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优教育课程设计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954150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优教育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资优教育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资优教育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资优教育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资优教育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优教育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优教育课程设计(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資優教育課程設計,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吳 淑 敏 shumintmue.edu.tw 諮詢專線2389-6215 97學年度第2學期:週一下午3:00-5:00,資優教育課程應涵蓋四方面 (Passow, 1987),一般普通課程 資優特殊課程 潛在課程 課外課程 以一般課程為主,另依學生個別差異採加深、加廣及加速方式。 資優特殊課程又稱之為適異性資優課程或區分性課程(differential gifted curriculum),學校正式課程,區分性資優課程設計的形式,修改普通課程而成為特殊資優課程 針對不同類別的特殊兒童設計不同重點的特殊資優課程 針對不同課程領域設計不同的課程

2、依據特殊主題設計特殊資優課程,資優生和普通生的課程內容之共通性與差異性,課,程,內,容,目,標,分,類,資優兒童,時間少,時間多,協助資優學生達成下列目標,1.能從所提供的各領域資訊中探索自己的 興趣。 2.能學會從事研究計畫所需之思考、能力與策略。 3.能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4.能將所習得的知識用於生活、解決問題。 5.能將學習結果與他人分享。,資優課程設計基本架構,教材,教法,教具,資優課程,能力,需求,特性,資優兒童,資優教育目標,社會資源,環 境,教 師,家 長,資優課程設計之程序,計畫準備階段,需求評估階段,組成課程設計小組,進行課程設計,試用修正,實地採用,課程評鑑及再修正,資優

3、課程設計的原則 1 (毛連塭,民94),抽象化優於具體化 複雜性較高優於低複雜性 多樣化優於單一 重視課程的組織性和經濟性 以楷模(資優或有成就的名人、慈善家或宗教家)為教材 強調方法學的研究,資優課程設計的原則 2,課程組織宣強調高層思考能力 開放性思考優於閉瑣性 發現法重於教導法 提出推理的證據 課程安排與教學實施要讓資優生有選擇的自由 重視團體歷程,資優課程設計的原則 3,顧及資優生的學習速度和種類 研究實際的、相關的問題優於假設的、無關的問題 研究成果之發表,宜以該主題有研究的人物或有關人員為對象 鼓勵以不同的方式呈現研究成果 以學生為中心而非以教師為中心,資優課程設計的原則 4,鼓勵

4、學生獨立學習 開放的學習環境優於封閉的學習環境 接納的教室氣氛 複雜的學習環境優於簡單的學習環境 允許資優生學習上的高移動性需求,資優課程設計的基本原則(郭靜姿,民93),提供給資優生的學習經驗及內容必須在質的方面有別於一般學生。 質的不同並非指提供資優生更多的功課或作業,是質的提昇而非量的增多。 質的不同是指資優課程要能顧及資優生的獨特性。,質的不同 (引自郭靜姿,民93),Renzulli (1977)認為充實(enrichment)是指學習經驗: (1)超越普通課程之上; (2)考慮到學生對特定學習內容的興趣; (3)考慮到學生所偏愛的學習方式; (4)讓學生有機會去探討他們可能擅長的題

5、材而不限制其探究的程度。,資優教育方案設計原則,濃縮及精簡課程,提供加速加廣的學習 課程範圍、內容儘可能寬廣 強調課程內容的深度與複雜性 強調發現導向的學習 著重問題解決的能力 教導後設認知的技能 培養科際整合的能力,資優教育課程設計類型 加速制、充實制,一、過程導向的(process-oriented)方案,主要目的在培養學生高層次的心理歷程及優越的創造能力。 二、內容導向的(content-oriented)方案,強調特殊內容的提供,增進某一專門領域知識。 三、結果導向的(product-oriented)方案,要求高品質的學習成果,包含認知的層面與情意的層面。,充實制課程,學習內容的調整

6、(內容導向),強調在預定領域概念與技能的學習,學生學習內容相當,但採個別化的速度學習。 可採診斷-處方教學法(Diagnostic-Prescriptive instructional approach),評量學生學習水準,再做個別化的學習進度安排,學習評量重學習精熟程度。,針對學習內容的充實和複雜而言,老師可以運用布魯姆(Bloom)的教育目標分類模式: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教學之前,先仔細瀏覽每一單元或主題內容,思考要教學的主要概念,然後與認知分類模式中的六個層次結合,做成一個雙向細目表。 每一細格就可以思考具體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高層次教學目標是給資優學生的挑戰,可列入學

