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缘事析理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649050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缘事析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教案]缘事析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教案]缘事析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教案]缘事析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教案]缘事析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缘事析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缘事析理(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缘事析理来源莲山课件 5 Y K Co M 拨云见日析事例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一、目标概说1、教学目的与要求训练学生运用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等方法对事例进行分析,探求隐藏在事例表象后的本质特征;训练学生展开联想,找出与事例相联系的其他现象,运用比较鉴别、探究原因、预测未来(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等方法深入分析事例。2、教学重点思维训练,运用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等方法分析事例。3、教学难点由一事联想到他事,进而分析这些相互联系的其他事例,比较鉴2别,形成较深刻的观点。二、教学创意1、将思维训练与作文训练相结合。课堂中大部分时间深入分析一件事例,在分析的过程中渗透以小见大、比较鉴

2、别、探究原因、预测未来等方法,学生思维始终围绕一件事例,对该事例进行深入探讨。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套路,这种思考问题的套路同时也是一种作文的模式。2、采用辩论的方式,激活课堂,增大课堂容量,同时训练学生辨证地看问题。三、实施过程(一)故事导入导语:前不久看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某个大学校园里,一个大学生出寝室要给室友留一张字条,告诉他钥匙放在哪里。可是“钥匙”两个字他不会写,就问了其他寝室的同学,问了好几个,谁也不会写,没办法,只好用“KEY”来代替了。请大家就这件事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如果说某一个大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偶然现象,是暂性遗忘,那一连好几个人记不住这个词就能看出些问题

3、了。明确:现在许多学生重视英语的学习而忽视了母语的学习,社会上重英文轻汉语的现象也十分严重。3过渡:大家从一件细小的生活琐事看到它背后蕴藏的大的社会问题,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叫以小见大。(二)解题明旨过渡:现实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发生着这样的小事,它们的背后往往蕴含着一定的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说理的方法,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什么是缘事析理呢?缘事析理是指依据事例分析它所蕴含的道理。(三)方法指导过渡:那么,如何从客观事物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呢?前人的经验有很多,今天的课堂为大家介绍这样几种做法: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 (板书: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结合课文讲

4、解这些方法。 )提问:我们学习过的杂文剃光头发微就是一篇“缘事析理”的。这篇由什么事想到了什么理呢?明确:由理发匠不肯给农民剃平头想到掌权者如何使用权力的问题。过渡:由理发这样的小事想到的是社会上权力使用的大问题,这就是 以小见大。那么,作者是如何由“理发”想到“权力”问4题的?文中几句话表明了作者思维的转换过程,是哪几句?明确: “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 (那里面当然大有的) ,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 ”提问:作者在这几段中是如何深入思考理发匠不肯给农民剃平头这一事例

5、的?明确:作者思考理发匠可以任意决定给农民剃什么头的原因,是因为剃头刀在他手里,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探究因果。提问:这篇作者还联想到了古今中外许多与头发有关的事例来比较鉴别,如清朝“留发不留头” 、旧社会理发工人社会地位低、石达开的对联、古代的髡刑、许多国家罪犯剃光头,作者这样比较鉴别的用意是什么呢?明确:比较以突出相同点,头发自古以来就与政治相关,那么,本文由理发想到权力不至于被读者说是小题大作。(四)想得深刻1、过渡:在剃光头发微中,作者主要运用以小见大、探究因果、比较鉴别三种方法,将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例分析得十分深刻。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事例。出示课件 1:5故宫里的“星巴克”:在故宫一

6、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星巴克咖啡店 一家美国咖啡店 开门营业了六年。你如何看待此事?提问:请大家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分析这一事例。引导: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它很有代表性。故宫,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星巴克咖啡代表的则是美国消费文化。明确:外国文化已大举进入我国。2、过渡:同学们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现象看到了本质。这则事例反映的是文化问题。仅就此一个事件来谈文化问题显然是单薄而没有说服力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与之联系的事例呢?(有)你如何看待这些事例?对此有何观点?引导:近些年对外来文化我们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比如外来服饰、外来节日、外来影视、外来饮食等。大家来说说你身边外来文化的例子,并

7、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请采用“引例析例结论”的模式。出示课件 2:请缘引你耳闻目睹的 “外来文化进入我国”的事例发表观点,按以下模式:“引例 析例结论” 。6学生活动:深入思考一两分钟,准备发言。(对外来文化大肆进入我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会形成完全对立的观点。只要学生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教师都应予以充分的肯定。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确“引例析例结论”的模式,并学会对事例作点分析,教师应让尽量多的学生发言。可能的观点如下:)明确:很多外国品牌的服饰大量进入我国,比如耐克、阿迪达斯等,这样的服装样式新颖、穿着舒适有品位,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多姿多彩。外国产品对国产品牌是一个冲击,很多人宁愿花

8、高几倍的价格去购买洋品牌,对民族品牌的发展很不利。韩国人就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只购买本国产品来支持民族品牌,应当学习这种精神。近几年韩剧日剧大在我国很流行,这些影视作品很感人,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吸引了大批观众,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得到思想教育。 很多青少年喜欢的日本动漫作品充斥着色情与暴力,毒化人们的思想,让缺少分辨能力的青少年误入歧途,我们应该坚决抵制。现在流行过洋节,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这些节日比传统节日更关注亲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不应当制止。人们在过洋节的同时忘掉了本国的传统节日,甚至春节在洋节面前也黯然失色,民族文化特色逐渐丧失。比如韩国最近端午节7申遗成功,它将被国际公认

