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隧道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报告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655657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8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隧道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报告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某隧道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报告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某隧道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报告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某隧道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报告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某隧道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报告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隧道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报告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隧道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报告ppt培训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隧道无砟轨道 铺设条件评估报告,一、沉降和变形观测方案与技术设计书 二、沉降计算报告 三、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 四、仪器校验及校正手册 五、观测记录 六、总结,第一章、沉降和变形观测方案与技术设计书,1.1变形观测的重要性 1.2施测时机 1.3沉降观测控制网的布测 1.4沉降观测断面的布测 1.5测点编号规则 1.6使用仪器及人员 1.7观测精度及要求 1.8外业数据采集 1.9数据处理,1.1变形观测的重要性,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文明确指出:“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隧道基础沉降作系统的评估,确认其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要求。变形观测期一般不应少于

2、3个月”。线下工程的变形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评估时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构筑物间的变形关系。,1.2施测时机,变形观测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在隧道主体工程施工阶段,变形观测主要是紧跟掌子面,实时监控围岩的变化情况,故此时的变形观测又称之为监控量测。隧道施工以量测资料为基础,及时修正初期支护参数,确保二次衬砌施作时机,实施动态设计、施工。量测项目主要包括:洞内外观察、净空收敛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等。 当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对隧道主体结构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沉降观测。,1.3沉降观测控制网的布测,XX隧道沉降观测控制网的布设主要依附于CPII高程控制网,组成附合水准路线。,1.4沉降观测断面

3、的布测,隧道中每个沉降观测断面在相应的两侧边墙处布设一对沉降观测点。布设根据围岩类别分别设置,具体围岩分类见下表:,表1 XX隧道围岩分类表,XX隧道中共设沉降观测断面7个,详见下表,表2 沉降观测断面布设情况列表,1.5测点编号规则,测点编号将水准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分别编号。水准控制点点号由CPII点号组成。 沉降观测点点号由“CJ”加上里程组成: “CJ”表示沉降观测点;里程由测点埋设里程决定,后缀数字1或2,其中1为线路左侧的沉降观测点,2为线路右侧的沉降观测点。 例:CJ88+6121代表的意思即为DK88+612处线路左侧埋设的沉降观测点。,1.6使用仪器及人员,沉降观测要固定使用一

4、台水准仪,水准仪最小观测精度应0.1mm;观测时,使用铟钢尺;需要转站时,使用尺垫在稳固区域扶尺。 所使用的测量仪器需经鉴定合格后方可以使用,并妥善保管。 在XX隧道的变形测量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为苏一光DSZ2配合光学测微器,使用2米铟钢尺。 沉降观测时如无特别原因,所有观测固定由一人完成;每级测量人员由四人组成,其中扶尺两人,记录一人,观测一人。测量人员须具备专业资质。,1.7观测精度及要求,水准控制点测量应按照下表中的二等水准要求进行施测。表4 垂直位移观测点的主要技术要求,表5 垂直位移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表6 国家一等水准主要技术要求,1.8外业数据采集,外业数据采集样表如下

5、所示:,1.9数据处理,1.9.1外业数据初处理及归档原则 1.9.2监控点的变形预测方法 1.9.3停止监控时机的选择,1.9.1外业数据初处理及归档原则,当外业数据采集结束后,对外业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并整理归档。 外业数据初处理: 1对外业记录表格中现场计算的数据进行不少于两次的独立复核; 2计算各测点间的实测高差,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不少于两次的独立复核; 3将实测高差整理成表,并注明观测、计算、复核、日期等相关信息。 归档原则: 1所有水准控制点的观测记录进行统一归档,对水准控制网进行整体平差,平差成果附在水准点观测记录的后面; 2每个沉降测点都建立了独立的观测档案; 3将沉降观测点

6、的观测记录汇总成表。,1.9.2监控点的变形预测方法,监控点的变形预测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 回归分析的步骤: 1成果整理:将各个监控点的观测数据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整理成表; 2对相对沉降量U,与时间(与首次观测的时间差)T(天)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分别使用下列三种函数进行分析: 对数函数:U=a+b/log(1-T) 指数函数:U=ae-b/T 双曲线函数:U=T/(a+bT) 3分别求出三个函数的相关性系数r0,确保r00.92,对r0进行判定,取r0最接近于1的函数为最终的回归函数; 4求出标准差S,求变异系数Sr和预计最终变化量Umax。,计算表格如下:,生成回归曲线,图1 位移-时间曲

7、线图,1.9.3停止监控时机的选择,当沉降量达到预计总沉降量的80%后,即认为沉降达到稳定。 在达到预计稳定时间后应持续对沉降点进行观测,观测时间不少于三个月。 如果三个月后沉降还没有稳定,则应进行持续观测直到沉降稳定为止。,第二章 沉降计算报告,各沉降点沉降计算表见附表。,第三章 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3.1水准控制点的埋设规格 3.2沉降观测点埋设规格 3.3点号标注格式,3.1水准控制点的埋设规格,3.2沉降观测点埋设规格,图4 沉降观测点埋设规格,3.3点号标注格式,在测点旁刷3050cm的白底方框,在方框中间用红油漆注明点号,数字及字母高度不低于8cm。如下图,第四章 仪器校验及校

8、正手册,图6 水准仪检定证书,第五章 观测记录,第六章 总结,由数据处理结果可以得出,各沉降点回归分析使用的函数的相关系数r0的最小值为 0.926 ,故回归分析所选用的函数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各沉降观测点的沉降稳定时间最短为44天,最为长77 天,平均为 61天;各沉降观测点的最终沉降量的最大值为4.09 mm,最小值为2.27mm,平均值为3.18mm ,实测沉降总量(详见附表)5mm。即沉降满足规范要求,达到铺设无砟轨道铺设条件。 经过对XX隧道内布设的14个沉降观点、7个观测断面的三个月的沉降观测,并对相应的观测数据进行的数据处理与回归分析,可以得出: XX隧道整体沉降已经基本稳定,满足铺设无砟轨道的条件要求,可以进行XX隧道无砟轨道的铺设作业。,The end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