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之文本解读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199508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3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师之文本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小学语文教师之文本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小学语文教师之文本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小学语文教师之文本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小学语文教师之文本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师之文本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师之文本解读(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师 之文本解读,崇明县教师进修学校 王雅萍2010年4月,一堂好的阅读教学课提出了三个“关键”:,一是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 二是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 三是机动灵活的教学实施。(沈大安语)显然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前提是“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潜心揣摩教材”。,(一)文本解读热,表现何处?孙双金:“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窦桂梅: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标志解读教材的功夫王崧舟等:,(二)文本解读热,原因何在?,1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关注:语文素养是“语文”的 “素养” 是否具有相当的语言知识? 读写听说的能力如何; 对母语是否有深厚的感情和正确的态度; 文学审美趣味和能力如何; 是否

2、有较宽的文化视野。语文素养归根结底是语文知能,(二)文本解读热,原因何在?,2从研究“怎么教”向研究“教什么”转变教什么是看病;怎么教是下药教什么是方向;怎么教是动力教什么是内容;怎么教是形式 ,(二)文本解读热,原因何在?,3当前的文本解读存在误区文本解读的标本化。 文本解读的一元化 文本解读的表面化 文本解读的概念化 文本解读的曲解化,二、对“文本解读”一词的理解,1什么是文本?文本就是作家创作的以文学符号承载着审美信息的一种永久性的自然状态的存在。语文教学中的文本,广义上则包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所有口头的或书面的言语材料,狭义上是指一篇篇的课文。文本是我们语文课堂的一种凭借,是学

3、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关于文本细读的一些名言,1、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叶圣陶) 2、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 3、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遥) 4、沉入词语。(南帆) 5、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谭学纯) 6、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吕叔湘) 7、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夏丏尊) 8、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王尚文) 9、逐字逐句地摸索别人的行文思路。(刘心武) 10、在字里行间阅读。(施特劳斯) 11、徜徉在语言之途。(海德格尔),2什么是文本解读?,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通过分析来理解” 。 文本解读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凭借感受力和想像力而披

4、文入情、动情关照的独特的精神活动。 教师的文本解读,从文学视角而言,是以阅读为基本方式的审美。从语文教学视角而言,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为归宿的审美。 两者统一,即在阅读中审文本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之美,称为文本解读。,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到底要做什么?,是努力获取文本含义呢? 还是积极探寻作者原意? 还是去建构作品意义? 语文教师文本解读是区别于哲学意义上或者艺术审美意义上的文本解读的。 因为我们解读文本的目的是特定的为了教学生,引领学生去解读文本;对象是特定的教材,我们没有选择性。,一、启情感之门 准确把握文本的人文内涵,进行价值阅读 1.整体把握文本价值方向,主导明确 2.细致拿捏文本内

5、涵,程度适恰 二、明成章之理 深入研读语言的优美品质,进行品质阅读 1.梳理来龙去脉,审情节之美解读文本的逻辑品质 2.发现语言特点,审章法之美解读文本的形式之美 3.揣摩言中之意,审细节之美解读文本的艺术品质,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细读”应该是根据文本内容、结构、语言读出语言学习的要点,读出符合该年段听说读写要求的语文训练点,包括字词句段的学习、阅读的策略和表达方式的体会等。也就是说,通过细读文本,教师要能准确筛选出合适的教学内容,确定符合该年段的教学重点和关键点。,三、文本解读的意义,1.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形成教学思路,是从解读文本开始的。2.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丰

6、富,是在教师导读文本的过程中完成的。成功的文本解读是为了让教师、学生、课文三者的视界走向融合。,文本细读能更全面地彰显文本的原生价值。教材的文本解读应当率先做到全面细致,以对其“原生价值”的充分领悟奠定把握文本基调的底气,以对其“教学价值”的充分挖掘实现教学内容选择余地的最大化。文本细读能更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内容。对不同的课型,其教学目标应有不同的侧重。如新授课,要着重指明学生对新的方法、理念、结构等应达到怎样的认知程度和理解水平;经历哪些基本教学活动过程;形成哪些初步的技能和能力;体会和领悟哪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形成怎样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当然,制定目标时要有侧重,并不需要为了面面俱到而生搬硬套

