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阿房宫赋学案a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98860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阿房宫赋学案a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阿房宫赋学案a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阿房宫赋学案a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阿房宫赋学案a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阿房宫赋学案a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阿房宫赋学案a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阿房宫赋学案阿房宫赋学案 A A 新人教版选修新人教版选修中中 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了解文学常识。2诵读课文,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掌握重点实词、虚词,了解文学常识。【预习案预习案】1 1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杜牧(803-852), 字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晚唐杰出的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之“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以别于“李杜”)。著作有樊川文集(因其别墅在樊川,故名)。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唐敬宗

2、荒淫失法,自即位以来大兴土木,广征声色。文章借秦建阿房宫为题,借古讽今,意在讽喻皇帝借鉴秦亡的历史教训,否则将重蹈其覆辙。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详细地叙述)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谕之意。杜牧的阿房宫赋曾得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盛誉,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长期流传,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2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缦( ) 囷( )囷焉( ) 霁( )虹( ) 辇( ) 鬟( )妃( )嫔( )媵( )嫱( ) 涨( )腻( ) 焚( )椒( ) 辘( ) 杳( )

3、妍( ) 剽( )掠( ) 鼎( )铛( ) 逦( )迤( ) 锱( )铢( ) 椽( ) 庾( )粟( ) 戍( )横( ) 槛( )呕( ) 哑( ) 参( ) 差( ) 兀( ) 缦( )冥( ) 荧( )椒( ) 辘( )砾( )妍( )呕哑( )( ) 【文本研读文本研读】(一)结合课后注释,疏通梳理全文,列出全文层次提纲。(二)研读第一、二自然段,回答问题。1第一段是怎样以简练又夸张的笔法,对阿房宫进行总括性描写的?- 2 -2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极力摹写阿房宫?作者是如何描画宫室之奇的?作者是如何叙述美女之多的?作者是如何表现珍宝之多的?作者写宫室之奇、美女之多、珍宝之富,用了什么样

4、的手法?3第二段是怎样写阿房宫内的奢靡的?4“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用了什么修辞手法?5如何理解作者极力描写阿房宫之胜?作者的本意是什么?(三)研读第三、四自然段,回答问题。1第三段主要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是围绕着哪两个对立方面展开的?表明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2文章的后两段是怎样描写秦的覆灭和总结历史教训的?三、四两段表现手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这样写?【探究案探究案】秦(包括六国在内)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3 -【训练案训练案】1解释下重点虚词意义或用法(1)之秦人视之,亦不甚惜燕赵之收藏杳不知其所之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2)其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5、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且行千里,其谁不知2重点实词(1)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使秦复爱六国之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2)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士大夫之族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岁更刀,折也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3)怜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怜体无比可怜身上衣正单描写奇丽 议论深刻 阿房宫赋描写和议论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唐代文赋的特点。 课文从建筑之奇、美女之众、珍宝之丰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写建筑,先用“覆压 三百余里”,言其占地之广;“隔离天日” ,状其楼阁之高;“骊山”两句,写其依山傍 水,气势非凡。接着写重楼叠阁、长廊高檐,不计其数;再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映衬宫- 4 -宇之宏伟、楼

6、阁之高大。然后,作者的笔触又深入建筑内部,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 多。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倍加渲染。写珍宝, 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极尽铺陈夸张 之能事。 然而上述铺陈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 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 不“爱民” ,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 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文章先写阿房宫的排场建筑及如云美女,暗示着秦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和他们的前途。 再写秦的纷奢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预示“火山即将爆发”的形势。最后写秦不以六国 为鉴,终于自食其果。那么当时的统治者如不以秦为戒,又会有什么结果呢?环环相扣, 真可谓“笔所未到气已吞”!我的收获:我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