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学》2发展背景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681911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心理学》2发展背景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青少年心理学》2发展背景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青少年心理学》2发展背景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青少年心理学》2发展背景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青少年心理学》2发展背景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心理学》2发展背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心理学》2发展背景(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的背景,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发展心理学中,布朗芬布伦纳(U Bronfenbrenner)的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现时被普遍接受为发展心理学领域的领导性理论。,微系统(Microsystem):直接环境(家庭,学校,同龄群体) 中系统(Mesosystem):中系统由直接环境之间的联系构成(例如,一个孩子的“家和学校”) 外系统(Exosystem):间接发生影响的外部环境条件(例如,父母的工作场所) 宏系统(Macrosystem):

2、较大的文化背景(例如,东方文化对比西方文化,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次文化) 时间系统(Chronosystem):环境事件与生活方式的改变 个人的生活规律可能被认为是微系统的一部分;因此,该理论近来也被称作“生物生态学理论(Bio-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 每个系统都包含了能有力地影响发展的角色,规范和规则。,生态系统理论概述,尽管现代学习理论家班杜拉认为环境既影响着个体的发展,也受发展的个体的影响,然而他仍然没有对个体发展的环境做出明确描述。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对环境的影响做出了详细分析。因为他承认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影响着人的发展,所以把这种理论描述

3、为生物生态学理论可能更为准确,布朗芬布伦纳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发展的主要影响源,这一点往往被人为设计的实验室里的研究发展的学者所忽视。他认为,环境(或自然生态)是“一组嵌套结构,每一个嵌套在下一个中,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换句话说,发展的个体处在从直接环境(像家庭)到间接环境(像宽泛的文化)的几个环境系统的中间或嵌套于其中),每一系统都与其他系统以及个体交互作用,影响着发展的许多重要方面 。,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改变了发展学家思考儿童发展环境的方式。例如,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发展学家可能会检验儿童成长环境的某个方面的作用,并将儿童之间的所有差异都归于环境在这个方面的差异。例如,儿童在认知、社会

4、甚至生理上的不同都可能会归咎于离婚对儿童的影响。有了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现在就可以思考许多可能影响儿童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类型的环境效应 。,微观系统,环境层次的最里层是微观系统(microsystem),指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这个环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是环境系统的最里层。对大多数婴儿来说,微系统仅限于家庭。随着婴儿的不断成长,活动范围不断扩展幼儿园、学校和同伴关系不断纳入到婴幼儿的微系统中来。对学生来说,学校是除家庭以外对其影响最大的微系统。,布朗芬布伦纳强调,为认识这个层次儿童的发展,必须看到所有关系是双向的,即成人影响着儿童的反应,但儿童决定性的生物和社会的特性其生理属性,人格和能力

5、也影响着成人的行为。 例如,母亲给婴儿哺乳,婴儿饥饿的时候会以哭泣来引起母亲的注意,影响母亲的行为。如果母亲能及时给婴儿喂奶则会消除婴儿哭泣的行为。 当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交互反应很好地建立并经常发生时,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持久的作用。 但是当成人与儿童之间关系受到第三方影响时,如果第三方的影响是积极的,那么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关系会更进一步发展。相反,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婚姻状态作为第三方影响着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当父母互相鼓励其在育儿中的角色时,每个人都会更有效的担当家长的角色。相反,婚姻冲突是与不能坚守的纪律和对儿童敌对的反应相联系的,中间系统,第二个环境层次是中间系统(meso

6、system),中间系统是指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如果微系统之间有较强的积极的联系,发展可能实现最优化。相反,微系统间的非积极的联系会产生消极的后果。儿童在家庭中与兄弟姐妹的相处模式会影响到他在学校中与同学间的相处模式。如果在家庭中儿童处于被溺爱的地位,在玩具和食物的分配上总是优先,那么一旦在学校中享受不到这种待遇则会产生极大的不平衡,就不易于与同学建立和谐、亲密的友谊关系,还会影响到教师对其指导教育的方式,外层系统,第三个环境层次是外层系统(exosystem)。是指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他们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例如,父母的工作环境就是外层系统影响因素。儿童

