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政税收发展报告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7098065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财政税收发展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安徽财政税收发展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安徽财政税收发展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安徽财政税收发展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安徽财政税收发展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财政税收发展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财政税收发展报告(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财政税收发展报告,主要内容:,一、2007年安徽省财政运行状况 二、2007年新出台的主要财政法规、财政政策解读 三、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安徽经济的影响分析四、2008年安徽财政税收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建议,一、2007年安徽省财政运行状况,2007年是实现安徽财政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这一年安徽财政发展态势良好,为实现“十一五”时期安徽财政发展的主要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全年预算收支基本情况 (二)全省财政运行的主要特点 (三)2007年安徽省地方财政收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全年预算收支基本情况,1、收入方面。2007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034.5亿元,增收218亿元,增

2、长26.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43.5亿元,增收115.4亿元,增长27。从征收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税收收入528.7亿元,增收100.6亿元,增长23.5;地税部门完成税收收入305.1亿元,增收70.7亿元,增长30.2;财政部门完成收入200.7亿元,增收47亿元,增长30.6。,从收入级次看:省级完成收入102.3亿元,增长17.4;市县完成收入932.2亿元,增长27.8;其中61个县(市)完成收入247.8亿元,增长34.4。合肥、芜湖、马鞍山市位列收入总量前3位,分别完成215.2亿元、105.2亿元、91.4亿元;铜陵市、宣城市、巢湖市、池州市、六安市、滁州市收入增幅较高,

3、分别增长40.6、36.6、36.5、33.8、31、30.3。,从收入项目看:全省税收收入完成8927亿元,增收1918亿元,增长274。税收增加额占财政增收额的比重达到88,较去年提高44个百分点。税收收入中,营业税完成1366亿元,增长332;增值税完成3561亿元,增长229;消费税完成773亿元,增长157;企业所得税完成1396亿元,增长37;个人所得税完成457亿元,增长309。全省非税收入完成1418亿元,增收262亿元,增长227。主要是今年安徽省属15家企业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以及省电视台、省电台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加较多。,2、支出方面。2007年,全省财政支

4、出完成1219.4亿元,增加279.1亿元,增长29.7。全省支出预算执行率为107.8,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从支出级次看:省级完成支出295.8亿元,增长365。市县完成支出923.6亿元,增长27.7;其中61个县(市)完成支出458.4亿元,增长36.4。,从支出项目看:各项重点支出增长较快,包括: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108.6亿元,增长35.5;为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医疗卫生支出完成65.4亿元,增长67;为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全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201亿元,增长30.2;为全面建

5、立和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全省教育支出完成207.8亿元,增长25.9。为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支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环境保护支出完成23.5亿元,增长54.9。为加快全省科技进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学技术支出完成15.6亿元,增长60.9。,(二)全省财政运行的主要特点,1、财政收支总量实现千亿元的跨越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上,2007年全省财政收支总量迈上了新台阶。财政总收入跨越1000亿元大关,达到1034.5亿元,完成预算的112,增长26.7;收入总量是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之初1994年的近10倍,是2002年的3倍,5年间年均递增24.4。

6、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跨越500亿元大关,达到543.5亿元,完成预算的114.5,增长27。全省财政支出达到1219.4亿元,完成预算的107.8,增长29.7,增幅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位居第5位,在中部省份中位于第1位。支出总量是1994年的13倍多,是2002年的2.7倍。,2、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各级财税部门继续坚持依法治税、应征尽收,确保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突出表现:一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稳步提高。2003年起我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突破10,2007年有显著提高,为14.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二是主体税种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不断加大。全省税收收入

7、完成892.7亿元,比上年增加191.8亿元,增长27.4。税收增加额占财政增收额的比重达到88,较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三是财政收入结构更趋合理。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43.5亿元,地方税收收入完成401.6亿元,占地方收入的73.9,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中居第1位。全年非税收入完成1418亿元,占地方收入的26.1,较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四是区域协调性增强。全省省、市、县(市)三级财政收入呈现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省级完成财政收入102.3亿元,增长17.4;市级完成684.4亿元,增长25.6;61个县完成247.8亿元,增长34.4。,3、支出结构趋向合理。由于

8、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使财力切实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向“三农”倾斜,从而使财政支出结构显著变化并趋向合理。2007年全省财政支持“三农”投入达3659亿元,比上年增加827亿元,增长29,占财政总支出的30;为促进节能减排和生态补偿,安排专项资金15.5亿元;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安排专项资金3.9亿元;,为实现十二项民生工程年度目标投入78.4亿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投入61.4亿元);省对市县财力性转移支付24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同时将15个县改区和4个非省直管县纳入转移支付范围。省级超收收入按照财政部和省政府对财政超收安排使用的总体要求,体现“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关系民生的事,办建

9、立机制制度的事”的原则,优先安排用于保证教育、科技、“三农”、水利等关系民生的重大项目,以及安排部分资金解决历史债务。,4、县域财政发展步伐加快2007年,按照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省财政继续从政策上、体制上、资金上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县级财政收入激励机制作用逐渐显现,全省县乡财政状况进一步好转,县级财政经济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具有说来:,一是财政收入总量增加。61个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47.8亿元,县平均财政收入4.1亿元,较上年县均3亿元增加1.1亿元,县均规模上了新台阶。有17个县(市)财政收入超过5亿元(较上年增加7个),其中有5个县(市)财政收入超过1

