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年度工作总结_5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457211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局年度工作总结_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局年度工作总结_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局年度工作总结_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局年度工作总结_5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局年度工作总结_5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局年度工作总结_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局年度工作总结_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局年度工作总结教育局年度工作总结20*年,教育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市教育局年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坚持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开展,部分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现总结如下: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教育质量大幅提升。一是加强过程视导,狠抓常规落实。XX 年,共 6 次对全县各中小学进行了教学视导,结合视导中发现的问题,多次分散视导及针对性视导。同时,深入全县各学校,督促教学常规的全面落实。与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随机座谈,了解需求,发现问题,及时

2、沟通,提出建议。视导过程中共参与听、评课 1200 余节。每轮视导结束,及时召开视导总结会,通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二是加强活动组织,服务学校教学。组织全县多学科优质课评选,重点对初中物理、化学和中、小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重点和弱势学科进行了优质课评选,培养和发现了一大批学科优秀教师和带头人,促进了学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联片教研,搭建交流平台,创新教研形式,提升教研效益;组织 27 名中小学校长到河南沁阳永威学校进行了一周的封闭学习和培训,培训结束后,适时举办校长论坛,13 位中学校长作了题为我与永威比差距的交流发言;将永威学校“四清”纳入了新学

3、年 7 项重点工作之一,发起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新一轮动员,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改革氛围;教学理论研究硕果累累,截至 10 月底,共出版庆云教科研6 期,期期印发各学校。三是搭建成长平台,重视青年教师成长。在外出学习培训、优质课评选、公开课展示等活动中,向一线青年教师倾斜。先后多次组织各单位青年骨干教师去省市两级听课学习,并适时组织汇报课展示活动。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等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老教师的带动作用。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全县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XX 年中考再传捷报,九学科总平均分、总优秀率、总及格率再次以大比分遥遥领先,囊括全市三个单项第一。其中总平均分比高出全市

4、第二名分,总及格率高出第二名个百分点,优秀率高出第二名个百分点。全市 190个参考单位中,我县 13 处初中有 4 处进入全市前 10 名,有 12 处进入全市前 50 强。高考成绩再传捷报,在考生不满千人,全省军检线少划两万人的不利条件下,本科一榜上线 377 人,重点上线 187 人。二、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教师素质逐步提高。一是教师补充形成长效机制。今年,县政府继续对教师队伍进行大力度补充。目前,各项招聘工作已全部结束,全县共招聘高中教师 42 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 72 人,为庆云四中、明德小学两所民办学校招聘教师 6 人。为缓解城区小学大班额困境,按照逢招必考的原则,从全县农村中小学选

5、聘 30 名教师充实到城区学校,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拓展。二是圆满完成全县教师职称过渡工作。本次 XX 县具备中小学教师职称的专任教师 2912 人,已全部参加职称资格过渡工作。中学高级教师 463 人已过渡到高级教师 463 人;中学一级教师 515 人,小学高级教师 1066 人已全部过渡到一级教师 1581 人;中学二级教师 517 人,小学一级教师349 人已全部过渡到二级教师 866 人;小学二级教师 2 人已过渡到三级教师 2 人。三是顺利推进原民办代课教师调查摸底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截止目前,全县完成原民办代课教师登记 3700 人,为外籍人员办理

6、出证工作 134 人。四是师资培训工作合理有序开展。坚持全县中小学每周六上午校本培训制度,先后组织 16 名中小学和幼儿骨干教师参加骨干教师培训,3 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了山东省骨干校长培训;对全县 78 名新招聘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进行了为期 5 天的岗前培训。三、民生工程大力实施,教育环境不断优化。(一)教育投入不断加大。一是学校建设全面加强。投资 5 亿元的庆云一中新校区顺利搬迁,7600 多平米的实验小学新教学楼秋季启用,金书小学教学楼扩建工程已完成主体竣工,渤海中学迁入原庆云一中,新成立了 XX 县第二实验小学和渤海小学,城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显著提升。有 5 处农村中小学纳入校舍标准化建设规

