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要报样稿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5834090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果要报样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成果要报样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成果要报样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成果要报样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成果要报样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果要报样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果要报样稿(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果要报成果要报样稿样稿样稿样稿 1 1:探索实施探索实施“小县大城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欠发达山区城镇化积极推进欠发达山区城镇化【要报要点】欠发达山区能否和怎样推进城镇化,是一个在理论上有争议、在实践中有困难的重要课题。本期要报在总结浙江省云和县推行“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越是欠发达山区越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而欠发达山区由于区位、资源、要素等条件的限制,在推进城镇化中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地区的模式和做法,应探索走非均衡协同发展之路,形成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一、云和“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涵与实践成效“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是指通过打破城乡界限、开放县城,引导产业

2、、人口、要素等向县城集聚,做大做强县城这一增长极,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其 “小”与“大”是相对而言的,至少包括以下四重含义:1小小县县域、大城关。域、大城关。云和县域面积 984 平方公里,多属山地,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小县,但县城有 28 平方公里盆地,土地等各种资源要素相对丰富,发展空间较大,从而决定了其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极核地位。这就要求将有限的资源要素集中于县城,获取规模效应,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进而辐射带动县域整体发展。2小人口、大集聚。小人口、大集聚。云和县仅有 11.2 万人,却分布在100 多个行政村、800 多个自然村,其中 100 人以下的自

3、然村占 50%。要想将数百个贫困山村全部建成“小康村”,难度大、困难多。云和县改变以村为单位就地奔小康的传统思维,以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为重点,以山民下山、内聚外迁为载体,创造条件让农民下山转产、转业、转身份,进城就业、创业、奔小康。3小小产业产业、大就、大就业业。 。为确保山区转移农民能够充分就业,获取稳定收入,云和县大力扶持木制玩具业发展,解决了 2万多个就业岗位。同时,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造就了一批拥有较高技艺的“云和师傅”(主要从事香菇、木耳栽培),不仅带动了本县 1 万多名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事异地农业综合开发,而且为流入地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4小政府、大民生。小政府、大民

4、生。云和县党政机构规模较小、编制不多、资金紧缺,但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的作用却很大。如通过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为农村儿童到城镇读书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过推进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休闲广场、江滨绿廊、老年公园等项目建设,大力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云和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城市化水平呈“超前”之势。目前城市化率达 62%,比浙江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分别高出 4.4 和 14.3 个百分点。二是经济社会集聚化发展。目前全县 90%的工业企业集中在县城,其中木制玩具产业有七大类近万个品种,年产值 16 多亿元,90%的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出

5、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 50%以上,成为全县优势特色产业和出口创汇拳头产业;在县城就读的中小学生占全县学生总数的 86%,在城区入园的幼儿占全县入园幼儿总数的 89%。三是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高。由于人口向城镇集聚,森林植被得到保护,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 80.8%,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第 10 位。四是统筹城乡发展成效明显。2008 年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在丽水市 8 个县(市)中排名第一,开始步入城乡整体协调发展阶段。二、云和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基本经验1科学确立富有自身特色的科学确立富有自身特色的总总体体发发展展战战略。略。“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是云和县根据经济总量小、资源配置分散、工业化和城市

6、化滞后的县情作出的选择,并在实践中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创业、异地创业,创新土地、城镇的经营理念和机制,以地聚财、以财建城、以城带乡。实践表明,欠发达山区必须走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并坚持做到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延续性与各历史时期具体策略和重点的灵活性相结合。2 积积极促极促进进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业化化实现实现良性互良性互动动。 。云和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坚持在加快新型城市化的同时,依托新型工业化,加强木制玩具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的高度集聚发展,实现了新型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新型城市化提升工业化的良性循环。实践表明,欠发达山区只有实现新型城市

7、化和新型工业化互促共进,才能加快人口、产业、要素的集聚,化传统农民为现代产业工人,助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变迁。3同步推同步推进进城城镇镇化与社会主化与社会主义义新新农农村建村建设设。 。云和在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不仅没有忽视新农村建设,反而以城镇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带动农村发展的城镇化之路。实践表明,在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让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等,使工业和农业、城镇和乡村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4努力努力营营造山区造山区转转移移农农民民“下得来、留得住、富得起下得来、留得住、富得

8、起”的的就就业创业环业创业环境。境。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般是“离土不离乡”,或“离土又还乡”,或“离土走他乡”。云和县依托县城较为广阔的平地,根据木制玩具业吸纳劳动力强的特点,走的则是“离土又离乡”、到城镇就业安家的路子。这避免了“离土不离乡”所产生的农村工业规模不经济、粗放型发展问题,防止了“离土又还乡”所导致的农民不停奔波于城乡之间的现象,也消除了“离土走他乡”所带来的本地产业空心化、发展动力不足的隐患。三、云和“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借鉴意义1越是欠越是欠发发达山区越要加快推达山区越要加快推进进城城镇镇化。化。云和“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实践表明,欠发达山区只有加快城镇化进程,才能改善投

