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理论(第七章)2009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6868457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磁场理论(第七章)2009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电磁场理论(第七章)2009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电磁场理论(第七章)2009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电磁场理论(第七章)2009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电磁场理论(第七章)2009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磁场理论(第七章)200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场理论(第七章)2009(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电波传播理论基础,卫星信号的修正,卫星通信频率的选择,GPS定位信号的修正,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信号的传输系统,光纤,波导,同轴线,双导线,实际空间充满了各种不同电磁特性的介 质,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表现出不 同的特性。人们正是通过这些不同的特 性实现通信信号传输、获取波所传播介 质或目标性性。从而实现电磁波通信、 遥感、目标探测和定位等应用。,理想介质空间电磁波的传播等效波阻抗概念及其应用波在界面上的反射、折射及其应用有耗介质中波的传播介质的色散和波传播的速度概念电磁波的衍射现象及其应用各向异性介质波的传播问题,本章主要内容,7.1 行波、驻波与波阻抗,1 电磁波的反射、透射与行波驻波

2、状态在无源无界线性各向同性均匀介质空间中Maxwell方程的基本解为平面电磁波:,界面两侧介质电磁特性不同,入射电磁波在界面两侧的薄层内感应出随时变化的极化电荷、极化电流和磁化电流,成为新的电磁波辐射源。新的辐射源向界面两侧辐射电磁波,其中在入射波所在介质空间的部分称为反射波,在界面另一侧的称为透射波或折射波。,入射波,反射波,透射波,感应极化电荷 极化电流层,设空间由两种不同介质组成,平面电磁 波自介质 1 垂直入射到介质的分界面,介质1,介质2,入射波,反射波,透射波,Ei,Et,Er,利用在介质的分界面上电磁场满足边界条件,定义反射波振幅与入射波振幅之比为反射系数, 利用上述关系得到反射

3、系数:,如果介质是理想介质,反射系数为实数,介质1中的电磁场为:,由于反射波与入射波干涉叠加,介质1中电磁波由 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项与表示沿z方向传播的波, 称为行波项;第二项没有相位传播因子,是两个 振幅相等、传播方向相反的行波叠加而形成的空 间分布,且不随时间而传播,称为驻波项。,行波项,驻波项,对于理想介质,反射系数是实数,,由于反射波与入射波干涉叠加,电场和磁场的振幅 不再是常数,而是随空间位置不同而变化,在,电场振幅达到最大值:,磁场振幅达到最小值:,介质1中的Poynting矢量(即传输功率)为:,介质1中沿Z轴传输的功率为入射电磁波传输的 功率减去反射波的传输功率,定义透射系数为

4、:透射波与入射波振幅之比,透射波功率:,透射波与反射波功率之和:,均匀介质空间的波阻抗为电场和磁场复振幅之比,将这一概念推广到不同介质组成的介质空间中,如前面讨论的两均匀介质空间1的z 处,其波阻抗为:,2 等效波阻抗,这相当于将z 处右边视为一种介质空 间所表现出的阻抗,称为等效波阻抗,基于等效阻抗概念,假想介质1空间z0处有一 分界面,根据反射系数的定义,假想界面z0处 波的反射系数(根据定义)为:,3 应用举例如何克服分界面对电磁波反射而使得电磁波全部或者大部能量透射,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照相机的镜头,天线防护罩,设入射波电场只有x 分量,磁场只有y 分量。介质 1、2和3中的电磁场

5、可以表示为:,(介质1),(介质2),(介质3),是入射波电场的复振幅,为待求量,Z0 和 ZL 界面处的反射系数分别为:,其中,为了确保电磁波能够全部透射,反射系数应为零, 则要求:,如果介质1、3的波阻抗相等,介质2的最小厚度 由 确定。,这是雷达系统天线罩设计的基本方程,7.2 平面波对界面的斜入射,1 、介质分界面上相位匹配原则除了垂直入射情况外,经常是均匀平面波对于界面的斜入射情况。真实的界面是非常复杂的,但只要界面的曲率半径远大于波长,电磁波在边界上的行为与平面非常接近。设入射波为:,界面上电场切线分量连续;入射、反射和透射波相 位相等得到:,入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

