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小练习(1)苏教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84116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小练习(1)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小练习(1)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小练习(1)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小练习(1)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小练习(1)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小练习(1)苏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小练习(1)苏教版林语堂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倾家荡产而为之,也不为过。 在好的方面讲, 这就是中国人之平等主义,无论何人总须替对方留一点脸面,莫为已甚。这虽然有几分知道天道还好,带点聪明的用意,到底是一种和平忠厚的精神。在不好的方面,就是脸太不平等,或有或无,有脸者固然极乐荣耀,可以超脱法律,特蒙优待。而无脸者则未免要处处感觉政府之威信与法律之尊严。所以据我们观察,中国若要真正平等法治,不如大家丢脸。脸一丢,法治自会实现,中国自会富强。譬如坐汽车,按照市章,常人只许开到三十五哩

2、速度,部长贵人便须开到五十六十哩,才算有脸。万一轧死人, 巡警走上来, 贵人腰包掏出一张名片,优游而去, 这时的脸便更涨大。倘若巡警不识好歹,硬不放走,贵人开口一骂,“不识你的老子” ,喝叫车夫开行,于是脸更涨大。若有真傻的巡警,动手把车 夫扣留,贵人愤愤回去,电话一打警察局长,半小时内车夫即刻放回,巡警即刻免职,局长亲来诣府道歉,这时贵人的脸,真大的不可形容了。不过我有时觉得与有脸的人同车同舟同飞艇,颇有危险,不如与无脸的人同车同舟方便。比如前年就有丘八的脸太大,不听船中买办吩咐,一定要享在满载琉磺之厢房抽烟之荣耀。买办怕丘八问他识得不识得“你的老子”,便就屈服,将脸赏给丘八。后来结果,这只

3、长江轮船便付之一炬。丘八固然保全其脸面,却不能保全其焦烂之尸身。又如某年上海市长坐飞机,也是脸面太大,硬要载运磅量过重之行李。机师“碍”于市长之“脸面”也赏给他。由是飞机开行,不大肯平稳而上。市长又要给送行的人看看他的大脸,叫飞机在空中旋转几周,再行进京。不幸飞机一歪一斜,一颠一颠,碰着船桅而跌下。听说市长结果保全一副脸,却失了一条腿。我想凡我国以为脸面足为乘飞机行李过重的抵保的同胞,都应该断腿失足而认为上天特别赏脸的侥幸。其实与有脸的贵人同国,也一样如与他们同车同舟的危险,时觉有倾覆或沉没之虞。我国人得脸的方法很多。在不许吐痰之车上吐痰,在“勿走草地”之草地走走,用海军军舰运鸦片。被禁烟局长

4、请大烟,都有相当的荣耀。但是这种到底不是有益社会的东西,简直可以不要。我国平民本来就没有什么脸可讲,还是请贵人自动丢丢罢,以促法治之实现,而跻国家于太平。1文中划线句“可以洗,可以刮”的“脸”指的是什么?“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的“脸”指的又是什么?文章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有脸者”“无脸者”分别指什么?(6分)答案:人的面部。人的面子(情面)。“有脸者”指有权势的人,“无脸者”指无权势的人。(6 分)2人人舍弃面子,维护国家的法制,依法治理,国家自然会富强。(6 分)2 岁岁年年人不同杨迎新眼看老父亲的头发一根根变白,绕膝蹒跚的娇儿一寸寸长高,不禁想起了当初唐诗人刘希夷白头吟里的两句

5、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韶华易逝,岁月难再,这是古人一再咏叹的题材。屈原的“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怕的是蹉跎时日、老大无成,这应算是比较积极的。曹操这个人是很有大志的,但他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却弥漫着一种苍凉之气。刘希夷的那两句呢?大概也没有突出的格调。不过,当我吟哦这两句诗的时候,父亲却独有所感,说:“我看这诗讲得在理,就说咱爷仨吧,我小时候不用说了,旧社会,饿得皮包骨; 你小时候赶上 瓜菜代,气色也不好; 哪像现在我这 甜窝里的小孙子,牛奶、肉松、水果不断,长得像嫩葱一样!这不正是人不同么?”我父亲是农民,不大懂诗。他的解释也未必符合诗的原意,但他讲的我

6、们祖孙三代童年的情况却是真的。其实,这些变化,社会学家们早就揭示过了。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状况一年比一年好。平均身高在增加;平均寿命从以前的三十多岁,四十多岁,增加到现在的七十多岁。然而往深处一想, “人不同”主要还是表现在思想观念的变化上。前些年谁不对“富”字畏之如虎?现在哪个劳动者又不求知若渴?过去一说赚钱,仿佛是干了见不得人的事,如今则是生财有道的人当劳模;过去一提生活享受就是“资产阶级”思想,现在吃穿讲究一些,被视为劳动者的正当追求。如今,如果有哪位老先生再把农民经商之类看成是“二流子”之所为,则他一定被笑为“冬烘” ,碰上激烈一点的,说不定还会指着他的鼻子,给他“肃肃”

