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764462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PPT 页数:188 大小:69.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_第1页
第1页 / 共188页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_第2页
第2页 / 共188页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_第3页
第3页 / 共188页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_第4页
第4页 / 共188页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_第5页
第5页 / 共1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炎湿疹类皮肤病(1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 何志新,一、接触性皮炎 二、异位性皮炎 三、湿疹 四、神经性皮炎 五、荨麻疹 六、药疹,一、接触性皮炎,定义: 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 分为原发刺激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病因,1、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刺激性强,如强酸、强碱:接触后在短时间内发病。 刺激性弱,如肥皂、有机溶剂:较长时间接触后发病。,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动物性的:动物的毒素,昆虫的毒毛。 植物性的:常见者有漆树、荨麻、橡树、银杏、补骨脂、少数瓜果、蔬菜、花粉等。,化学性的:品种繁多,主要有 金属及其制

2、品如镍、铬; 日常生活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涤剂、清洁养护产品、皮革、塑料及橡胶制品等;,化妆品如化妆油彩、染发水、香膏等; 外用药如汞剂、磺胺、抗生素软膏、清凉油、风油精等; 杀虫剂及除臭剂; 各种化工原料如汽油、油漆、机油、染料等。,发病机制,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为迟发型过敏反应 原发刺激性皮炎由直接破坏组织细胞引起,临床表现,与接触部位一致的红斑、水肿、或有针尖大小丘疹密集,严重时红斑肿胀明显,可有水疱、大疱形成。水疱破溃则有糜烂、渗液和结痂。 烈性原发刺激,可坏死、溃疡。,临床表现,如接触的为气体或粉尘,则无一定的鲜明界线,但多发生在暴露部位。接触物被带到其他部位,也可发生相似皮损。,临床

3、表现,自觉症状多为痒和烧灼感或胀痛感。 去除病因后,12周可痊愈。处理不当,可转为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发生部位与常见接触物,头面:染发剂、眼镜架、化妆品、植物花粉等 颈:衣领或围巾中染料、项链等 腋:除臭剂、除汗剂、消毒剂等 躯干:衣料、洗涤剂、肥皂、金属扣等,臀、阴部:漆便桶、染色裤、避孕用具 手、腕: 橡胶手套、肥皂、洗涤剂、手表带 脚:染色袜、塑料鞋等 关节部位:止痛膏药、药水,染发皮炎,化妆品皮炎,接触金属耳环,接触药膏,接触蜂胶,接触松紧带,接触性皮炎,接触膏药,接触清凉油,接触膏药,接触金属扣,接触金属扣,接触膏药,接触脚气水,诊断,在接触部位或身体暴露部位突然发生境界清晰的急性

4、皮炎。,斑贴试验,治疗,去除致敏原因,清水、温水洗。 外用3%硼酸水湿敷,硼锌糊,皮质类固醇霜剂。内用抗组胺药。严重者内用皮质类固醇,继发感染者使用抗生素。 预防:严格避免接触致敏物质。,二、异位性皮炎,又称特应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 异位性的含义: 1. 罹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倾向; 2. 对异种蛋白过敏; 3. 血中IgE值高; 4. 嗜酸粒细胞增多。,临床表现,1、瘙痒性、慢性、复发性皮炎。在婴儿、孩童期主要分布于面部及四肢屈侧,表现为炎性、渗出性、湿疹性皮损,青少年后主要分布于四肢屈面及(或)伸面,表现为粗厚、苔藓化。成人期则表现为干燥、肥厚损害。,临床表现,2、其它特征:

5、干皮症、手纹粗乱、眼眶周围及口周皮肤粗糙、色素沉着等。 3、 个人或家族中的遗传过敏史。,异 位 性 皮 炎,异位性皮炎,异位性皮炎,异位性皮炎,异位性皮炎,异位性皮炎,诊断标准,必备标准:瘙痒 辅助标准(大于或等于3个): 1、2岁前发病(4岁以下小儿不适用) 2、屈侧皮肤有湿疹 3、全身皮肤干燥史 4、 屈侧皮肤受累史 5、 个人有异位病史或4岁以下儿童一级亲属有异位病史,治疗,主要为减轻或缓解症状。 1、避免各种外界刺激,穿宽松、纯棉衣服,不要用力搔抓和摩擦。避免过度的皮肤清洗。洗浴后用润肤露。温度及湿度适宜。尽量减少环境中的变应原如屋尘、螨、毛、人造纤维、真菌。注意饮食及消化功能。 2

