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对李唐万壑松风图基于六法论的解析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54236412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对李唐万壑松风图基于六法论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对李唐万壑松风图基于六法论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对李唐万壑松风图基于六法论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对李唐万壑松风图基于六法论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对李唐万壑松风图基于六法论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对李唐万壑松风图基于六法论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对李唐万壑松风图基于六法论的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编码:论文编码:RUC-BK-150-050404-05501036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对李唐对李唐万壑松风图万壑松风图基于六法基于六法论的解析论的解析作作 者:者: 张文雅张文雅 学学 院:院: 艺术学院艺术学院 专专 业:业: 绘画(中国画)绘画(中国画)年年 级:级: 20052005 级级 学学 号:号: 0550103605501036 指导老师:指导老师: 付阳华付阳华 论文成绩:论文成绩: 日日 期:期:20092009 年年 0505 月月 1111 日日中文摘要中文摘要李唐位于南宋四家之首,而万壑松风图是李唐南渡前山水画的最具代表性的

2、作品之一。笔者用将近一年的时间临摹完成了万壑松风图 ,本文即是笔者通过临摹后的体会,对此作品从六法的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文章介绍了万壑松风图的创作背景,探究了李唐早期的崇古思想,重点从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经营位置、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传移摹写六方面并结合笔者的临摹体会对万壑松风图进行解析阐述。对了解万壑松风图和李唐前期绘画风格有很大帮助,以及研究李唐后期作品风格的转变提供线索依据,并对南宋甚至后世产生重大影响。关键词关键词崇古 六法 南渡AbstractAbstractLiTang at the head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whereas the Wa

3、nHeSongFeng figure is Li Tang immigrated before crossing the landscape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works. The author used nearly one year to copy completed WanHeSongFeng graph,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copy of this work experience, after from six aspects of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is p

4、aper introduces the WanHeSongFeng graph background, explores the LiTang early advocate the ancient, mainly from the lively, bone, location, etc.meanwhile method should be FuCai classes, with images, remove the six aspects and describing the experience of photorealism WanHeSongFeng graph paper makes

5、analysis.To understand the WanHeSongFeng figure painting style and LiTang early helps a lot, and studies the change LiTang later work style, and provide clues to southern even later. Even in southern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Key WordsChong Gu Six Nandu李唐,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徽

6、宗赵佶朝补入画院。南渡后流亡至临安(今浙江杭州),经太尉邵渊推荐,授成忠郎画院待诏,时年近八十。擅画山水人物,尤工画牛。1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 。其山水画对后世影响甚大,且李唐流派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他的山水画上。李唐的山水画分为两个时期,以“南渡”为界,北宋、南宋各为前后期。其中,南渡后的作品体现了他的独创精神,对南宋以至后世影响深远。在对李唐的关注过程中,我注意到几乎所有论及宋朝美术史方面的书籍中,都会提到李唐,而且必然会提到他的一幅巨作万壑松风图 (图一) 。 从意义上讲, 万壑松风图是李唐南渡前山水画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对我们了解李唐南渡前山水画的风格和特点有极大的帮

7、助。之所以说它是南渡前的作品,是根据这幅画左面远峰上的一行隶书题款:“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 ” (图二)得出,甲辰是龙年,即宣和六年(公元 1124 年) 。北宋对李唐山水画的创作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是宋哲宗赵煦和宋徽宗赵佶两个时期,而万壑松风图正是李唐在北宋时期创作水平的一个代表。一一 万壑松风图万壑松风图李唐早期崇古山水画的体现李唐早期崇古山水画的体现李唐的“崇古”思想,从其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来, 国绘宝鉴中说:“李唐,字晞古” ,另作“希古”2,即对古的怀念和敬仰。李唐早期作品是在崇古的气氛中创作出来的,和李唐同时期及其前后的画家有郑希古、刘宗古、马宗古、张宗古、侯宗古、李崇古、王希

8、古、宋复古、李遵古,其后还有贾师古等3,从他们的名字可见当时有一股崇古的风气。事实正是如此,李唐学画时正处于哲宗好“古图”的时代, 画继卷十有这样的记载:“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熙作,上(指宋哲宗)即位后,易以古图。 ”4可以看出在神宗时代,郭熙的画在画院中地位最高,而哲宗赵煦替代神宗当上了皇帝以后,绘画对古意的追求更浓烈了,郭熙的画在画院中失去了昔日的地位。宋哲宗好“古图” ,对画院的创作影响很大。画院画家就是宫廷御用画家,所以必须按皇帝的旨意去创作。在这样的崇古之风下,李唐崇古是必然的。 画继卷十记载:“图画院,四方召试者源源而来,多有不合而去者,盖一时所尚,专以形似,苟有自得,不免放逸,

9、则谓不合法度,或无师承,故所作止众工之事,不能高也。 ”5因此,哲宗好古、崇古,带动了画院画家的崇古的潮流。凡是准备考试的画家,就必须取法古人,方能求一试。李唐在进入画院前临摹古画就有一定成就,据广川画跋记载,曾经有一位毕文简公得到一幅唐本的名画邢和璞悟房次律图 ,画中“和璞神宁示悟,房琯沉思如真” ,很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崇宁二年1国绘宝鉴卷四,见印景文渊阁四库全书 ,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第 814 册, ,第 600 页。2 同上国绘宝鉴 。3 参见国绘宝鉴 画继 画继补遗等4画继卷十,见印景文渊阁四库全书 ,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第 813 册,第 549 页。5画继卷十,见印景文渊阁四

