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原发性肝癌诊治常规及进展课件_1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原发性肝癌诊治常规及进展课件_1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原发性肝癌诊治常规及进展课件_1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发性肝癌诊治常规及进展课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发性肝癌诊治常规及进展课件_1(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发性肝癌诊治常规及进展,东莞市人民医院.肿瘤防治中心王在国,讲授内容,一.概 述 二.诊断常规 三.治疗常规 四.部分进展 五.存在问题 六.总结与考评,概 述,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发病的肝癌约45%发生在我国大陆地区。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又有增高趋势,统计表明我国肝癌的年死亡率为20.40/10万,其中城市为19.98/10万,农村为23.59/10万,分别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和第一位。肝癌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早期发现和诊断困难,通常在确诊后36个月死亡,素称“癌中之王。” 肝癌也是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中的常见病种。肝癌在本地区的发病率、死亡率等

2、情况,目前暂时还没有具体数据。,临床表现,症状:早期多无症状,而中晚期症状多,但缺乏特异性。常见的有肝区疼痛、消化道症状(纳差、恶心、腹胀及腹泻等)、乏力、消瘦、发热及出血倾向。 体征:早期肝癌的体征不明显。中晚期肝癌的常见体征有肝肿大、肝区肿块、黄疸、腹水、下肢浮肿及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脾脏肿大等肝硬化表现,以及男性乳房发育、红细胞增多症、自发性低血糖等旁癌综合征表现,但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肝肺综合症。,入院检查常规,必须常规检查的项目: 血常规+血型+凝血四项; 尿常规+尿糖; 大便常规+潜血试验;

3、 乙肝两对半定量; 感染性疾病检查(HCV+HIV+trust); 肿瘤标志物系列(放免法定量测定); 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 肝胆系统B超; 肝胆系统CT或MRI; 全身骨扫描; 胸正侧位片; 心电图。,入院检查常规,必要时加做的检查项目: HBV-DNA定量分析; 肝纤三项; 血清蛋白电泳; 上消化道钡餐摄片; 纤维胃镜或结肠镜检查; 肝胆CT或MRI三维重建(胆管、肝A、门V、肝V、肝后IVC); 动态心电图; 肺通气功能测定(60岁,有慢性肺病,拟手术者); 肝穿刺活检; 肝血管造影; 腹腔镜检查; PET-CT。,肝癌诊断应包括的内容,临床诊断; 临床分期;

4、 病理诊断; 相关肝病及并发症的诊断:如慢乙肝、肝硬化(代或失代偿期)、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脏肿大或脾脏功能亢进症等。 非相关疾病的诊断: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临床诊断标准(1977全国肝癌协作组的修改版),AFP400u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同时能扪及肝脏肿大并有明显的大结节或影像学检查证实肝脏有占位性病变。 影像学检查肝内有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肝癌,并且有下列条件之一者:A.AFP200ug/L,无明显肝病活动证据,且AFP小扁豆凝集素结合型25%;B.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C.有肝癌临床表现,加上肯定的远处转移病灶

5、(如肺、骨、锁骨上淋巴结)或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或在其中找到癌细胞;D.有明确的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阳性的肝硬化。,临床分期标准,全国肝癌协作组1977年临床分期标准:I期(亚临床期):无明确肝癌症状和体征;II期(中期):超过I期标准而无III期证据;III期(晚期):有明确恶病质、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之一者。(评价:简单实用,同时适用于不同医疗条件的单位,但标准较粗。) UICC标准:肝癌的TMN分期(评价:UICC的TMN分期标准较细,但需手术及病理方可判定。),肝癌治疗原则,早期(有效)治疗、积极治疗、综合治疗是三个重要治疗原则。,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切除,等);介入治疗

6、(HACE,等);局部物理治疗射频、微波、酒精 、冷冻 、超声聚能刀、r-刀全身化疗;生物靶向治疗;中医中药;,肝癌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肿瘤情况(大小、数目、部位、范围、癌栓情况、大血管受累情况)、肝功能情况(ChildAC级)、全身状态及医疗单位设备条件、医生经验和技术水平等重要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认真分析,做到“个体化”选择。,肝癌治疗方法的选择,一.小肝癌的治疗选择: 如肝功能代偿,应力争切除;不能切除者可作局部治疗,包括术中射频消融、微波治疗、无水乙醇瘤内注射(PEI)等; 肝功能失代偿而无腹水者可作超声引导反复多次经皮PEI,少数可试经导管肝动脉栓塞(TAE)或化疗栓塞(TACE)。