6、、抗组胺药及外用药,注意皮质类固醇副作用。,三、湿疹,定义: 病因不明,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非感染性皮肤炎症性疾患。,病因,很复杂。患者为过敏体质。外因如冷热、干燥、出汗、摩擦、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学物质等,日常生活用品如化妆品、人造纤维等可诱发湿疹。,临床表现,多形性(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脱屑、肥厚、皲裂等)、局限或弥漫性、常分布对称。急性者有红肿、渗出,慢性者有浸润肥厚。病程不规则,常反复发作,瘙痒剧烈。,分类,1、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 2、脂溢性皮炎、淤滞性皮炎、 自身敏感性皮炎、感染性皮炎、 乏脂性湿疹、手部湿疹、 钱币状湿疹、癣菌疹、白色糠疹 3、肛门、 阴囊、乳房、

7、外耳、 湿疹,急性湿疹,急性湿疹,急性湿疹,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慢性湿疹,慢性湿疹,慢性湿疹,湿疹,湿疹,脂溢性皮炎,病因不明,发生在头面胸背部或会阴部等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红斑性皮疹,有油腻性鳞屑,呈慢性复发性过程。需与头皮银屑病以及接触性皮炎等鉴别。治疗:成人可选用含煤焦油或酮康唑的洗发液洗发,外用皮质类固醇,但面部禁用。,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酒渣鼻,激素性皮炎,郁滞性皮炎,继发于下肢静脉高压的一种小腿湿疹。 病程慢性。好发于中老年人。 最初出现在小腿内侧下1/3部分,为湿疹样损害,逐渐出现水肿、紫癜及含铁血黄素沉着,向周边扩展

8、。,郁滞性皮炎,晚期变成褐色,萎缩,创伤或感染后引发难以愈合的溃疡,疼痛明显。 治疗:抬高患肢,用弹力绷带,减少久站等。局部按湿疹治疗。,郁滞性皮炎(早期),郁滞性皮炎(晚期),感染性湿疹,指原发皮肤感染灶周边出现的湿疹样损害。 常继发于渗出性皮肤感染,表现为原有病灶周围的湿疹改变。 治疗:应积极治疗原发感染灶,湿疹皮损按接触性皮炎治疗。有化脓菌感染者需用抗菌药物。,自身敏感性皮炎,限局性湿疹突然加重,在原发皮损远隔部位对称性地出现新的皮损。,乏脂性皮炎,与皮肤表面油脂减少或功能不良有关。洗浴次数过多、使用强碱性肥皂或洗浴水温过高,也可引起人为性的皮肤脱脂。 多发生在冬季、老年人以及洗浴过度者

9、。,乏脂性皮炎,临床表现:皮肤干燥、干裂伴脱屑。 冬季瘙痒、干皮症、干燥性湿疹及皲裂性湿疹等均属于乏脂性皮炎。 治疗:去除病因,使用润肤剂。,乏脂性皮炎,手部湿疹,单纯发生在手部或原发于手部的皮炎,多呈慢性过程。与反复洗手及接触化学物质有关。分型:皮肤刺激、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以及角化肥厚性湿疹。 本病需与手癣、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等鉴别。,手部湿疹,治疗:同接触性皮炎。肥厚皲裂型皮损可先用角质松解剂,皮肤变薄后再应用皮质类固醇。 应注意保护,接触水和洗涤剂等时戴防水手套。,手部湿疹,手部湿疹,手部湿疹,手部湿疹,手部湿疹,手部湿疹,手部湿疹,汗疱性湿疹,为手足对称性、复发性水疱脱屑性疾患。 多见于中

10、青年,春秋季易发。为指趾侧缘或掌跖的深在性水疱,疱液清,数日后皮疹干燥,留糠状脱屑。自觉瘙痒或烧灼感。 治疗:外用硼锌糊或皮质类固醇。,汗疱性湿疹,汗疱性湿疹,钱币状湿疹,皮损为边界清楚的钱币状湿疹样斑块。好发于下肢。单发或多发,有对称倾向。病程慢性,易反复。 外用皮质类固醇及抗菌药物。,钱币状湿疹,钱币状湿疹,耳部湿疹,耳部湿疹,乳房湿疹,乳房湿疹,四、慢性单纯性苔藓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以皮肤苔藓样变及剧烈瘙痒为特征。,病因,神经、精神因素,消化不良,局部刺激、摩擦等。,临床表现,多见于青年和成人。 瘙痒搔抓小丘疹瘙痒搔抓丘疹增多、密集融合,形成皮纹加深和皮嵴隆起的典型