7、在家庭的情感关系可能会受到父母是否喜欢其工作的影响,宏观系统,第四个环境系统是宏观系统(macrosystem)。指的是存在于以上3个系统中的文化、亚文化和社会环境。 宏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广阔的意识形态。它规定如何对待儿童,教给儿童什么以及儿童应该努力的目标。在不同文化中这些观念是不同的,但是这些观念存在于微系统、中系统和外系统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知识经验的获得,时间纬度,布朗芬布伦纳的模型还包括了时间纬度(choronosystem),或称作历时系统。把时间作为研究个体成长中心理变化的参照体系。他强调了儿童的变化或者发展将时间和环境相结合来考察儿童发展的动态过程。婴儿一出生就置身于一定的环

8、境之中,并通过自己本能的生理反应来影响环境。通过行为,比如哭泣来获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另一方面,婴儿也会根据外界环境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冷暖适宜时会发出微笑。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生存的微观系统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引起环境变化的可能是外部因素,也可能是人自己的内部因素。因为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由地选择环境。而对环境的选择是随着时间不断推移个体知识经验不断积累的结果。布朗芬布伦纳将这种环境的变化称为“生态转变”,每次转变都是个体人生发展的一个阶段。比如,升学、结婚、退休等。而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时间系统关注的正是人生的每一个过渡点,他将转变分为两类:正常的(如入学、青春期、参加工作、结婚、退休)和非

9、正常的(如家庭中有人去世或病重、离异、迁居、彩票中奖),这些转变发生于毕生之中,常常成为发展的动力,同时这些转变也会通过影响家庭进程对发展产生间接影响,家庭与生态系统理论,将家庭看做是一个社会系统意指家庭很像人体,是一个整体结构,它由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其中各个部分之间都会相互影响,而且每一部分都有助于总体功能的发挥。,以传统的核心家庭为例,即使只有父亲-母亲-孩子组成的系统也是相当复杂的。婴儿和母亲的交往就已经涉及一个交互影响的过程。我们注意到,婴儿的微笑可以由母亲的微笑所引发,而母亲的担心的表情通常也会使孩子变得小心谨慎。当父亲参与进来时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母婴之间的双向过程突然转变成了由

10、夫妻关系、母子关系和父子关系组成的家庭系统。 家庭大于其组成部分之和。父母影响婴儿,婴儿也影响着父母以及他们之间的夫妻关系。当然,夫妻关系也影响着婴儿的养育情况、婴儿的行为等等。显然,家庭确实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系统。,对生态系统理论的评价,布郎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是现代发展心理学的前沿理论之一,强调发展来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过程设定了人的发展路线。生态发展观进一步扩大了“环境”的概念,将环境看作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突破了以往研究中对环境限定的局限性。对发展的环境提供了与众不同和全面的解释。,生态系统理论优点,1.扩大了心理学研究中环境的概念。 传统研究中关注的只是影响儿童

11、的即时环境,在实验室中控制的也是儿童身体周围的环境,如噪音、明暗,使环境的概念缩小,实验的信度效度下降。 布氏生态系统理论拓宽环境范围,不仅包括儿童周围的环境,还包括影响发展的大的社会、文化环境,使研究内容更真实,更贴近生活,生态效度高。,生态系统理论优点,2.从多方面促进儿童的发展 生态系统理论中的4个系统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环境的详细分析,可以找出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从而给予及时的干预。,生态系统理论优点,3 强调发展的动态性 生态系统理论将时间维度作为研究个体成长中心管理变化的参照体系。认为时间系统的最简单形式是关注一生的过渡点,与以往发展心理学家所说的时间不同。以往心理学家最关注的

