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羚羊木雕导学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649988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羚羊木雕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教案]羚羊木雕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教案]羚羊木雕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文教案]羚羊木雕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文教案]羚羊木雕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羚羊木雕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羚羊木雕导学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羚羊木雕导学案来源莲 山课件 5 Y K J.cOm 师生公用教(学)案年级:七年级 科目: 语文 时 间2013/8/22 2学习内容羚羊木雕 1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2、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3、学习并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和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重点3学习掌握自读的方法。学习难点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方法授课法资源利用网络资源4导学设计课堂笔记【课前预习】1、作者张之路,1945 年生,山东诸城人。1968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曾任中学教师多年。1977 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 磨表 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

2、小说,话剧双龙花盆 ,童话集野猪的首领 大鼻头和黑眼圈 ,小说集在楼梯拐角 题王 ,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 2、朗读课文,划出不会字词,查阅字典。为下列加点字注音。5羚羊( ) 木雕( ) 怦怦( ) 逮着玩( ) 伤疤( ) 脸颊( ) 攥着( )3、解释下列词语。自作主张: 脸颊:形影不离: 寒战:满不在乎: 仗义:4、字词拓展。多音字( ) ( ) ( ) 撒 藏 逮 ( ) ( ) ( ) 6形近字犄( ) 浃( ) 雕( ) 倚( ) 颊( ) 碉( ) 5、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的语言、语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1)分好角色:故事的叙述者、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万芳妈妈(2)各

3、自练习( 3)朗读表演(4)朗读评价,特别注意是否读好语气、语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堂研究】1、围绕木雕写了哪些事? 2、根据记叙文的要素,讨论并归纳分段、归纳故事情节。开端:发展:7高潮:结局:3、读课文,用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描写句。从这些对话的语句中,你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并用“是 的人”来回答。a.妈妈是一个 ( )的人。b.爸爸是一个( )的人。c.万芳妈是一个( )的人d.奶奶是一个 ( )的人。8e.万芳是一个( )的人。f.“我”是一个( )的人。4、你觉得万芳在得知“我”要索回羚羊木雕后的心理变化应该是怎样的?请概括回答。惊讶 5、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

4、战。 ”这里为什么写到月亮?这是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留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课堂总结】羚羊木雕这篇把孩子与父母的矛盾冲突展示在我们面前,矛盾尖锐集中。一开头气氛就很紧张,紧紧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妈妈、爸爸、奶奶先后出场,人物的语言很有特色。这样巧妙的情节,精彩的语言,同学们一定要精读揣摩。9【课后练习】1.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盯着 严历 反悔 分歧 B.嘴唇 敲门 点然 柜子C. 撒慌 允许 难过 攥着 D.仗义 挨揍 光彩 贵重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B.

5、婆婆嘴:老太婆的嘴C.仗义:讲义气 D.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10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秀丽对这件事满不在乎。B.王文艳和李敏是好朋友,他们每天形影不离。C.王军平自作主张把这本书送给别人了。D.马小利头也不回的走了,已经无可挽回他了。布置作业1、课外作业:2、书面作业:11教(学)后记师生公用教(学)案年级:七年级 科目: 语文 执笔人:李艳 参与人:张勤飞12时 间2013/8/23 学习内容羚羊木雕 2学习目标131、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2、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3、学习并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6、。学习重点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难点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14学习方法授课法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导学设计课堂笔记15【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犄( )角 怦( ) 藏( )刀 脸颊( ) 攥( )着 2、根据意思写成语久久地注视着一个地方。 ( ) 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 ( ) 完全不放在心上。 ( ) 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 )【课堂研究】精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提示:用波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动16作、神态描写句。 )1. 通过写妈妈的逼迫、追查,表现了她的态度,显示了文中的“我”的妈妈是怎样一个形象?2. 从爸爸谈话内容看他的态度是否与

7、妈妈相同,可以看出爸爸不同于妈妈的个性是什么?3.在塑造万芳的形象时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4.中“我 ”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写作手法】171.开篇就写妈妈的问话,有什么作用?2.在第 2 段和第 17-22 段交代了什么内容?在记叙顺序上属于哪种写法? 3.的结尾有什么含义?【拓展延伸】1确定辩论议题:(1)父母逼孩子要回送人的东西,这种做法对不对?如果你是父母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2)友谊和钱财孰重孰轻,应怎样正确对待?18(3)你如果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会怎么处理?(4)父母有了错误缺点时,孩子应该怎样对待父母?2按观点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课堂总结】学生

8、处理矛盾的方法有差异:有的学生非常冲动,甚至以离家出走解决问题;有的则非常理智地考虑如何避免这样的矛盾出现。教师这时要因势利导,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在不同人心中金钱和友谊的分量。如果在生活中,学会沟通,让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这样就能尽量避免出现文中的矛盾冲突。羚羊木雕 板书 写了三件事:万芳和“我”换裤子上星期 “我” 送羚羊木雕昨天 父母逼“我”要回木雕今天 妈妈(爸爸)重财轻义(妈妈固执、生硬,爸爸老成持重) “我” 重义轻财 奶奶 通情达理 万芳 仗义理解 19【课后练习】1、对下列各句依次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2)我想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3)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4)万芳楞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A.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神态描写B.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C.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D.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20布置作业1、课外作业:2、书面作业:教后反21思来源莲 山课件 5 Y K J.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