10、库全书 ,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第 813 册,第 550 页。(公元 1103 年)毕文简公的后人要把此图复制为别本以藏,就去请当时年仅37 岁左右的李唐临摹,李唐出色的完成了这一难度较大的工作。1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崇古摹古的风气以及李唐临摹古画的功力。宋徽宗当政后对画院的过问更多了,由于宋徽宗对花鸟画情有独钟,而对于山水画兴趣并不是很大,理所当然干涉花鸟画特别多,对山水画过问不多。这导致哲宗时代崇古的风尚继续延续,古意直追唐初李思训的青绿山水,使从五代到宋初几乎无人问津的青绿山水再一次复兴。现存的山水画中,属于哲宗、徽宗时代的院画有千里江山图 、 江山秋色图 、 万壑松风图 、 江山

11、小景图等,皆是着色山水画,而非水墨画。 千里江山图是在徽宗直接指导下的学生王希孟所创作的巨幅大青绿设色山水画,山石不见勾皴墨骨(图三) 。 江山秋色图正是当年复古气氛下的产物,亦巨幅,青绿设色,全似李思训画法(图四) 。 江山小景图画面中,山石皆以细劲、浓重的墨线勾勒出轮廓,石面施以斧劈皴,再以青绿、赭石薄设色(图五) 。 万壑松风图是李唐在徽宗画院时所作,浓墨重色,上面的大青绿颜色很重(下文详解) 。此外,还有李唐的长夏江寺图 ,为绢本青绿重彩,勾勒挺健而多断折,皴笔横劈竖砍,墨笔和青绿着色相结合(图六) 。从这些画迹中可以印证当时青绿山水的繁盛,以及崇古、复古的气氛。需要说明的是,李唐的崇

12、古、希古,并不是一味的摹古。正如郭熙所说的:“必兼收并览,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 ”李唐的画既不是单纯的青绿,也不是单纯的水墨,而是二者的结合,这在画史上是少见的。 万壑松风图既体现出李唐在崇古之风下对青绿山水画题材的延续,又能揭示李唐作为一代宗师,开启南宋画风的重要性。研究它,也可对北宋至南宋画风的转变有着不可忽视的管窥的作用。二二 六法在六法在万壑松风图万壑松风图中的体现中的体现根据画史的实际情况分析,谢赫的六法,可能是基于人物画的考虑提出的,据历代名画记记载,魏晋时期的山水画, “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 ”2表明当时绘画以人物为主,而山水只是作为背

13、景衬托人物。但发展到后来,便具有了普遍意义,适用于中国画的各个门类。下面具体分析万壑松风图中所蕴含的六法。(一)气韵生动(一)气韵生动在绘画中,中国自古追求“气韵生动” ,所绘人物或景物,要传神写照,奕奕生动。 “气”是中国艺术所追求表现的超乎笔墨之上的东西,表现活泼的动感。在画中气运之间还须更加注重节奏之美,微妙与整体的完美统一,因此引入了1广川画跋卷二, 印景文渊阁四库全书 ,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第 813 册,第 457 页。2历代名画记卷一, 印景文渊阁四库全书 ,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第 812 册,第 290 页。“韵”的概念,最后形成了“气韵生动” ,成为六法中的重要法则。唐志契绘

14、事微言说:“画山水贵与气韵。气韵者,非烟云雾霭也,是天地间之真气也。凡物无气不生然有气则有韵,无气则板呆矣” 。 已然将气韵生动的评价引入山水画中。万壑松风图用双幅绢本、略高的方形巨幅来画,纵 188.7 厘米,横139.8 厘米,气势已经先声夺人。看这幅画不仅在于其方位、龙脉,更应重在气势、韵律。其气势又在于构局、笔墨、声情。全幅画得非常厚重、饱满,密不透风,给人以震撼力。高山大壑,顶天立地,屏障天汉,密密层层,却又疏松透气,四面风生。其山势分左中右三路,中局为主而左右作辅助烘托。中局巨大雄浑的主峰傲然屹立,周围有数座挺立奇峭的峰尖削出其间,似乎烘托出主峰的博大、坚实、雄强。其水势分左右两支

15、,悬泉参差相向,从树头挂越而下,向画的左下角涌为流泉溪瀑,汇为水口。涧水穿石过,如闻声响,打破了深山的寂静,使大自然充满着无限生机。山高林密,而水流淙淙,其气透于全幅。近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远处山麓至山顶,也是一片青翠的松林。到处是坚岩峭壁,满山松风,组成了一个宁静的世界。如一阵风拂来,仿佛能听到松风的声音。妙的是李唐用白云来作映衬。满山的云气,分左中右从山后岩顶悠悠升起,涌出山头,映现于松林之上,透于山峰之间。松须与云来掩映,方更见其美、其高洁。画中云气的留白,极为自然,又深具匠心,不仅把群山的前后层次感划分出来,还使画面有了疏密相间的效果,也使整个气氛上有柔和调剂的一面,不会因为太密、太实而给欣赏者造成窒息的感觉。右上一片白云,将山头、松阴与后面的峭峰隔开,有层次、有映藏,更见松之青、云之白、山之峻。这片白云是画中最明亮处,是画眼,引人注目。这片云之腾起,将右上与左下的挂泉溪流呼为一气,全幅的山气、水气、青松气,与云气皆融贯于新春的生机活力之中。这是全幅的气韵,动静相生,一派活色。当然,画家的“气” “气息” 、个人的独特性,并不是独立隔绝的,而一定会渗透、体现在画中,在画面的空间里、笔墨内、流动的节奏气势之间。宋画不同于唐代和元代的绘画之处,主要在其空间感。宋画的这种空间美,极为融合、静谧。看似很平易,不知不觉间,已可令欣赏者走进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