7、,肝癌治疗方法的选择,二.大肝癌的治疗选择: 肝功能代偿者,单侧可力争作根治性切除;不能作根治性切除者则争取作缩小后切除,术中HAL)、HAI)、射频消融治疗、微波治疗局部治疗等; 如术前估计无切除可能则可作TACE;或合并局部放疗、生物治疗、中药等,待肿瘤缩小后再切除。,肝癌治疗方法的选择,三.晚期病人的治疗选择: 有明显黄疸、腹水者只宜中药治疗、生物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法等。 个别肝门区肝癌压迫导致梗阻性黄疸者,若情况允许也可以试HAL、HAI、TACE等,有极少数因肿瘤缩小而切除者。,肝癌的手术切除:适应症,手术切除是目前公认的肝癌首选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我院肝癌治疗的常规手段。

8、 适应症: 肝内病灶”有切除可能(标准是什么?)”; 无明显黄疸、腹水和远处转移; 无重要脏器严重病变。,肝癌的手术切除: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包括适当的营养、休息,术前全面检查心、肺、肾功能,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有条件时,可了解肝脏的储备能力,术前估计并确定安全的肝切除限量。术前2天补充适量的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白蛋白偏低者适当输注人体白蛋白、新鲜血浆或全血。术前一日备胸腹部皮肤、普鲁卡因及青霉素皮试,拟术中栓塞者加做静脉碘化油过敏试验,准备充足血液制品(浓缩红细胞:左半肝切除备4U,右半肝切除备8U,侵犯大血管至少16U,必要时备新鲜血浆、血小板、冷沉淀),术前晚必要时镇痛、镇静、灌肠处

9、理,术晨留置胃管、尿管,术前还必须与家属及其单位交换意见并签具手术同意书。必要时还需预约术中B超、术中冰冻检查。术前一日还需准备术中特殊用品,如肝脏拉钩、超声刀或氩气刀、射频或激光治疗设备、化疗泵、血管阻断与修补用品等。如果肝功能异常(child B级),应酌情延长术前准备时间,加强护肝与营养治疗。,肝癌的手术切除,肝癌的手术切除:麻醉-体位-切口,麻醉、体位与切口选择: 麻醉:一般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静脉麻醉 体位:左肝癌可平卧位,中肝癌平卧位加腰后垫高46cm,右肝癌视不同情况分别右侧垫高3090。 切口:通常选用右肋缘下斜切口即可,必要时(非常规选择)可加作左肋缘 下斜切口。,肝癌的手术切除

10、:术式选择,规则性肝切除术:当肿瘤位于某肝段、肝叶或半肝时,按解剖结构行相应肝段、肝叶、半肝或左与右三叶切除的术式。,规则性肝切除术类型:,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是指采用将通向病灶的血管分支和胆管分支予以切断结扎而将肿瘤局部切除的术式,包括楔形切除术、肿瘤剜出术。是近年的发展趋势。,肝癌的手术切除:术后处理,监护:T、P、R、BP、SO2、神志与CVP,及电解质、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常规变化,观察引流量与颜色; 停留胃管、尿管,记录24小时出入量; 持续低流量吸氧2472小时,以增加肝细胞供氧量,促进其恢复; 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 68小时后取半坡卧位; 术后早期快速补足浓缩红细胞(100克标准

11、与增多症处理?)与晶体液,并维持酸碱与水电解质平衡; 补足热卡,补充电解质、氨基酸,切除范围较大者适当补充人体白蛋白、血浆或浓缩红细胞; 适当应用止血药物; 预防性应用头孢三代抗生素; 加强护肝治疗; 预防性使用制酸剂以预防消化道出血发生; 切除右半肝以上者,必要时术后早期35天内每日给予氢化可的松100200mg; 加强护理(口腔、呼吸道),注意翻身及床上适当活动,促进早日康复;必要时雾化处理; 根据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会诊协商处理。,肝癌的手术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术后出血; 肝功能衰竭; 胆汁瘘; 膈下脓肿; 胃肠道出血; 胸腔积液.,肝癌的手术切除:根治性判断标准,肝断面及余肝内无肿