7、划,7 所幼儿园开工建设,实现了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和城区教育资源优化“齐步走”的宏伟目标。二是无偿资金争取力度大。争取各项上级无偿资金 1191 万元,为历年最多;其中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及校舍安全工程专项资金 290 万元,20*年农村中小学“211 工程”奖补资金 30 万元,XX 年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中央财政奖励资金 241 万元,XX 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中央专项资金 150 万元,XX 年学前教育奖补资金 50 万元,XX 年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 20 万元,XX 年学前教育校舍改建类项目中央专项资金 320 万元。三是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投资近 40 万元

8、购置部分紧缺的实验器材。投资 万元新建 18 个中小学标准微机室,城区中小学全部实现班班通和多媒体,教师人手一机。在全市举行的电化教学优质课件评选活动中,全县有 7 名教师获一等奖,12 名教师获二等奖;金书小学、渤海中学顺利通过全市第一批教育信息化应用师范学校验收。四是教育惠民政策全部落实。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资金 85 万元;职业中专学生国家资助资金万元;高中政府助学金 64 万元;初中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 85 万元;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万元。按照“应贷尽贷”原则,共为 854 名大学生办理户生源地大学生助学贷款,贷款总额达到 486 万元。五是尊师重教氛围日益浓厚。XX 年教师节,县

9、委、县政府隆重举行教师节庆祝暨表彰大会,出资 450 万元重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倡导下,乡村两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捐资助教层出不穷。一年来,县乡村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投入达亿元,并为改善学校办公条件购置了电脑、空调等大宗办公用品。(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一是学前教育规范发展。向全县幼儿家长印发致全县幼儿家长的一封信 ,极力扭转全县幼儿小学化倾向,此举在全国各大网站相继转发。先后组织两轮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乡镇幼教管理员、小学校长等参加的业务培训,全县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上学年推出“书香校园”创建工程以后,将本学年确立为“

10、校园文化建设年” ,大力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楼房化水平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得到不断补充,城乡办学条件差距明显缩小。三是高中教育跨越发展。今年暑假,庆云一中顺利迁入新校区。借力新校区启用机遇,围绕“培植一所区域名校,为德州高中教育打造一面旗帜”奋斗目标,庆云一中强力课改,减负增效,打造高效课堂,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四是职业教育突破发展。与山东潍坊工程技术学院联合办学,构建 2+2 教学模式,专业优势显著提升;争取省“一圈一带”项目 1 个,400 万元项目专项资金已划拨到位;顺利通过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资格市级验收,由云天集团投资兴建的云天职业学院即将动工兴建,该项目利用原庆云书院及以南地块

11、,占地 774 亩,规划建筑面积 20 万平方米,规划投资 8 亿元,项目建成后,设置专业 20 余个,可容纳学生 10000 人。(三)学校安全多措并举一是积极争取安保资金的落实。以山东省启动“校安工程”为契机,完善校舍档案,修建学校楼案室;投入万余元,为全县中小学增加视频监控探头 364 个,学校监控覆盖率达 100%;投资 48 万元购置 76 台电脑及监控摄像头用于校舍安全信息采集工作,并配备了专兼职校舍楼案管理人员。二是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检查活动。召开校园安全工作会议 8 次,下发安全工作函件、通知 31 个,先后开展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安全教育月等系列活动,发

12、放“防溺水致全县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 “防手足口病致全县儿童家长一封信”60000 余份;下基层督查安全工作 70 余次,下发整改通知书 54 份。三是多部联动做好校园安全工作。联合人防办、公安消防大队等在多个学校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活动;联合供电公司、人防办、科技局向学生发放安全用电知识手册 、 防空防灾知识手册 、 青少年地震科普读本等宣传手册共计1800 余册;联合司法局、交警大队在全县 9 个乡镇开展了“普法教育暨交通安全宣传活动进校园”活动。联合气象局开展防雷检测;联合县卫生局对全县 138 名幼儿园园长和小学校长进行了手足口病知识培训;配合县药监局对全县 34 家学校及幼儿园食堂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配合住建局对 27 所学校及幼儿园燃气安全进行检查,签订燃气安全责任书 7 份;配合县综治办对对全县 19 所县乡路沿线学校门前的交通标志牌、减速带及斑马线安装情况进行了验收,共安装警示牌 33 块、减速带 34 条、斑马线 32 条、警示柱14 根;排查上下学途中危桥 11 座和深沟渠 10 处、接送学生车辆 31 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