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漏及处理技术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532045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4.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井漏及处理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井漏及处理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井漏及处理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井漏及处理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井漏及处理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井漏及处理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漏及处理技术(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井漏的预防与处理 2010年11月8日,井漏的基本概念,一、井漏的定义 二、井漏的危害 三、发生井漏的基本条件 四、钻井中发生井漏的几种常见情况,井漏是指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钻井、修井等作业过程中,井内工作流体(钻井液、修井液、固井水泥浆等)漏入地层的一种复杂情况。我们在这里所指的“井漏”是:在油气钻井作业过程中,钻井液漏入地层的一种井下复杂情况。,一、井漏的定义,二、井漏的危害,1.钻进无法维持:损失大量的钻井液 2.损失钻井时间: 3.消耗堵漏材料: 4.影响地质录井:不能获取合格的地质资料 5.其它井下复杂:井塌、卡钻、井喷等; 6.储层伤害:储层井漏。,三、发生井漏的基本条件,井漏

2、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地层中存在能使钻井液流动的漏失通道,如孔隙、裂缝或溶洞。 二是:井筒与地层之间存在能使钻井液在漏失通道中发生流动的正压差。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时才会井漏。,四、钻井中发生井漏的几种常见情况,1、钻进过程中井漏; 2、提高钻井液密度过程中井漏; 3、关井过程中井漏; 4、压井过程中井漏; 5、下钻或开泵时井漏。,井漏的性质与分类,一、漏层性质,弄清楚漏层性质,是提高处理井漏成功率的关键。漏层性质的确定比较困难,尤其是漏失通道性质的确定更是如此。现场主要是通过综合分析的方法来判断漏层性质:井漏发生后,首先是分析漏层位置,在漏层位置确定的基础上,根据漏层岩性、漏层

3、位置井深、钻时、漏失井段长短、井漏严重度等来判断漏失通道性质。,二、井漏严重度,漏漏速:指单位时间内的漏失量,用m3/h表示:漏层吸收系数:用单位压差下的漏速来衡量漏层的漏失能力,称为漏层吸收系数:,三、漏失压差,除漏失通道自身性质外,漏失压差是决定井漏及漏失严重度的关键因素。 漏失压差:作用于井壁上的动压力: 漏漏失压力:,四、影响井漏的因素,影响井漏的因素很多,也比较复杂,但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两个方面:1、漏失通道性质对井漏的影响 2、漏失压差对井漏的影响:凡是对漏失压差产生影响的因素均对漏失产生影响。,漏失通道性质对井漏的影响非常复杂,一般有这样的规律: (1)漏失通道的几何开口尺寸越大

4、,井漏越严重; (2)漏失通道之间的连通性越好,井漏越严重;,1、漏失通道性对井漏的影响,2、压差对井漏的影响,(1)钻井液密度:钻井液密度越高,液柱压力越大,漏速越大; (2)钻井液粘切:粘切越大,循环压耗越大,漏速越大;粘切越大,漏失阻力越大,漏速越小; (3)排量:排量越大,循环压耗越大,漏速越大。,五、井漏的分类,国内外对井漏的分类方法很多,它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井漏的性质和规律。这里我们介绍几种现场常用的分类方法。,1、按漏速分类,2、按漏失通道形状分类,3、按引起井漏的原因分类,处理井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本节主要围绕井漏发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介绍预防和处理井漏的基本思路及程序。

5、,一、基本思路(途径),由井漏的条件可知,预防或消除井漏,不外乎: 1、封堵漏失通道,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堵漏 2、消除井筒与地层之间的正压差,如降密度,二、处理井漏的程序,1、漏层位置的确定方法,(1)综合分析法 a)钻进中井漏:钻开新地层时,井底漏; b)分析原来曾发生过井漏的层段重新漏失的可能性 c)根据地层压力和破裂压力的资料对比,最低压力点是首先要考虑的地方,特别是已钻过的油、气、水层及套管鞋附近; d)根据地质剖面图和岩性对比,漏层往往在孔隙、裂隙发育的地方; e)和邻井相同井段进行对照分析。,(2)正反循环法,原理:漏速相等时,漏失压差相等 要点:正循环的漏速V正返循环的漏速V反 适

6、用性:有返井漏计算公式:,D、D1、D2钻具内径、钻具外径、井眼直径,m; Vf1、Vf2、Vf3正循环时环空流速、反循环时环空与钻具内流速,m/s。,(3)漏前、漏后立压变化法,原理:井漏后漏层以上环空压耗减小 要点:井漏发生后,排量不变 计算公式:有返出时:无返出时:,(4)替换轻泥浆法,原理:漏层压力不变 要点:漏层以上泥浆全部替换为轻泥浆,这时静液面发生变化,根据静液面的变化计算 注意:替换后静液面在井口以下,密度均匀 计算公式:,(5)注轻泥浆法,原理:在用轻泥浆顶替重泥浆的过程中,泵压发生变化,当轻泥浆到达漏层时,泵压的变化出现拐点。 要点:在整个顶替过程中,排量不变。,(6)周循

