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修改稿) 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562355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脑(修改稿)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乙脑(修改稿)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乙脑(修改稿)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乙脑(修改稿)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乙脑(修改稿)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乙脑(修改稿)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脑(修改稿) 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行性乙型脑炎,概述,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也称日本脑炎,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经蚊媒传播,流行于夏秋季。起病急,常累及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其症状轻重不一,从隐性感染、轻症脑膜炎到病情严重的重症脑炎,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征为主要特征。,病原学,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属于虫媒病毒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第1亚群,呈球形,直径2030nm,为单股RNA病毒,其抗原性较稳定。为嗜神经病毒,人或动物感染

2、病毒后可产生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或1002分钟即可灭活。乙脑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基于乙脑病毒C/PrM基因序列可以将乙脑病毒分为五种基因型,我国目前有、两种基因型乙脑病毒的流行。,病原学,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染源,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包括家畜、家禽和鸟类;其中猪(特别是幼猪)是最重要传染源,人不是重要传染源(病毒血症期城市高度分散性隐性病例显性病例,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特征,乙脑病毒,人体 单核巨噬细胞繁殖,病毒血症,机体抗力强,机体抗力弱,隐性感染 或轻型,病毒进入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脑膜、脊髓病变 较轻、 脑实质、中脑、脑干重,脑疝,呼吸衰竭,脑水

3、肿,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潜伏期4天21天,一般为10天14天。临床症状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发热2天3天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瘫痪等中枢神经症状,严重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体征浅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脑膜刺激征和病理发射阳性、痉挛性瘫痪或去大脑强直。可伴有瞳孔大小改变、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等颅内压升高体征。,临床分型,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 流行病学,夏秋多发病,蚊虫叮咬史。 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昏迷、抽搐、病理症脑膜刺激症阳性。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脑脊液、白细胞、蛋白轻度升高,糖、氯化物正常。 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

4、体阳性可作为诊断,双份血清学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呈4倍增高。若仅急性期血清,效价在1:320可诊断。,本病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确诊需靠血清学和病毒分离。,特异性IgM抗体测定:特异性IgM抗体在感染后4天即可出现,2-3周内达高峰,血或脑脊液中特异性IgM抗体在3周内阳性率达70%-90%,可作早期诊断,与血凝抑制试验同时测定,符合率可达95%。特异性IgM抗体测定:恢复期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者有诊断价值。单克隆抗体反向血凝抑制试验:应用乙脑单克隆抗体致敏羊血球的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阳性率为83%,方法简便、快速,已有试剂盒商品供应,无需

5、特殊设备。,血清学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病例报告,1. 网络直报 尚不具备直报条件的,城市12h,农村24h。 24h内报出订正报告或死亡报告。 4. 医疗机构负责乙脑病例出院、转诊或死亡等转归情况的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乙脑病例转归的核实。发现在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 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时,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报告。,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医疗机构发现乙脑病例或疑似病例时,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标本采集指南要采集、保存病

6、人脑脊液、血液标本。,注意,保存:低温(-20以下)保存。,脑脊液:发病1周内采集12ml脑脊液,进行病毒培养分离、抗体检测和核酸 检测。,血液:抽取病人全血24ml,进行抗体测定、病原培养分离、核酸检测。要求在发病1周内采集第1份血液标本,发病34周后采集第2份血液标本2ml;若第1份血液标本/脑脊液标本实验室病原学检测阳性或乙脑特异性抗体IgM为阳性,可不采集第2份血液标本。,治疗,一般治疗:隔离病人、护理、饮食与营养对症治疗:重点针对高热、惊厥、呼吸衰竭抗病毒治疗和免疫治疗恢复期及后遗症治疗:帮助脑细胞恢复的药物中医中药,预防,控制传染源 :控制和管理传染源。隔离病人至体温正常 切断传播途径:灭蚊、防虫 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接种注意事项,乙脑疫苗、稀释后的乙脑疫苗不能冻结混合后和稀释后的乙脑疫苗存放不能超过1小时儿童首次接种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0.5毫升;2岁时加强注射0.5毫升;7岁时再注射0.5毫升。注射时避开卡疤部位。患发热、 急性传染病、中耳炎、活动性结核及心、肝、肾等疾病,体质衰弱、有过敏史或癫痫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 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和孕妇均不可注射乙型脑炎减毒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与乙脑灭活疫苗?,登记报告信息内容?,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