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系统生理功能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682869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5.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脾系统生理功能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脾系统生理功能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脾系统生理功能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脾系统生理功能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脾系统生理功能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脾系统生理功能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脾系统生理功能课件(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脾系統生理功能,* 蔡金川 主任/教授 財團法人義大醫院/義守大學 中醫科/生物科技學系 高雄縣824燕巢鄉角宿村義大路1號 Chin-Chuan Tsai, Ph.D. Professor and Chief of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E-DA HOSPITAL/I-SHOU UNIVERSITY 1, E-Da Road, Jiau-Shu Tsuen, Yan-Chau Shiang, Kaohsiung County, 824 TAIWAN Tel: +886-7-625-0011 ext. 2611 Fax: +886-7-625-5352 E-m

2、ail: tsaiccisu.edu.tw;ed103622edah.org.tw *,脾位於中焦,在左膈之下,形如刀鐮。 素問太陰陽明論:”脾與胃以膜相連” 難經四十二難:”脾重二斤三兩,扁廣三寸,長五寸,有散膏半斤”。,脾臟,足太陰脾經屬脾絡胃 足陽明胃經屬胃絡脾脾與胃相為表裡 脾與胃同居中焦,是人體消化系統的主要臟器。,素問靈蘭秘典論說: ”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張介賓在類經十二官中注釋說: ”脾主運化,胃司受納,通主水穀,故皆為倉廩之官”。,stomach,spleen,機體的消化運動,主要依賴於脾胃的生理功能,才能使水穀得以攝入、消化和吸收其精微,輸布全身,以維持機體生命活動所

3、需的養料,亦為氣血津液的生成提供必要的精微物質。 故稱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主運化 主升清 主統血脾 在志為思,在液為涎,在體合肌肉 主四肢,在竅為口,其華在唇,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運化,說文: 運,”移徙也”,即轉運,輸送 化,即變化脾主運化,是指脾具有把水穀化成精微物質,並將其轉輸至全身的生理功能。所以有脾為胃行其津液之說。脾的運化功能包括: 運化水穀和 運化水液兩個方面。,運化水穀,是指脾對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飲食物經胃的腐熟初步消化後,下送於小腸繼續消化 在小腸”泌別清濁”的作用下,其清的部分由脾吸收變化為各種營養物質 並經脾的轉輸和布散作用,”上

4、輸於肺”和”灌溉四旁”。以滋養其他臟腑和全身各部。,脾主運化的功能,依賴於脾氣。 脾氣健旺,其運化水穀的功能旺盛,才能為化生精、氣、血、津液提供足夠的養料和精微物質 才能使全身各臟腑器官得到充分的營養,而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反之,若脾氣虛弱,其運化功能低下 稱為”脾失健運” 對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功能發生障礙,從而出現: 食慾不振 食後腹脹 便溏等症狀。,同時,由於不能為氣血津液等生成和機體各部輸送足夠的營養物質,繼而形成氣、血、津液等的生成不足而致氣血虛衰、津液不足等全身性的營養障礙,出現: 精神萎靡 四肢乏力 肌肉消瘦 等症狀。,運化水液,亦可稱作”運化水濕”,是指: 脾對水液的吸收、轉

5、輸和排泄作用 是人體水液代謝的一個重要環節 亦是脾主運化生理功能的一個組成部分,實際上,脾主運化水穀和水液這兩方面是同時進行的。 飲料亦經胃的受納和初步消化,其進一步消化及其轉輸和布散,同樣是靠脾氣的運化作用完成的。,素問經脈別論所說: ”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 脾氣散精,上歸於肺 通調水道,下輸膀胱 水精四布,五經並行”。,飲入胃後 其精氣(津液)由脾上輸於肺,經肺的宣發和肅降作用,內而灌養五臟六腑,外而滋潤肌腠皮毛 其濁者,一部分化為汗液而排出體外,一部分(經腎)下達膀胱而為尿。 可見脾在機體水液的代謝過程中,起著轉輸的重要作用。,若脾氣健旺,則水液得以正常環流,防止水液在體內不正常

