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范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5833111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范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范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范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范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范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范(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手术室护士 职业危害与防护,手术室,苏丽,一职业暴露的概念,职业暴露的概念: 是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感染病原体携带者或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被感染的可能。护士工作的目标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痛苦和提高生命质量。护士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将健康带给他们的同时,自身却可能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之中。,二.手术室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1.生物性或感染性危险因素 手术室是手术患者高度聚集及病原微生物相对集中的地方,医务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直接频繁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发生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最高。血

2、液性病原体对护理人员最具危险性,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皮肤暴露或粘膜暴露,包括针刺、锐器伤等。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事故,据资料统计,在我国98%的护理人员发生过针刺伤。,二.手术室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2.化学药物损失 手术室工作人员每天接触各种清洁剂、消毒剂、麻醉废气、药品等有着潜在的不良反应,护士在配制各种术中化疗药物同时,药物颗粒释放到空气中,通过呼吸道吸入,或接触皮肤直接吸收人体内,引起白细胞下降、头晕、脱发,月经不调等;配制使用各种消毒剂(如戊二醛、甲醛等)对人体皮肤、眼睛、呼吸系统都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二.手术室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3.物理性损伤 对手术室人员构成职业危害的物理因

3、素包括放射性、辐射、电磁波、负重等,手术室护士长时间站立,体位相对固定,加上精神高度紧张,可引起腰部肌肉劳损,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生腰酸背痛,下肢静脉曲张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二.手术室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4.社会心理因素 手术室护理人员女性居多,因女性特有的生理、心理及工作压力,又经常面对死亡、患者伤痛而引起的痛苦呻吟所引起的负性情绪。进食休息没有规律,精神紧张,职业压力大,可引起胃肠疾病。休息时间减少,体力恢复欠佳易出现内分泌功能紊乱及免疫功能低下等一系列临床表现。,三.职业暴露的防护,1.标准预防的概念:对所以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无论是否有明显

4、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不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a.加强锐器损伤防护管理 b.规范洗手 c.合理正确使用保护用具 d.减轻身心疲劳,保持体力和能量,常见的职业危害有哪些呢?,又怎样才能不受伤呢?,危 害 因 素,危害因素之一,血 源 性 感 染,血 源 性 感 染,二、感染途径包括: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落到眼睛或沾染皮肤等,即:经过黏膜和非完整性皮肤传播,不会通过吸入血气溶胶而传播。皮下接触HIV的危险性是0.3,黏膜接触则为0.09;针刺感染HCV的危险性为1.8.有研究表明,在血液及各种体液中含病毒较多的分别是:血液、血液成分、伤口感染性分泌物、阴

5、道分泌物、羊水、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血 源 性 感 染,一、危害因素最常见的就是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还包括艾滋病(HIV)、梅毒、疟疾等。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国,而艾滋病的发病率也正呈现着日益增长的趋势,其危险性可想而知。针刺伤时,只要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伤者感染HBV,其概率为6-30,而感染HIV的概率为0.03.除了病毒,还有一些细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如:铜绿假单胞菌、破伤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甚至还有寄生虫,如:疟原虫。,血 源 性 感 染,三、防范措施 (一)病人 术前完善各项必要的检查与化验,包括:肝功能、乙肝抗原、抗体、丙肝、梅毒、艾滋病

6、等,已知感染者做好细菌或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特殊感染时应在手术单上注明,以便于手术室作出合理的安排。,血 源 性 感 染,(二)护士 1.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相关疫苗接种 如:乙肝疫苗。通常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进行接种,是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且对丙肝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术前应自我检查 手部皮肤有破损者原则上暂不参加手术的洗手工作,尤其是某些感染性手术。而担当巡回护士时应做好自我防护,如:戴手套,穿隔离衣,接触病人前后、尤其接触及血液、体液后必须洗手。,血 源 性 感 染,3.术中根据具体情况作好充分的准备 (1)穿手术衣:应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最好选择一次性手术衣 (2)戴手套:虽

