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综合题专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65860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3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综合题专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综合题专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综合题专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综合题专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综合题专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综合题专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综合题专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综合题专项训练一11.6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士绅阶层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或层面。秦灭六国改革旧制, 要以中央集权取代宗法制下的多元政治,对血缘势力为代表的地方势力予以限制。西汉的六国贵 族、东汉的豪强地主、魏晋至隋唐的门阀士族等血缘势力对中央政权的稳定构成很大的威胁。隋 唐的科举制,对贵族力量的消亡和绅士阶层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一批人沉淀下来,形成 了一个有稳定的制度性来源的社会群体士绅集团。自宋至清,随着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严重 的?官治?不足问题,导致民间宗族的崛起。民间宗族承担着扶济族众、化解纠纷和教化子弟的 责任,把原归官吏处理的部分职责揽纳

2、过去,大大节省了行政治理的成本,延缓了官方严刑峻法 对乡村的渗透范围和程度。而宗族首领多由经过科举考试选拔的地方士绅担任。庞大的士绅阶层 源源不断地向官僚队伍输送人才,同时,绅权是封建皇权在地方社会的延续,士绅制度的存在是出于维护和实现封建统治的现实需要,是控制地方社会的一种需要。 摘编自张福坤论中国古代的绅士自治(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士绅的特点。(13 分) 材料二对于清末民初的乡绅而言,适逢清廷镇压太平军运动,乡绅在近代中国的政治权力结构 中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1909 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拉开了乡村自 治的序幕,乡绅从幕后走到了前台。但是,乡绅

3、们更多的是将自治作为扩大绅权以全面控制基层 社会的工具,传统的乡绅治理逐渐出现摆脱国家控制和社会监督的强烈的?独立?倾向。科举制 的废除使乡绅丧失了对国家的依附性,失去了制度控制和道德约束的乡绅对国家和乡里责任感不 断降低。 当清王朝作为政权意义上的被革命对象而被推翻后,现存社会一切弊端就自然指向了作 为其社会基层的乡绅阶层。乡绅势力的彻底衰败和乡绅治理在整体意义上的消亡发生在20 世纪 20 年代的农村 ?大革命 ?时期。当国民党努力于民族国家建构而进行国家政权建设之时,打破 传统乡绅的权力控制就成为应有之意。所以国民党在其统治期间一直没有放弃?打倒土豪劣绅? 的政治口号。所谓 ?有土皆豪,

4、无绅不劣?,在这种激进的革命话语下,乡绅阶层已经笼统的作 为一个敌对阶级而要被彻底消灭。 摘编自徐祖澜清末民初国家权力与绅权关系的历史嬗变(2)依据材料一二, 说明从明清到民国时期,中国的士绅阶层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其 原因。 (12 分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秦皇尽灭大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 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 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 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1)依据材料一说明 “天下之变局” 是指什么?并结合

5、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 发生的变化及其成因。(10 分 ) 材料二( 西欧 ) 在封建主义制度下,没有一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国王和百姓、领主和封臣2 都共守一种契约。每个人都对他人负有某种义务。如一人违约,义务也就中止。如果一个封臣拒 绝履行他应尽的义务,国王有权强制执行。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以联合 起来反对他,封臣们组成国王的议事会,国王应按封臣们的劝告行事。如果封臣们认为国王滥用 他的权力,可以对他进行限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对近代西欧政治发展的影响。(6 分) 材料三很多现代中国的作者,称

6、之为?封建社会?,并且以此将它与欧洲的feudal system 相比拟,其结果总是尴尬。欧洲之feudal system 被称为 feudalism起源于法国大革命之后,当日作 者以此名词综合叙述中世纪一般政治及社会特征,并未赋予历史上的意义征之中国传统文献, ?封建?也与?郡县?相对,所以将汉唐宋明清的大帝国、中央集权、文人执政、土地可以 买卖、社会流动性大的郡县制度称为封建,更比拟为欧洲的feudal system,就是把写历史的大前提弄错了。 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 (3)概括材料三中作者的观点,并对该观点进行简要论证。(14 分)(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材料四托克维尔认为民主的成

