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课件_1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353798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核性脑膜炎课件_1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结核性脑膜炎课件_1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结核性脑膜炎课件_1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结核性脑膜炎课件_1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结核性脑膜炎课件_1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核性脑膜炎课件_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核性脑膜炎课件_1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常在结核原发感染后1年以内发生,尤其在初染结核3-6个月最易发生结脑。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临床特征为起病缓慢、发热、头痛、呕吐、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常规示蛋白明显升高、细胞增加、糖、氯化物降低。重症者意识障碍、角弓反张及颅神经损害。,症状:常有1020天的前驱症状,如精神有振、全身无力、食欲减退、情绪不安、易激动、低热、恶心、呕吐、便秘等。逐渐发生嗜睡、头痛加剧、并有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和脑膜炎刺激征。神志不清,逐渐进入昏迷。此时所有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瞳孔定位,脉搏增速,呼吸不规则,最终导致死亡。,

2、体征:体温多在38,并发粟粒性结核者体温可达40。多向暗处侧卧(羞明),皮肤划痕反应多数过敏。小儿前囱隆起。早期瞳孔因畏光缩小,晚期则扩大而固定,对光反应迟钝甚至消失。可出现视神经麻痹,眼睑下垂、复视。绝大多数病人颈项强直,病理性神经反射阳性,生理性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根据病理改变,结核性脑膜炎可以分为4型:浆液型 :其特点是浆液渗出物只限于颅底,脑膜刺激征及脑神经障碍不明显,脑脊液改变轻微。此型属早期病例。 脑底脑膜炎型 :炎性病变主要位于脑底。但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可较弥漫。其临床特点是明显的脑膜刺激征及颅神经障碍,有不同程度的脑压增高及脑积水症状。但无脑实质局灶性症状,脑脊液呈典型的结

3、核性脑膜炎改变。此型临床上最为常见。脑膜脑炎型: 炎症病变从脑膜蔓延到脑实质。可见脑实质炎性充血,多数可见点状出血、少数呈弥漫性或大片状出血,有闭寒性脉管炎时,可见脑软化及坏死。部分病例可见单发或多发结核瘤。可引起局灶性症状。除脑膜刺激征、颅神经受损及脑实质损害症状不相平行。本型以3岁以下小儿多见,远较前两型严重,病程长、迁延反复,预后恶劣,常留有严重后遗症。结核性脊髓软硬脑膜炎型(脊髓型):炎性病变蔓延到脊髓膜及脊髓,除脑和脑膜症状外。有脊髓及其神经根的损害症状。此型多见于年长儿,病程长、恢复慢,如未合并脑积水,死亡率不高。,典型结脑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1.前驱期(早期):约1 2周,一般

4、起病缓慢,在原有结核病基础上,出现性情改变,如烦躁、易怒、好哭,或精神倦怠、呆滞、嗜睡或睡眼不宁,两眼凝视,食欲不振、消瘦,并有低热,便秘或不明原因的反复呕吐。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初可为间歇性,后持续性头痛。婴幼儿表现为皱眉、以手击头、啼哭等。 2.脑膜刺激期(中期):约1 2周 主要为脑膜为及颅内压增高表现。低热,头痛加剧可呈持续性。呕吐频繁、常呈喷射状,可有感觉过敏,逐淅出现嗜睡、意识障碍。典型脑膜刺激征多见于年长儿,婴儿主要表现为前囟饱满或膨隆,腹壁反射消失、腱反射亢进。若病情继续发展,则进入昏迷状态,可有惊厥发作。此期常出现颅神经受累病状,最常见为面神经、动眼神经及外展神经的瘫痪,多为单

5、侧受累,表现为鼻唇沟消失、眼睑下垂、眼外斜、复视及瞳孔散大,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炎,视乳突水肿,脉络膜可偶见结核节结。3.晚期(昏迷期):约1 2周 意误障碍加重反复惊厥,神志进入半昏迷、昏迷状态,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节律不整甚至出现潮式呼吸或呼吸暂停。常有代谢性酸中毒、脑性失铁钠综合征、低钾积压症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最后体温可升至40以上,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不典型结脑约占 6.2 % 表现为: 婴幼儿起病急 进展较快 有时仅以惊厥为主诉; 早期出现脑实质损害者 可表现为舞蹈症或精神障碍; 早期出现脑血管损害者 可表现为肢体瘫痪; 合并脑结核瘤者可似颅内肿瘤表现; 当颅外结核病