7、習契約中供資優學生個別化學習。,雙向細目表,主要概念,認知分類,一些成功的案例顯示,採用此模式不僅在學習內容加速,而宜將整個教材作調整(重組、濃縮、刪修)。 國內措施舉例:縮短修業年限。,強調過程/結果的學習 (過程成果導向),強調探究學習的技能、鼓勵學生發展並提出高品質的學習成品。 鼓勵學生發掘問題、解決問題、提出研究計畫、完成獨立研究,是探究問題導向的學習。,研究的督導或評量者都不限教師,評量重點在學生對該研究主題的學習深度。國內措施舉例:各類獨立或融入式思考能力訓練方案(創造、批判等)、進行獨立研究。,國內資優教育的課程設計,國小資優教育以充實為主,教師教學自主性高;升學壓力小,教學生態

8、較符合資優教育的精神與理念。 中學資優教育以學科知識的傳授為主,思考或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較少;且在升學壓力的籠罩下,課程結構易朝向升學導向,個別化教育實施困難。,臺北市資優教育課程類別(吳淑敏,民84),普通課程:選國語、數學、自然二至三科。 充實課程:包含語文活動、數學、自然、社會、電腦、藝術欣賞、創造思考 情意課程:包括自我成長、性向分析、人際關係、欣賞與創作 個別課程:興趣探索、基本能力訓練、獨立研究 社會資源的應用:專題演講、校外參觀、親子活動,內容知識性的資優課程,各學習領域的課程設計語文,鼓勵兒童自動閱讀並做小組討論。 運用閱讀治療。 培養兒童到圖書館閱讀的習慣。 加強寫作能力。

9、學習文法結構與修辭運用。 加強語言表達的能力。 學習外國語言。(VanTassel-Baska, 1994;引自郭靜姿,民93),各學習領域的課程設計數學,濃縮及精簡課程,提供加速加廣的學習。 課程範圍、內容儘可能寬廣。 強調課程內容的深度與複雜性。 強調發現導向的學習。 著重問題解決的能力。 教導後設認知的技能。 培養科際整合的能力。(VanTassel-Baska, 1994;引自郭靜姿,民93),各學習領域的課程設計自然,讓學生研習所有科學領域都可應用的科學概念。 讓學生有機會從事科學探討。 讓學生深入學習特定主題。 培養學生了解科學的社會角色,包括科學與人類社會的關聯。 教學時透過以問

10、題為主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對科學世界的好奇心。 讓學生認識科學家的工作、信念與人格特質,以獲得認同的典範。(VanTassel-Baska, 1994;引自郭靜姿,民93),過程技能性的資優課程,認知領域,包含探索、專題研究、調查能力訓練及實際進行研究四階段。而欲發展學生認知領域,可採行多元策略,如視聽媒體運用、校外參觀、校內演講等等。,問題解決領域,包括問題覺知和界定、醞釀、創造思考的運用、分析、評量、擬定最佳行動計畫六階段。教師可透過腦力激盪、未來問題解決、趨勢探究等,來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決策,要達到有效的決策則需要有能力獨立思考和行動、自信、自負、對工作專注與持續,以及道德勇氣等特質。

11、可藉由養成尊重他人的權利、誠實、堅忍、公平、守法、關心和愛護我們的環境和家園著手。,創造思考教學,創造思考教學是教師透過課程的內容及有計畫的教學活動,在支持性的環境下,激發和助長學生創造行為的一種教學方式。,創造思考教學的原則 提供民主的教學氣氛。 悅納學生的不同意見,暫緩批判。 提出一些開放性,沒有單一答案的問題。 允許學生從事獨立學習的工作。 不排斥學生的錯誤或失敗。 改進作業及評量的方法,以增強學生創造的表現。 與家長密切配合,充分運用社區資源。 教師不斷充實自己,以提升教學品質。 奠定知識基礎,活用原則,推陳出新。 注重創造的倫理,自由而非放任,尊重而非放縱。,自我知覺:個人對自己的看

