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12单元第26讲 “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4408408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优化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12单元第26讲 “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2优化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12单元第26讲 “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2优化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12单元第26讲 “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2优化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12单元第26讲 “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2优化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12单元第26讲 “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优化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12单元第26讲 “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优化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12单元第26讲 “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6讲 “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命题视角预测探究,提升演练知能闯关,考点串讲分层突破,第26讲,考点串讲分层突破,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_发生重大变革。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2诸子百家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_、孟子和_;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_、韩非子。 3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孔子,中国社会,荀子,商鞅,思想解放,1孔子 (1)地位:春秋晚期,孔子创立_学派,首创私人讲学,被后人

2、尊称为“_”。 (2)思想:思想核心是“_”。政治上主张“德政”,反对苛政。主张“_”,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3)教育方面:主张“_”,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儒家,仁,克己复礼,有教无类,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1)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_”,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2)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_”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提出“_”,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 3影响: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

3、改造,又吸收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性本善,仁义,人之性恶,1背景 (1)汉朝经过六十多年的_,社会繁荣,国力强盛。 (2)社会潜伏着危机,_的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等。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3)董仲舒曾三次参加汉武帝的举贤良对策,受重用,改造儒学。,休养生息,诸侯国,2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 (1)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_”的主张。 (2)针对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宣扬“_”,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为了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4、,提出“_”的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独尊儒术,三纲五常,君权神授,3汉武帝推行新儒学的举措和影响 (1)举措 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使儒学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兴办_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学,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2)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统,太学,【分析比较】 “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和“争鸣” “百家争鸣”中“百家”意指其多,在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争鸣”意指各学派根据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发表

5、自己的看法。,【知识图示】 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名师点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契合当今的“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契合当今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知识图示】 孔子的思想体系及相互关系,(1)孔子的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思想核心是“仁”。 (2)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这是其仁的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 (3)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这是仁的思想在教育方面的体现

6、。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保证“仁”。 (5)孔子主张“中庸”,通过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保持“仁”的常态化。,对点训练1 (2011年福建泉州模拟)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解析:选A。孔子强调“仁”,即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孟子强调“仁政”,即对统治者个人政治素养的要求;荀子的“仁义”则是指

7、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三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故A项正确。B项将早期儒家思想与阶级对应起来显然是错误的;C项表述错误;D项则是西汉时董仲舒的思想。,【归纳概括】 董仲舒的新儒学,对点训练2 (2011年济南高三检测)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解析:选D。本题只有C、D两项符合董仲舒的思想,其中D项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继承了儒家“仁政”思想。,考点整

8、合一 诸子百家思想,考点整合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在战国时期只是“百家”之一,并没有受到重用。它之所以能够从“百家”之中脱颖而出,至汉武帝时成为正统思想,是因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能够吸取“百家”之长,不固步自封,更在于他们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之进一步发展。,命题视角预测探究,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1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关规定。该通知已对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作出了具体安排,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视。,2近年来,孔子学院建设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热烈响应和

9、积极支持。目前,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140多所,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在北京成立孔子学院总部,孔子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走向世界。,高考例析 (2010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等。下列语句表达人与自身和谐思想的是 (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C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解析】 B项是中庸中的一句话

10、,这句话中的“中”的本意并不是喜怒哀乐,而是指对喜怒哀乐的持中状态,就是说对喜怒哀乐等情绪要有一个适中的度的控制,过度的喜不叫喜,过度的乐也不叫乐。所以它揭示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目标,体现了人与自身的和谐。A、C两项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D项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答案】 B,尝试命题1 (2011年潍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儒家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以下言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解析:选C。“民为贵”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君君

11、、臣臣、父父、子子”有浓重的等级观念,A显然错误;“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就是要“存天理,灭人欲”,B错误;D反映了心学的“致良知”思想,也是错误的。,尝试命题2 (2011年济南高三检测)2010年我国西南大旱,牵动全国同胞的心,艺人们也纷纷献出了自己的爱心。,冯小刚夫妇、张国立夫妇、陈道明夫妇等联合发起捐款倡议,并各自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西南旱灾地区捐款20万人民币。这直接体现了我国先贤的一个思想是( ) A“无为而治” B“仁者爱人” C“民贵君轻” D“人之性恶” 解析:选B。本题以社会现实为切入点,体现了关注社会现实的命题趋势。艺术家们的捐款倡议,直接体现了我国先贤的仁者爱人思想。,从文

12、明的传承视角看儒家文化 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聪明、智慧、坚韧、勤奋、开拓进取、爱好和平”的内在精神。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和民族前途,加深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等角度立意命题,是近年高考命题关注的热点。,高考例析(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卷)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思想的特征。B、D两项是儒家

13、代表人物荀子的思想,可排除B、D两项。“不以人助天”体现了人们应顺应自然的思想,故A项符合题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思即天地没有仁爱,对待万物就像刍狗一样,任其自生自灭,故C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A,尝试命题3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中,体现儒家的“仁政”思想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C“三纲五常” D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解析:选D。儒家的“仁政”思想主要是指为了巩固统治,“省刑罚,薄税敛”,减轻人民负担,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尝试命题4 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

14、的遗产。”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 ) 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 C“三纲五常” D“和谐中庸” 解析:选C。选项中唯一可以称为道德准则的就是“三纲五常”。,高考例析(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解析】 A、B两项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德政思想;D项由“为天下,非为君也”可判断不符合题意;

15、C项体现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C,尝试命题5 (2010年山东淄博模拟)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了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的天象奇观。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解析:选C。董仲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这就是“天人感应”学说。日食的发生,使宣帝认为是天降灾祸,符合董仲舒的

16、“天人感应”学说,C项正确。,尝试命题6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公元前134年五月的一天,汉武帝亲自召见董仲舒。他对董仲舒的征问一共有三次,董仲舒连上对策三篇对汉武帝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这就是著名的“天人三策”。汉武帝听了“天人三策”,大为兴奋,于是从其所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论改变了汉朝统治的指导思想,从此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请回答: (1)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是什么?有何特点?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质是什么?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材料,围绕董仲舒新儒学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答。 答案:(1)内容:“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特点:新儒学是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 (2)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