6、变极端严重时 可将脑膜炎表现掩盖而不易识别; 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脑膜炎时 常表现为顿挫,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早期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 周密的临床观察及对本病高度的警惕性、 综合资料全面分析。 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脑脊液中查见结核杆菌,病史: 结核接触史 大多数结脑患儿有结核接触史 特别是家庭内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接触史 对小婴儿的诊断尤有意义; 卡介苗接种史 约大多数患儿未接种过卡介苗; 既往结核病史 尤其是 年内发现结核病又未经治疗者 对诊断颇有帮助; 近期急性传染病史 如麻疹 百日咳等常为结核病恶化的诱因,临床表现:凡有上述病史的患儿出现性格改变 头痛 不明原因的呕吐 嗜睡或烦躁

7、不安相交替及顽固性便秘时 即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眼底检查发现有脉络膜粟粒结节对诊断有帮助,脑脊液检查 (1)常规检查 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清亮或毛玻璃样或微显混浊,细胞数一般为0.05 0.5109/L,(50 500/mm3),急性进展期或结核瘤破溃时可显著增高,甚至可超过1109L,疾病早期细胞数可能在0.05109L以下甚至正常。细胞分类以单核细胞为主,可占7080,少数病例早期中性粒细胞可超过50,球蛋白试验阳性,蛋白定量增加,多在0.4gL以上,一般为13gL,如超过3gL应考虑珠网膜粘连,甚至椎管阻塞。糖定量早期可正常,以后逐渐减少,常在1.65mmolL以下(30m

8、mdl)。脑脊液糖含量是血糖的6070,在测定脑脊液糖的同时应测血糖,以便比较。氯化物含量常低于102.6mmolL(600mg/dl)甚至85.5mmolL(500mg/dl)。糖 与氯 化物同时降低为结核性脑膜炎的典型改变。脑膜液置于直立的小试管中1224小时后,可有纱幕样薄膜形成,用此薄膜或脑脊液沉淀经抗酸染色或采用直接荧光抗体法可找到结核杆菌。脑脊液结核杆菌培养或豚鼠接种,有助于最后确诊,但须时较久,对早期诊断的意义不大。对培养阳性者,应作药物试验,以供调整化疗时参考。 (2)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可采用3HTdR参入法测定脑脊液淋巴细胞转化,结核性脑膜炎时,在PPD刺激下,脑脊液淋巴细胞

9、转化率明显升高,具有早期论断价值。(3)免疫球蛋白测定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对脑膜炎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结脑时脑脊液中以IgG增高为主,化脑时IgG及IgM增高,病毒脑IgG轻度增高IgM不增高。 (4)乳酸盐及乳酸脱氢酶测定溶菌酶指数测定以及脑脊液抗结核抗体检查脑脊液PCR法查结核抗原等。均有助于鉴别论断,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化脓性脑膜炎:婴儿急性起病者 易误诊为化脑;而治疗不彻底的化脑脑脊液细胞数不甚高时 又易误诊为结脑 应予鉴别 重要鉴别点是脑脊液检查:化脑脑脊液外观混浊 细胞数多1000 106 /L 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涂片或培养可找到致病菌 鉴别一般不难 但治疗不彻底的

10、化脑脑脊液改变不典型 单凭脑脊液检查有时难与结脑鉴别 应结合病史 临床表现及其它检查综合分析 病毒性脑膜炎:起病较急 早期脑膜刺激征较明显 脑脊液五色透明 白细胞 50 106 /IL 200 106 /L 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质一般不超过 1.0 g/L 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 隐球菌脑膜炎:起病较结脑更缓慢 病程更长 多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或)免疫抑制剂史 病初多无明显发热 颅高压症状显著 头痛剧烈 与脑膜炎其它表现不平行 视力障碍及视神经乳头水肿较常见 症状有时可自行缓解 脑脊液呈蛋白细胞分离 糖显著降低 脑脊液墨汁涂片可找到厚荚膜圆形发亮的菌体 结核菌素试验阴性 脑肿瘤:尤其是婴幼