7、功和失败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法律,包括法律、制度、宪 法结构等;二是民情,即自由的习惯,包括思想、行为、习惯、价值观等;三是物质的或历史的 环境。 据 Schleifer关于 新译本的读书报告整理 (4)材料四认为民主政治受制于“法律、民情、环境”三个因素,按照这一说法分析,民主政治为 何在 19 世纪晚期的法国获得成功而在20 世纪初期的中国遭遇挫折?(6 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上述不同政治制度的认识。(2 分) 3、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 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

8、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 ?第 一帝国? ,隋唐宋为 ?第二帝国?,明清则为 ?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 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 ?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 ?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 ?迥然不同第二 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效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 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6 分)

9、3 材料二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可以从多种维度来考察。当我们对这两种政治文化从 宏观上作一个粗略的观察后,有一种现象令人十分醒目。这里权且将其概括为?一?与?多。 无疑,这是一对模糊的概念,这里用来概括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特征。它们包括这两种政治 文化发展的历史道路、它们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层面的表现、以及隐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深 处的政治思维定势和政治心态。 丛日云 “ 一” 与“ 多 ” :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分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一”和“多”这两种个性特征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的政 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现,并简析其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10 分) 材料三 学

10、者姜义华在其论著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得出以下结论。结论一: 古代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 政治大一统文明。结论二:近代史上,中华文明转型的路径,属于?外铄?催化?内生?, ?内生?与?外铄?互动型。 摘编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3)结合 19 世纪中期的史实,说明结论二的合理性。(8 分 ) 4社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 具+小农经济 +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 ?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11、。 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 (4 分) 材料二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 社会上形成了一种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新 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2)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 分) 材料三康乾盛世就有如千年古国的回光返照,康乾

12、之后,朝代的中国江河日下,一日千里,逝 者入斯。 梁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 (3)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上述观点。(5 分) 5发展国家政治制度,既不能割断本国历史,也需要借鉴外国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除京畿附近由中央内史直接控制外,其余地方在初并天下时分为36 郡。汉初约有60 郡,其中诸侯王国共占有40 余郡,包括原秦王朝东部的大部分地 区。诸侯王国 ?外有君臣之名,内有敌国之实?,汉天子所领仅15 郡。4 汉武帝以后,郡不断扩大,至西汉末年大郡领县3050 个,而诸侯王国,大国最多领10 余县, 小国仅34 县,政治上的特权也被取消,诸

13、侯王只能“衣食租税”而已。郡与国属同一级行政 区,往往郡国并称,实际郡大于国。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6 分) 材料二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 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就其设官分职达到的相互维系、牵制之功能及缓解冲突而言无疑 是成功的;就其行政效率来看,却是不成功的。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2)依据所学知识,结合史实说明宋朝初年政治制度改革的“成功”和“不成功”。(6 分 ) 材料三多年以来,对清末宪政的过程与结果总体评价不高:认为清末宪政是由清政府导

14、演的一场政治骗局,并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代之以民主共和政府,于是更加认为清末宪政是清政 府力图挽救危局的最后表演。但无法抹杀一个基本事实,清末宪政运动中出现的钦定宪法大 纲 、资政院与咨议局、责任内阁都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生事物;20 世纪中国法律和司法 制度的基本框架是由清帝国在最后10 年中奠立的。清末宪政运动可以看作是由中央政府主导, 地方督抚、绅商积极参与的一场辐射全民的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启蒙。 摘编自张华清末宪政的成就及宪政道路的反思(3)概括材料中关于清末宪政运动的两种不同评价。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评价?(7 分) 材料四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

15、时期。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但要求 他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 列问题。面对人性中的幽暗,联邦党人非常具有政治智慧,他们不是像法国大革命那样以公 共的善的名义去压抑私利的恶,而是通过建立分权的宪政制度,以恶制恶,相互平衡,将恶转化 为善,将私人利益转化为公共利益。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 突,但为了同的实现共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

16、冲动,另一 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 人利益可以 ?共和?族的整体为民利益。 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3)根据材料四,概括民国初期、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6 分) 材料五很简单,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可能会通过渐进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的转型。在辛亥 革命之前,清政府已经在进行改革。比如,时那制订的法律,在今天看也是很超前的。 告别辛亥革命 (4)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材料五观点在认识上的局限性,根据材料据上述简要阐述你对制度转型的 看法 (7 分) 5 综合题训练二11.6 6中国古代科举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创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科举考试是 ( 中国古代 ) 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 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