9、为韩国节日,这正是中国人不重视本国节日的后果。3、 (师小结并过渡,引导学生思维横向展开,比较鉴别)刚才大家谈到的都是文化领域中的“入侵”现象,那其它领域,比如生物界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明确:食人鲳入侵。食人鲳是亚马逊河中一种凶猛的鱼类,被引入我国内陆河流后,食人鲳疯狂地捕食其他鱼种,导致其他鱼种大量减少甚至灭绝。在许多中国人心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腐朽过时的东西,由此可以想到,如果任由外来文化肆虐,对传统文化是不小的冲击,后果十分严重。秘鲁国家动物园里,一只重点保护的美洲虎生活在一座占地1500 英亩的虎园里,它成天躺在装有空调的虎房里,除了吃就是睡。可是自从工作人员把三只豹放进虎园后,它再也

10、没有回过虎房,不是站在山顶长啸,就是冲下山来去草地上游荡。它开始自己捕猎,不再象以前一样只吃管理人员给的肉,身体变得强壮了,行动也颇为灵活了。引入竞争可以促进自身的发展,所以外来文化的进入对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4、 (师小结并过渡,引导学生思维纵向发展,探究因果、预测未来)刚才我们从横的角度展开思考,想到了许多与“故宫中的星巴8克”相关联的其他事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还可以从“纵”的角度对这一事例本身进行思考。师:首先我们来探究原因。前一二十年外来文化在我国就没有如此风行,为什么今天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明确: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与其他国家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而文化方面的交流与老

11、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很容易在身边看到这样的例子。从这一个角度来看,文化的交流势不可挡。师:还可以预测未来。你觉得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会有怎样的结果?明确:也许有一天文化大融合,汉民族的文化会被其他强势文化同化甚至消失。历史上就有过类似的现象,比如我国很多少数民族文化到现在已经逐渐萎缩消失,被汉文化所同化。汉文化源远流长,受到其他许多国家青睐,其影响遍及全球,如近年来流行的汉语热、儒学热等。汉文化不会被其他文化同化,相反会吸取其他文化所长,继续发扬光大。5、 (过渡语)刚才大家所谈的观点有很大的分歧,对外来文化的进入,有的同学赞成,有的同学反对。那么,外来文化进入我国,究竟是“利大于弊”

12、还是“弊大于利”呢?下面请大家就此展开课堂小辨论。辩论过程略。96、刚才大家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辨论十分激烈。其实,对这个问题,不仅是我们青少年学生,就连那些学术的泰斗也是见仁见智,各执一端。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3:现代西方文明为创造一个干枯无味的物质世界而大闹天宫,破坏全球生态,是亘古未有的例外,是世界宇宙观中的异教!面对着欧风美雨的大泛滥,要把筑堤开渠奋不顾身的抗洪的大禹精神,转化为学术文化的道德大勇。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杜维明中国人有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然而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表明,这份遗产非但没有能给我们以惠赠,反而是一种负担,一种妨碍我们踏上现代新路的阻力。这种文化遗产,

13、虽然可为后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文化基础,同时又妨碍后人对新事物的接纳和对新事物的创造。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湖南师大教授 启良美人之美,美已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国社科院院士、华中理工大教授 杨叔子(五)写得深刻(过渡语)刚才大家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也了解了文化名人对外来文化进入我国的观点。老师又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请看老师10的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 。出示课件 4:下水文 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教师范读下水文。提问:将思考问题的过程下笔成文就是一篇缘事析理的,那这篇的结构是怎样的?明确:引例、析例、再引例、再析例、结论。提问:文中运用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哪些?明确:以小见大、比较鉴

14、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六)实战演练(过渡语)看来,写缘事析理的议论文并不难,大家将事例想深刻了,再把这种“想”的过程落笔成文,就是一篇思想深刻的了。我们来看下面这则事例。1、出示课件 5:金鱼是鲫鱼的变种,彻头彻尾是人类驯育的结果。人类对其一贯的要求是美。只要美就行。而金鱼的捕食能力却被作为美的代价退化殆尽。不会捕食,危机感便无时不在,它别无选择地必须抓住每一粒投向自己的食物,而人把食物精工细制得可口至极,成为一种11其无力抗拒的诱惑,于是不会摇头的金鱼吃啊吃,直到连同食物一起沉至水底。2、学生根据前面的思维训练方法“缘事析理” ,以金鱼之死的启示为题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议论文。 (课

15、后完成)(七)课堂总结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多是些平凡小事,它们粗看不起眼,细究大有深意。我想通过这堂课让大家学习运用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原因、预测未来等方法去缘事析理,并将自己的感悟记在练笔本中。我相信,只要大家坚不懈,一定能写出深刻的,最终成为一个目光锐利、思想深刻的人。四、教师下水作文从“ 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大殿的一角,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已开设了六年。这家披着西服的洋店,鹤立在长袍马褂的建筑群里,格外醒目,不,应该是格外刺眼。它仿佛向前来故宫的游客诉说着什么(在描述与评论中引出事例)星巴克咖啡店是美国消费主义、实用主义的象征,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它能在故宫生

16、存六年,说明它迎合了许多游客,尤其是外国12游客的消费心理。故宫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圣地,将“星巴克”开到故宫,却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它象征着外国文化的“软力量”在我国 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渗透与扩张。(析例,以小见大)近年来,外国文化的渗透与扩张的事例比比皆是:那耸立在大街小巷的一家家国外品牌服饰店;那一层层张贴在学府校园里的英语补习海报;那一部部占据着电视屏幕的日剧韩剧。还有那五花八门的西式快餐店、日本料理、泰式推拿,真是欧风美雨,铺天盖地,日剧韩剧,遮天蔽日。(横向展开,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扣题“说开去” )面对软力量的强大攻势,许多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苦读英语却忽视自己的母语;他们熟知比尔 盖茨、乔丹却冷落了老舍、巴金;他们迷恋日本漫画却不读诗经 、 离骚(再引例,展开对比,已现观点)外国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