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测试(普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86954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测试(普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测试(普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测试(普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测试(普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测试(普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测试(普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测试(普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 A 高三历史 测 试 2016.9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 至 4 页,第卷5 至 8 页。 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卷前 ,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 B )用 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卷共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墨子鲁问篇记载: “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这一史料可以得 出的结论是() A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 B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 C “

2、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 D生产关系的变革是自下而上的 【答案】 B 2、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 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便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表明() A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B铁农具已经在全国范围使用 C河北、辽宁地区成为当时经济最发达地区 D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 【答案】 A 3、 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 “地力盛者,草木畅茂, 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 “重农”的思想 B “靠天吃饭”的观念 C “不误农时”的思想 D “精

3、耕细作”的特点 4明朝中后期, 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 现象。 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 2 利” 。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 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答案】 C 5 (2015广东汕头二模 12)孔子说: “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A土地私有制 B坊市制 C重农抑商政策 D均田制 【答案】 D 6 ( 2015湖北八市高三3 月联考 2

4、5)天宝二年(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 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若广陵君 (杨州市) 船,即于栿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 镜、铜器、 海味;丹阳郡 (江苏镇江) 船,即京口绫衫缎; 晋陵郡 (江苏常州) 船, ; 会计郡(浙江绍兴)船 , ;南海郡(广州)船, , ”( 旧唐书韦坚传 )材料表 明唐代()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 D 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答案】 C 7 “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日殴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主要表明() 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 C重农抑商

5、的观念有所淡化 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 【答案】 A 8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答案】 D 9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 松江“俗务纺织, 不止乡幕,虽城中亦然,里妲晨抱纱入市, 易木棉以归。 明旦复抱纱以出, 无顷刻闲。 织者率日成一匹, 有通霄不寐者, 田家收获, 3 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反映了() A私营手工业占地位 B 小农经济走向衰落 C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D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 C 10有学者认为:农业定居阶段的氏族社会,城兴,有城无市。家族社会里,城中有市,市 被垣(矮墙)围

6、。地主经济形态下,市破垣而出,散布全城,城区即市区。下列描述符 合“城区即市区”的是() A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B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D “新封丘门大街两边民户铺席外,, 至门约十里余,各有茶坊、 酒店、勾肆、 饮食。 ” 【答案】 D 11、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 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的 板桥润格 说得很干脆: “凡送礼物食物, 总不如白银为妙” 。 这一现象最能反映 () A清代文人重商意

7、识增强 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D 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 【答案】 B 12、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 亩,元代降至4 亩, 明万历年间为22 亩,清康熙年间为15 亩。尽管明清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很多徽州村落却走向鼎盛。出现该现象的主 要原因是() A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手工业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成为交通枢纽 【答案】 B 13、明初政府招商人把粮食实物代为输送到北方边防卫所,换取贩盐执照, 然后到指定盐场 支盐,并在指定地区销售,晋商以此为契机崛起。这表明() A商帮的活动是官营商业的新形态 B

8、盐业官营制度己正式废除 C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将商人组织化 D政府改变对商人歧视政策 【答案】 C 14、明英宗时期开始规定,南方直隶、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六布政赋税中, 4 一部分米麦实行纳银征收的方式。成、弘年间,白银已是江南地区的通用货币了。明末 钱庄已成为独立的经营组织,不仅经营兑换还办理放款。此外, 若干小规模兑钱铺和钱 米铺在农村相当活跃。上述材料表明() A货币经济已占据主要地位 B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C白银已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D国家的税收以货币为主 【答案】 A 16、太原王氏是明清著名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其王 家大院被誉为“中国民

9、间故宫”。这一现象() A妨碍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答案】 C 17、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 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 “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C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D “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答案】 C 18 (2015山东枣庄一模15)云南腾冲在清朝是中缅贸易的“丝棉之路”。史料载“海禁 未开,凡闽粤各商贩运珠宝、玉石、犀角、一切缅货,皆由陆路而行,必须过腾越

10、,以 故市镇乡场栉比鳞次,询西南一巨区也”。这体现出() A腾冲主要作为军事防御城市 B 腾冲区域性市场体系逐步建立 C清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D 西南经济发展领先于东部沿海 【答案】 B 19、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帝王们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 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是() A “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重农抑商”是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而导致的 C “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们的明智选择 D “重农抑商”政策是由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决定的 5 【答案】 B 20、明清时期, 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

11、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 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答案】 C 第卷 (非选择题共 50 分) 注意事项 : 1、第卷为非选择题,共 4 页,用钢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 ,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第卷共3 小题。其中第26 题 20 分,第 27 题 20 分,第 28 题 15 分。 26(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考古资料证实,当时( 西汉 ) 铁工具的种类几乎应有尽有, 仅铁农具

12、就有十多个种类;以铁犁的使用来说,出土铁犁的地区已遍布 鲁、豫、辽、陕、甘、苏、川、蒙、贵、闽、粤、桂等13 个省区。 赵毅、赵轶峰主编(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 公元 31 年) 迁南阳太守, 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成水排, 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杜诗传 (1) 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各有何特点?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 6 分) 题号26 27 28 总分 得分 得分评卷人 汉代牛耕石画像 6 材料三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 “人烟生聚,市井坊陌,数日经行不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耍闹去处,通 宵不

13、绝。”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2)据材料三,概括北宋城市发展的特点。(4 分) 材料四明清时期农业经济高度发展,据天工开物记载,十四、五世纪前后的湖广 地区已成为天下的谷仓,故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除粮食生产外,也有为满足衣着生 产的棉、麻等,还有染料蓝靛、红花等其他手工业的生产原料。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 (3)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的农业发展在经济领域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4)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甲、乙两位同学发生了争论。 甲: “重农抑商”政策在秦汉时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其消极 作用占据主导地位。 乙: “重农抑商”政策把农业和

14、商业对立起来,人为地打击、压制商业发展,违背了经 济发展的规律。 你同意那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4 分) (1) 农业:铁农具广泛使用;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手工业:冶铁业发达,冶铁技术高 超。 (4 分) 关系:农业发展与手工业进步相互促进。(2 分) (2)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4 分) (3) 民众衣食结构发生变化;手工业原料富足;经济重心持续南移;工场手工业发展(资本 主义萌芽出现 ) 。(6分,任答三点即可) (4)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严谨。(4 分) 7 20 (2014潍坊期中)(12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福

15、建 “民安土乐业, 田畴膏沃, 无凶年之忧” 。纺织、 陶瓷、 制茶、 造船、 冶炼、造纸、印刷等业都有长足的进步。宋朝廷大力鼓励商人出海经商,招引外商来华入贡、 贸易。嘉祐年间,棉建对外贸易大增。 (1) 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福建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 分)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 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 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 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 一一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体制内”的因素有哪些?(4 分) 材料三中国社科院的学者盂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 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 (3) 结合近代中国的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