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件 液体精馏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5076285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8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课件 液体精馏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化工原理课件 液体精馏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化工原理课件 液体精馏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化工原理课件 液体精馏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化工原理课件 液体精馏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课件 液体精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课件 液体精馏(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arren Kendall Lewis (1882 1975),Father of Modern Chemical Engineering,经历:,1901:MIT,指导老师:William H. Walker, Breslau, Germany 1908:Sc.D. degree 1910:MIT 的助教 1914:full professor under Walker 1920:head of the new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t MIT 1933:resigned 1948:professor emeritus,before 192

2、0 :Arthur D. Little的提醒下,和 Walker William H. McAdams 一起提出了“unit operations“ of the chemical industry-distillation, vaporization, separation processes, heat transfer, combustion, absorption, fluid flow, filtration, and so on1923 : 经典著作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by Walker, Lewis, and McAdams,In

3、dustrial Stoichiometry (1926) with A. H. Radasch material and energy balances后期研究: 早期工作:皮革、橡胶等工业处理 层土、纺织品和塑料 The Industrial Chemistry of Colloidal and Amorphous Materials (1942),1932 & G. L. Matheson Studies in distillation design of rectifying columns for natural and refinery gasoline Ind. Eng. Che

4、m. 24(5):494-8.,三、加料热状态的选择:,q值增大 完成相同分离任务所需要的NT减少 即:进料愈冷,所需理论板数愈少? 原因是:q, 、 愈大,塔釜热负荷愈大从热量在全塔的分布来讲,并非进料中所含热量愈多愈好,R 、L不变时 进料中所含热量愈多 塔釜则不需要再供给原工况那么多的热量 即上升蒸气量下降 提馏段操作线斜率增大 并向平衡线靠近 使NT增多,要是塔釜加热量QB不变 进料中所含热量愈多 塔顶冷凝量QC则要增大,即R也增大 所需NT减少 消耗在原料预热中的能量却很大,q的选择:投资费用和操作费用的矛盾分析q对能量消耗的影响: 通过精馏过程的热量衡算 结论:料液在原来热状态下加

5、入塔内消耗的能量最少 预热原料只能增大能耗,而且预热程度愈高,能耗愈大 且还会增加设备(预热器)的投资,精馏塔中热量分布的原则:,一切热量应加入塔底 一切冷量应加入塔顶,四、双组分精馏过程的其他类型,1、直接蒸气加热 Steam Distillation or open stream:,间接蒸气加热:Indirect heating 当待分离物系为某种易挥发组分与水的混合物时,往往可将加热蒸气直接通入塔釜以气化釜液 釜液近似于纯水,可以省去再沸器并提高加热蒸气利用程度,直接蒸汽加热的特点 设通入的加热蒸气:饱和蒸气 按恒摩尔流的假定 塔釜的蒸发量V与加入蒸气量S相等 而L=W,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6、与常规间接蒸气加热时完全相同 提馏段: 物料衡算:得 同间接加热则操作线过点(xW,0),2、多股进料(多侧线塔) Multiple feeds:,包括多股进料或多股出料的塔 组分相同但组成不同的原料液 应适宜位置加入塔内,多股进料的计算原则,与简单精馏塔的相同,应注意: 1)塔段数(或操作线数)=(塔的进、出料数1) 2)各段操作线间应首尾相连。 3)精馏段及提馏段的操作线方程的形式与简单的相同,中间段的操作线应通过各段的物料衡算求得。,塔中第段操作线斜率必大于第段的,第段斜率必大于第段的 第段精馏段、段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与单股进料的常规塔相同,而第段的操作线方程由物料衡算求得 各股进料的q线

7、方程仍与单股加料时相同,最小回流比,回流比下降,三段操作线均向平衡线靠拢,所需理论板数将增加 当回流比减少到某一限度即最小回流比时,挟点可能在、两段操作线交点,也可能出现、两段操作线交点 设计计算时,求出两个最小回流比后,取其中较大者为设计依据 对非理想性很强的物系,挟点也可能在某个中间位置,预先混合:两股浓度不同的物料 然后加入塔中某适当位置进行精馏分离不利 混合与分离:两个相反的过程 在分离过程中任何混合现象,必意味着能耗的增加,3、侧线出料 Sidestreams or drawoffs:,用于: 组成不同的两种或多种产品时 在塔内相应组成的塔板上安装侧线抽出产品 为塔板上的泡点液体或板