7、然手套不能防止针刺伤,但可以减少血液进入机体的量,从而降低感染的危险性。手套有破损或污染时及时更换。必要时可戴双层手套。 (3)面罩、护目镜:避免术中可能出现血液溅到护士头面部,增加感染的机会。 (4)严谨操作:应思想高度集中,规范操作,正确传递锐利器械(可将其置于弯盘等固定容器内),及时收回并妥善放置,以免伤及自身和他人。,血 源 性 感 染,4.术后 及时、正确处理缝针、刀片、针头等锐利物品、各类敷料以及病人的引流物、冲洗液等,减少危险物的暴露时间。地面及物品表面的血迹应用含氯溶液湿式清洁。(三)医师 必要时术 中戴面罩或护目镜,避 免野蛮操作,保护自身, 也要爱护护士。,血 源 性 感

8、染,四、对意外损伤的处理 (一)伤者 1.针刺、刀割伤: 应立即挤出血液,用流动水冲洗,碘伏或其他消毒剂消毒,再次刷手、更换无菌手套,严重时更换其他护士。 2.皮肤接触血液体液 立即用肥皂、清水冲洗,必要时用消毒剂清洗。 3.黏膜接触血液体液 若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溅入口腔、眼睛,应即刻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而后点滴含有抗生素的眼药水。,血 源 性 感 染,4.报告 在受伤24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或领导报告,并及时做好登记工作,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否穿戴防护用具,损伤发生的原因、部位、事后处理的措施,病人的血液生化指标以及户数本身的健康情况。 5.药物、疫苗预防 有条件者可于事后注射疫苗。如

9、可疑感染HBV时,可注射特异性乙肝高价免疫丙种球蛋白、乙肝疫苗;如暴露于HVC时,应及时进行HCV抗体检查等。,血 源 性 感 染,(二)管理者 制定相关制度,督促关心护士,减少损伤的发生并将危害程度降到最低。,防范教育 规范操作 安全创新 建立规则制度,危害因素之二,物理性因素,物理性因素,一、危害因素 (一)噪声 手术室噪声常被忽视,如:电话、电刀、电钻、金属门窗的开关、器械车轮的摩擦,电动吸引器、麻醉机的声音等。有人测试平均噪声是60-65分贝,有时高达90分贝。噪声会引起人的内分泌、心血管和听觉等系统的生理变化及一系列心理反应,常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反应迟钝、情绪急躁、注意力不集中

10、、失误增多等,不利于自身健康,也不利于团队的合作以及工作的正常开展。噪声还会降低语言的清晰度,有碍交流,而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还会引起听力的下降或噪声性耳聋。,物理性因素,(二)紫外线 手术室内装有许多紫外线灯管以及各类移动式紫外线灯具、紫外线消毒柜等,当开启后,在其进行消毒的同时,对人的皮肤、角膜都会产生刺激 。,物理性因素,(三)放射线 随着高新技术的大量运用,越来越多的手术需要运用到 “C”臂机作术中定位,如:大多数骨科手术,ERCP、经蝶垂体瘤切除术等。其放射出来的X射线会对人体各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与伤害,使人易产生乏力感,长期接触可导致胎儿畸形,亦可诱发恶性肿瘤。 (四)电器伤

11、医学仪器,尤其是电外科设备,因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当作用于人体时,必须注意安全。,物理性因素,物理性因素,二、预防措施 (一)噪声 (1)建造手术室时,应将防噪音设施考虑其中。 (2)选择噪声小、功能好的仪器设备,适当调节,并定期 检查维修。 (3)对于人为造成的因素应尽量避免。 (4)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遇烦躁的病人不可大声训斥,应于以多种措施尽快使之安定,减少对他人的不良刺激。,物理性因素,(二)紫外线 (1)合理安装紫外线灯管,正确放置移动式紫外线照射灯。 (2)开灯照射时,关闭门窗或设置屏障以有所遮挡。 (3)测试紫外线功率时,应戴好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减少紫外线对皮肤、角膜直接照射而

