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586330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推进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加快推进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加快推进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加快推进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加快推进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推进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推进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加快推进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加入WTO 以来,呼和浩特市的文化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虽然我市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却在短时间内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城市相比,发展滞后的情况特别显著,我市文化产业崛起之路任重而道远。一、发展现状目前,我市文化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多门类、多层次、多形式的发展格局,相关产业迅速发展,部分产业成绩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截至2009年,全市建成10座图书馆, 11个群众文化馆,22个乡镇文化站,15个文化广场。(二)文物发掘成绩显著。自2006年我市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全市共普查文物点16

2、34处,新发现62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三)文化事业日趋繁荣。截止2009年,我市拥有电视台两座,一百瓦以上发射台及转播台9座,15套电视节目,广播电台2座,中短波发射台及转播台9座,16套广播节目数据引自呼和浩特市统计年鉴(2010),现已形成集发射、传输、接收多种综合运用功能为一体的广播电视覆盖网。(四)文化旅游发展迅速。我市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培育,融入草原、民族、召庙等文化元素,发展日益迅速。2011年全年,呼和浩特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605.44万人次,其中国内过夜旅游者931.9万人次,一日游游客663.31

3、万人次,入境旅游者10.23万人次,同比增长22%;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26.61亿元,同比增长24%。(五)文娱演出推陈出新。目前我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各类艺术培训机构71家。一批独具草原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格的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曲艺、传统文化活动及民族风情演出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如蒙古族长调歌曲、马头琴艺术、呼麦、好来宝、蒙古族和达斡尔民族舞蹈、二人台、那达慕、祭敖包、赛马、摔跤、射箭等在全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六)节庆会展异军突起。近年来,我市共举办了大大小小集文化娱乐、经贸洽谈、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群众节庆文化活动上千次之多,知名的大型节庆文化活动有10多个:如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

4、、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中国(呼和浩特)民族商品交易会、中国呼和浩特国际民间艺术节等,数据引自呼和浩特市统计年鉴(2010)数据引自关于我市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呼和浩特市政协十一届十二次常委会议文件之六。数据引自呼和浩特统计年鉴(2010)。同上。都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我市每年举办的各类展览会、展销会、洽谈会等,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2011年,仅内蒙古展览馆近几年年均接办的各类展览会、展销会、洽谈会就有18次之多,接待观众80多万人。(七)文化园区特色鲜明。内蒙古软件示范园总投资26亿元,与多家信息企业达成入驻意向,目前仍在建设当中;以大盛魁原址为核心、占地14

5、3亩的大盛魁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开工建设,将形成集影视拍摄、教育培训、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饮食商贸、综合地产于一体的文化产业群;呼和浩特文化产业园区,位于呼和浩特市群艺馆原址,总投资5亿元,占地约55亩,是集民族演艺中心、群众艺术场馆、文化休闲、文物鉴定、娱乐、购物、展览、收藏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2008年我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4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3.7倍,年均增长29.8%,占全市GDP 总量的3.25。我市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实现的增加值在自治区居于首位。博物馆、展览馆、文物保管所建设初具成效。虽然呼和浩特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只是阶段性的发展,其发展仍旧存

6、在许多的问题与不足,比如:落后数据引自关于我市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呼和浩特市政协十一届十二次常委会议文件之六。同上。于全国文化产业总体水平,滞后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低,没有形成特色产业体系,社会团体作用不明显,文化定位不够准确等。二、几点建议(一)贯彻中央文件,制定地方法规。两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就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许多政策性文件。针对这些政策文件,呼和浩特市政府接下来要做的应该是结合呼和浩特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地方性法规。比如说“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落实到呼市地方法规,我们就可以组织引导以

7、社区为单位开展诸如“社区文化节”、“社区运动会”之类的活动,在活动期间,组织青少年阅读有关蒙古族风情的书籍、学习并体验蒙古族文化风俗,还可以组织青年和中壮年进行蒙古族博克、射箭等民族体育活动,学习蒙古族歌曲和舞蹈表演,还可以组织老年人下蒙古象棋等。(二)实行体制改革、清除发展障碍。虽然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共有经营性文化企业3000多家,音像制品年出版发行量达600多万元,图书年印刷发行量9000多万册,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发展仍旧存在体制障碍,政企不分,职能模糊。数据引自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2011)101页“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因此,呼

8、和浩特市有必要对文化体制进行改革,对于那些已经具备市场生存能力的企业,应该将其放入市场当中,争取利用市场将其锻造成商场巨头;而那些缺乏市场生存能力的文化事业,则必须进行财政保障,以保证其正常发展。总的来说,政府应该大胆放手,勇于改革,明确政府职能,区分政企单位(三)保护新生行业、壮大文化市场。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动漫制作、数字网络、影视节目制作、网络游戏等文化产业门类刚刚起步,发展势头良好但实力薄弱,经不起市场风险。为了培育壮大这些产业,我们可以在一定期间内对其实行必要的税收优惠或者减免,以减轻其赋税负担;其次,我们可以利用政府部门制定短期行业区域保护政策,避免或少量引进区域外的文化产品,提高区