8、上的饱和蒸气,物料衡算,饱和液体出料,饱和蒸汽出料,操作线特点: 三段操作线 第段操作线斜率必小于第段最小回流比的问题: 恒浓区一般出现在q线与平衡线的交点处 即挟点一般出现在、段操作线的交点处,复杂塔,多股进料与侧线出料的精馏塔解决复杂塔问题的主要手段: 物料衡算 每一段气液两相物流量的关系,4、回收塔(提馏塔、蒸出塔):,特点: 原料由塔顶加入 无精馏段 无回流 进料:饱和液体 提供液相回流,使用场合:节能粗分、回收轻组份,或低浓度下:较大 较多见 如:从 稀氨水中回收氨,分析和计算,设计计算:xF、xW、xD一定 泡点进料:q=D, =F 操作线方程为:操作线过点(xF,xD)、(xW,

9、x),操作线,最大馏出液浓度的问题,如:过冷液体进料,5、精馏塔(狭义上的),特点: 原料由塔釜加入 无提馏段 无再沸器 进料:饱和蒸汽 提供气相回流 使用场合:粗分、较大,分析和计算,设计计算:xF、xW、xD一定 露点进料:q=0 V=F,L=W 操作线方程为:操作线过点(xD,xD)、(xW,xF),如:教材习题:8* (P139),6、分凝器partial condenser:,全凝器:xD(饱和液体)=y1(饱和蒸汽)分凝器: 即将第一块板上升的蒸气进行部分冷凝,冷凝下来的那部分液体回流入塔,未冷凝下来的那部分蒸气再经全凝器冷凝未液体,作为塔顶产品。,(1)塔顶上升蒸气量太大 一个冷

10、凝器不好完成任务,以多个冷凝器的设计合理一些(2)当组分复杂时,为了除去比产品沸点低的杂质时 往往采用多个分凝器,通过调节冷却水来控制冷凝器的温度,分凝器的作用,(3)合理利用热能: 如酒精厂的酒精精馏: 第一分凝器的温度高,用于预热原料 第二分凝器冷却水可作洗澡水 第三分凝器冷却水可作发酵用水分凝器实际生产中使用较少,分凝器各个组成之间的关系: y1蒸汽部分冷凝为:x0和y0 关系: x0y0? xDy0? x0y1 ?分凝器:相当于一块理论板,分凝器的计算,分凝器的操作线 假设塔顶的第一块塔板的浓度相同 全凝器:xD=xL 分凝器:xDxL 分凝器操作线的顶点不在对角线上,五、吸收和精馏的

11、区别,1、相平衡: 吸收和精馏:同一种气液相平衡 但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 精馏:全部浓度范围(01) 吸收:低浓度 故使用表达相平衡关系的方法也不同 实际上,无论是否为理想物系,低浓度时的y与x几乎都呈线性关系,2、吸收:液体始终以低于泡点的温度下进行 精馏:液体的部分气化与气体的部分冷凝始终同时进行着,3、相同处:,吸收:含A、B的上升气体,除去B 吸收的条件为: (1)需要不含B或含B少的液体自上而下与上升的气体接触 (2)液体温度要低(利于吸收)精馏:上升的塔顶的蒸气中含B很少,温度也低,将其冷凝,作为吸收剂 塔顶:需设一冷凝器,精馏塔的上半部: 加工对象是气体,即除去其中的B 故精馏

12、段相当于吸收,解吸:含A、B两种物质的混合液,需要把其中的A赶出去 解吸的条件为: (1)需要不含A或含A少的气体 (2)操作时升温,以利于解吸精馏:塔底出的液体中几乎不含A(易挥发组分) 故可将液体升温并且变为可解吸用的气体 即在塔的下半部设置再沸器,满足两个条件,塔的下半部 加工的液体 把其中的A提出来 提馏段相当于解吸,吸收和精馏本质的区别:,两者的分离依据不同 吸收:单相传质 吸收:只有B:气相液相,溶剂不挥发 解吸:只有A:液相气相精馏:等分子反向扩散 双向传质:既有A、B的挥发,也有A、B的冷凝,4、操作条件: 吸收的液气比比精馏大得多,故常用填料塔5、吸收和萃取:外来组份 在很小时(采用精馏分离较难时),才考虑采用吸收或萃取 能简单地用精馏过程分离的物系,应尽可能采用精馏过程,作业:14,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