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000029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8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讲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主讲:柴 渭 ,问题:,传统价值观念被取代及其遭遇彻底批判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五四运动后,思想领域出现“问题与主义”之争,实质上是采用李大钊宣传的马克思主义,还是采用胡适宣传的自由主义来改造中国的争论,历史为什么没有选择胡适的自由主义? 20世纪20年代国共合作发动“大革命”,思想基础是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那么历史为什么没有选择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呢?,本讲主要内容,一、辛亥革命失败要求新探索 二、新文化运动揭示新主题 三、十月革命引发新思考 四、五四运动唤起新觉悟 五、中国共产党带来新局面,一、对辛亥革命的回顾,

2、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陷入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和文化危机的过程。 辛亥革命是政治变革的一次深刻实践。但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袁在革命后步步走向专制,同时在文化上采取复古的措施,逆历史潮流而动,政治危机和文化危机都未解决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成功,就需要新的探索,寻找新的出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一代知识分子给出了回答:进行新文化启蒙,陈独秀(1880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在芜湖编辑“安徽白话报”,并参加了辛亥革命的反清斗争。1915年9月“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他是主编。1916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底与李大钊等创

3、办“每周评论”。在五四运动前后以攻击孔子学说和封建制度著名当世。五四运动以后,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发起人之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他担任党的总书记。 在19241927年革命的末期,陈独秀采取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使革命遭到了失败。1927年党中央“八七”会议,撤销了陈独秀所担任的党的总书记职务。但是陈独秀没有改变他的错误观点,变成了取消主义者,并与托洛茨基分子相勾结,成立反党小组织,积极进行反党活动,因此,1929年11月党宣布将他开除出党。,二、 新文化运动揭示新主题,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救国的思想文化启蒙运动,其核心可以概括为“更新文化价值观念以改造国民性的运动”,

4、其内容包括:用人权(自由平等)观念取代纲常伦理;以科学(精神和方法)取代迷信盲从;确立民主科学的的现代价值观念作为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以培养独立自主人格的现代公民。 催促公民意识觉醒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追求。任何国家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核心都是推动国人从俯伏在专制统治者脚下的臣民蜕变为现代公民,并建立相应的公民权利保障制度。,“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 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 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 就对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 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 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 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 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 于自己的了。要敢于认识!要 有勇气运用

5、你自己的理智!这 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创刊号敬告青年一文所陈 的“六义”充分表达了新一代知识分子宣传的现代文化意识: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各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自人权平等之说兴,“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所谓“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成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即人的“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的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非然者,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宇宙大法,“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我国“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同白种人相比,其“思想差迟,

6、几及千载;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夫生存竞争,势所不免,一息尚存,即无退守安隐之余地。排万难而前行,乃人生之天职”。“人之生也,应战胜恶社会,而不可为恶社会所征服;应超出恶社会,进冒险苦斗之兵,而不可逃循恶社会,作退避安闲之想”。,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居今日而言锁国闭关之策,匪独力所不能,亦且势所不利。万邦并立,动辄相关,国民而无世界知识,其国将何以图存于世界之中?”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夫利用厚生,崇实际而薄虚玄,本吾国初民之俗;而今日之社会制度,人心思想,悉自周、汉两代而来,人心之所祈向,无一不与社会现实生活背道而驰。若

7、事之无利于个人或社会现实生活者,皆虚文也,诳人之事也。诳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 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一代知识分子猛烈批判封建传统的原因:,陈独秀在抵抗力一文中写道:“老尚雌退,儒崇礼让,佛说空无。义仪伟人,称以大盗;贞直之土,谓为粗横。充塞吾民精神界者,无一强梁敢进之思。惟抵抗之力,从根断矣。”其中前三个段句的十二个字,是对传统文化儒、释、道文化消极方面的几种概括,也是新文化运动集

8、中批判的内容。 首先粗解老庄。老子认为相反相成的食物对立的双方总是向他方转化,所谓“反者道之动”,由此提出人生得道的秘诀“弱者道之用”。庄子思想要点在“齐物”,以实物高低大小优劣只是相对,所谓“至人无己,圣人无名,神人无功”,合起来说,老子守弱教人谦虚退让,庄子齐物教人不必计较得失。积极方面可以给人一种解脱生活压力的处世智慧,消极方面是引导人们退隐山林,逃避责任。,儒家之学。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