9、域内文化产品的销售量和销售收入。但是,这种保护并不是长期、无限制的保护,应该明确政策保护的时限,逼迫这些新兴产业走向成熟,经得起市场风险,到时候再取消相关保护政策。(四)实行政策引导、保证主流思想。将“鼓励、支持、引导”制度化、法制化。就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而言,它具有生产无序化的特征,都是在利益的驱使下进行文化生产;就文化产业的价值属性而言,主流价值和非主流价值相对依存,为了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保障国家与社会安定,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要进行必要的鼓励、支持和引导,绝不能偏离了社会主义的大方向。对那些偏离了社会主义大方向和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行为

10、,坚决予以纠正,不服从纠正的坚决予以打击,争取消灭在萌芽状态。(五)建立资金支持,保障物质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资金保障,任何工作都无法开展。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呼和浩特市财政部门应该有适当的倾斜。横向上,财政部门应拓宽财政支持面,就比如在开展“社区文化节”、“社区运动会”活动的时候,相关书籍的购进,活动器械的买入还有适当的物质奖励等方面的资金,都需要市财政局予以适当补贴。纵向上,财政部门应该加大对博物馆、图书馆建设,历史文物保护,公共文化设施修建等方面的投入,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力度。(六)加强人才培养,提供发展动力。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推动。就呼和浩特而言,

11、首先要从沿海城市引入文化产业专业人才,解决目前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断层,同时还可以借鉴东部沿海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和管理模式,发展呼和浩特文化产业。其次就是培养人才:第一,呼和浩特地区有各种院校近百所,其中包括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中等专科、普通高校。我们应该在这些学校设立文化产业专业,培养文化产业理论型人才的同时,财政部门另外对进入这一专业学习的学生进行适量补贴或奖励,提高学生们进入文化领域的积极性;第二,学校须联系社会,在假期或者周末推荐学生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社会相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吸纳应届毕业生进驻实习,促进学生讲理论与

12、实际相联系,锻炼学生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七)发挥科技支撑,强化产品质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文化产品在市场立于不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各行从事文化生产的企业都应该拥有自己独立的科技研发机构或者代理研发机构,从事与自己企业特色相符的产品研发和制作,这样不仅能制造出独一无二的文化产品,还能促进科研行业的发展进步,从而实现自己产品的独特性与不可模仿性,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八)区别不同行业,针对制定政策。总的来说,文化行业当中一部分可以完全靠市场,一部分则不可以靠市场,一部分是半靠政府半靠市场。就比如音像业、娱乐业、广告业、文化旅游业等能挣钱、有消费市场的文化产品制造企业,就可以完

13、全推入市场,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其自身发展,而文艺演出业、广播电视业、新闻出版业和会展业等行业有一定的消费市场和一定的销售收入但却又暂时不能完全满足支出需求的行业,这些行业就需要政府部门给与一定的财政补贴或者行政帮助,以保证其正常运作和发展壮大;第三,卫星传输、知识产权服务、文化保护和文化设施建设、竞技体育等行业,就只能完全依靠政府投入,维持其正常运行。(九)发挥特色优势,打好文化牌局。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来看,呼和浩特文化有着其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是一个集草原文化、召庙文化、蒙古族文化、古遗址文化和商业文化为一体的文化体系,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圈和文化板块。而这些都是呼和浩特独有的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复

14、制和不可模仿性,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首先,我们可以发展文化旅游,将呼和浩特的特色文化元素加入到呼市精品旅游线路中去;其次,我们也可以发展节事活动和会展活动,将呼和浩特文化揉入到节事会展之中,在节事会展活动期间,以文艺演出或者别的形式将呼和浩特文化展现在众人面前,全力促进呼和浩特文化产业更进一步的发展。总之,我们要以文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文化促进产业进步,以产业带动文化发展。(十)整合产业资源、促进产业集群。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利用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即对进入城市规划的产业区之内的企业予以适当的税收优惠或减免,分步骤、有计划地将文化产业归拢、集中到一起;二是政府着力促进建成文化

15、产业大型企业,或者建立文化产业园区,或者上马一个或多个大的文化产业项目,利用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牵动一大批企业投身其中,促进产业集群;三是整合文化产业优势资源,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实现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文化产业生产成本,提高文化产业经济效益,抵御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最终实现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十一)引入市场机制,激发产业活力。我市的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体制机制缺失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一是市场机制不健全。一部分文化企业还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市场发育不充分;二是市场主体力量单薄,大部分文化产品生产企业只是进行简单的加工与制造,没有针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开发,产

16、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鉴于此,除了极个别的行业之外,我们应该把文化产业的所有行业逐步推向市场,或者把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力求再不久的将来,用市场养活企业,减轻政府负担。(十二)坚持区域互动,协调共同发展。实行区域互动,能够实现文化产业优势互补,加大文化建设的规模效益,增强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加强文化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我们应充分利用呼和浩特市的地缘优势,做好与北京、乌兰巴托市的文化产业区域合作的同时,也着力做好“呼包鄂”三角地区的互动合作,促进文化交流、拉动经济发展,坚持“引进来”原则,以实现共同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共同实现文化产业繁荣的战略目的。(十三)坚持动态营销,积极宣传推广。主动积极对城市与城市文化进行营销,打造城市品牌,树立城市形象,着力提升城市的感召力,利用城市品牌效应影响并带动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众所周知,呼和浩特市号称“中国乳都”、“国家森林城市”、“京津夏都”。据此,呼和浩特市应该着力打造与这些称号相符的城市形象并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营销,就比如“中国乳都”这一称号,我们就应该将蒙牛和伊利这两张牌打好,争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