6、平面内,该平面由传播方向和界面法线方向构成。入射、反射和透射波与界面法向的夹角满足关系,(界面上相位匹配原则), 平面电磁波的在介质中的运动轨迹(称为射线)具有可逆性。,2、Fresnel 公式,1 )电场矢量与入射面垂直,应用边界条件,得到,2)电场平行入射面,应用边界条件,对于非铁磁性介质,n=4时反射系数随入射角度变化曲线, 垂直极化平面波入射时,反射系数的幅角保持定值不变;模随波的入射角的增加而增大,但变化缓慢。 平行极化平面波入射时;当 ,反射系数的模随波的入射角的增加而减小,幅角为恒定值;当 时,反射系数的模变为零,幅角发生突变;当 ,反射系数的模随波的入射角的增加增大,幅角为恒定

7、值。,3 全反射现象与表面电磁波对于非铁磁性介质( ) ,根据透射角公式,x,z,z,x,介质1,介质2,介质1,介质2,根据相位匹配原则,介质1和2中的波数为:,由于介质1和2是均匀介质,在介质1中均匀平面电磁 波入射的情况下,介质2中的电磁波也应该是平面电 磁波,否则电磁波的边界条件不可能满足。介质1和 2中的解应具有平面波形式,即:,全反射情况下介质中电磁波的解,透射波为传播方向 上的指数衰减波, 不能在介质中传播。,Poynting矢量为:,沿介质表面仍然存 在可以传播电磁波, 称为表面电磁波。,表明当入射角度大于临界角时,介质2中的电磁波为沿与介质表面垂直的衰减波;透射波磁场z分量超

8、前电场y 分量 的相位,沿x的负向的能流密度为零。因此介质2的电磁波能量不沿x负向传播,而被反射回介质1中。发生全反射时,介质2的作用类似于电路中的电感器,在电磁波的一个周期中的一半时间内,介质2从入射电磁波获得能量,另一半时间内释放能量,并返回介质1。,7.3 导电介质中电波传播,1 导电介质及其电荷的分布存在可以移动带电粒子的介质称为导电介质。在电磁场的作用下,这些可以移动的带电粒子形成传导电流,传导电流导致焦耳热损耗,促使导电介质中电磁波的能量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损耗。而均匀理想介质中不存在可以移动的带电粒子,其中也不可能存在传导电流,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不损耗。因此导电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更复

9、杂。,在时变化电磁场中,导电介质中 是否存在自由电荷分布?,为此设导电介质内有自由电荷分布,密度为 。利 用电场的Gauss定理和Ohm定律 ,得到电荷与传 导电流之间满足如下方程:,该结果表明,导电介质中自由电荷密度随时间按指 数规律衰减,与电磁波的形式和变化规律无关,只 与导电媒质本身电磁特性参数(,)有关。由 于初始时导电介质内电荷密度一般为零,因此导电 介质中不存在自由电荷。,2 导电介质中的电磁波由于导电介质中可以存在传导电流,其密度矢量由Ohm定律给出,于是导电介质中的麦克斯方程为:,其中,称为复介电常数,复介电常数的引入,使得导电介质中场的方程与理想介质场的方程形式上完全一致,复

10、介电常数的实部代表位移电流对磁场的贡献率, 虚部是传导电流对磁场的贡献率。位移电流与电场有900的相位差,它不引起电磁波能 量的耗散。传导电流与电场相位相同,它引起电磁 波能量在传播过程中的耗散。可以预言导电介质中 电磁波振幅将随传播距离增加而减小。耗散功率密度为:,利用复介电常数,导电介质与理想介质中谐变电磁场满足相同形式的场方程;因而导电介质中电磁波的基本解与理想介质具有相同的形式:理想介质空间 导电介质空间,设电磁波沿z方向传播, 波数为复数,设为:,电磁场的瞬时值是:,导电介质,Poynting矢量 S 为:,导电介质空间电磁波的波形为:, 波矢量 k =j 为复数, 称为衰减常数表示

