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颈腰膝病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246498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5.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治疗颈腰膝病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针灸治疗颈腰膝病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针灸治疗颈腰膝病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针灸治疗颈腰膝病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针灸治疗颈腰膝病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颈腰膝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治疗颈腰膝病(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灸推拿治疗骨关节系统疾病 张店区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 刘向阳,颈椎病,颈椎病就是颈椎及周围软组织,在内外因素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并累及相应部位引起不同形式的综合症。 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疼痛 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西医部分,颈椎病的分型,颈型 神经根型 脊髓型 椎动脉型 交感神经型 混合型,根据其病变的受压组织及症状的不同,主要可分为,脊髓型,以慢性进行性四肢瘫痪为特征 病机:刺激或压迫椎管中的脊髓。 临床表现:早期双侧或单侧下肢麻木,疼痛,僵硬发抖,无力,颤抖,行走困难、继而双侧上肢麻木,握力减退 加重时 便秘,尿潴留或尿失禁 头晕,眼花, 吞咽困难,面部出汗

2、异常,中医部分,病位,古籍中属“痹证”、“痿证”、“瘫证”、“痉证”和“眩晕”、“项强”等证 病位:经络:手、足太阳经、足少阳经穴和督脉 但也应注意调整相关脏腑。,病因与病机,病因 (1)气血不足,肝肾亏损 (2)外邪入侵 (3)外伤及劳损 病机 虚:不荣则痛-气血不足,不得濡养 实:不通则痛-外感:多风、寒、湿 内伤:多痰、瘀,针灸治疗,主要调节督脉和手、足太阳经、足少阳经,但也应注意虚实、相关脏腑及气机的调畅。 治法 疏通经络,理气止痛 。 以足太阳、手太阳、足少阳经穴、督脉及颈夹脊为主。,取穴 主穴 大椎 大杼 天柱 后溪 操作 用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辩证对症 取穴,针灸治疗,取穴

3、其他常用配穴或单穴 承浆+风府 承浆+列缺 天柱+束骨 后溪+申脉 悬钟,针灸治疗,病例讨论,病例讨论,张松琪,女,50岁,编辑,2004.7.25 主诉:右侧偏头痛,闷痛4个月。 病史: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偏头痛,服扶他林后疼痛减轻,作脑CT无异常;现仍右侧偏头痛连及颈肩,头闷时晕,左臂发麻,指端发红,心慌,目胀痛,飞蚊症。已经绝经2年,西医诊断为轻微抑郁症。睡眠尚可,饮食正常,二便自调。舌暗,苔白腻,脉滑数。 X-ray:颈椎C4C6节椎间盘脱出,C56钩椎关节骨质略有增生,C34,C67椎间盘膨出.,西医:诊断 中医:病因 病机 诊断 治法 取穴,病例讨论,西医诊断: 中医诊断

4、: 中医立法:,交感型神经根混合型颈椎病。,颈椎病 痰瘀阻络,肝肾不足,调畅气机,祛瘀化痰。,病例讨论,处 方:天柱、大椎、大杼、肝俞、肾俞、 天宗、魄户、膏肓、手三里、少海 手 法:毫针,天柱,先直刺进针,得气后 针提到皮下,向下三十度斜刺, 使病人感到针感下传,其余穴位用 平补平泻手法。,疗 效,复诊头痛稍减,治同上。 三次治疗后,头项部痛减,仍目痛胀,视物时有似飞蚊,手时麻。加针:曲池,合谷。 后又五次治疗,头痛,颈项痛消失,目胀痛大减,偶有飞蚊。,足太阳膀胱经:风门 手太阳小肠经:天窗,天容,肩外俞,肩中俞 督脉:大椎,哑门,风府,近端取穴,足太阳膀胱经:昆仑,京骨,足通谷 手太阳小肠

5、经: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远端取穴,辩证对症取穴,针灸治疗老年骨关节系统,针灸治疗老年骨关节系统,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治疗老年骨关节系统,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病史 (1)多系中年人,常有腰部外伤史。且有弯腰拾物、身体旋转后出现腰痛史。 (2)病者初为腰痛,继则向患侧臀部、大腿、小腿、足跟部放射。 (3)弯腰、咳嗽、喷嚏等皆可引放射痛,卧床休息可减轻。 (4)以上症状可因轻微扭伤或活动后复发。,症状与体征,(1)腰椎出现侧弯,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 (2)腰部活动受限。 (3)压痛点:常在髓核突出部位,即腰椎45,腰5骶1间隙及其患侧椎旁有压痛,常向下肢放射。沿坐骨神经走

