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概括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1581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概括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概括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概括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概括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概括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概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概括(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第十四讲) 分析概括 (对应学生用书4548页)1. 掌握筛选、概括信息的方法。 2. 学会全面分析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近义词辨析(十) 1. “会合”与“汇合” 会合:着重于人相会聚拢。汇合:常比喻抽象事物(意志、力量等)汇聚在一起。 2. “机体”与“肌体” 机体:生命个体的总称,如“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肌体:身体,常比喻组织机构。 3. “艰苦”与“坚苦” 艰苦(艰苦卓绝):艰难困苦,适用于环境、生活、岁月等客观条件。坚苦(坚苦卓绝):坚毅刻苦 ,适用于主观精神、工作作风等。 4. “简洁”与“简捷” 简洁:说话作文简单明白,侧重于没有废话。简截:说话作

2、文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 简捷:同“简截”,行动、方法、手续简便快捷。 5. “入骨三分”与“入木三分” 入骨三分:只用于形容对反面事物的揭露深刻尖锐。入木三分:既用于反面揭露,又用于对正面 事物的议论深刻。 6. “申明”与“声明” 申明:郑重申说理由,含解释辩白之意。声明:公开宣布或表明立场、态度。 7. “圣地”与“胜地” 圣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胜地:名胜之地。 8. “时世”与“时势” 时世: 时代或社会,如 “时世的变迁”“艰难时世”。时势:时代潮流或趋势,如“为时势所迫”。 9. “实验”与“试验” 实验:对科学理论进行实际验证。试验:对某事物的结果、性能进行试探观察。 1

3、0. “熟悉”与“熟习” 熟悉:侧重知道得详细、清楚,多适用于知识。熟习:侧重于技巧掌握得熟练。 常见易混淆的成语(十) 1. 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艳,品种繁多。 五花八门: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 2. 五体投地:指两手、两膝和头着地,是佛教最恭敬的礼节。比喻敬佩到了极点。 心悦诚服:诚心诚意地服从或佩服。3. 喜笑颜开:颜,脸色;开,舒展。心情愉快,满脸笑容。 嬉皮笑脸:形容嬉笑不严肃的样子。贬义。 4. 脱胎换骨:原谓修炼得道,可脱凡胎成圣胎,换凡骨为仙骨。后借指彻底的变化。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 5. 笑容可掬:掬,两手捧起。形容满面笑容的样子。 喜形于色:形,表现。色,脸色。喜悦

4、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6.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贬义。 异想天开:天开,天门打开,比喻荒诞的事。形容想法离奇而完全不切实际。一般用于贬义,有 时也可作中性词用。如:科学家要敢于异想天开。 7. 不拘小节:小节,无关原则的生活琐事。不注意生活小事。 不拘一格:格,格局,规格。不局限于一种格式。 8. 大名鼎鼎:用以形容人很出名,知道的人多。 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很大,更突出“熟悉”。 9. 釜底抽薪:从锅底下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扬汤止沸: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想制止水的翻滚。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10. 卓尔不群

5、:卓尔,突出的样子。不群,跟一般人不一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侧重指人的才华。多 用于书面。 与众不同:跟大众不一样。多用于口语。 出类拔萃:萃,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指成群的人或物。“出类拔萃”谓超出同类之上。 鹤立鸡群:比喻人的仪表才能超群脱凡。 常见易考的名言名句(十三) 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 2.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3.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4.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5.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6.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

6、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7.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8.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9.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10.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重点虚词“于” 1. 用作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 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 中”“向”“到”“从”“自”“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如:得复见将军于 此。(鸿门宴) (2)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

7、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如: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3) 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如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2. 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1) 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如: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2) 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 于“在这”“从这”等。如: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

8、捕蛇者说)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口技) 字形速记 独辟蹊径 独占鳌头 渡过难关 嫉贤妒能 断章取义 对症下药 两军对峙 咄咄逼人 恶贯满盈 发号施令 振聋发聩 令人发指 要言不烦 繁文缛节 易如反掌 防患未然 蜚声文坛 成绩斐然 写作素材 卡耐基的智慧 卡耐基要在纽约的一家酒店举行讲座,就在一切就绪时,突然接到酒店方面涨价三倍的通知。卡耐基找到了酒店经理,心平气和地说:“我能理解你们的做法,如果是我,我也会这样做的。”接着,卡耐基又说:“如果你们将场地租给别的会议讲座,你们也有损失,因为来听我讲座的,都是社会精英和名流,这等于无形中为你们打广告,你们放弃了,不是太可惜了吗?”两天

9、以后,酒店经理给卡耐基送了一封信来,告诉卡耐基,租金只涨百分之五十,卡耐基的讲座因此顺利举行。卡耐基这样做,既避免了吵架,又给足了对方面子,同时还让对方了解利弊得失,从而使其作出了有利于双方的决定。【话题】懂得放弃;柔韧的力量;双赢的智慧。1. 对于分散全文的信息筛选整合不全。 2. 概括能力不强。这是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3. 不会全面分析作者的观点与态度。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也即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 反映。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有时比较直接、明显、集中;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 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隐含于字里行间,还需仔细分析和抽象

