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第四章:病因病机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592228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第四章:病因病机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医学第四章:病因病机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医学第四章:病因病机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医学第四章:病因病机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医学第四章:病因病机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第四章:病因病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第四章:病因病机(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薛霁,第四章 病因病机,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目 录,第一节 病因第二节 病机,第一节 病因,返回目录,第一节 病因,概述 1概念:病因泛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 原因 2分类 外感致病因素 内伤致病因素 其他致病因素 3病因相对性的特点 致病因素的致病与非致病 病理产物与病因,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一、外感致病因素,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一)六淫,1.概念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 邪的统称六气 风、寒、暑、湿、燥、火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内生五邪 因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津液失调所产生的化风、化寒、化燥、化湿、化热、化火等病理反应,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一、外感致病因素,(一)六淫,

2、2.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外感性 季节性 地域性 环境性 相兼性 转化性,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一、外感致病因素,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风邪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位; 善行、数变; 风为百病之长; 其性主动。,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一)六淫,一、外感致病因素,寒邪 伤寒寒邪伤及肌表中寒寒邪直中于里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性凝滞:痛; 寒主收引; 寒性清澈 。,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一)六淫,一、外感致病因素,暑邪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暑为阳 邪,其性炎热; 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 津; 暑多挟湿。,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一)六淫,一、外感致病因素,湿邪 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

3、阳气; 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性趋下, 易袭阴位。,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一)六淫,一、外感致病因素,燥邪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 肺。,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一)六淫,一、外感致病因素,火(热)邪 。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极。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 易扰心神; 火(热)易耗气伤津;火 (热)易生风、动血;火热易致肿疡。,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一)六淫,一、外感致病因素,(二)疠气,1.概念疠气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外邪 2.致病特点 发病急骤,病情危重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3.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因素 气候因素; 环 境与饮食因素;预防因素;社会因素。,返回目

4、录,返回本节,一、外感致病因素,二、内伤致病因素,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一)七情,返回目录,返回本节,1.概念:七情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 种情志活动五志为喜、怒、思、忧、恐的简称 2.七情致病的特点 直接伤及内脏 心、肝、脾功能失调为多见。 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忧)则 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影响病情转归。,二、内伤致病因素,(二)饮食失宜,1.饮食不节:饮食无一定规律,失其常度而致疾病 过饥 过饱 2.饮食不洁:因食用了不清洁、不卫生、或陈腐变质 有毒、或被污染的食物,引发疾病的发生。 3.饮食偏嗜:饮食嗜好于某些食物,可因食物营养 不均衡。 寒热

5、偏嗜 五味偏嗜 偏嗜饮酒、肥甘厚味,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二、内伤致病因素,(三)劳逸失度,1.过劳 劳力过度则伤气 劳神过度则伤心脾 房劳过度耗伤肾精 2.过逸,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二、内伤致病因素,三、其他致病因素,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一)痰饮,1.含义 痰饮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清稀者称饮,稠浊者称痰。 2.形成 六淫、饮食、劳逸、七情内伤等肺、脾、肾、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水津停滞 3.病证特点 痰饮病证常随痰饮停留的部位不同,表现出 不同的病证特点。,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三、其他致病因素,(一)痰饮,4.致病特点 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 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病

6、势缠绵,病程较长 易扰乱心神 多见滑腻舌苔,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三、其他致病因素,(二)瘀血,1.含义 瘀血: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 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 2.形成 外邪、情志内伤、饮食失宜、劳逸过度等 血行不畅而凝滞;内外伤、气虚、邪热等出血而虽 血离经脉,积存体内。 3.致病特点 疼痛、肿块、出血;面唇甲舌青 紫;脉涩或结代。,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三、其他致病因素,第二节 病机,返回目录,一、正邪盛衰,概念 1正:人体的机能活动;抗病、康复能力 2邪:泛指各种致病因素 (一)正邪盛衰与发病 1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3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

7、病与不发病 正胜邪却则不发病 邪胜正负则发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一、正邪盛衰,(二)正邪盛衰与病邪出入 1.表邪入里 2.里病出表(三)正邪盛衰与虚实变化 1.实证邪气亢盛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邪气亢盛,正气未衰,病理反应较剧烈的有余证 候。 2.虚证正气不足表现的证候。 表现:正气虚衰,病理反应较虚弱的不足证候。 3.虚实转化。 4.虚实真假。,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一、正邪盛衰,(四)正邪盛衰与疾病转归 1.正胜邪退:疾病向好转和痊愈 2.邪胜正衰:疾病向恶化甚至死亡,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二、阴阳失调,阴阳失调是阴阳之间失去平衡协调之简称 (一)阴阳失调与发病 (二)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 (三)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亡阳亡阴,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三、气机失常,气机失常气机运行不畅或升降出入功能失去平衡协调的病理变化 (一)气滞 气机郁滞而流通不畅的病理状态 (二)气逆 气的上升过度,或下降不及,而致脏腑之气 逆上的病理状态。 (三)气陷 在气虚的情况下,以气的上升不及和升举无 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四)气闭(五)气脱,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