9、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这种思想的积极作用在于有利于人们认识和较好的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消极方面则是教人在等级秩序下循规蹈矩唯唯诺诺,不利于现代社会自由平等民主文化的形成。 佛理核心在其“色空”、“唯心”、“菩萨”。概括而言,佛家之教就是教人看破红尘实为色空,不必太固执得失,以此认识自觉觉他。积极方面可以缓解紧张情绪、消除拘泥固执的心理;消极方面教人不思进取,遁世出家。

10、,从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创刊,大多数发表的文章,都是批判孔子或者实质上是批判孔子的,这被当时的反对者说成是“诋孔”。但他们的斗争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从青年杂志到新青年,在大约到1919年以前这几年,对孔子的批判,火力是猛的但又都是说理的,而且他们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孔子和君主专制的联系这个问题上,他们都没有全盘否定孔子。 “本志诋孔,以为宗法社会之道德,不适于现代生活,未尝过此以立论也。” 过去几十年中国革命的历史使我们看到,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容易出现“左”,因为这种形势更加深人们对敌人的仇恨,往往使人发生急躁情绪。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11、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在这里,在一种急躁、愤激的情绪下陈独秀已经不只反对礼法、贞节属于“三纲”的伦理政治思想,而且反对整个“孔教”,也就是反对整个孔子的学说了。而且对旧伦理、旧艺术、国粹和旧文学等等都不加分析,都在反对之列。,2、历史意义 (1)新文化运动彻底反封建,重申并强化了文化更新的课题; (2)新文化运动为新一轮西方思想的传播打开了大门,推动了社会思想的活跃、进步,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条件(中国首先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就是新文化运动中

12、的左翼知识分子)。3、局限 (1)局限在城市的一部分知识分子,未和工人农民发生联系; (2)对西方文化过度肯定,对中国传统文化过分否定的形式主义倾向,容易造成民族文化问题上的虚无主义思潮; (3)夸大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以为只要文化问题的解决,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就解决了。,三、十月革命带来新的思考,中西文明之外还有第三种文明。 “第三者,理想之境,复活之境,日新之境,向上之境”;“第一文明偏于灵,第二文明偏于肉,吾宁欢迎第三文明乃灵肉一致之文明” “俄罗斯之精神,实具有调和东西文明之资格”;俄罗斯革命“实20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 经济落后国家可否通过社会主义走上解放之路

13、俄国劳农革命成功的提供了用暴力革命改造中国的方法启示 苏维埃俄国是真正平等待我之民族。1919年7月25日,苏联宣布无条件放弃沙俄在中国掠夺的一切权利,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四、 五四运动唤起新觉悟,1、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和过程梗概 背景: 政治上: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与割据纷争。 阶级力量对比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和工人阶级力量的成长壮大。 思想上:反封建主义新文化运动兴起。 国际上: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潮流对中国的影响 基本原因和导火索: 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紧和北洋军阀对内残酷统治,对外卖国投降所造成的严重民族危机和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 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

14、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五四运动全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46.3,运动主力是青年学生,运动中心在北京。 第二阶段:“六三”后爱国运动的新发展和中国代表拒签和约。北洋政府的“六三”大逮捕,激怒了全国人民。运动超出了知识分子范围,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移到了上海。 第三阶段:全国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2、五四运动唤起了什么觉悟,五四运动主要是使进步知识分子认识到人民群众起来直接行动对政治产生的重大影响及其根本改造社会的可能性。 (1)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口号。“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

15、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把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2)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在运动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迅速发展和壮大。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4)揭开了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序幕 首先从革命领导权上看,五四运动前,中国革命是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其次,从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上看,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是无产阶级

16、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最后,五四运动带有旧民主主义革命所没有的彻底性。,3、新文化阵营的分裂,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五四前,新文化运动是一个反封建的思想运动,主要是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科学思想。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发展成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主流的思想运动。 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论争 各派“新思潮”的竞起 (美)杜威:实用主义 胡适宣传,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流派。 (英)罗素:基尔特社会主义,亦称行会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梁启超、张东荪宣传。 (俄)克鲁包特金无政府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思潮。刘师复、黄凌霜、区声白等宣传。 (日)武者小路实笃:新村主义,周

17、作人宣传; 工读主义,是综合克鲁泡特金“互助论”、俄作家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新村主义而形成的,王光祈宣传; (英)欧文,合作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等。,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胡适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中“庚子赔款”留学生,赴美后先入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后转文学院哲学。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辩难;陪同来华讲学的杜威,任杜威的翻译二年多, 抗日战争初期出任国民党“国防参议会”参议员,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抗战胜利后,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后去台湾。1954年,任台湾“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7年,出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