12、产生的刺激。,物理性因素,(三)放射线 (1)有X线照射的手术时,护士应穿防护服、围脖及腰托,或暂时回避,以减少X线的接触。 (2)有条件者可在墙壁、门内置铅板以加强隔绝。 (3)排班时最好不安排孕妇参与此类手术,欲受孕者亦应注意,合理安排一减少手术人员频繁接受X线照射机会。 (3)同时加强饮食调节,适当添加优质蛋白质,如牛奶等,并注意休息以保证体力。 (4)加强设备检修和维护,特殊危险部位要有显著标志。,危害因素之三,化学性因素,化学性因素,一、危害因素 (一)化学消毒剂 1、甲醛 进行空气熏蒸、物品消毒、标本浸泡时,常有刺鼻的甲醛气体溢出,它对眼睛、呼吸道、皮肤有刺激,并有致畸性、致癌性,

13、严重者引起病人肺水肿而死亡。,化学性因素,2、环氧乙烷 EO灭菌虽能起到良好的冷消毒作用,但灭菌完毕若不该讲气体排放彻底,则其残留物会强烈刺激眼睛和呼吸道,有的可引起过敏反应,吸入过量可导致呕吐、意识模糊等急性中毒症状,亦有一定的致畸性和致癌性,而皮肤接触及环氧乙烷液体时可造成烧伤和冻伤。,化学性因素,3、戊二醛溶液 一些不耐热的内镜设备等进行消毒灭菌时,多采用戊二醛溶液浸泡法。戊二醛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沾染量大可致灼伤,当其暴露于空气中时,可使人过敏,产生头晕、胸闷、气喘、恶心等感觉。,化学性因素,4、过氧乙酸 某些手术室采用其喷雾消毒室内空气或物品表面,其雾化后易于蒸发分解,其产物无

14、毒无害,且使其腐蚀作用减少。0.5对皮肤无刺激,黏膜可耐受0.02的过氧乙酸,但较高浓度时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甚至烧伤。,化学性因素,5、臭氧 紫外线灯开启后会产生一定量的臭氧,其在空气中的可嗅知浓度为0.02-0.04mgL,当达到5-10mg/L时可引起心跳加速、头痛、疲倦,停留1小时以上可致肺水肿,以致死亡。,化学性因素,(二)化疗药物 手术过程中,尤其是肿瘤手术,经常要用到化疗药物。护士在配置这些药物时,不可避免地会吸入含有药物的气溶胶,或药液沾染皮肤。虽然剂量较小,但其累计作用可产生远期影响,如: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增高,致畸、致突等。,化学性因素,(三)麻醉废气目前,我国

15、普遍采用半禁闭式或禁闭式麻醉装置,但仍有许多麻醉废气直接或间接排放在手术室内,若遇到麻醉机呼吸回路漏气,或往蒸发罐内加药时麻醉药的洒落,或术后病人体内排出的吸入性麻醉药,都是造成手术室内空气污染的因素之一,对工作人员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操作能力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化学性因素,二、防范措施 (一)化学消毒剂 1、要求工作人员在检查、使用和测试化学消毒剂时,必须戴好口罩、帽子、手套,甚至防护眼镜,准确操作,避免直接接触。 2、消毒、灭菌容器应尽量密闭,减少消毒剂在空气中的挥发。 3、使用前,应将消毒剂冲洗干净或将气体排放彻底,开启熏蒸后的手术间时应开窗通风30分钟,使之对人体的损害降到最低。

16、,化学性因素,4、有条件者,可设置专门的消毒室,设置良好的通风设施,尽量减少有害气体在手术室内的存在与累积。 5、必须注意定期监测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 6、一旦沾染化学消毒剂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可涂擦护手霜,以免引起接触性皮炎或湿疹。,化学性因素,(二)化疗药物 (1)正确使用防护措施:隔离衣、手套、口罩、帽子,必要时戴防护眼罩,有污染时及时更换。 (2)规范操作:熟练掌握药物配置技术,防止药液和雾粒逸出等 (3)改善工作环境: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定期监测,减少呼吸道摄入。 (4)孕妇禁止接触化疗药物。 (5)加强化疗废弃物管理:将废弃物与其他物品分开管理,存放于规定的密闭容器中,送有关部门作专业处理。,化学性因素,(三)麻醉废气 (1)要求麻醉科选择精密的循环密闭式麻醉机,并在麻醉机上建立麻醉废气吸收系统或将麻醉机的废气连接管通至室外,如此可使污染减少90以上。 (2)据手术种类与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合理安排手术间。 (3)护士在妊娠期间也应尽量减少近房间接触吸入性麻醉药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