7、环时间差法,原理:井漏发生后,由于漏层以上钻井液上返速度降低,导致循环时间延长。 计算公式:,其中:,Q排量,m3/min; Q返出量,m3/min; D2,D1分别为井眼直径和钻具外径,mm; T井漏后的实测周循环时间; V井眼容积(扣除钻具本体体积),m3。,(7)仪器测试法,2、漏层压力的确定方法,漏层压力是指漏失停止后,漏层所能承受的静液柱压力。漏失停止后,井筒中的钻井液液面就静止在某一位置,根据静液面井深,漏层压力计算如下:现场确定静液面的方法主要有仪器测试、下钻探测、悬重变化计算等方法。,3、漏失通道性质的确定,4、漏层对压力敏感性的分析,漏层对压力的敏感程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8、 (1)指漏速对漏失压差的敏感程度; (2)是指漏失通道对井筒动压力的敏感程 度。,5、井漏严重程度,漏速、漏层吸收系数,6、制定处理井漏的具体方法与施工方案,堵漏的方法(处理井漏的主要手段),主要考虑:堵漏浆液的配制、钻具下入井深、堵漏浆液的注入工艺、顶(挤)替量及其工艺、确保堵漏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堵漏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其它意外情况及其应急方案等问题。,常用堵漏材料,堵漏是处理井漏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堵漏不能缺少堵漏材料。,一、堵漏水泥浆,水泥是常用的一种无机胶凝堵漏材料,其堵漏原理是把水泥配成水泥浆,泵送至漏层中,一段时间后,水泥浆从稠化到固化,形成具有一定抗压强度的凝固体而填塞漏失通道

9、,并把近井壁周围的地层胶结为一体,达到封堵漏层的目的。水泥具有原料来源广、价格便宜、堵漏工艺简单、固化前能适合任意漏失通道形状、固化后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和承压能力等特点,因而水泥浆堵漏一直是现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堵漏方法之一。,1、水泥浆,(1)水泥原浆:G级油井水泥:水1:0.450.6,主要用于浅井中深井段的堵漏; (2)缓凝水泥浆:G级油井水泥:水1:0.450.6,并在水泥浆中加入缓凝剂,主要用于中深井深井段的堵漏; (3)速凝水泥浆:G级油井水泥:水1:0.450.6,并在水泥浆中加入催凝剂,主要用于浅井段的堵漏。最常用的催凝剂为CaCL2和水玻璃,配制时将催凝剂溶解在配浆水中,其加量

10、根据需要而定,一般情况下,CaCL2在配浆水中的加量为815,水玻璃的加量为610。,2、胶质水泥浆,胶质堵漏水泥浆是在水泥浆中加入膨润土,以提高浆液的抗稀释能力,同时可大降低水泥石的强度,防止软地层堵漏后,钻水泥塞时钻出新井眼的目的。胶质堵漏水泥浆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配制: (1)把膨润土粉与水泥干灰混合,混合比例一般为:水泥:膨润土100:1030,按0.60.8的水灰比配成密度为1.501.70g/cm3的胶质水泥浆。 (2)把水泥加入到13的预水化膨润土中,配成密度为1.651.80g/cm3的胶质水泥浆。此方法获得的胶质水泥浆比第一种方法抗稀释能力更强。,3、柴油膨润土水泥浆,(1)

11、原理:柴油膨润土堵漏水泥浆是将一定比例的水泥、膨润土和柴油混合,配成一种比较稳定的悬浮液,由钻杆内注入漏层,并和管外注入的钻井液混合,油被钻井液中的水替换并游离出来,水泥和膨润土吸水后形成粒度不等的小球,这些小球在漏失通道架桥堵塞,并相互粘结,最终形成膨润土水泥石而彻底封堵漏层。 (2)特点:具有桥浆和水泥浆堵漏的双重作用。 (3)配方:膨润土:水泥:柴油1:1:1.5(重量比),配成密度为1.49g/cm3的浆液,该浆液与钻井液按不同比例混合,可获得从软到极硬的堵塞强度。,二、桥接堵漏材料,1、种类 (1)颗粒状材料,如:核桃壳、橡胶粒、硅藻土、沥青等。 (2)纤维状材料,如:棉籽壳、锯木末