7、“左”的流毒。我老家农村,有个外号叫“一根筋”的老汉,脑筋死巴、固执得厉害。新政策一公布,别人都”活“了,儿女们也要办工厂,他跳着脚骂他们“忘了庄稼祖宗”。没想到今年春节见到他,竟然也是满口的“商品” “信息”一类的新词了!可见,世变时移,人不同必矣。不过,要是认为这“人不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那就未免太天真了。因袭的重担,积习的羁绊,习惯势力的包围,脱身一跃而求其“不同”,谈何容易!辛亥革命以后,有人还是拖辫子,想皇帝; “文化大革命”早被彻底否定,可有些人说话办事,还改不掉那时的调调。可见,要想有所前进,有所“不同”,就要有一些敢于是今是、非昨非,标新立异,开拓前进的勇气。只有不同凡响的人

8、,才会有不同凡响的事业。历史就是在年年不同的进击中,涤除陈腐,翻新气3 象,走向今天,走向未来的。时代呼唤具有八十年代新眼光、新观念的猛士!(选自 1985 年 3 月 25 日人民日报 ,有删节)4从文中看, “人不同”包含哪些内容?请用简洁语言加以概括。(6 分)答案:健康状况好坏的悬殊;物质条件优劣的差异;思想观念新旧的变化。5文章第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 分)答案:多角度正反对比,并以“一根筋”老汉为例,形象地诠释“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深刻含义,阐明世变时移人不同的必然性。6请简要概括文章第段的论述层次。( 6分)答案:首先指出“人不同”受诸多因素影响,求“不

9、同”不易;接着从历史和现实角度例证要有所“不同”须有开拓前进的勇气;最后点明全文主旨:时代呼唤新眼光、新观念的猛士。智慧与国学王小波物理学家海森堡给上帝带去了“相对论”和“湍流”两道难题。我也有一个问题,但我不想向上帝提出,那就是什么是智慧。当然,不是上帝的人对此倒有些答案,但我总是不信。相比之下我倒更相信苏格拉底的话: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他还有些妙论我更加喜欢: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智慧 一文不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这对某种偏向是种解毒剂。如果说我们都一无所知,中国的读书人对此肯定持激烈的反对态度:孔夫子说自己知天命而且不逾矩,很显然,他不再需要知道什么了。后世的人则以为:天已经生了仲尼,万

10、古不长如夜了。再后来的人则以为,精神原子弹已经炸过,世界上早没有了未解决的问题。总的来说,中国人总要以为自己有了一种超级的知识,博学得够够的、聪明得够够的,甚至巴不得要傻一些。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以为,因为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可以坐待世界上一切寻求智慧者的皈依换言之,我们不仅足够聪明,还可以担任联合国救济署的角色,把聪明分给别人一些。一种如此聪明的人,除了教育别人,简直就无事可干。马克?吐温在世时,有一次遇到了一个人,自称能让每个死人的灵魂附上自己的体。他决定通过这个人来问候一下死了的表兄,就问道: 你在哪里?死表哥通过活着的人答道:我在天堂里。当然,马克 ?吐温很为表哥高兴。

11、但问下去就不高兴了你现在喝什么酒?灵魂答道:在天堂里不喝酒。又问抽什么烟?回答是不抽烟。再问干什么?答案是什么都不干,只是谈论我们在人间的朋友, 希望他们到这里和我们相会。这个处境和我们有点相像,我们这些人现在就无事可干,只能静待外国物质文明破产,来投靠我们的东方智慧。这话梁任公1920 年就说过,现在还有人说。洋鬼子在物质堆里受苦,我们享受天人合一的大快乐,正如在天堂里的人闲着没事拿人间的朋友磕磕牙,我们也有了机会表示自己的善良了。要不是达?伽马找到好望角绕了过来,我们还真闲着没事干。从汉代到近代,全中国那么多聪明人,可不都在闲着:人文学科弄完了,自然科4 学没得弄。马克 ?吐温的下一个问题

12、,我国的一些人文学者就不一定爱听了:等你在人间的朋友们都死掉, 来到了你那里, 再谈点什么?是啊是啊,全世界的人都背弃了物质文明,投奔了我们,此后再干点什么?难道重操旧业,去弄八股文?除此之外,再搞点考据、训诂什么的。过去的读书人有这些就够了,而现在的年轻人未必受得了。把拥有这种超级智慧比作上天堂,马克?吐温的最后一个问题深得我心:你是知道我的生活方式的,有什么方法能使我不上天堂而下地狱,我倒很想知道!言下之意是:忍受地狱毒火的煎熬,也比闲了没事要好。是啊是啊!我宁可做个苏格拉底那样的人,自以为一无所知,体会寻求知识的快乐,也不肯做个“智慧满盈”的儒士,忍受这种无所事事的煎熬!7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对某种偏向是种解毒剂”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6 分)答案:中国人自以为拥有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或“自以为拥有一种超级知识,足够博学和聪明” ) ,除了教育别人就无事可干。(2 分)苏格拉底对“智慧”的理解,(2 分,如答“苏格拉底的话”或“苏格拉底的妙论”给1 分)恰如一剂苦口良药,可以疗救国人自高自大的毛病。(2 分)8文章第三段引述马克 ?吐温的故事,主要有哪些作用?(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