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4523219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立萍 ,第二讲 哲学的历史发展及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革命,中国哲学的历史演进,萌芽于夏商周三代,成型于春秋战国时期 一,先秦子学(诸子百家) 二,汉代经学 三,魏晋玄学 四,宋明理学中国传统哲学的肥沃土壤,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儒家:厚重朴实的入世哲人,仁者爱人 忠恕 人道原则 理性原则,道家:轻灵飘逸的出世高人,自然原则,逍遥游,辨证法和相对主义,儒、道、释:中国人的理想人格,西方哲学的历史演进,一,古希腊罗马哲学 1,自然哲学(公元前6-前5世纪) 2,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公元前4世纪) 3,晚期希腊化哲学

2、二,中世纪经院哲学 三,近代西方哲学 四,现代西方哲学,拉斐尔雅典学院,近代西方哲学(15-19世纪初),黑格尔之后,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革命,以“实践”为核心观点,第一次科学的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科学的解决了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使唯物主义突破了自然界的领域而深入到人类社会之中。,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通常解释,存在物质 思维精神,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存在”“思维”的内涵及其丰富,两者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只是其中之一,但是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哲

3、学基本问题(恩格斯),精神与物质,精神 和 自然界 谁为 本原 的问题 根源于人类的产生 ,人类使统一的世界分化为 “物质” 与 “精神” 两大类现象。 这两大类现象的对立是 人类社会产生以后 在统一的世界内部发生的最为根本的和重要的变化, 也是最为广泛 最为普遍的对立,如果你是假的 思想灵魂住在别的身体 我还爱不爱你,西方哲学从诞生伊始, 即形成了主客两分的思维模式,凯撒: 我来到,我看见,我征服,庄周梦蝶:天人合一,物我不分,西方哲学的本体论(存在论)阶段,直接地寻求和断言某种经验的或超验的 “存在”, 并把这种经验的或超验的 “存在” 归结为 万物的本原 ,用这种经验的或超验的 “存在

4、”去解释全部的经验世界以及关于经验世界的全部知识,寻求“存在”,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寻求“存在”,柏拉图: “理念”是现实世界的原型,王阳明:心外无物,恩格斯,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 ,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 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除此之外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 ,它们在这里也不能在别的意义上被使用,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唯心主义,夸大了认识过程中 主体对客体的“逻辑先在性”,唯心主义是如何形成的?,两种先在性,自在意义上的“逻辑先在性”,客观唯心主义,“理”是唯一的最高存在。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

5、而已”,天地万物三纲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 “理在事先”是朱熹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程朱学派的“理”是指一般性的概念、观念、原则。 “理”化生万物的图式: 太极(理)-阴阳(气)-万物,自为意义上的“逻辑先在性”,主观唯心主义,夸大自为意义上的逻辑先在性:把主体的感觉 、 思维 、意志 视为本原性的存在, 把客观世界视为派生性的存在,你未看桃花时,桃花一片黯然, 你看桃花时,桃花一片灿烂。,列宁,把认识的某一个特征 、方面、 部分片面地、夸大地 发展( 膨胀 扩大 )为脱离了物质 、脱离了自然的、 神化了的绝对,反对对两大基本派别的简单化理解,一,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各有其理论的所见与所

6、限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论在哲学水平上具有本质上的差别,不可混为一谈。,反对对两大基本派别的简单化理解,聪明的唯心主义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主义(列宁)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 -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事物 、现实、 感性, 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 ,当作实践去理解 ,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所以 结果竟是这样, 和唯物主义相反 ,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 ,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 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 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 没有认识论的本体论为无效,要求在建立关于 世界

7、的理论之前 必须先有关于 认识 的理论,从而使思想的客观性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成为当时哲学的中心问题,近代唯物论和唯心论 无法解决思存同一性问题,近代唯物论和唯心论 无法解决思存同一性问题,传统哲学的突出特征之一, 是从对立的两极 思维或存在出发去寻求世界的统一性和解释世界的统一性原理,近代唯物论和唯心论 无法解决思存同一性问题,黑格尔之后:西方现代哲学的转向,黑格尔以后的现代哲学 以黑格尔所揭示给哲学的新对象-主观与客观、 思维与存在相统一的概念世界 为契机, 则放弃了从思维或存在的两极出发去寻求世界 本体 的思维方式, 致力于探索把思维和存在联系起来的中介环节 并以这些中介环节作

8、为哲学反思的真实对象,马克思:实践转向,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 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 改变世界。,实践是人类能动的 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把人类实践活动理解为 现存感性世界的基础,这样 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与世界之间的现实的和历史地发展着的关系,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既是一种感性的、客观的活动, 又是一种主体的、能动的活动,马克思:实践转向,实践的丰富内涵,以实践为核心的中介环节是多侧面 、多层次的存在 ,科学、 艺术 、语言、符号和意义等等 ,都是主观客观化和客观主观化的中介环节 ,都以扬弃的形式融主观和客观、 思维和存在于一体 ,自身都具有主观与客观、思维与存在相互融合 相互过渡的性质,总结:西方哲学的主题,总结:西方哲学的“转向”,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革命,以“实践”为核心观点,第一次科学的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科学的解决了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使唯物主义突破了自然界的领域而深入到人类社会之中。,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