10、0亿元(较上年增加4个),分别为凤台县13.2亿元、肥西县12.5亿元、当涂县11.3亿元、无为县11亿元、宁国市10.2亿元。二是财政收入增速加快。全省县级财政收入增幅为34.4,高于全省财政收入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比上年高出6个百分点。有45个县财政收入增幅超过全省平均增幅,其中有4个县增幅在50以上,分别是铜陵县60.7、郎溪县56.6、长丰县56.4、绩溪县55.2。三是县财政收入所占比重增加。县级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比重为2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县级财政增收63.4亿元,占全省财政增收总额的29.1,较上年增加3.5个百分点。,(三)2007年安徽省地方财政收入中存在的

11、主要问题,一是我省增速排位后退。按国家税务总局口径,我省税收增幅为30.2,纵向比是十年来的最好水平,但横向与兄弟省市区相比并不突出,仍低于全国地税系统平均增幅1.1个百分点,增幅列全国第20位,比上年后退10位;在中部地区,增幅列山西(40.6)、江西(33.9)、河南(32.8)之后,居第4位,比上年后退1位。,二是税收行业集中度过高问题。2007年全省房地产业税收继续高增长,增幅达57.1,增速比上年加快14.6个百分点,入库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由上年的17.9上升到21.6,从纳税大户看,合肥、蚌埠、阜阳、池州等市税收增收第一大户都是房地产企业。可见,税收增长存在着隐患。,三是部分地区税

12、收增长目标与实际税源的矛盾。主要是税收计划目标过高,造成计划与实际税源相脱节,尤其是部分县税收过度依赖建筑业和房地产,地方税源增长乏力,税收计划与税源之间的矛盾突出。,四是企业所得税管理体制依然影响地方税收入增长。近些年来,招商引资成为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由于入皖企业多为工业项目,其主体税种增值税由国税部门征收,另一方面所有落户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也归国税部门管辖,地方经济新的增量难以有效地转化为地方税的税源。,五是非正常性和一次性收入较多。2007年除经济和政策因素外,地税部门通过加强征管,清理欠税、查补、纳税评估、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土地拍卖等非正常和一次性收入增收较多,有的地

13、方一次性收入已占到税收总量的一成,占增量的近半。可见,非正常性和一次性税收对税收增长起到了重要拉动作用。,二、2007年新出台的主要财政法规、财政政策解读,(一)国家对企业所得税实行“两法”合并 (二)安徽省省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管理暂行办法 (三)安徽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市辖区及非省直管县财政体制 (四)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 (五)国家新车船税暂行条例颁行后安徽省实施办法,(一)对企业所得税实行“两法”合并,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是建立

14、统一、公正、透明的市场规则,促进公平竞争的需要;是现阶段我国税收立法的里程碑,是新一轮税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它对内资企业无疑显示出大的利好。新企业所得税法根据科学发展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制改革原则,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了各类企业统一适用的科学、规范的企业所得税制度。新企业所得税法与原内外分设的两个企业所得税相比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统一税率,降低税负,新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规定所有法人企业适用的名义税率为25,同时规定两当特别税率:对符合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实行20的税率,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的

15、优惠税率。新税法的名义税率由33变为25,下降了8个百分点,体现了宽税基、低税率的原则,符合世界性税制改革的趋势,增强了我国税收的国际竞争力。,2、统一了税前扣除标准,(1)统一了企业的税前工资扣除。(2)统一了捐赠的税前扣除。(3)统一了研发费用的扣除标准。(4)统一了广告费扣除标准。,3、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从优惠对象由特惠向普惠转变即由对外资的特惠向内外资所有企业的普惠转变;二是由区域性优惠为主向产业性优惠为主转变;三是税收优惠方式由直接(减免)优惠向间接优惠转变,间接优惠方式如加计扣除、加速折旧等。,(二)安徽省省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为了规范省属企业

16、国有资本收益管理,保障国有资本所有者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省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管理暂行办法。 省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按照下列标准上缴: 1、国有独资企业税后利润在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法定公积金后,按余额的20%上缴; 2、国有控股企业中国有股应分得的股息、红利,全额上缴; 3、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收益在扣除有关成本、费用后的剩余部分,全额上缴; 4、国有独资企业清算收益,国有控股企业清算收益中国有股应分享的部分,全额上缴; 5、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上缴的其他国有资本收益,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三)安徽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市辖区及非省直管县财政体制,为促进市级财政经济加快发展,

17、进一步增强市级财政的调控能力,从2005年起,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市辖区和非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将其统一纳入市级财政管理。其有关事项如下:,1、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市辖区和非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省财政核定的4个非省直管县和18个区(含地改市后设立的15个区和毛集区、叶集区、潘集区)财政体制补助基数,纳入市级财政体制补助基数,实现省对9个地改市与8个老省辖市体制并轨。同时,省对市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今后省对市辖区和非省直管县的财力补助(政策性补助和专项补助除外)统一测算和安排到市。 各市财政要本着“维护既得利益、尽量下移财力”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市与所属区和非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在合理划分收支范围的基础上,加大对所属区和非省直管县的支持力度,切实担负起保证所属区和非省直管县的工资足额发放、机构正常运转的责任,充分调动区和非省直管县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