7、。,文本细读能更充分地进行教学预设。预设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留白。预设应该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见与对策的准备。 文本细读能更智慧地应对课堂生成。设计弹性教案,预留“生成”空间。课堂上面对生成需要教师的机智,注重教学机智是通过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进行经常性的反思,以及与同事之间共同的课例研究形成的。没有生成的课堂,就是没有灵魂的课堂。,四、教师文本解读的身份,一是普通读者的身份来解读文本,读懂文本所表达的意思,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读懂文本的价值取向。这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读懂文本的语言文字,并去揣摩文本语言文字的表层

8、和深层的意思;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思考作者写作文本的具体用意,思考他的情感世界;要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来思考评判文本透露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是以教师的身份来解读文本,重点考虑文本原有的价值,凸显学科的本体特征教学所需达成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把文本当作教材来读,作为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材的范文来解读,要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点、教学内容的取舍等角度来解读思考文本。在解读的同时思考创设怎样的学习情境,预设怎样的教学流程等课堂教学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解读才能为教学服务。,三是以学生的身份来解读文本。教师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看文本,尊重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习惯,要从学

9、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会采用怎样的方法来读懂文本,学生阅读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困难?如果遇到问题和困难,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作为教师该怎么样对学生的读书过程给以必要的、有效的帮助和指导?这样我们才能变教法为学法,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文本解读应该是文本细读,什么是“细读”? 细是指仔细、认真,这是一种态度; 细又是指周密详尽,周密详尽地读这是一种大的策略; 细又是指微、小,这是具体的策略。 它与粗读相对,教师文本解读应该是文质兼顾,“循文思质”:即通过文本内容的把握,词句的理解,体悟文本所表达的感情,或者文体所塑造的形象,所描绘的景状。“由质品文”:即反过来去探寻作者是怎样把自己要表

10、达的情意表现出来的,他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教师文本解读应该是重在解释,教师解读文本不能只是会心一笑,不能只是有点儿模糊印象、朦胧感觉曹海明:理解、解释、建构。,理解,就是懂了,明白了,知道了的意思。在文本解读中,理解可以说是已经明白了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或者明确了作者的意图,它更偏向于个人内心的思维过程。解释,其意思是分析、说明现象、含义、原因、理由等。在文本解读中,它就比理解更高一个层次,不仅懂了,而且能说明能阐述,所以解释是将理解外化的一种行为,当然也是一种思维过程。,五、教师文本解读的两个层次,“进去”是理解文本、解释文本;“出来”指要思考文本之于教学的价值取向,确定教什么。,(一

11、)文本解读之进去,1走近文本,把握面 感知文本写了什么,大概要表达什么,表现什么 2走进文本,梳理线 梳理文本的序,探寻作者写作思路 3深入文本,抓住点 解释作者是怎样、为什么这样遣词造句 4读透文本,贯通点线面 回环解释 5围绕文本,丰富资料 自我释疑和自我厚实,(二)文本解读之出来,六、教师如何进行文本解读,整体细读:立足篇章、把握整体,从立足篇章、把握文本整体、理清脉络线索入手, 首先必须先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及表达主旨,理清段落层次的安排,梳理文本的脉络线索,了解作者所写文本的背景,对文本作整体性思考。,(一)读题目文本解读的开端,题即额头,目即眼睛 读题目要注意:解题意;生疑问。文章的