11、的苔藓样变之斑片。,临床表现,淡红或正常皮色。 好发部位为颈后及两侧、肘窝、骶尾部、腕、踝等。 慢性病程,常多年不愈,治愈后也易复发。,治疗,避免搔抓和摩擦,避免刺激饮食。 口服抗组胺药,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 。,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五、荨麻疹,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性反应。 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病因,1、药物 2、食物 3、吸入物 4、感染 5、物理因素 6、精神因素、内科疾病等,发病机制,1、 免疫性(型、型变

12、态反应,自身免疫反应)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血管通透性增加等。 常见变应原为食物、药物、气源性变应原、微生物等。,发病机制,2、非免疫性(假性变态反应,物理性):组胺释放剂血管通透性增加等。 常见的有药物、食物、食品添加剂、动物毒素等。 3、病因不明。,临床表现,风团(为一种暂时性、局限性真皮充血水肿、此伏彼起,消退后不留痕迹)。 严重者可有低血压、呼吸困难、腹痛等,甚至过敏性休克。,分类:,急、慢性; 物理性(人工性、压迫性、寒冷性、胆碱能性、日光性等),治疗,寻找病因、尽量去除病因。 抗组胺药(H1、H2),急性严重者可用皮质类固醇,过敏性休克者加用肾上腺素。,荨麻疹,荨麻疹,荨

13、麻疹,荨麻疹,荨麻疹,皮肤划痕症,皮肤划痕征,六、药疹,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反应。,药疹的发病机制及表现,变态反应性药疹,型变态反应,IgE介导:荨麻疹型、过敏症 型变态反应,细胞毒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肝损害 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血清病样反应、药物热、血管炎、肾小球肾炎 型变态反应,迟发型:湿疹型、发疹型、剥脱性皮炎型,非变态反应性药疹,假性变态反应,由组胺释放剂引起: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中毒或过量反应:碘、溴剂痤疮;砷角化、色素沉着,药物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征,1、仅在敏感个体发病。 2、需致敏。 3、小剂量药物即可引发反应。

14、4、有交叉过敏现象。 5、同一药物可引起不同疹型,而同一皮疹也可由不同药物引起。,临床表现,多发病较急,呈急性经过, 轻症者多在停用致敏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后13周恢复。 重症药疹可累及内脏器官,危及生命。,常见引起药疹的药物,1、解热镇痛药:水杨酸盐、卡马西平 2、磺胺类:增效联磺 3、安眠镇静药:巴比妥类 4、抗生素类:青霉素、阿莫西林 5、其他:血清、苯妥英钠,常见药疹类型,1、发疹型药疹 2、荨麻疹型药疹 3、过敏症 4、固定性药疹 5、多形红斑型药疹 6、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7、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8、光感型药疹,发疹型药疹,皮疹形态: 类似麻疹或猩红热。常伴轻度瘙痒。 伴发症状:

15、 发热,全身不适,一般情况较好。wbc升高。 常见药物: 解热镇痛药、青霉素尤其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磺胺类、巴比妥类、抗风湿药等。,发疹型药疹,发疹型药疹,发疹型药疹,发疹型药疹,发疹型药疹,发疹型药疹,发疹型药疹,发疹型药疹,发疹型药疹,荨麻疹型药疹,皮疹形态:风团,广泛而严重。 伴发症状:血清病样综合征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蛋白尿等。严重荨麻疹型药疹可发展为过敏症。 常见药物:青霉素、呋喃唑酮(痢特灵)、血清制品、疫苗、非甾体抗炎药等。,荨麻疹型药疹,荨麻疹型药疹,荨麻疹型药疹,荨麻疹型药疹,荨麻疹型药疹,过敏症,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发病急骤,皮肤水肿性红斑及风团;呼吸道症状;

16、周围循环衰竭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还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和发热。,固定性药疹,皮疹形态: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紫红色斑块,境界清,严重的可发生大疱,瘙痒,消退后留黑色色素斑,经久不退。再次服药,常于原处再次出疹并扩大。损害常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如口唇、龟头,粘膜处易糜烂而有痛感。 常见药物:磺胺类、解热镇痛药、巴比妥类等。,固定性药疹,固定性药疹,固定性药疹,固定性药疹,固定性药疹,固定性药疹,固定性药疹,多形红斑型药疹,皮疹形态:靶形红斑,即圆形水肿性红斑中心呈紫红色或有水疱。尚有小红丘疹、斑丘疹等。 重症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损害泛发、严重,在皮肤粘膜交界处发生大疱及糜烂,疼痛剧烈,并伴高热、肝肾功能损害等。 常见药物:磺胺类、解热镇痛药、巴比妥类等。,多形红斑药疹,多形红斑药疹,多形红斑药疹,多形红斑药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