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志诸子略(上)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592630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文志诸子略(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艺文志诸子略(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艺文志诸子略(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艺文志诸子略(上)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艺文志诸子略(上)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文志诸子略(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文志诸子略(上)(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藝 文 志 諸 子 略,漢書,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作者是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漢書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的史書,是 “二十四史”之一。 漢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題解,藝文志:“志”是記錄的意思,“藝文”是書籍的意思,藝文志是關於書籍的記錄。漢書藝文志記載了自先秦到西漢學術發展的狀況,分類記錄當時存世的典籍,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圖書分類目錄。,諸子略:是關於先秦諸子的概括介紹。將諸子分為十家,每一家首列書目,然後有一段小序,敘述各家的學術源流,並評論諸家之優劣得失,最後有一段總序。 課本刪去目錄

2、,只保留評論部份。 班固是站在儒家正統派的立場來評論諸子學派的。,第一段,蓋:副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大概”。 明:動詞,說明,闡明。 游:研習。 游文:學習研究文化典籍。 祖述:效法前人的行為或學說。 師:以之為師。 重:使動用法。,唐虞:堯舜的代稱。堯,又稱唐堯;舜,又稱虞舜。 譁眾取寵:以浮誇之言迷惑大眾,以博取尊寵 。,第一段譯文,儒家這一流派,大概源於掌管教化的官員,他們是協助國君順應自然、闡明教化的人員。學習研究六經,留心著意於仁義。奉行堯舜的主張,遵守文王、武王的法制,尊崇孔子并以他為師,來增加自己學說的重要性,在各派道術當中最為崇高。,孔子說:“如果我對人有所稱譽,那是因為我試

3、用過他。”唐堯虞舜的興隆,商代和周代的繁盛,仲尼的學說,是已經經過試驗而且有成效的。然而,迷惑的人已經失去儒家學說的精妙細微之處,而邪僻不正的人又隨著時世的需要抬高或貶低它,他們背離儒家學說的根本宗旨,隨意解說,只求嘩眾取寵。後來者因循而行,因此,違反五經的本義,將經義搞得支離破碎。儒家學說就漸漸衰亡了,這是邪僻不正的儒者留下來的禍患。,第二段,歷記:“歷”為“歷歷”的省略,清楚分明地記載。 秉、執:持。 秉要執本:把握事情的要點與根本。 清虛:清靜虛無,老子認為清靜無為則天下就能正。 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為尊,故稱君王為南面。 放者:放任的人。指道家學派中過分強調無為而治的人。,第二段譯文,

4、道家這一流派,大概源于記言記事的官員。他們一一記錄成功失敗、生存滅亡、災禍幸福、古今的道理,然後知道把握事情的要點與根本,清淨虛無、卑微弱小以保持自身存在,這就是做君主治理天下的方法。,符合於堯的能夠禮讓,也符合周易的謙虛,一個“謙”字,可以得到四個方面的增益。這些是道家的長處。等到放任自流的人來做事,那麼就要斷絕禮學,拋棄仁義;說:單憑清淨無為,就可以治理好國家。,第三段,陰陽家: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按陰陽家的說法,宇宙萬物與五行对對應,例如:木 火 土 金 水春 夏 長夏 秋 冬東 南 中 西 北肝 心 脾 肺 腎 拘:拘泥。 舍:放棄。,第

5、三段譯文,陰陽家這一流派,大概源於上古執掌陰陽四時的官員。他們恭敬地順應上天,推算曆法,觀測日月星辰,小心謹慎地把時令傳授給老百姓。這些是他們的長處。等到固執不通的人來做事,則受吉凶忌諱的牽制,拘泥於有關禁忌的小術,捨棄人事而聽任鬼神(擺佈)。,第四段,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主張“以法治國”,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理論和方法。這為後來建立的中央集權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後來的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成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与法制主體。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韓非子和商鞅。,信賞必罰: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信賞必罰,其足以戰。”信,確實。有功必賞,有過必罰,指賞罰分明。

6、 以輔禮制:作者認為賞罰是用來輔助禮制的,這是從儒家的角度來說。而在法家看來,“禮”和“法”是對立的。,勑(ch):同“敕”。 明罰飭法:嚴明刑罰,整頓法度。 傷恩:傷害親屬間的恩愛關係。 儒家主張“親親”,父親犯了法,兒子要為他隱瞞。法家則主張“不分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第四段譯文,法家這一流派,大概源於審理獄訟的官員。他們主張獎賞和懲罰都一定要嚴格執行,以輔助禮制。易說:“先王用來嚴明刑罰,整頓法度。”這是他們的長處。待到刻薄的人來做事,則不講教化,拋棄仁愛,專靠施行刑法,卻想要達到治理好國家的目的;以至殘害最親愛的人,傷害親人間的恩愛,使仁厚變為刻薄。,第五段,名家:戰國時一個研

7、究“名”、“實”關係的學派。戰國期,局勢動盪、混亂,很多禮法名存實亡,名家由此崛起,強調事物應該“名乎其實”,藉以令天下一切事情走上正確的軌道。 名家注重辯論“名”与“实”之間的關係,他們主要以邏輯原理來分析事物,而辯論的內容,又多半是與政治實務無關的哲學問题。因此,名家的理論在中國五千年來的學術裡,一直被冠上一个“詭辯”的惡名。最著名的例子“白馬非馬”。,禮亦異數:禮節等級有差別。數,有差別的等級。 必也,正名乎: 語出論語子路: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正,使動用法;名,名稱,名分。楊伯峻的翻譯:那一定是糾正名分上的用詞不當吧!,名不正則言不順:用詞不當,言語就不能順理成章 言不順則事不成:言語不順理成章,事情就不可能做好。 茍:隨便地。 鈲:破,指詭怪而破壞名實的道理。 亂:指糾纏不清、混亂名實的道理。 鉤鈲析亂:兩個動賓結構並列。,第五段譯文,名家這一流派,大概出於古代執掌禮儀的官員。古代名份地位不同,禮儀等級也不同。孔子說:“那一定是糾正名分上的用詞不當吧!用詞不當,言語就不能順理成章,言語不順理成章,事情就不可能做好。”這是他們的長處。待到愛挑剔找岔的人來做事,則只會胡亂地鉤取詭怪的道理而破壞名實,分析得支離破碎而混淆名實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