6、行亦有压痛。 (4)小腿外侧、足背外侧有麻木区,拇趾背伸力减弱。 (5)膝及跟腱反射可正常,亢进及减弱。 (6)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症状越重,抬起角度越小。 (7)股部及小腿肌肉轻度萎缩。 (8)X线检查:平片排除其他骨病,有腰椎侧弯,腰椎生理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变窄或不等宽,椎体上下缘增生。侧位观前窄后宽者更有诊断意义。对诊断困难者,可考虑椎管内、硬膜外、髓核造影协助诊断。MRI扫描对诊断很有帮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症状越重,抬起角度越小。,调神、温经、通督法的 的特点,针刺调神与通经相结合镇静安神止痛;重用灸法温经舒筋活血;运用推拿腰部斜扳法调整解剖异常;针、灸、扳有机结合,优势互补。通过

7、临床实践证明,调神、温经、通督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调神、温经、通督法的处方及操作,调神:用30号1寸毫针向上斜刺水沟穴0、30、5寸,施雀啄泻法,不留针;用30号1寸毫针向后斜刺百会穴0、50、8寸,施平补平泻,留针;再用30号1、5寸毫针刺患侧后溪1寸许,施捻转泻法,并嘱患者进行腰部活动约5分钟;之后取针。,温经:针刺取穴和手法如下。,(1)椎间盘侧方突出,患者以腰腿痛为主症者,分别用28号3寸、4寸、1、5寸毫针针刺患侧腰三穴(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内侧0、5寸处各一穴)、秩边(足太阳经循行部位疼痛者)或环跳(足少阳经循行部位疼痛者)、委中,均采用小幅

8、度提插法,使患者有麻电感传至膝部、小腿或足,再用28号1、5寸毫针针刺风市、阳陵泉、绝骨、飞扬、昆仑、阿是穴,针刺得气后施行小幅度捻转法平补平泻每穴约5秒钟。上述各穴均留针。,(2)椎间盘中央突出,患者以腰及双侧臀部疼痛为主症者,选用28号三寸毫针针刺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秩边、阿是穴,用1、5寸毫针针刺委中,各穴针刺得气后施行小幅度捻转法平补平泻每穴约5秒钟留针。选取上述秩边、环跳、委中、昆仑以外各穴,将艾条截成约15厘米长的艾段,插在各针柄末段,自下方将艾段点燃,约20分钟左右,待艾段完全燃尽成灰后,取除艾灰,起针。,腰痛的自我康复与预防,1、 床对腰的影响:合理的睡床应是:仰卧时能保持

9、腰椎生理前凸,侧卧时不使脊柱侧弯。睡床一般分三类、硬床(平板床或土炕)、软床(钢丝床或席梦思床)、半硬床(硬床上加厚垫)。睡硬床:仰卧时可引起生理前凸变小,侧卧时可引起脊柱侧弯。睡软床:仰卧位或侧卧位引起生理前凸或脊柱侧弯较睡床为重。 2、 坐姿对腰的影响: 合理的坐姿会使腰部平衡稳定,不良的坐姿会导致腰部受力失衡,久之则 造成慢性劳损引起腰痛。坐位有坐凳子(无靠背)和坐椅子(有靠背)之分。坐凳子的姿势通常有两种,一为自然弯腰式(腰部微屈,头及躯干略前倾),二为直腰坐式(腰背挺直)。,3、 腰痛的自我康复:,腰痛除接受正确的治疗外,应配合自我康复锻炼,以巩固疗效。常用的方 法有如下几种。(1)

10、腰部屈伸法:两足微开直立,两手上举伸腰,然后腰部屈曲双手触摸足尖,如此反复十次,。(2)腰部侧屈法:两足微开,两手叉腰,做躯干左右侧屈活动,活动幅度由小到大,至最大限度为止,活动时腰部放松,反得十次。 (3)腰部回旋法:两足分开,两手叉腰,做腰部环转运动,左右轮换交替,范围由小到大,缓慢进行,左右各环转5至10次。 (4)仰卧起坐法:仰卧位两手向上逐渐坐起,两手向前触摸足尖,反复练习5到10次。 (5)俯卧后伸法:俯卧位两腿伸直,两手贴在身体两侧,抬头,两臂及双下肢伸直抬起,使腰部尽量后伸。动作要领是头、上肢和下肢同时进行,要有节奏,反复数次,由少到多,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这些方法在腰痛的

11、急性期不宜使用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拱桥式,抱膝式,飞燕式,蛇式,4、 生活中怎样预防腰痛,(1) 坚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增强腰部的稳定性。 (2) 注意保持脊柱生理弯度,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姿势习惯,避免和纠正不良姿势,减少腰部劳损。 (3) 劳动和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腰部损伤。在工作中要注意变换体位防止过度负荷。 (4) 可做自我按摩或互相按摩,改善腰部血液循环,解除腰部疲劳。 (5) 避免过度肥胖,过度的体重可加重脊柱负荷,加大腰椎前凸,易造成腰椎与韧带劳损。 (6)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尽量避免风寒湿侵袭,注意保暖。 (7) 不断改善劳动环境,降

