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人口统计作业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5038492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人口统计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社会人口统计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社会人口统计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社会人口统计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社会人口统计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人口统计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人口统计作业(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府规模度量,第四组 成员:阳曼 程淋 湛渝姣 余齐琴 张云凤 王雅珉 声明:本次作业所引用的图表数据均来自中国历年统计年鉴及有关计算,背景与意义,在今天,重新思考政府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正如世界银行推出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开篇所指出的:“在世界各地,政府正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全球经济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使我们再次思考关于政府的一些基本问题“。在全球化、地球村、信息革命以及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观念交往如此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到底应该干什么?如何使传统的政府架构及其运行模式、管理观念和公共服务,更快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更加高效、低价、廉洁地为公众服

2、务?这是中国面临的新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随着各项改革发展进入更加艰难的攻坚阶段,政府改革应走向何处?中国的政府建设应如何展开?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世界眼光来重新审视政府改革?这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深思。 政府规模是行政改革中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政府规模关系到行政系统的正常运转,决定着行政费用的消耗和行政效能的提高。深入细致地研究我国的政府规模问题,探索影响我国政府规模的因素, 对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型社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会为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对政府规模问题的研究,有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财政支出绩效,控制政府机构的扩张,提升公务员素质。有助于

3、提升公共物品质量,提高政党和政府的合法性,提升公民满意度。有助于提升社会发展能力,加快政治民主进程,构建政府一市场一第三部门三者和谐发展的格局。,国外学者的观点,1守夜型政府一小政府论。 2干预型政府一大政府论。 3协调型政府一适度政府论。 4有限型政府一小政府论。,国内学者的观点,盛洪(1992)的观点,他从政府和市场的性质对政府的边界进行了界定。 葛玉好(2003)的观点,他从最佳生产消费路径的角度对政府的边界进行了界定。 许一鸣的观点,他从动态的角度认为政府与市场之间并不存在固定的边界.,结合对中外政府规模的认识和我国具体国情,我国对政府规模的研究是源于对政府与市场作用及二者关系的思考以

4、及关于政府行为的研究。应该说我国绝大多数学者都是支持限制政府规模的观点。但是我国对政府规模的研究应该说是滞后于行政改革的实践,而且已有研究是侧重于对政府规模因素的分析,而较少有专题性研究;更多是政府规模的规范性分析,而较少实证性分析。这不仅对政府规模的发展根源和趋势的分析无法全面和深入,还使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无法得到理论上的支持。因此有必要对政府规模发展历程,特别是自上个世纪以来100多年间的政府规模发展历程进行符合历史的、较为全面的归纳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政府规模扩张原因、政府规模构建的研究。本文的目的,也正是希望在这一方面做些初步的尝试和努力。,政府规模的界定,作为国家表

5、现形式的政府,是从社会中产生又凌驾于社会之上并代表全社会的机关,是国家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工具。广义的政府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所有机关,包括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狭义的政府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政府规模是指以职能与权力配置为基础,按一定组织原则所组成政府各个具体组成部分的总和。或者说指以政府职能规模和政府机构规模为基础,由一定的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构成的要素总和。政府规模也是指在一定的现实条件下,由相应政府职能(权力)、政府机构(人员)、政府行为成本共同决定的政府活动范围。,衡量政府规模的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政府机构数量,政府公务员的数量,政府支出规模,政府干预度和

6、经济的自由度,政府的自律性和理性,政府效率,公共产品的提供和公共部门规模,政府公务员数量指标,政府公务员的数量指标包括政府公务员总数、政府公务员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政府公务员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例等。 政府公务员数量与政府规模明显呈正相关,政府公务员数量越多,则政府规模从量上看就越大,反之相反。,由表中可以看出,全国人口总数由1990年114333万人增长到2004年的129988万人,增长了近0.88倍;政府公务员总数由1990年的1079万人增长到2004年的1199万人,增长了1.11倍,政府公务员人数增长率远远高于人口总数的增长率。就政府公务员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来看,在2002年到200