11、儿较常见的髓母细胞瘤可经蛛网膜下腔播散转移 易发生颅神经障碍 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改变 易误诊为结脑 但脑肿瘤一般无发热史 少见抽搐 昏迷 颅高压症状与脑膜刺激征不相平行 脑脊液改变较轻微 结核菌素试验阴性 脑部CT扫描或磁共振(MRl)有助于,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应抓住抗结核治疗和降低颅高压两个重点环节 一般疗法:应卧床休息 细心护理 对昏迷患者可予鼻饲或胃肠外营养 以保证足够热量 应经常变换体位 以防止褥疮和坠积性肺炎 做好眼睛 口腔 皮肤的清洁护理 抗结核治疗:联合应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结核杀菌药物 分阶段治疗 (1)强化治疗阶段:联合使用INH RFP PZA及SM (2)巩固治疗阶

12、段:继用INH RFP或EMB RFP或EMB 个月 抗结核药物总疗程不少于 个月 或待脑脊液恢复正常后继续治疗 个月 早期患者可采用 个月短程治疗方案( HRZS/ HR)有效,降低颅高压 :由于室管膜炎症的刺激 脑脊液分泌增多 压力增高;加之脑底大量炎性渗出物及肉芽充填后 使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而产生各种类型脑积水 最早于 天即可出现 故应及时控制颅内压 措施如下:(1)脱水剂:常用 20 %甘露醇 一般剂量每次 0.5 1.0 g/kg 于30分钟内快速静脉注入 4 6小时一次 脑疝时可加大剂量至每次2 g/kg .2 3日后逐渐减量.7 -10日停用. 其作用机制为使脑脊液渗入静脉而降低

13、颅内压 (2)利尿剂:乙酰唑胺(diamox)一般于停用甘露醇前 1 2天加用该药 每日2040mg/kg( 30 g/L以上 方法为:根据颅内压情况 适当放出一定量脑脊液以减轻颅内压; 3岁以上每次注入INH2050mg及地塞米松2 mg 岁以下剂量减半 开始为每日1 次 1 周后酌情改为隔日1次 1周 2次及1 周1 次 周为 疗程 (5)分流手术:若由于脑底脑膜粘连梗阻发生梗阻性脑积水时 经侧脑室引流等难以奏效 而脑脊液检查已恢复正常 为彻底解决颅高压问题 可考虑作侧脑室小脑延髓池分流,糖皮质激素 :能抑制炎症渗出从而降低颅内压 可减轻中毒症状及脑膜刺激症状 有利于脑脊液循环 并可减少粘

14、连 从而减轻或防止脑积水的发生 是抗结核药物有效的辅助疗法 早期使用效果好 一般使用泼尼松 每日1 2mg/kg( 45mg/d) 1个月后逐渐减量 疗程 812 周 对症治疗:(1)处理惊厥 (2)水 电解质紊乱的处理: 稀释性低钠血症:由于丘脑下部视上核和室旁核受结核炎症渗出物刺激 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 导致远端肾小管回吸收水增加 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 如水潴留过多 可致水中毒 出现尿少 头痛 频繁呕吐 反复惊厥甚至昏迷 治疗宜用氯化钠液静滴 同时控制入水量 脑性失盐综合征:结脑患儿可因间脑或中脑发生损害 调节醛固酮的中枢失灵 使醛固酮分泌减少;或因促尿钠排泄激素过多 大量Na+由肾排出

15、 同时带出大量水分 造成脑性失盐综合征 应检测血钠 尿钠 以便及时发现 可用 : 等张含钠液补充部分失去的体液后 酌情补以氯化钠液以提高血钠浓度 低钾血症:宜用含氯化钾的等张溶液静滴 或口服补钾 随访观察:复发病例全部发生在停药后 年内 绝大多数在 年内 停药后随访观察至少 年 凡临床症状消失 脑脊液正常 疗程结束后 年无复发者 方可认为治愈,儿结核性脑膜炎的并发症及后遗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积水、 脑实质损害 、脑出血及颅神经障碍 。其中前3 种是导致结脑死亡的常见原因 。严重后遗症为脑积水、 肢体瘫痪 、智力低下、 失明 、失语、 癫痫及尿崩症等 。晚期结脑发生后遗症者约占2/3而早期结脑后遗症甚少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