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管隧道发展及关键技术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802774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0.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管隧道发展及关键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沉管隧道发展及关键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沉管隧道发展及关键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沉管隧道发展及关键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沉管隧道发展及关键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管隧道发展及关键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管隧道发展及关键技术(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沉管法隧道技术发展及关键技术,贺维国,2013年9月 昆明,主要汇报内容,沉管法隧道发展 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 1)广州市仑头生物岛、生物岛大学城隧道工程2)佛山汾江路南延线工程3)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工程 3. 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 4. 沉管法隧道适用条件,何为沉管法隧道?沉管法是一种水下隧道的建设方法,即:通过预制的方式建造隧道,然后将预制段分别浮运到隧址,然后通过沉放对接的方式,在开挖的水下基槽内将各预制段一节一节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贯通的隧道。,1. 沉管法隧道技术发展,沉管法隧道工艺流程,1910年美国建成了第一条底特律河的双线铁路隧道,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沉管法隧道,本隧道沉管

2、段由10节长80米的钢壳管段组成。,1. 沉管法隧道技术发展,全世界沉管法隧道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是北美和欧洲,其次是亚洲的日本,根据国际隧协到1997年的统计资料,世界各国已建、在建的沉管隧道共有108条,目前已超过120条。,1. 沉管法隧道技术发展,各国已建设成沉管隧道统计表,里程牌项目,厄勒海峡是桥隧组合项目,中间通过人工岛实现桥隧间的转换,隧道沉管段全长3.51km,共分20个管节,首次采用了工厂化干坞,流水化方式制作管节。2000年建成。,工厂化干坞,RESUND,里程牌项目,RESUND,釜山巨济公路隧道长3.24千米,采用节段式管节,最大水深为50米。地基处理分别采用了挤密砂桩、深

3、层水泥搅拌工法改良软海泥层,局部较薄软土采用了换填处理,解决了不均匀沉降问题。2010年建成。,釜山海底公路隧道,里程牌项目,Busan-Geoje,里程牌项目,Busan-Geoje,Fehmarn-Belt,在建的丹麦与德国之间Fehmern- Belt(费马恩)海底隧道,为公路双向4车道+铁路双线的两用跨海通道。隧道总长度20.4km,其中沉管段长18.6km,中部设置一个通风井。,里程牌项目,我国的沉管法隧道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 1994年建成了我国的第一座沉管法隧道广州珠江隧道,1996年建成了第二座沉管法隧道宁波甬江隧道。香港地区于1972 年建成了跨越维多利亚港的

4、城市道路海底隧道,台湾省于1984年建成了高雄港道路沉管隧道。,1. 沉管法隧道发展,处于规划或者前期研究阶段的沉管法隧道还有十余条。包括深中通道工程等。,1. 沉管法隧道技术发展,我国大陆在建或建成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工程,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工程,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的几项重要技术: 1)人工岛快速修建技术 2)工厂化预制沉管隧道管段 3)先铺法碎石整平船 4)专用沉放船以及深水区沉放对接技术(无测量塔) 5)深厚软土处理技术,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工程,人工岛采用4050米高的大圆筒依次振冲形成封闭岛体,沉管法隧道的发展趋势:1、隧道越来越长2、水深越来越大3、环境条件越来越苛刻,水流

5、速度大、风浪较大的海洋环境、海洋环境自然保护区4、隧道断面越来越大,多车道、公铁合建等,1. 沉管法隧道技术发展,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干坞 管段制作 水下基槽开挖与临时航道疏浚 接头、护岸结构工程 管段浮运 管段沉放对接 基础处理 最终接头 结构防水,9项,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干坞,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干坞,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工程,工厂化干坞预制场,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干坞,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干坞设计,主要分普通固定干坞、工厂化干坞、移动干坞三大类。普通固定干坞、工厂化干坞主要考虑:1)干坞选址,场地情况、管段浮运路线水深情况2)干坞规模,管段分几批预制3)干坞设计,坞底

6、标高、边坡设计(多次进排水)、坞底承载力工厂化还有:浅坞、深坞标高,工厂化流水线设计移动干坞主要考虑1)浮船坞的选择,大小、承载变形能力、浮运稳定性、行深2)管段制作码头3)浮船坞浮运路线及下潜港池设计,干坞,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管段制作,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的防渗抗裂以及浮力设计问题 仑头-生物岛隧道工程 沉管段主体结构:C35、S10,重量:2.36t/m3(-0.01+0.01t/m3) 管段顶防锚层:C20,重量:2.35t/m3(-0.01+0.02t/m3) 管段内压舱混凝土:C20,重量:2.35t/m3(-0.01+0.02t/m3),管段制作几何尺寸允许