11、电磁波沿传播方向衰减快慢的程度物理量; 称为相位常数,与理想介质中波数有相同的意义。 导电介质空间电磁波的基本解仍为平面电磁波,但电磁波振幅随波传播距离的增加而指数衰减。 电场与磁场复振幅之比仍为波阻抗,但为复数。其幅角表示电场与磁场的相位差。 导电介质中电场能量密度小于磁场能量密度。,主要结果,为了定量描述导电介质的导电强弱的程度,考察 导电介质中传导电流与位移电流之比,3 良导体中的电磁波,对于良导体:,当 很大,导体内电磁波衰减很快,电磁波在导体 内传播的距离很小。为了描述电磁波在良导体中传 播的距离的大小,将场的幅度衰减 所传播的距 离定义为良导体中电磁波的穿透深度 。,良导体,当电磁

12、波传播的距离L=14时,电磁波幅度衰减为 原来值的10-6。 良导体的电导率很大(金属一般 为107/欧米),所以良导体中的电磁波只存在于导 体表面的薄层中,这一现象被称之为趋肤效应。,【例】计算频率100Hz,1MHz,10GHz的电磁波在金属铜中的穿透深度。解:金属铜的电导率 =5.8107/欧米,由于导体的趋肤效应,导体中高频电流集中于表 面,内部的电流则随深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小。尽 管导体的截面很大,但真正用于电流传输的有效 面积则很小。导致导体的高频电阻必然大于低频 或直流电阻。,传输恒定电流时,传输电流的横截面积为圆柱导体的横截面积,传输时变电流时,传输电流的横截面积仅为圆柱导体横截

13、面的很小一部分,时变电磁场信号有效传输面积变化,E,H,J,x,z,y,单位长度,直流电阻率:,高频电流电阻率:,4 电磁波在导体表面的反射为了方便问题的讨论,设平面电磁波垂直入射到导体表面,在导体界面上产生反射电磁波和进入导体内部的透射电磁波,在导体表面上满足如下边界条件:,良导体,对于良导体,电磁波仅能存在于导体表面很薄的层 中,绝大部分能量被反射回来。因此在高频时,导 体可以看成是理想导体而作为电磁场的边界。,7.4 波速与介质的色散,1 电磁波的速度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在空间传递的速度可视为电磁波的速度。但对于波动而言,存在着不同物理量的传播速度。如:波动相位、波动能量和电磁波信号

14、传播速度。他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和差别。,2 相速度以谐变平面波为例,电磁场的瞬时表达式为:,一般情况下相速 度是频率的函数,3 群速度严格意义上的谐变平面电磁波不存在,同时一个时间和空间上无限延伸的谐变平面电磁波不能传递任何信息。所以实际应用中并不是谐变平面电磁波,而是电磁波包。如雷达利用脉冲电磁波进行目标的探测和定位。,电磁波波包,t,根据Fourier理论,任何电磁波包中的电场或磁场可 表示为不同频率、不同振幅和不同初相位的谐变电 场或磁场的叠加:,波包在空间传播是波包中不同振幅、不同频率和 不同初相位的谐变平面波在空间传播叠加的结果,空间 r点 t 时刻的电场是波包中所有频率对应平面

15、波 在该点的叠加,即:实际中 是定义在有限频率范围内的函数。如 方波脉冲,波包的幅度,波包的相位,波包幅度是不再是常矢量,而是在空间一定区域范 围内分布集结,并以波动形式在空间运动的矢量包,该波包的中心由方程 确定。,波包中心传播的速度:,称为群速度,3 群速度与能流传播速度利用Poynting矢量的定义式,得到电磁波包能流密度矢量为:显然,其传播速度由电场幅度(波包)中心确定。由此可见群速度与电磁波包的能量传播速度一致。从能量角度看,稳态情形下的任何信号的传输必然以能量的传输为信号的传输,因此电磁波信号传播的速度必然是能量的传播速度。,5 群速度与相速度的关系群速度是多个频率的平面波叠加形成的波包在空间传播的速度,相速度是单个频的平面电磁波的等相位面在空间传播的速度。如果 、 与频率无关,相速度与群速度相等。如果 , 与频率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