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伤仲永(第2课时)导学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501595 上传时间:2017-09-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伤仲永(第2课时)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教案]伤仲永(第2课时)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教案]伤仲永(第2课时)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教案]伤仲永(第2课时)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伤仲永(第2课时)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伤仲永(第2课时)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伤仲永(第 2 课时)导学案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来源莲山课件 5 Y K Co M 龙南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稿 一、学习目标:精读课文,品味精当的语言。二、学习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懂得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三、学习难点:体会选材详略得当的好处。四、复习导入【自主学习】1、按原文填空。(1)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 ;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一意思的句子是“_” 。2(2)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 (用自己的话作答)2、翻译下列句子。(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2、。(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3、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1)父异焉 _(2)稍稍宾客其父 _(3)父利其然也 _(4)日扳仲永 _(5)邑人奇之 _五、导学模块【合作探究】1、文言文一般都很简洁,本文语言尤为精炼。前两段叙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到“泯然众人”的过程及原因,仅用了 158 个字,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甚至每个字都有其丰富的表现力。如:(1) “_”: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_,又暗示了3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2) “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_。(3) “_”“ _”“ _”:三个副词,使一个天

3、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4) “奇之” “宾客其父” “乞之”:三言两语就从旁衬出方仲永的_。(5) “_”: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6) “_”:三个字看似平淡,却也点明了仲永终未成大器的原因。(7)第 2 段叙事:仅以一“_” 、一“_” 、一“_”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2、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五岁到二十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3、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4六、固学提高【课堂检测】解释下列虚词的用法:(1) “之”不能称前时之闻_受之人_卒之为众人_(2) “于”环谒于邑人_于舅家见之_贤于材人远矣_受于人者不至_(3) “然”泯然众人矣_父利其然也_七、课后反思 来源莲山课件 5 Y K Co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