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和端粒酶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885921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粒和端粒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端粒和端粒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端粒和端粒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端粒和端粒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端粒和端粒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端粒和端粒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粒和端粒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端粒和端粒酶,THE TELOMERE AND THE TELOMERASE,一、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1、20世纪30年代,两位卓越的遗传学家Muller(诺贝尔获得者)和McClintock分别发现细胞染色体末端具有特殊序列,该序列具有维持染色体稳定性的功能。Muller根据希腊文“末端”(telos)和“部分”(meros),将染色体末端的特殊序列命名为“端粒”(telomere)。 2、 20世纪70年代,E H Blackburn利用四膜虫(Tetrahymena)(一种有纤毛的单细胞池糖微生物)进一步揭示了这一端粒的初步结构,发现它是由几个核苷酸(富含G)组成的DNA重复片断,重复的

2、次数由几十到数千不等。,3、1972年,Watson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发现模板(template)和引物(primer)的存在,而且只能从5到3端方面合成。这样,在引物被去除之后,细胞每分裂一次,在新合成的DNA互补链的5端必将留下一个小空缺(一段端粒)。(见图1)这就不能解释DNA从头(denovo)合成的问题。这样,细胞染色体长度会越来越短,稳定性越来越差,直至最终细胞衰亡(senscence)。因此,科学家们考虑是否存在着一种不同于DNA多聚酶的酶来完成这一工作。,4、1984年,C W Greider和 E H Blackburn发现将一段单链的末端寡聚核苷酸加至四膜虫的提取物中后,其

3、端粒的长度延长了,这也就说明了切实有这样的一种酶存在,他们将它命名为“端粒酶”(telomerase)。 5、1989年 , Greider等成功地克隆了四膜虫端粒酶的RNA组分的基因:为159个核苷酸,其中包含5-CAACCCCAA-3的膜板序列,以碱基互补的方式在3端从头合成重复片段(GGGGTT)n。同年,美国加州大学的分子生物学教授Morin(1989年)首次在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中发现并鉴定端粒酶存在一种核糖核蛋白质。,6、1995年,美国Geron公司Feng和纽约长岛冷泉港实验室 Greider等克隆了人端粒酶RNA组分的基因,命名为hTR(human Telomerase

4、 RNA)基因,定位于3号染色体(3q23.3)。hTR基因有约450个碱基的转录本,其中包含5-CUAACCCUAAC共11个碱基的模板互补序列。这个模板互补序列刚好每次与1.5个(TTAGGG)重复序列互补,然后通过模板的滑动,再进行下一次合成。这个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端粒酶的作用原理。,端粒酶作用的一种模型,整合和杂交,二、端粒,1、概念: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的一组重复DNA序列 ,通常由富含鸟嘌呤核苷酸(G)的短的串联重复序列组成。2、组成:DNA:短的串联重复序列,不含功能基因。蛋白质:与单链富G端粒DNA结合的蛋白;与双链端粒DNA结合的蛋白,3、作用: 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 虽然端粒

5、序列不含功能基因,但是如果没有这些类似染色体的“帽子”(cap)结构的端粒,染色体之间就会出现端-端融合(end-to-end fusion)、降解(degradation)、重排(rearrangement)和染色体丢失(chromosomeloss)等变化,这些变化威胁着染色体的正确复制和细胞的存在。,起细胞分裂计时器的作用端粒核苷酸复制和基因DNA不同,每复制一次减少50100bp,其复制要靠具有反转录酶性质的端粒酶来完成,正常体细胞缺乏此酶,故随细胞分裂而变短,细胞随之衰老。,4、特点: 一个细胞里不同染色体的端粒都由相同的重复序列组成,但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端粒的重复序列是各异的。 端粒

6、的重复序列不是在染色体DNA复制时连续合成的,而是由端粒酶(telomerase)合成后添加到染色体的末端。 不同年龄的人的体细胞的寿命明显不同,其端粒的长度也不相同,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短。 随着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复制使端粒不可避免地逐渐缩短,如人体细胞的端粒长度每年缩短3050bp端粒的缩短最终出现染色体的不稳定和细胞进入衰老乃至死亡。,因为端粒长度的缩短而导致细胞分裂的停止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有三种理论: 第一种认为不断缩短的端粒最终将会影响到邻近的基因。 第二种认为端粒DNA的完全丢失将会产生损伤的信号,这将会激活P53。 第三种认为不是损伤的信号,而是缩短了的端粒本身激活了P53。

7、,二、端粒酶,1、概念:端粒酶是一种RNA与蛋白的复合体,它以自身RNA上的一个片段为模板通过逆转录合成端粒重复序列,并通过一种RNA依赖性聚合酶(如逆转录酶)机制加到染色体3末端以延伸端粒。 2、组成:RNA(作为模板)蛋白质(反转录酶) 3、作用机制:在端粒DNA的复制时,端粒酶既有模板,又有逆转录酶这两方面的作用。其与端粒3端结合后,以其RNA为模板,经反转录延长端粒,从而保护DNA双链末段免遭降解及相互融合。,4、特点: 端粒酶可以延长正常细胞的生命周期并且加速人类干细胞复制的能力:正常的细胞在其生命周期中只能分裂60-100次,而端粒酶可以促进这个能力,显著的延缓衰老的进程。 端粒酶

8、活动受细胞类型的特异性调节端粒酶在体细胞中很少表达,但在骨髓、肿瘤细胞、外周血白细胞如部分粒细胞、T细胞、单核细胞/B细胞和精子细胞这些高增殖的细胞中却相当活跃。,三、研究端粒和端粒酶的医学意义,、作为诊断肿瘤的工具通过获得活检组织的标本作端粒酶的检测,可以鉴别病变组织的良恶性,这种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 、作为肿瘤分期及预后的指标由于端粒酶在肿瘤不同阶段表达的不同,以及与临床结果的密切关系,因此它可以作为一肿瘤分期及预后的指标。 、作为治疗肿瘤途径抑制端粒酶的活性或人为地缩短端粒的长度,都可使细胞的活力及不死性受到损伤;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对那些端粒长度短的肿瘤会很快起效,同时利用细胞杀伤剂与那些端粒酶抑制剂会提高疗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