7、误差,后浇带,根据管段预制质量及精度要求,管段混凝土采用横向分层、纵向分段进行浇注。纵向根据每节管段的长度进行分段,每小段长1518米,相邻两小段之间设置1.5米的后浇带。横断面分底板、侧墙和顶板两次浇筑。,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管段制作,系缆桩,舾装设备,管段制作中存在大量的舾装设备安装以及临时结构的施工 为了满足管段浮运、沉放对接的需要,管顶的舾装设备包括:接头拉合装置、系缆桩、人孔、测量塔、控制塔、导向装置、滑轮组、吊点等。,测量塔,吊点,拉合座,滑轮组,人孔,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滑轮组,管段制作时先将各类舾装设备的底部构件进行预埋,管段沉放前二次舾装时再安装其上部构件。,系缆桩,

8、人孔,吊点,拉合座,舾装设备,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单柱系缆桩,双柱系缆桩,人孔,舾装设备,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为了满足管段在浮运、沉放期间整体抗浮的需要,在管段内部设置了压载水箱,水箱采用型钢作骨架,4mm厚的钢板作水箱内模。各管节水箱数量根据抗浮计算确定。,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压载水箱,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压载水箱,预应力钢索,上鼻托梁,水密门,端封墙,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端封墙等,GINA止水带安装,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水下开挖注意:1)开挖方式的选择,尤其是普通开挖与水下爆破开挖的界线2)开挖对环境的影响3)回淤对开挖的影响4)与临时航道改

9、移方案匹配5)沉管隧道基槽开挖的一般要求:分层、分段,不得有浅点等6)临时航道疏浚应注意满足行船宽度、行深及转弯半径要求,水下基槽开挖与临时航道疏浚,接头钢管桩,岸上段和沉管段的接头是沉管隧道设计的的一个难点。 岸上段施工时在接头处需要做临时围护结构。岸上段施工完毕,为了满足管段沉放,接头段需要拆除,然后进行基槽开挖。所以接头段除了要满足前期岸上段施工时的结构安全,还要满足后期拆除的方便、可行。,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接头钢管桩上部为1040mm的钢管、下部为钢筋笼,整体吊装入1100mm的钻孔中,再水下灌注混凝土至基槽开挖面。接头破除前工人从钢管内部将钢管截断,然后将钢管整体拔出。,接头钢

10、管桩,接头钢管桩平面,接头钢管桩加工,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护岸结构,沉管沉放前需要进行水下基槽开挖,基槽开挖使基槽两侧的既有堤岸失去保护,也使其原有的基础遭到破坏,从而危及堤岸安全,因此需作护岸结构,这部分护岸结构由于一侧临江,无法设计内支撑。,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浮运方案与干坞形式、干坞位置有关一般干坞离隧道很近时,通常采用岸控方式将管段从坞内绞移到隧址即可。干坞位置较远时,需全面调查气象、水文、航道情况,研究确定管段的浮运方式、拖航路线等。,顶推浮运方式,拖轮浮运方式,拖轮、驳船组合浮运方式,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管段浮运,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管段沉放,常用的沉放方案有三种:

11、,抗 吊 法,起重船沉吊法,双浮驳骑吊法,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工程,专用沉放船,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管段沉放对接采用在管首设鼻托,管尾设两个垂直千斤顶的三点支撑方式。沉放对接完成后再通过基础处理进行竖向受力的置换,然后拆掉鼻托、及支撑千斤顶。为了浮运沉放的需要,在管段端部需设置临时端封墙,端封墙有钢面板与混凝土面板两种。,上鼻托,下鼻托,支撑杆,上鼻托,下鼻托,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管段沉放,基础处理,沉管隧道受浮力的作用,沉管段对各种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强,一般不需专门构筑人工基础,但施工时为解决槽底的不平整问题,须进行基础处理。,本隧道的基础处理采用灌砂法。管段预制时就在其中隔墙和侧墙中预

12、埋灌砂管,管段沉放对接后用砂驳工程船通过预埋的灌砂管灌砂。灌砂盘半径暂定为8米,灌砂压力等参数根据实验结果确定。,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预埋灌砂管,侧墙上的灌砂管口部,中隔墙上的灌砂管口部,基础处理,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沉放顺序,E1,55米,E2,67米,E3-2,71.5米,E4,77米,为了加快施工进度,管段沉放考虑从两侧岸上往江中沉放,最终接头设在江中E3-1和E3-2间,采用的是水下最终接头。,最终接头2.5米后浇带,E3-1,4米,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水面,止水带,接头基础处理,水下最终接头施工工艺:,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3.沉管法隧道关键技术,结构防水设计,需考虑管段防水与接头防水管段防水包括混凝土自防水、施工缝防水与附加防水层附加防水层,国内最常用的措施是:防水底钢板+墙、顶防水涂料接头防水包括:GINA+OMEGAGINA止水带的选型OMEGA止水带的选型,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铁路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