10、概括。筛选、概括与分析综合,是解 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基本能力,但目前考生普遍存在基础不稳的状况。, 一) 掌握科学的概括内容要点的方法 概括的常见方法有以下四种。 1. 抓住关键词句,找准答案起止。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语句,确定题目的答案在文中的具体所在。在多数情况下,文中都有一些词句与题目相呼应,这就给我们找准答案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 分析句子关系,理出答案要点。在找到答案的大致位置之后,对相关内容的句子关系进行分析,按要 求从中提取答案的要点。 3. 研读意义组合,概括文段大意。就是要研究段落内部的意义组成,对文段的信息进行整合,不遗漏必 不可少的重要信息。 4. 根据题目要求

11、,精确组织答案。解题时,不但要正确理解作者的原意,更要准确领会命题的意图。每 一道题目,都有其特定的作答要求,诸如语言、字数、角度、方式等方面。作答前,我们就应该弄清 题目的具体要求,以免无谓的丢分。另外,要高度重视语言的运用,一般说来,应尽可能地使用原文 的语句,摘录有概括性的关键词语。若要用自己的话,也要紧扣原文意思,使用一些有表现力的语句 。具体而言,方法有提取法(即提取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将其摘取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 、组合法(即组合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的词语来进行概括。组合的视点要放在文章总说段的主 干之上、文章或者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之上)、自写

12、法(即基本上用自己的 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2014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典例1听 雨 叶延滨 写下这个题目,便不自觉地在心里吟诵起那些熟悉的诗篇,而且大多是古人的句子。雨,大概是古典的。而且常常当人们进入一种诗化的境况,才会从喧嚣的市井声浪里逃出来,逃出来的耳朵才能听雨。听雨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心静而神动,心静者不为市井或朝野的得失荣辱而悲喜,心平如水,不起波澜;神动者,是心神与自然呼应,天地万象,胸中百感,互交互合。第二是独处一室,或书房与书为侣,或山中小亭坐对群峰。第三是有雨。说到这里,话题的主角就出来了,听雨者,与雨为友,其喜怒哀乐,无不是因雨而起。我赶走那

13、些如雨脚一般敲击我心窗的诗句,它们虽美,但吟哦的是他人心曲。雨声已经伴千载百代的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像永不退场的乐师,耐心地为一个又一个的登台者伴奏,他只是在人们不觉察之中,调动自己的琴弦。“疏雨漏梧桐,春水洗杏花,剑门斜雨细,古城涤尘轻。”这些都是人们久唱而常新的曲子,它们让我们只能相信,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这是六月,久旱无雨的京城,下起第一场透雨。雷声沉沉地滚过,把都市里嘈杂的市声驱走,然后是闪电,是风。好风啊,让窗外一排高高的杨树,起舞俯仰地欢迎,满世界都是叶子的笑声!然后急急敲下一排雨脚,如碎玉,如奔马,如瀑布狂泻 我躺在床上,听雨声从窗外跳进屋里来,又沿着白石灰抹的老墙

14、往上爬,爬出一道道渍印。这是我最早的记忆,好像是我们搬进那座南方老城一条叫斌升巷的窄街。那是一个旧公馆,房子是木结构为主的,木框里砌上砖抹上白灰。我们的房子背墙临街,墙的上部有两只小窗,用来通气透光的。小窗很高,又从不开,布一张挂满灰尘的蛛网,让人想到许多故事。故事是雨声送进来的,这是我对这个世界最早的印象:雨夜里两只高墙上的窗,窗上挂着一张蛛网,网不住的雨声和更声漏湿了童年。(前两年我调出这个城市,妻子说我不喜欢这个让雨水锈满青苔的老城。) 我有一段让大雨泡着的记忆,那是1966年秋。那年本是我参加高考升大学的日子,“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升学成了泡影,父母又先后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我被

15、派到川滇边界山区农村“搞社教”。正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心里下着雨,外面也是雨,风声雨声,让人心怵。山区搞运动,免不了天天晚上的会。山里人住得分散,一家守一个山头,我这个小工作队员,每天就戴一顶大斗笠,提一盏马灯,风中雨中满山地转悠。田坎又窄又滑,一下雨就变成了鳝鱼背,真不知一天摔多少跤。啊,这也许是我命运的象征:漫天风雨,长夜窄路,一盏孤灯,一张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洗了百遍的脸。(到现在说到 “文化大革命”,我的耳边就响起一片暴雨在一只斗笠上踢踏的声浪。) 我对雨声的记忆不全是灰色的,有苦味的记忆,也有温馨的时候。那是在陕北,夏天终日在秃山峁劳作的我

16、们,就像在火炉上烘着的红薯,每天都盼望着天上有块能下雨的云。高原的雨少,下一次就真叫恩赐。下雨可以不出工,可以凉凉地躺在炕上,听雨声让高原有了笑语,听苞谷拔节的脆响,让自己干涸的心,也有一个绿草般的梦。(庄稼人听雨能听出的快乐,这种快乐进城后就少了,至少不是那带着土味和草味的快乐了。)听雨,是听时间的脚步声,只是各人有各人的雨声,这是我刚刚想明白的。(有删改) “雨”给作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 “听雨”让他明白了什么道理?请根据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 记忆: 南方老城的雨,给他留下了古旧、神秘的童年记忆; 川滇边界山区的雨,给他留下了特殊年代苦味的记忆; 陕北高原的雨,给他留下了农村生活绿草般温馨的记忆。道理:听雨就是听一个人的心声,听一个时代发展变化的脚步声。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题、文章内容、文章主题的理解的能力。第一问为概括归纳题,答案应力求完备。首先要给文章分出层次,不同地点(南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