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中学2014届惠州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卷试卷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649075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仁化中学2014届惠州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卷试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仁化中学2014届惠州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卷试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仁化中学2014届惠州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卷试卷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仁化中学2014届惠州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卷试卷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仁化中学2014届惠州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卷试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化中学2014届惠州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卷试卷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仁化中学 2014 届惠州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卷试卷分析本次考试理科区均分 88.7 分,文科区 88.5 分,试题难度系数为 0.59,文理科分数较为平均。选择题 二卷 级平理科 15.6 73.12 88.7文科 15.2 73.1 88.5全级 15.4 73.1 90.38一、基础题分析:得分情况:题号 答案 空白 多涂 错涂 正确 a b c d 正答率 难度 区分度1 D 221 680 62 111 48 680 75.5 0.755 0.32 B 729 172 268 172 146 315 19.1 0.191 0.23 C 694 207 416 178 207 99 2

2、3.0 0.23 0.24 D 11112 787 109 3 787 87.3 0.873 0.15 C 13 83 805 18 6 805 59 89.3 0.893 0.26 D 1340 560 164 70 106 560 62.2 0.622 0.47 D 266 833 10 50 6 833 92.5 0.925 0.18 C 2 328 570 193 52 570 83 63.3 0.633 0.4平均分 15.4 0 总难度 0.640 0 情况反馈:1、填涂卡时的漏涂多涂现象共计 20 人次,特别是第 5 题文言实词题漏涂现象达 13 人次。2、错误试题高度集中在第

3、2 题的成语题和第 3 题的病句题,全级有 729 人和 694 人做错。3、准确率最高的题是第 5 题和第 7 题,只有 83 人和 66 人做错。4、为我们日常的基础训练周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基础训练常抓,而且争取抓出成效。二、翻译、事例题分析本次翻译题总体难度较大,学生未能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句子,对所翻译的句子大意理解不到位。翻译的时候没有贯彻直译原则,变成说大意。对重点字词的意思把握不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第一个翻译的句子中, “迩”字大多数同学翻译不出来, “信”字也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同学能翻译出来。2. 第二个翻译的句子中能将“应祥” “殆” “联翩”等翻译出来的学生较少。较

4、多同学把“将”字翻译成“将领” 。23.本次事例题有一定难度,学生往往只能答出部分内容,不全面。今后教学提高措施:1.要求学生对于重点实词、虚词的记忆和理解要能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不能脱离文本。2.贯彻好直译为主、字字落实的翻译原则。3.加强训练和巩固。三、 诗歌鉴赏题分析:诗歌鉴赏分析:总分 7 分,理科平均分 2.61 分,文科平均分 2.45 分。年级平均分 2.55 分。存在问题:(一)炼字题:1) 关于“草草”和“悠悠”两个叠词的表达效果,本来叠词的表达效果应该包含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形式上能使音韵更加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对仗等;内容上加强语意的表达,也即“草草”更凸显出宋军渡

5、江难逃的仓惶狼狈相, “悠悠”更突出金兵目中无人,趾高气昂的娇态,两者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无能宋军的失望,对嚣张金兵的憎恨。但标准答案只涉及内容上的表达效果,本着尊重出题者的原则,也为了更好地统一标准以便进行对比,在此只按标准答案进行改卷。2) 学生没有很好理解首联诗句大意,认为“渡”和“旋”的都是敌人或宋军,对“草草”的含义没有理解,认为是“青草”的居多, “悠悠”的大意理解基本到位,但两叠词的表达的意义作用,即“表达了对无能宋军的失望,对嚣张金兵的憎恨” ,大部分同学理解不到位。3) 建议:加强诗歌鉴赏标准化答题训练,练字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模式答题,也即:两词的本意,在诗句中的含

6、义(为什么是这个意思,放回到原文解释)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意义、效果和作用) 。(二)思想情感题:1) 本题直接考察诗歌的主题思想,分值为 4 分,从诗句看,本诗歌表达的情感是多方面的,可以有大致 7 种情感蕴含在诗歌中,学生只要答出四点即可得满分,大多同学只答出了两点,而且是第 1 小题已包含的情感。2) 建议:加强诗歌的整体阅读,诗歌鉴赏的前提是理解诗歌大意,学生必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方能进行鉴赏。四、默写题分析:1、错字别字非常严重,五花八门, “可谓仁之方也已” , “人生代代无穷已” ,两“已”只要写了的同学基本写成了“矣”字。2、整个句子写错的或留空白的也有少数同学。3、默写又回

7、到原点了,看来这项工程一定要常抓不懈。五、必考阅读题分析:(一)必考题的选择题答题情况:1、试题难度较大,所以得分率非常低,绝大多数同学只有 2 分。 12 题的 A 项都能选对,满分的只有寥寥无几。2、不少同学有错涂的,例如:有一位同学把答案写到 14 题上面的空白位置;漏涂的现象较严重,每3个班都存在这种现象,可能涂到机读卡上去了,望各位老师引起重视。3、加强学生对选项和文本的甄别能力,在指导学生如何区别的时候渗透学法指导。(二)主观题情况:第 14 题考查对划线句子的理解,考生答题时一方面不会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另一方面不会用简洁的语言对文意进行概括,只会照搬照抄文中句子,造成回答问题往