12、低劳动强度,防止过度疲劳,预防腰痛,退行性膝关节炎,定义,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和慢性积累性关节磨损引起膝关节软骨变性,关节软骨面反应性增生,骨刺形成 导致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伴关节活动弹响及摩擦音的一种病症。 主要病理特点 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继发骨赘增生 中老年发病,5060岁多发,肥胖女性较多见此病。 原发性VS 继发性,名称,原发性增生性膝关节炎 增生性膝关节炎 退行性关节炎 肥大性关节炎 老年性关节炎 膝关节炎 膝关节痛,局部解剖,膝关节是由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和髌骨共同构成。关节囊广阔松弛,前壁是髌骨和髌韧带,外侧是腓侧副韧带,内侧是胫侧副韧带。,局部解剖,是骨质增生好发部位之一。

13、 康复 膝关节的功能位? 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病因病机,中医认为: 一是因慢性劳损、受寒或轻微外伤所致。当人体肌表、关节、经络遭受风寒湿侵袭或因劳损、外伤因素,致局部气机阻滞,血行不畅而引起筋骨、肌肉、关节处疼痛、酸楚、麻木或关节肿胀、屈伸不利。 二是因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不足而致,肝虚无以养筋,肾虚无以濡骨,而使筋骨疲软,步行不便。,病因病理,主要与膝关节积累性机械性损伤和膝关节退行性改变有关。 1.损伤:膝关节超负荷关节软骨面、相邻软组织积累性损伤关节腔变窄关节内容物相互摩擦炎症关节腔内压力刺激血管和神经,使之反射性地调节减弱,形成作用于关节的应力和对抗应力的组织性能失调。 2.退变

14、:老年人软骨基质中粘多糖,纤维成分软骨的弹性,遭受力学伤害产生退行性改变。,年龄 遗传倾向 损伤过度使用 肥胖,病理变化,早期:关节软骨变薄或消失,肌肉痉挛 后期:软骨呈象牙状骨质增生,肌肉萎缩,关节囊形成纤维化、增厚,滑膜充血肿胀肥厚。,病变部位,膝关节骨质增生好发于胫骨平台髁间突,其次为髌骨边缘。 髁间突增生与膝关节长期超负荷支撑、过度运动、交叉韧带的起止部反复机械牵拉有关。 髌骨边缘增生与股四头肌、髌韧带以及膝关节胫、腓侧支持带牵拉损伤有关。,临床表现(症状),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肥胖女性。 膝关节疼痛,特点是发作性,劳累及夜间加重,上下楼梯疼痛明显。 关节僵硬 典型 “休息痛”、“晨

15、僵” (30min内) “痛轻重”规律 功能障碍 活动受限,下蹲困难。 膝关节活动时内有弹响摩擦音。,临床表现(体征),1.关节间隙有压痛。 2.关节伸屈活动受限。 3.炎症渗出明显者两侧膝眼肿胀。 4.膝髌处明显压痛,股四头肌萎缩。 血沉(ESR)正常,抗“O”及类风湿因子阴性,关节液为非炎性。,X片检查,X片:胫骨髁间突变尖,膝(胫股)间隙变窄,股、胫骨内外髁增生,髌骨边缘骨质增生,髌韧带钙化。,症状与X线改变程度不平行,鉴别诊断,髌下脂肪垫劳损 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创伤性关节炎 化脓性关节炎 关节结核,髌下脂肪垫劳损,因损伤引起脂肪垫无菌性炎症,表现为:两膝眼肿胀、压痛、关节屈

16、伸受限。 脂肪垫挤压试验阳性,脂肪垫挤压试验,患者仰卧位,患膝伸直放松,术者两拇指分别按其两侧膝眼处,余四指握住小腿后侧,嘱患者先屈膝,再伸膝,如膝眼处疼痛为阳性,提示髌下脂肪垫劳损。,治疗&疗效,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遭受外伤,过度内翻或外翻引起膝关节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 表现为:膝关节内侧或外侧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小腿外展或内收时疼痛加重。 疼痛和压痛点局限于内侧副韧带的起止部或体部;韧带完全断裂者,局限可触及凹陷缺损 康复 股四收缩训练,直腿抬高、膝关节屈伸活动 疗效,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1.内侧副韧带损伤 临床多见。 严重者合并半月板或交叉韧带的损伤。 2.外侧副韧带损伤 损伤多见于腓骨小头抵止部撕裂。,风湿性关节炎,起病一般急聚,有咽痛、发热、白细胞增高; 以四肢大关节受累多见,为游走性关节肿痛,关节症状消失后无永久性损害; 常同时发生心脏炎; 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球菌激酶急抗透明质酸酶均为阳性,RF阴性; 水杨酸制剂疗效迅速而显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