7、3年之间增长较快,从0.84到0.91,增长了l倍多;从1996年到2002年,政府公务员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一直维持在0.86一0.89之间。,政府机构数量,政府机构是政府实现其职能和行使权力的载体。政府机构数量与政府规模是呈正相关性的,它们的变化也许不能断定是同步的,但也决不会偏离:“此起彼伏”、“前赴后继”的变化模式。综上所述:政府的机构数量通常是判断一个政府规模大小的常用标准。,11993年机构改革:1993年3月22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21998年机构改革: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8、32003年机构改革:2003年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对历次机构改革的总体评析,从1993到2007我国中央政府的机构数量一直在反复发生增减。1993年,全国平均每省都有厅局级机构70多个,地区一级有常设机构50多个,县一级有常设机构45个。1997年,全国县以上党政机关常设机构3万多个,乡镇政府不少于45万个。政府机构数量的增加必然导致政府工作人员以更快的速度增加。 总之,历次政府机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地方政府机构的数量一直难以精简,政府的行政成本仍然居高不下,行政效率仍然较低,政府机构改革最终没能彻底跳出“精

9、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政府职能转变未能完全转变到位,政府“越位”与“缺位”并存。 我国行政区规划和行政层级改革滞后,严重制约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机构改革成果的巩固。 由于立法的滞后,导致历次改革的成果和举措不能得到立法的保护,反弹现象严重。 公民自治能力的缺乏和社会中介组织发育的不完善,使政府向外部转移的职能不能落到实处,出现职能“真空现象。,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规模是衡量政府规模的最常用的指标,包括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等具体指标。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衡量政府数量用得最多的指标,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越高,政府规模就越大;反之则相反。

10、一般认为,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大于40的为大政府,在30一40之间的中政府,小于30的为小政府。,从图中可以看到十五年来,我国财政支出总额一直呈高速增长趋势。1990年,财政支出只有大约3000亿元,而到了2004年财政支出达到了28486.89亿元,财政整体规模扩大了9倍多。其中,1999年以后增速明显加快,1999年到2004年6年之问扩大了2倍多。2004年财政支出则比2002年增长了1.3倍。,我国历年财政总支出变动图 反映的是从1990年到2004年我国财政支出变化情况。,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图形大致呈U型 这种波动的起点与财政体制改革相一致,整个波动与经济增长也一致,其下降

11、过程与经济体制的转轨也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行政管理费”项目是最能直接体现政府规模成本的项目,需要指出的是,该经费既包括工资等支出,还包括机构运行的费用。由于中国财政的80左右是用于人员费用,因此,本部分数据中的行政管理费可以近似地看成国家财政为财政休养人员提供的工资。,我国历年的行政管理费变化图,我国历年的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变动图,行政管理费在总量上的增长和增长率上的变化都非常迅速。行政管理费由1990年的303亿元增长到2004年4059亿元,增长了13倍。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1990年的9.83%增加到2004年的14.25%,增长了1.45倍。远远高于国外的许多国家

12、,在国外,行政管理费一般只占财政支出的3到6。,政府干预度和经济自由度,政府干预度可以通过最高边际税率、产权保护指数和商业管制指数来衡量。 经济自由是指政府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场机制和私人的力量来协调社会经济活动,政府承办市场机制和私人力量所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极少量经济活动,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愈少,经济的自由度就愈高,市场化的程度也愈高。所以,经济的自由度实际上就是政府的不干预度,政府的自律性和理性。,政府理性是指政府能正确判断和把握国情,能合理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并确保其贯彻实施,包括政府致力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明确性和可行性、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政府政策的连续性。 政府