8、往答非所问。第 15 题考查加点字的含义,从考查的范围讲,本道题与前一道题有些重复,答案也比较类似,出现的问题也比较近似。六、选做题分析:这次的选考考了小说和访谈。绝大部分学生选了实用类访谈,总体得分不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具体分析情况:16 题虽然是考对“了悟”名字的理解,但其实是对人物了悟个性的理解,学生不能理解其中的深义,大部分学生只答到一方面的含义,造成失分严重;17 题是考察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这种题型答题应该从内涵和结构两大方面去审题,学生对小说的知识点还没有全部撑握,因此学生答题也存在不完整性,也造成失分;18 题主要考了小说的结构方面的知识。学生答题不够完整全面,只答一部分内

9、容,也是造成失分的原因。19 题考察访谈内容,但是它问的是“围绕的话题是什么?” ,学生看到这个问题很陌生,所以在答题的时候就把什么都答上去,说明有一部分学生是没有理解它题目的意思造成失分;20 题对“客家文化精神”的概括,在审题上没问题,而且在原文中有一定的文字的概括,但是学生在筛选信息和概括能力偏弱,答案不够全面;21 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原文中是不能完全找到答案的,因此学生失分严重。经验小结:1接下来的小说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重点要落实文体的知识点,强化知识点在答题中的体现,审题要细心,什么题型要注意哪些知识点可以用,学会一些答题的技巧和方法;2强化规范答题。要求

10、学生分点作答,不能落下任何知识点,以免造成失分。3平时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答题能力。七、语言运用题分析22、本题考查一句话新闻。由于我们的复习还没有复习到语言运用,所以本题得分不高。一句话新闻“5 个 w”,没有一个学生能够概况全面,只能找到其中的 23 个点。 “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学生不能完全概况。这些知识点在之前的复习当中其实已经讲过,但是同学们对于近期没有复习的知识点遗忘率非常高,因此要在平时的练习当中反复训练。23、本题考查比较灵活,因此得分也比较高。因为题目只要求对双胞胎起名字,只要能言之有理介绍名字的文化内涵

11、就可以,所以在改本题时放得比较宽松。只要起了名字就 2 分,解释了理由也 2 分,所以大多数同学本题能拿到 4 分。但是还是有部分同学乱起名字,或者把名人的名字照搬过来直接引用。例如:赵本山、赵子龙等。很多同学起名时没有考虑是双胞胎,也没有考虑父母的职业等,因此拿不到满分。4八、作文题分析: 本次调研采用材料作文这一命题形式。而所给两则材料是叙述式材料,讲述新闻时事热点人物(事件)南非首任黑人总统曼德拉的故事。故事的内涵为相对型兼递进型。总体上看,此次作文题热点新闻人物紧跟时代步伐,叙述性表达便于考生理解,材料提供给考生思考的空间广阔,考生的立意趋向多元化,既丰富多元,又具体详实。但,略显不足

12、之处有四:其一,思辨色彩不浓,不利于考生深入而全面地思考。在众多的立意中,似乎只有“宽容”能写出辩证关系。其二,立意虽丰富,却局限于“老生常谈”,束缚了考生的发挥,不能很好地展现考生的创新意识与自主精神,易使考生的行文泛泛而流于平淡。其三,拉不开考生作文的高低档次,作文差距值较小。难于形成成绩上的理想的“橄榄”型,很可能呈现出遗憾的“南瓜”型。其四,两则材料间没有分界线,很可能让考生误认为是一则材料。审题与立意材料部分:应该说本材料在审题上是零障碍或障碍很小,考生能抓住两则材料中的重点句子或关键词语即可轻松确定最佳立意。第一则材料,重要的句子或词语是:“中国革命因素影响着曼德拉”“精神支柱”。

13、因而可以确定以下一些立意:1、中国革命的广泛影响。2、中国的影响力。3、精神支柱。4、人要有信念(信仰)等。第二则材料,关键的句子和词语是“宽容与和解”“把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 “把我们的武器扔进大海”。据此可以有如下之立意:1、宽容(和解)。2、以德报怨。3、勿以恶制恶。4、放下武器才有和平。5、真正的自由是心的自由等。综合两则材料可以得出:1、伟人的胸怀。2、胜利者的姿态等。引材部分:同时,材料的第二部分“引发了你怎样的的思考?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作为引材,需要认真对待,审题立意时是一把钥匙。“怎样的思考?”那么所作的文章自然就是一道大大的问答题:“(材料某部分)+观点主

14、张(态度)”,自然就形成作文的第一段。而不恰当或偏题或离题的立意可能有:1、曼德拉的传奇人生。2、善良。3、希望。4、追求自由。5、学会放下。6、监狱(牢笼)(写如何面对挫折)。7、坚强不屈。8、刚与柔等。9、人生要坚持。当然以上这些仅是立意的范围,仅看一句话一个词还无法确定其立意正确与否,具体评定还要看考生在文章中的安排。讲题建议:一、指导学生识别命题类别: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又有其类型:叙事类;寓言类;片段类。之后再根据个子类型再审题立意。二、强调,学生自己拟题后,任然需要对自己的题目两审:第一,审自己的拟题是否能够对材料主旨或某一角度进行说明或概况(即回归材料一下,看是否是符合),第二,审拟题,自己命题完成后,把自己作文的题目当做命题作文再次审题,主要是审自己所拟题目重点是在什么点上。例如:学会宽容与理解。这次很多学生不知道这样的拟题重点是在动词“学习”上。而且此次考试中人数较多。5三、高三复习已经一半,在之后的作文,无论是考试还是练习,都要强调“有模有样”,形成自己的作文结构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