6、的瀦留 從根本上杜絕了濕、痰、飲等病理產物的生成條件。,若因居處環境過於潮濕或長期在水中作業或自然氣候的濕度突然劇烈增高 如果脾的運化功能旺盛,則可抗禦水濕之邪的侵入,而不致為患。,若運化水液功能減退,必然導致水液在體內停滯不化,形成濕、痰、飲等病理產物,甚至導致水泛為腫。 這就是 脾虛生濕 脾為生痰之源 脾虛水腫的機理,素問至真要大論說: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醫方考脾胃門說: ”濕淫於內者,脾土虛弱不能制濕而濕內生也”。,濕邪內侵可阻遏脾氣的升清,損傷脾陽而導致脾的運化功能更為低下。因此有脾喜燥而惡濕之說。如: 素問宣明五氣論:”脾惡濕”。 清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脾 胃:”脾喜剛燥”。,脾

7、的運化功能對整個人體的生命活動是至關重要的。如:人之有身,全賴氣血。而氣血的生成,又源於水穀精微。 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其精微,主要依賴於脾的運化功能這就是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的意義。,李中梓醫宗必讀腎為先天本脾為後天本論中說:”脾何以為後天之本? 蓋嬰兒既生,一日不再食則飢,七日不食則腸胃涸絕而死。 經云:安穀則昌,絕穀則亡,猶兵家之餉道也。餉道一絕,萬眾散;胃氣一敗,百藥難施。 一有此身,必資穀氣。穀入於胃,灑陳於六腑而氣至,和調於五臟而血生,而人資之以為生者也 故曰後天之本在脾”,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的理論,在防治疾病和養生抗衰老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早

8、在內經時代,醫家就十分重視脾胃運化水穀精微的重要作用。,素問平人氣象論:”人以水穀為本,故人絕水穀則死”。 玉機真臟論:”脾為孤臟,中央土,以灌四旁”。,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提出: ”四季脾王不受邪”的理論。李東垣在脾胃論脾胃盛衰論中提出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的論點。,歷代醫家都認為如要保持身體健康,却病延年,必須時時顧護脾胃,使”後天之本”健旺,食慾旺盛,化生充足的精微物質以營養身體。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暴食暴飲,或過飽過飢,飲食不要過寒過熱,以免損傷脾胃。,中醫在臨床治病用藥時,亦須處處顧及脾胃,免傷正氣。 內經有關這方面的論述是頗多: 素問痹論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靈樞師傳說:”

9、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 素問五常政大論說:”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內經的這些注意飲食調節,免傷脾胃以及顧護脾胃元氣的理論,對防病、治病有很高的價值。,主升清,升清是指脾的運化功能特點,以升為主。 升降是臟腑氣機活動的一種表現形式。 脾的升清,是與胃的降濁相對而言。,升清,是指對水穀中精微物質的吸收、轉輸、布散 降濁,是指對水穀中的食物殘渣,由胃至小腸、大腸的逐級下降,最後形成糟粕排出體外。 所以說脾主升清是脾的運化功能特點。,脾的升清,實際上即是素問經脈別論說的”脾氣散精”。 升清,即是指水穀精微借脾氣之上升而上輸於心、肺、頭目 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全身

10、頭為精明之府,得到水穀精微的營養,才能使耳聰目明,充分發揮精明的作用,此外,脾氣的升舉,還具有防止人體內臟下垂的一定作用。 在正常情況下,脾氣升清,則氣血生化有源,人體始有生生之機。,若脾氣虛弱不能升清,則氣血生化無源,可出現: 神疲乏力,頭暈目眩、腹脹、泄瀉等症。若脾氣下陷,可見: 久泄脫肛、胃下垂或其他內臟下垂,及婦女子宮下垂等病證。,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脾氣不升,則胃濁不降,可導致中焦脾胃升降失常的病變。 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 ”清氣在下,則生飧泄 濁氣在上,則生瞋脹 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主統血,統,有統攝、控制的意義。 所謂脾統血

11、,乃指脾有統攝(或控制)血液在脈中正常運行而不致溢出脈外的功能。,難經四十二難說:脾”主裹血,溫五臟”,即是指這一功能。裹,有包裹,裹擷不散之意義 脾裹血,是指脾具有包裹血液,勿使外溢的功能。,李東垣在脾胃論脾胃盛衰論中亦指出:”脾裹血”,同難經的意義是一致的。最早提出”脾統血”者,是明代醫家薛立齋。,薛氏醫案中說: ”心主血 肝藏血 亦能統攝於脾”。以後武之望在濟陰綱目中亦指出: ”血生於脾,故曰脾統血”。,脾之所以能統血,全賴脾氣的固攝作用。清沈目南在金匱要略注中說: ”五臟六腑之血,全賴脾氣統攝”。何夢瑤在醫碥血中說: ”脾統血,則血隨脾氣流行之義也。”,唐容川在血證論臟腑病機論中說:

12、”經云脾統血,血之運行上下,全賴於脾。脾陽虛,則不能統血”。 氣屬陽,這裡的脾陽,實際是指脾氣。,脾氣充盛,不但血之生化有源,且能統攝血液,使之循行於血脈之內而不致外溢。 若脾氣虛衰,不但血之生化無源,且能失去統攝血液的功能,血液就會溢出脈外而引起各種出血證 如脾氣虛所致之便血、肌衄等。,尤在涇在金匱翼中所說: ”脾統血,脾虛則不能攝血 脾化血,脾虛則不能運化 是皆血無所主,因而脫陷妄行”。故李用梓在證治匯補血證中說: ”故血證有脾虛者,當補脾以統其血”。,脾的在志、在液、在體、在竅,在志為思,思為脾志。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脾”在志為思”,指出了思為脾之志。思,思慮、思考 玉篇:”願也,念也

13、,深謀遠慮曰思”。思是認識事物、考慮問題的一種思維活動狀態。,靈樞本神說:”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張介賓在類經藏象類中注釋說: ”因志而存變,謂意志雖定,而復有反覆計度者,曰思”。人們要認識客觀事物,處理問題就必須要思 因此,思是正常的精神思維活動。,一般說來,對機體的正常生理活動,其中最主要的是影響氣的升降出入,而致氣機鬱結。素問舉痛論說: ”思則心有所存 神有所歸 正氣留而不行 故氣結矣”。,思動於心則脾應,思為脾志 思慮過度,可使脾氣鬱結而不升,影響脾的運化,使氣血生化乏源。 初則不思飲食,脘脹悶而太息 甚則出現面色萎黃,頭目眩暈,心悸、氣短,健忘 等心脾兩虛的症狀。,在液為涎,涎為口腔分

14、泌的液體,古人把唾液中較清稀的部分稱為涎。 它能潤澤口腔,並將咀嚼之食物潤軟便於吞嚥和消化。 素問宣明五氣論說:”脾為涎”。,古人稱涎為口液 伏於脾而溢於胃 上行於口而不溢出口外。若脾胃不和,則往往自口角流出,而為病態。,明章璜在圖書編脾臟說中則云: ”涎者脾之液,腎邪入脾則多涎”。臨床所見 有脾熱而涎上湧者, 有氣弱不能固攝者, 有心病口眼喎斜而涎自流者, 有腎水上干於脾胃而流涎者, 要結合其他兼證而辨證施治。,在體合肌肉,主四肢,脾主肌肉、四肢,是指人體肌肉的豐滿健壯和四肢的正常活動,皆與脾的運化功能有密切關係 由於脾主運化,是氣血生化之源。脾的運化功能旺盛,可將飲食中的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

15、以營養四肢肌肉,使其豐滿健壯,活動有力。,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 ”脾生肉”素問痿論說: ”脾主身之肌肉”張志聰在素問集注五臟生成論的注釋中說: ”脾主運化水穀之精,以生養肌肉,故主肉”,所以人體肌肉的健壯與否,與脾胃的運化功能密切相關故李東垣脾胃論脾胃盛衰論中說: ”脾胃俱旺,則能食而肥 脾胃俱虛,則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雖肥而四肢不舉”。,清黃元御四聖心源形體結聚說: ”脾氣盛則肌肉豐滿而充實”。由上可知,若脾胃運化功能障礙,不能有充足的氣血營養肌肉,可致 肌肉瘦削,軟弱無力 甚則痿廢不用。,四肢是人體運動的主要組織,又稱”四末” 人體的四肢,亦依賴脾胃運化的水穀精微以營養,才能發達、健壯、運動靈活有力 而四肢的營養輸送,又依賴於脾氣的升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 ”清陽實四肢”。素問陽明脈解篇說: ”四肢者,諸陽之本也”。,脾主運化,主升清,可見四肢與脾有密切關係若脾失健運,則四肢肌肉就會缺乏水穀精氣的營養而致四肢軟弱無力 甚或痿廢不用。,素問太陰陽明論說: ”脾病四肢不用何也? 歧伯曰: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 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穀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充分說明了四肢的功能正常與否,與脾的運化功能有密切關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