12、法常會提升或限制個人潛能的發揮(以雨儂參加台北市兒童美術創作展為例) 創造力(以量覺的作品為例,鼓勵、接納的學習氣氛有助於創造思考成為一種習慣),情意課程,學校情意教育方案,可以混合在一般課程中實施,也可以單獨設計課程。 例如:自我了解、人際互動等為入門課程,而壓力調適、生命教育、生涯探索等則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依學生的個別需求,加以彈性調整、適性規劃。,情意課程(郭靜姿,民93),建立個人價值系統 建立良好的態度、信念和價值觀 發展興趣和鑑賞的能力 培養堅持、獨立的態度和優秀的自我概念 辨識感覺、情感和對自我與對他人的知覺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啟發人道關懷的精神 培養好奇、冒險、複雜和想像的

13、能力 提高書寫、計畫、報告等能力。,審美課程,審美課程應從小開始實施,不論普通學生或資優生都能從審美課程獲益,可提供他們良好的情操教育。 審美涉及美的價值判斷,由於一般資優生具有卓越的潛能,擁有較高的敏覺力和判斷力,能夠培養其獨特的審美觀。 對於藝術類科特殊才能的學生,審美課程不僅可培養其審美和鑑賞的能力和態度,更能藉此培育其成為藝術專業人才和創作人才。,社會技能課程,社會技能課程的意涵是指資優學生透過人際技能的培養和團體的互動發展出領導能力,成為一位優秀的領導者。 吉爾福特的行為內容向度,泰勒的溝通、做計畫和作決定的能力,以及嘉德納的自知知人等,都是社會能力的要項,可在人際技能課程以及團體互

14、動技能課程上加強之。,人文社會,培養批判思考和研究的精神。 了解及建立世界觀。 整合各社會學科之關聯。 認識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與社會體系的建立。 學習研究、討論、探究的技能。 提高書寫、計畫、報告等能力。(VanTassel-Baska, 1994;引自郭靜姿,民93),人際溝通領域,包括自我了解、同理他人、團體合作、衝突解決四步驟。可利用人際溝通策略如:個人繪圖、打破界線、觀察他人、您說我聽、團體問題解決、合作與衝突解決的練習等。,資優學生社會情緒發展 輔導目標,1.協助學生認識自我,了解和接納自己的優點和限制,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和合理的期望水準。 2.協助學生了解資優的概念與意義,並非等同

15、於全能和最好,而是在某方面自己有特殊才能。,3.培養學生自我引導的能力,能夠主動自發地學習,且能設定自我的目標、自我負責及自我評鑑。 4.培養學生人際溝通的能力,能了解和欣賞人與人之間的個別差異,與同儕相互尊重、和諧相處;培養幽默感及傾聽、同理他人等人際溝通和處理衝突的技巧。,5.培養學生調適壓力挫折的能力,讓學生分析壓力和挫折的來源,且能面對失敗,從失敗中學習,以積極的態度應付壓力和挫折。 6.引導學生做生涯探索,了解自己的能力、性向、興趣和價值,及工作世界的內容和條件,使其計畫和準備未來的生涯。,增進資優學生社會與情緒發展的輔導策略,1.團體諮商與團體輔導訓練學生人際溝通的技巧、領導才能、

16、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做決定的技巧等,及價值澄清、鬆弛訓練等活動。,2.閱讀治療(bibliotherapy)透過閱讀書籍的活動,滿足資優學生個體成長的需求,舒解被壓抑的情緒及促進心理、情緒的正常發展。傳記是最具有見賢思齊的書籍,可讓資優學生了解傑出的人物是如何因應處理孩提時代的社會與情緒的需要。,3.良師典範制(mentorship)指資優學生和專業人士,在有共同興趣領域的基礎下,形成一對一的關係。可增進資優學生在一般和專業領域的知識與技能、發展已知和發掘未知的才能、促進生涯發展、增進自我概念和自信心、增進創造力、發展出個人的判斷標準,並和mentor建立長期的友誼。,資優教育教學模式,資訊處理模式 個人發展模式 社會互動模式 行為理論模式,資訊處理模式,此類模式主要在增進對資訊處理的精熟度,涵蓋增進智力、思考能力、概念認知能力、以及組織資料、處理環境中的刺激、發覺問題、形成概念及解決問題等口語或非口語能力的運用。,個人發展模式,此類模式較注重情意部分的發展,強調個人覺知及發展獨特個體的模式。著重個人與環境的互動發展,以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及有效的資訊處理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