9、资和发展环境,提升要素控制能力、基础设施状况、社会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水平等;才能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是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使用效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才能弱化城乡二元结构,为产业集聚和农村人口转移提供重要载体,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才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使农村人口迅速向城镇集聚,以及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2欠欠发发达山区推达山区推进进城城镇镇化可以探索走非均衡化可以探索走非均衡协协同同发发展展之路。之路。对于我国广大欠发达山区而言,由于要素禀赋、经济基础、财力条件的制约,推进城镇化面临着诸多困难。云和 “小县大城”发展战略,

10、以一定的工业化为基础,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市场化流动,推动人口、产业、要素的集聚,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投资性和消费性需求的增长,为工业化注入强大动力并提供服务保障,而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对市场化进程提出了强烈要求;工业化、市场化的推进激发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活力,进一步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共享率,促进城乡统筹协同发展,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县大城”实现机制。它内含着城乡非均衡协同发展的理念,即从欠发达山区人力、物力、财力有限,难以实现全面均衡同步发展的实际出发,在资源配置和政策投入上对重点区域和产业实行倾斜,以集聚化手段实现集约化发展;同时,保持城

11、乡发展协同共进,使发展水平的相对差距逐渐缩小。这是对传统非均衡发展战略和协调发展战略的创新与集成。3欠欠发发达山区达山区应坚应坚持以持以创创新引新引领领跨越式跨越式发发展。展。欠发达山区只有打破旧思想、旧体制的束缚,形成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才能发挥后发优势,通过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摆脱落后面貌。云和的经验表明,欠发达山区应避免发达地区走过的“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由外延粗放型向集约效益型转变,由要素投入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应充分发挥有限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政府补贴、奖励的方式激发企业创新热情,鼓励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大创新研发投

12、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应着力推进经济、社会、政府三大转型:经济转型即以产业升级为核心,提升价值链、拓展产业链,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双轮驱动;社会转型即通过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公民权益,努力构建有利于长治久安的社会结构;政府转型即加快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建设。样稿样稿 2 2:关于我国当前就业形势的几点认识关于我国当前就业形势的几点认识【要报要点】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国就业形势,并非以劳动力市场冲击这种简单和单向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在就业冲击与劳动力短缺、农民工返乡与回城、失业率上升与下降等一系列扑朔迷离的现象中展现。本期要报认为,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

13、来的假设下,“周期性失业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分析框架对上述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一、就业形势与宏观经济波动密切相关2004 年以后出现的劳动力短缺现象,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曾经有过切身感受与剧烈反应。而当金融危机以出口产品订货减少的方式,开始冲击沿海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时,劳动力市场剧烈波动现象则从相反的角度表现出来。在美国,联邦政府每个月都会公布就业形势的最新数据,主要指标分别是基于家庭调查和企业调查得出的机构就业和失业信息。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五早晨,一批被挑选出的记者准时获得劳工统计局独家发布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并予以报道后,常常给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在中国的劳

14、动力统计项目中,虽然同样包括家庭调查和企业调查,但由于调查结果汇总和发布较慢,不能满足判断宏观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形势的需要。通常,我们可以不定期地获得季度登记失业率,以及反应更加迟钝的在若干劳动力市场上收集的岗位供求信息。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宏观经济调控决策是在相对迟缓的就业判断之下做出的。随着用下岗补贴方式进行失业保障体制的结束,到2003 年下岗职工这个群体在统计意义上就不复存在了。那些尚未实现再就业的人员,开始领取失业保险金。因此,这一年登记失业率达到最高水平 4.3%。随后逐年下降,直到 2007 年的 4.0%。2008 年,随着金融危机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逐步显现,登记失业率上

15、升到 4.2%,2009 年第一季度又提高到 4.3%。同样地,在 2008 年以前,用劳动力市场上岗位数与求职人数之比表示的求人倍率,呈现出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末的就业冲击中日益恢复的趋势,2007 年和2008 年高达 0.98。但是,2008 年开始的就业冲击导致第四季度求人倍率下降到 0.85,到 2009 年第一季度为 0.86。在本次金融危机期间,由里昂证券亚洲分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分别统计的 PMI 指数,受到广泛关注。这一指数在 2008 年骤跌之后,2009 年初开始回升,并分别于3 月份和 4 月份超过了 50 这个基准线。此外,月度和季度的一系列其他宏观经济指标

16、,也都显示中国经济正在回暖。相应地,就业指标也应该有所反映,即调查失业率和求人倍率在一季度之后,应该处于逐月恢复的势头。二、宏观经济波动与劳动力市场分割共同影响着当前的农民工就业关于农民工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官方发布的信息发生多次变化。从 2009 年初到 9 月份,分别有春节前后 2000万农民工因失去工作返乡、包括直接受金融危机影响的1200 万人在内的 7000 万农民工返乡、7000 万返乡农民工的 95%已经返城就业、农民工失业率不到 3%、外出农民工总规模已经从 2008 年的 1.4 亿增加到 1.5 亿、返乡农民工的 96%已经回城就业以及农民工再次出现短缺等消息发布。从一个时间序列看,这些消息串联起来,足以构成农民工对 2009 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反应过程。我们可以运用“周期性失业劳动力市场分割”这样一个分析框架解释上述变化。经济增长的周期造成就业增长的周期,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实体经济下行,就会产生周期性失业。既然遭受危机打击最大的是出口部门的中小企业,而这些企业雇用的主要是解雇成本低的农民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