12、、甘蔗渣、石棉粉、皮革粉、纸纤维、稻草及秸杆等。 (3)片状材料,如:云母片、蛭石、稻谷壳、花生壳、玻璃纸、鱼鳞片等。,2、规格,桥接堵漏剂没有统一的规格,通常将材料分为粗、中、细三级 (1)粗:大于10目(大于2mm) (2)中:1020目(0.9mm2mm) (3)细:小于20目(小于0.90mm),3、原理,桥接堵漏剂封堵漏失通道的过程属机械堵塞:(1)“架桥”作用 (2)充填和嵌入作用(3)膨胀作用,4、桥接堵漏浆液,在钻井液中加入不同粒径、不同形状的桥接堵漏剂配成的具有一定浓度的堵漏浆液注意事项:(1)级配(2)浓度(3)浆液量,1、原理:高失水堵漏浆液进入漏失井段后,在井下压差的作

13、用下迅速失水,浆液里的固相组分在漏失通道中聚集、变稠,形成堵塞滤饼,继而压实,填充漏失通道,达到堵漏的目的。 2、特点:高失水堵漏剂以其使用方便、见效快、适应范围广等特点。如:PCC、HHH堵漏剂。,三、高失水堵漏,井漏的预防,井漏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但有的井漏是可以通过改变、调整外部条件来避免,也就是说是可以预防的。,一、设计合理的井身结构,井身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钻井过程中井漏的发生,是预防井漏的基础 1、设计井身结构的依据:地层压力剖面考虑的因素:(1)孔隙压力 (2)破裂压力(3)坍塌压力 (4)漏失压力,使同一裸眼井段所需钻井液当量密度同时满足防喷、防塌、防漏的要求。由于

14、受套管层次的限制,当上述条件无法同时满足时,则应下套管将低破裂压力地层与高压层分开,使得同一裸眼井段所需钻井液最高当量密度小于地层破裂压力,防止压裂性井漏的发生。,一、井身结构,二、钻井液密度,作用于井壁上的压力小于该井段地层的最小破裂压力和漏失压力,大于地层坍塌压力和孔隙压力。,1、对于孔隙、裂缝、溶洞十分发育的地层,由于钻井液进入地层的阻力很小,地层的漏失压力与孔隙压力十分接近; 2、对于易破碎地层,地层的破裂压力、漏失压力、孔隙压力三者十分接近。,二、钻井液密度,三、钻井液流变性(粘度和切力),1、对于上部浅井段、大井眼:选用低密度、高粘切钻井液,以增大漏失阻力,防止井漏。 2、对于深井

15、小井眼井段或深井压力敏感层段:选用低粘切钻井液,以尽可能降低环空循环压耗,防止井漏。,四、钻井参数与钻具结构,在易漏层段钻进时,尤其是深井小井眼,应确定合理的钻井参数与钻具结构,以达到降低环空循环压耗的目的,防止井漏的发生。主要有以下措施:,1、在满足钻屑携带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钻井液排量; 2、尽可能少用钻铤和扶正器,增大环空间隙; 3、降低钻井液滤失量,改善滤饼质量,防止形成厚滤饼而引起环空间隙缩小。,四、钻井参数与钻具组合,五、其它钻井工程措施,1、下钻、接单根或下套管时控制下放速度,尤其是在易漏裸眼井段更是如此; 2、开泵循环时,应采用“先转动后开泵、小排量、缓慢开泵”的原则; 3、当

16、因井塌或砂桥等引起下钻遇阻时,应小排量缓慢开泵,并控制划眼速度;,五、其它钻井工程措施,4、在软地层、易缩径地层、高渗透地层等钻进时,应提高钻井液的抑制能力,降低钻井液滤失量,改善滤饼质量,防止钻头泥包、形成厚滤饼等引起环空间隙或蹩泵,引起井漏;,五、其它钻井工程措施,5、在加重钻井液时,应均匀加重,控制加重速度,防止加重不均或加重过快造成井内液柱压力过高而引起井漏。,六、先期堵漏,1、提钻井液密度前,进行试漏实验,若地层不能承压,可对上部地层进行先期堵漏。 2、溢流或井涌压井时,也可在压井液中加入堵漏材料,对压井液进行预处理,防止压力过程中井漏。,井漏发生后,采取什么方法与措施进行处理,要根据井漏的具体情况而定,其原则是:“安全、快速、有效”,堵漏的常规方法与措施,一、随钻堵漏,1、方法:把桥接堵漏材料加入到钻井液中进行边钻进边堵漏 2、方式:一是“段塞式”;二是“全井式” 3、适应范围:(1)微小裂缝或孔隙性地层引起的部分漏失;(2)长段易漏破碎地层引起的井漏 4、优点:与停钻堵漏相比,可以节省时间 5、注意:(1)短程起下钻;(2)井漏停止后,及时清除堵漏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