12、题目往往与文本的内容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些标题常常是已经告诉或暗示了文章的内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看法及倾向性。抓住了文章的题目,从题目入手,可以通过题目大致推测一下文本的内容,这样就能较快的进入文本内容的解读,为深层次地解读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以猫是老虎的先生为例。老师们直接从文本的题目着手,写道:本文的题目很有意思。从字面上看,故事中的猫是老虎的老师,教给老虎扑、捉、吃的本领;从内涵看,猫不愧为“先生”,的确料事如神,留了一手以防不测,真是高明得很。表面上看,这仅仅是老百姓口头流传的故事。细细品味,则不难发现鲁迅先生其实是想借助对猫和老虎秉性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告诫善良的人要小心防备那些

13、心怀鬼胎、心术不正的人。 你看,老师在题目的解读中一下子就把握了文章内涵。(看不见的爱),(二)知文意文本面上的把握,一是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二是作者情感的初步体会,以二年级课文带着尺子去钓鱼为例,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样立足篇章,从整体入手细读文本的。 这是一篇记叙文,语言通俗易懂,立意深刻。这立意正与前不久刚举行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世界聚焦环保这一主题相吻合。虽然故事内容比较简单,可是作者在表达的过程中却采用了“设疑释疑”的方式,使简单的故事变得一波三折,大大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和思考价值。,全文只有2小节。围绕课题展开,第一小节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带着尺子钓鱼?本小节介绍了中国客人到丹麦

14、钓鱼竟然被告知要带尺子。这种有悖于钓鱼常识的忠告激起了读者的阅读期待,情不自禁地想要了解实情的来龙去脉。这是作者的一种写作策略卖关子。第二小节比较长,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解释了带尺子钓鱼的原因。算是对前文的一种呼应和解释。第二层次主要介绍了中国客人在钓鱼时是怎样一丝不苟地遵守丹麦“带着尺子钓鱼”这一法律规定。(老师先从背景资料入手,再概括地读出了文本的主要内容,接着根据文本的情节理清了结构,最可取的是老师还读出了文章第二小节的脉络线索,这样一来,老师对文本有了个整体性的把握,不会导致因文本细读而使文本支离破碎,让教学无从下手。),看不见的爱,课文描写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十年前,大音

15、乐家在森林里邂逅了一个守林人八岁的女儿,答应在十年后送她一件礼物。当这个女孩长到十八岁时,在一次音乐会上,她真的收到了这份礼物一首乐曲,一首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的乐曲,让人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位挪威的大音乐家爱德华葛利格,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以这样的奇妙的方式,把一份比任何东西都珍贵的礼物送给了女孩。当乐曲传遍四方时,也就将礼物送给了她。这份礼物让达格妮激动不已,让她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好。,(三)理文路文本线的梳理,文章是文字编织起的一件作品,它是一个系统、一个结构,我们解读它当然要解构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 看文章按什么序叙述; 每个节点上都

16、写了什么 ; 如何侧重。,什么是思路?叶圣陶先生有个形象的解释:“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一番话一篇文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而“思想”的表达需要一个过程,走过一段路径,体现着一定的内在逻辑。据此,我们可以把思路理解为:作者在构思活动中,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形成并表现在文章中的指向表达目的的思维轨迹。理清思路,就是要透过文章表面的语言形式,弄清文章各个意义单元(通常以句或段或意义段为其形式上的标志)是怎样相互联系,组合成一个整体,从而有效地表达主旨,以及这样组织的道理所在。,要读懂一篇文章,一定得边读边思考,边思考概括,边概括边梳理,想想一部分一部分讲了什么,各部分是怎么联接起来的,重点在哪里,有一条什么主线在贯串,是按什么思路行进的。这实际上就是在梳理思路。思路一旦厘清了,文章各部分的内容会忽然间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原先模糊的东西忽然清晰,原先看似孤立的东西忽然关联,原先看似暗淡的忽然明亮,原先不解的豁然开朗。思路一旦厘清了,文章的主线就会明朗,文章的重点会凸显,文章的情感就容易领悟,文章的主旨就容易攥住。一句话,要真正读懂了一篇文章,务必理清文章思路。反之,如若思路都没理清,就根本无法读懂一篇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