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边城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9888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边城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边城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边城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边城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边城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边城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边城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边城教学案边城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新人教版必修 5 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重点分析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教学重点】:主旨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学法引导】1、认真诵读课文,体会文章之美。 2、文章较长,应理清文章层次,进而把握人物性格,体会语言,探究艺术特色。 预习案 导入新课。 1、 “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

2、易认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是真懂得它的意 义的人却很少。 ” 2、 “我崇拜朝气,欢喜自由,赞美胆量大的,精力强的这种人也许野一点,粗一 点,但一切伟大事业,伟大作品就只这类人有份。 ” 这位追求美爱与自由,热爱青春与美的作家就是现代小说家沈从文。 一、课本助读 1、作者: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苗族, 湖南凤凰县(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30 年代知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文体 家。他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充满 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沈 从文先生的

3、文学作品边城 、 湘西 、 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 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 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 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 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 。 - 2 - 散文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 响。 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 的作品最具特色。小说写得平静、哀怨,美丽中透着悠长的感伤。他写湘西的乡下人,钟

4、 情于未被都市污染的人们,但又对现代文明罩在人性身上的暗影,生出厌倦的情感。 代表作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 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 小说。 晚年醉心于文物研究,对服饰、瓷器、锦缎丝绸、旧版经文,多有心得。一本中国 古代服饰研究 ,林林总总,巍巍大气,像他的小说一样,流动着祥和之美。 二、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喁喁( )黑黝黝( )焖菜( )竹篁( )傩送( ) 涎皮( )甬道( )莞尔( )滨水( )蒿艾( )角隅( )胡诌( )嗤笑( )茨滩( )碾坊( )茶峒( ) 2、请学生

5、相互讲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3、理清小说思路 我的疑 惑 探究案 一、作者笔下的边城在哪里? 二、作者笔下,描绘了边城哪些风俗? - 3 - 三、祖父和翠翠的性格特征。 翠翠: 爷爷: 四、作者在小说中从多方面构筑了一个人性美的理想王国。您能找几个? 我的收 获 训练案 一、这篇小说的心理描写历来为人称赞,试分析节选的部分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活动 的? - 4 - 二、边城的人们是那样的善良、纯真,翠翠的爱情为什么会以悲剧结束? 3 边城(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重点分析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 3.结合

6、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教学重点】:主旨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学法引导】1、认真诵读课文,体会文章之美。 2、文章较长,应理清文章层次,进而把握人物性格,体会语言,探究艺术特色。 预习案 预习自测归纳 1、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与现在常用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老船夫打量着自己被死亡抓走以后的情形,痴痴地看望天南角上一颗星子,心想: “七月八月天上方有流星,人也会在七月八月死去吧?” 她便同祖父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不可能事情。且想象她出走后, 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7、 (老船夫)很快乐地说:“大老,你这个人,又走车路又走马路,是怎样一个狡 猾东西。 ” 若当真有谁来在对溪高崖上为你唱歌,你预备怎么样? 2、对下面各语段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 这是翠翠的心理描写。表现其天真纯洁性格。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 - 5 - 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口落)嘘!”啭着它的喉咙, 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 了。 这是环境描写,为祖孙俩夜晚讲故事渲

8、染安宁静谧的气氛。 “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 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 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 ” 这是翠翠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她的纯洁天真,对美好爱情的朦胧的憧憬。 “翠翠,梦里的歌可以使你爬上高崖去摘那虎耳草,若当真有谁来在对溪高崖上为 你唱歌,你预备怎么样?” 这是爷爷的语言描写,表现祖父对孙女的爱情的关心。 我的疑 惑 探究案 探究话题:祖孙之亲 (一) 爷爷对孙女的爱 (二) 孙女对爷爷的爱 (一) 大老对二老的爱 - 6 - (二) 二老对大老的爱 我的收 获

9、训练案 1、翠翠曾三次请求祖父不要再渡船。回来陪她,祖父都没有答应,这其中最主要的 原因是( ) 翠翠是女孩子,爱撒娇,祖父了解她的脾气,所以没回来。 祖父觉得翠翠应该自己照顾自己了,所以仍旧驾船。 老船夫一心想着赚钱,根本没时间理会他的孙女。 老船夫是一个忠厚纯朴的老人,他了解过渡人急切回家的心情,是竭尽其职的一 种表现。 2暮色之中,翠翠坐在溪边, “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人,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 火镰吸烟,把烟杯在船边剥剥地敲着烟灰” ,为什么“就忽然哭起来了”?分析不当的一项 是( ) 在孤寂的环境中,翠翠满腔心事,却又无人能与诉说,内心苦闷。 翠翠青春萌动,情窦初开,她与爷爷相依为命