13、的自律性是指政府行政人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政道德规范的要求,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约束的能力和程度,涉及到用什么样的机制来约束政府的行为,使政府能更好地为了公共利益而行使公共权力。,政府效率,政府效率就是政府生产力,它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综合生产力。 政府效率可分为三个层次:组织效率(高级决策层所表现的效率)、管理效率(中间管理层所表现的效率)和工作效率(基层工作人员所表现的效率)。这三个层次的效率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公共产品的提供和公共部门规模,公共产品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由于这些公共产品和服务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的特征,所以不能完

14、全由私人部门提供,必须由政府部门提供。 公共部门的规模,包括政府消费占GDP的比例、政府转移支付和补贴占GDP的比例、公共部门的雇佣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国有企业的规模。,我国构建适度政府规模建议,1规范政府权力,从根本上防止政府规模的扩张 2优化政府职能,保证政府的适度规模。 3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政府效率。,4税收立宪。5科学界定政府的职责和范围,提升政府的实际能力6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规模。,结论,在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政府规模是影响政府定位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将加速增长趋势,政府规模也随之扩大。在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政

15、府规模到底要多大并不取决于政府本身,也不能简单地以:“大政府“或“小政府作为取向,政府规模是行政环境与政府本身交互决定的。中国有自己的国情,我国政府规模的选择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理论,而应该寻求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符合我国市场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度政府规模构建的道路。 通过对我国政府规模演变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历次政府机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地方政府机构的数量一直难以精简,政府的行政成本仍然居高不下,行政效率仍然较低,政府机构改革最终没能彻底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单纯的机构改革不能够实现适度政府规模,对适度政府规模的寻求不仅仅是政府机构和组织规模等

16、外在的规模问题,不是通过几次机构改革就可以完成了的,它的实现必须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政治现代化的过程。虽然机构的调整和人员的变动是最简单和最直观的实现适度政府规模的方法,但是这些举措只会短时期内使政府规模有所变动,我们所追求的是标本兼治,是职能和机构、人员、体制等因素综合变革带来的政府规模。,公务人员总量要适应政府职能的变化,占人口总量的比例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应有所不同,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适度上升。根据实证资料分析,政府公务人员的总量增长一般维持在03为比较合理的增长幅度。我国要把政府规模控制在公务员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左右。我国的公务员规模并不是绝对规模过大,存在的真正问题是公务员的比例、结构不

17、合理,属于“结构性过剩“和“功能性过剩”。我们不能只围绕数量做文章,要跳出“数量屏障“的思维定势,全面、理性地分析政府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从发展上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自然不是公务员的“数量一降下来的问题,而是改善公务员结构,把政府绩效和公务员的工作水平提升上去的问题。就政府规模问题而言,短期确实要坚持“适度从紧一的原则,但更为重要的任务是有步骤地调整公务员的年龄、学历结构,根据政府职责的调整相应调整公务员在政府部门之问的配比关系,提升公务员的能力和素质。借助政府规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从总量上来看,政府规模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政府部门的外溢效应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推动

18、作用;政府支出在促进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对其他部门产生正的外部性。同时,政府支出还会影响到私人资本的边际产出水平,从而影响到私人部门的资本积累。 通过对最优政府规模的讨论可以得出:政府规模存在一个有限的范围,这种有限要求政府规模不能过大,但绝不是意味着政府规模越小越好。政府规模范围的确定是以政府能力和市场能力为参照定量的,政府规模不存在唯一的度,各国应该根据本国政府的能力和市场的能力产总体平衡情况来调节政府规模的大小。政府规模是社会选择的结果,如果不以政府能力的增强为基础而肆意扩大政府规模,只会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 建设“适度政府“的关键,并不在于规模含义上“大政府”还是“小政府“哪个更好些,而是在于这个政府是否“有效“、“有为。现代政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主要应看政府绩效如何,看其能否代表最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能否具有足够的权威性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的政府发展任重而道远,改革是手段,目标是为了社会更和谐、人民生活更美好,这是适度政府规模构建必须把握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