12、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在成长过程中成熟对人发展的影响。而生态系统理论指的是一些生活事件,尤其是偶然发生的事件,比如父母离异或死亡,对发展的影响巨大。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人的发展的动态性,推动发展心理学的发展。,生态系统理论局限,1 过分强调环境对发展的作用。布氏研究以环境为主,忽略了生物性即遗传性对人类的影响2 布氏没有提出一个人类发展的系统的理论模式。虽强调影响人类发展的因素,尤其是环境的作用,但没有形成一个人类发展的连贯的一般模式,微系统(Microsystem):直接环境(家庭,学校,同龄群体) 中系统(Mesosystem):中系统由直接环境之间的联系构成(例如,一个孩子的“家和学校”) 外系

13、统(Exosystem):间接发生影响的外部环境条件(例如,父母的工作场所) 宏系统(Macrosystem):较大的文化背景(例如,东方文化对比西方文化,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次文化),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在儿童养育的两个维度接纳/反应和命令/控制上,父母之间存在差异 存在四种教养风格:权威型、专制型、放任型、忽视型 权威型的父母(接纳和命令)为了能够执行他们的要求,喜欢给孩子讲道理,他们能够培养出能力较强且适应良好的儿童 专制型(较少接纳,较多命令)和放任型(较少命令但较多接纳)的教养的孩子或多或少表现出不良发展 忽视型(不能接纳,没有反应,缺少命令)教养的孩子几乎在心理功能的所有方面都

14、有缺陷 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常被用来父母控制情况的研究。,同伴是社会化的动因,同伴关系是儿童的另一个世界地位平等的儿童互动的世界,不同于儿童和成人之间的社会互动 同伴间社会地位平等(不一定年龄相同),行为具有相似水平的社会和认知复杂性,同伴是社会化的动因,社交性和社会互动形式的发展变化18-24个月的幼儿社交互动越来越复杂和协调,能够相互模仿,在简单游戏中扮演互补角色,有时协调行为实现共同目标 在学龄前,非社会性活动和平行游戏越来越少,而促进社交机能的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越来越普遍 在童年中期,同伴交往更多出现在真正的同伴群体中,这种群体中的儿童定期在一起,界定了团体成员的身份感,形成了同伴群体如

15、何行动的具体规范,同伴是社会化的动因,青春期早期青少年与同伴在一起的时间更多,特别是小帮派和小团体的最亲密朋友小帮派和小团体帮助青少年形成脱离家庭后对群体的认同,并且为他们建立恋爱关系铺平了道路,同伴是社会化的动因,儿童在同伴接纳上有明显差异,同伴接纳是儿童被其他儿童喜欢或不喜欢的程度 在同伴中的社会地位与儿童的气质、认知机能和接受父母教养的方式有关运用社会测量技术,发展学家把同伴接纳分为五类:受欢迎型:被很多人喜欢,很少有人不喜欢被拒绝型:被很多人不喜欢,很少有人喜欢有争议型:既有很多人喜欢也有很多不喜欢被忽视型:很少被提名,不管喜欢与不喜欢一般儿童:喜欢或不喜欢的数量大致相等,学校是社会化

16、的动因,学校影响个体发展的许多方面正式的学校课程能传授学术知识学校提供非正式课程,教给儿童成为好公民的机能 优效学校能创造积极成果,如缺席率低、学习态度高、学习风气好,职业技能和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研究显示下列特征对优效学校的有效性没有影响:资金支持学校和班级的规模能力分轨,电视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儿童适度看电视不可能损害儿童的认知发展、学业成绩和同伴关系;看太多电视会影响行为 在童年中期和青少年期,认知发展和看电视的经验促进了电视素养的提高。 电视暴力能触发攻击行为,灌输不健康价值观念,使儿童对攻击去敏感化。 电视上也展示了刻板印象,影响儿童关于民族、种族、性别的信念 儿童受电视上的亲社会关系的影响并有可能模仿,计算机时代的儿童发展,儿童使用电脑对其智力和社会性发展有益 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儿童的基本学习技能 文字处理程序促进了儿童的写作技能 上网对儿童的学习、社会性和健康发展有益父母担心:攻击、色情、暴力、成瘾,计算机时代的儿童发展,父母做法,减轻对上网的担忧学习技术把电脑放在家人经常走动的房间提前计划家庭活动并让孩子参与其中监控上网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