10、,爷爷却不能理解青春少女的情怀。 - 7 - 翠翠内心波动与人们悠闲过渡,形成巨大的反差。 翠翠担心渡船因烟火而损毁,危及爷爷的安全。 3边城明净的风光,熏陶着朴实的人们,这里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君子遗风。 下列句子能体现人性美的一组是( ) 为了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无论如何也不肯先开腔唱歌,一定得让那弟弟先唱。 在职务上毫不儿戏的老船夫,因为明白过渡人是要赶回城中吃晚饭的,人来一个就 渡一个,不便要人站在那岸边呆等。 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 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 摘虎耳草! 在船上

11、的祖父听到这种带着娇、有点儿埋怨的声音,一面粗声粗气地答题:“翠翠, 我就来,我就来!” 3 边城(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重点分析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教学重点】:主旨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学法引导】1、认真诵读课文,体会文章之美。 2、文章较长,应理清文章层次,进而把握人物性格,体会语言,探究艺术特色。 预习案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忌讳 悲悯 硬扎 黑黝黝 滨水

12、 挪移 弛名 荧火虫 甬道 逢场 烟杆 草荐 笼罩 碧溪岨 翘起 大拇指 2、选词填空( ) 天空被夕阳_ _成桃花色。 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_ _的去想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 - 8 - “爷爷,为什么不来?我要你!”祖父听到了这种带着_ _,有点儿 _ 的声音。 溪面_着一层薄薄白雾。 烘 放肆 娇 埋怨 浮 照 惬意 焦 怨气 飘 染 大胆 怒 反感 流 漂 烦恼 怨 害怕 升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且想象她出走以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来 地躺在船 上。 翠翠,你人乖巧,爷爷笨得很,话说得不温柔,也莫生气。我 说个笑 话给你听。 她 为

13、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 老船夫见他眼神冷冷的,不明白他的意思,就用眉眼做了一个可笑的记号,表 示他明白大老的冷淡处是装成的,表示他有好消息可以 。 无可奈何 信口雌黄 确实 宣告 无能为力 口若悬河 似乎 报告 无可奈何 信口开河 似乎 奉告 无能为力 滔滔不绝 仿佛 忠告 疑 惑 探究案 1、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为什 么? 2、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 ,产生出走的念头? 3、翠翠坐在溪边,为什么就“忽然哭起来了”后来心中又“很觉得悲伤”? - 9 - 4、祖父长长的曲子,为什么“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最后,祖父唱了十个歌, 翠翠为什么自言

14、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 我的收 获 训练案 0707 北京卷北京卷 湿湿的想念湿湿的想念 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大山,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 ,读那本未 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 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 形成的理想。 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到沅水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土故 水。 正值冬季,湘西竟然处处葱茏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鲜明对比。山还是那座 山,湾依然还是那道湾,但桥已不是那座桥,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 新故事 了。凤

15、凰城镇里风味独特的吊脚楼,被速生的凤头砖瓦楼渐渐替代,但这片土地上已悄悄 变了模样。 看不到了,爷爷你的印象或者只是你的梦想。你笔下的那种种传说、风情和神奇故事, 我怎么想像它们曾经在这山地水域中发生过,流动过,闪耀过,辉煌过?而眼前的这支清 流亦负载,亦推托,一点也不动声色。 而我回到这里,并不是要寻找你七十年前的起点,有多少风景将永远不能回来,我只 想读一读你的天地,这里有着不刻意维护而能留存下去的东西。 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沅水。他在自传中说, “我感情流 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与水不能 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 水给了他想像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爷爷认得书本识得字是从私塾小学校开始,而他 识到书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老街店铺、桥头渡口、水上人家没 有谁来教他,他用眼睛、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味给予一颗小小心 灵的感觉,把各种事物的内容和意义在游戏中融会,丰富自己的想象,最终凝聚为他对生 活对世界的独特思索。 水给了他坚忍柔韧的性格。爷爷曾说过:“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 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