12、瘤残留; 肝断面血管、胆管内无癌栓; 术后短期AFP降至正常.(注:AFP的生物学半衰期为3.09.5天,专科医师必须熟悉AFP半衰期的概念并运用其评价手术的彻底性.以1200ng/ml为例,指导推算降至10ng/ml的时间:7X39.)。,肝癌的手术切除:术后随访,随访“三大常规”项目:AFP定量分析;B超或者CT/MR;胸片.每34月一次。,肝癌治疗研究:三个阶段飞跃,50S肝脏解剖学研究,导致了肝癌规则性切除的诞生,使得510%的肝癌病人受益; 60SAFP的发现及普查应用,导致小肝癌研究的兴起,又使510%的肝癌病人受益; 90S“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研究、又使510%的肝癌病人

13、受益; 移植,复发处理?,肝癌治疗研究的主要进展,特殊部位的肝癌切除 ; 序贯切除; 门静脉及胆管癌栓的手术处理; 肝癌切除术后的复发与再治疗; 肝脏移植; 肝癌的靶向治疗 .,特殊部位的肝癌切除,侵犯第一、二、三肝门的肝癌(包括I、II、IVa、VII、VIII段肝癌),因肿瘤显露困难,涉及诸多大血管及胆管,手术切除难度和风险极大,故将其归于特殊部位肝癌。特殊部位肝癌的手术切除,术者必须有十分熟悉的局部(尤其是三个肝门)应用解剖知识、大量的周围型肝癌切除基础、熟练的血管损伤修补技术、熟练的各种肝血流阻断技术,最好还有肝脏移植手术的经历。此外,术者所在单位的综合实力(配套设施与专科人才)也非常

14、重要。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则不宜贸然施行特殊部位肝癌切除术。特殊部位肝癌的切除,通常代表一个单位外科的水平和实力,目前仍主要由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型肝癌医疗科研单位完成。我院自2001年以来,已常规开展此类手术近百例,不少患者已经超过5年仍无瘤生存。,第三肝门部肝癌切除前后,第一肝门区肝癌切除前后,第二肝门相关肝段示意图,Va段肝癌切除,VII段肝癌切除,VIII段肝癌切除,序贯切除,基本概念: 汤钊猷把“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统称为“序贯切除”(包含二期切除和二步切除)。 前期治疗:包括HAL、HACE,HAI,PEI。 最佳时机:综合治疗后46个月较好。 适应症及条件经前期治疗后,肿瘤体积

15、缩小50%以上,或偏离肝门区大血管;肿瘤境界较治疗前清楚(能看到包膜形成),并显示切除可能;AFP转阴或显著下降;肝功能childA级,全身情况良好;无门静脉主干癌栓,无全身远处转移。 临床意义给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门静脉及胆管癌栓的手术处理,门静脉癌栓的处理门静脉癌栓的镜下发生率高达90%,是肝癌术后早期复发和肝内广泛转移的重要原因。国外门静脉癌栓的取出方法有搭桥手术、门静脉端端吻合术及开窗术等,其手术复杂且创伤性大。国内的报道均经门静脉残端口取出,方法简单实用。自1996年以来,作者也开展癌栓取出术18例。癌栓取出后,国内学者均主张肝动脉和/或门静脉插管化疗。 胆管癌栓处理

16、肝癌合并胆管癌栓较少见。其发生率一般在1.5%10%。国内外文献报道绝大多数癌栓与胆管壁无紧密粘连,癌栓质软,易坏死、出血、脱落,不向胆管侵犯,较易清除干净。胆管癌栓取尽后经“T”管化疗可减少残留与复发。胆管癌栓不同于门静脉癌栓,后者依靠门静脉供血,清除后仍可复发,而胆管癌栓只要切除肝脏的原发病灶并清除胆管内继发病灶,就可能达到根治目的。,肝癌切除术后的复发与再治疗,复发情况大肝癌术后5年复发率在80%以上,小肝癌术后5年复发率也高达40%-60%。复发时间以术后12年为复发高峰时期。 复发机制切除不彻底;门静脉癌栓形成 ;肝癌的多中心起源。 复发癌的再切除 再切除是复发癌再治疗的首选方法和提高疗效的最重要途径。再切除的条件包括:复发肿瘤是单个或较局限;肝功能正常;没有远 处转移;患者及家属同意再次手术。再切除的方式,局部切除为唯一可供选择的术式。再切除的次数,国内(也是世界)最多7次,我院4次(英雄:万巨维!)。再切除的效果取决于复发病灶的大小和病程早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