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历史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把握-白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3944849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PT 页数:230 大小:10.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历史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把握-白银·_第1页
第1页 / 共230页
2011年历史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把握-白银·_第2页
第2页 / 共230页
2011年历史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把握-白银·_第3页
第3页 / 共230页
2011年历史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把握-白银·_第4页
第4页 / 共230页
2011年历史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把握-白银·_第5页
第5页 / 共2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历史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把握-白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历史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把握-白银·(2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北师大版 初中历史教材甘肃培训,2011历史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把握 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例,北京教育学院 方美玲,2014年白银中考历史试题,5.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古埃及人民创造的是( )A.楔形文字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金字塔 10.(8分)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与历史的发展相始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学习汉族文化,仿照汉人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说汉话,改鲜卑复姓为汉字单姓,禁穿胡服,仿南朝制定官制,妇女冠服,提倡与汉族通婚。材料二:在危机不断恶化的危急形势下,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32年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他在接受提名人的演说中说:“我向你

2、们,也向我自己发誓:一定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2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危机”指什么?“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哲学思考,跨学科主题,学科视角、 核心概念与方法,统摄性较低的概念、 基本事实,应用最广泛、统摄性最强,能够揭示学科之间的本质与联系的主题。,学生一旦掌握学科视角、核心概念与方法,可以同化新的信息,形成知识增长的机制。,微观,宏观,(一)历史意识的具体表现,未来的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二、2011历史课标下的中国近现代史教学把握,一、2011历史课程目标的要求,2011历史课程标准下

3、的教学把握,(一)中近现史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二)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把握中近现史?,(三)单元设计中国近现代史,“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一、2011历史课程目标的要求,2011年历史课程

4、目标知识目标结构图,历史线索,文明成果,趋势(特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史实,2.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3.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4.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5.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

5、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2011年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P5,时 空 思 维 能 力,重证据的历史意识:理解、分析解决历史问题,阅读、观察能力,实物、 遗址、 遗迹,形成历史想象,陈述历史,影像、 口述、 历史文学作品,文献、 图片、 图表,获取、处理信息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二、教师把握:通过解构历史课程目标聚焦“学科视角、核心概念和方法”,2011年历史课程目标能力目标结构图,(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课程目标 P6,感知,理解,形成概念

6、,认识特征趋势,一般思维方法,2011年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P5,3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2011年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P6,(二)过程与方法2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历史思维方法,历史研究方法,(二)过程与方法4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阅读教

7、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5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能够积极汲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2011年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P6,历史学习和表述的方法,2011年历史课程目标历史方法目标图示,分析、综合、 概括、比较,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 分析评价历史问题; 汲取经验教训,学习表述方法,研究 方法,探究问题 搜集资料 掌握证据 独立思考,反思历史,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

8、断,形成历史概念,认识历史发展时代特征、基本趋势。,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一般思维方法,历史思维方法,根本方法,言而有据,推论得当,唯物史观,学习历史方法,解释历史问题方法,计算历史年代 阅读教科书和历史读物 识别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 重视收集历史信息 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 探究讨论,合作交流,一般 方法,思维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

9、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 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3.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2011年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P7,历史线索的角度,中古史,中近现史,世界史,(三

10、)情感态度价值观 4认识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历史上的革命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认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5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历史的演变中认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6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1、,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2011年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P7-8,文 明 成 果,历史人物 现实学生,2011年历史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图示,历史人物,历 史 线 索,文 明 成 果,关注中国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中古史: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独特文明,以及历代基本特征为核心,同时重视中外交流的发展。,中古史导言: “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问题分解:什么叫新石器时代?文明诞生的标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成就?,从农业起步,经营定居生活,逐渐发展畜牧业和手工业,这是中国文明起源的路子。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新石器仰韶时代后期与龙山时代是中国文明起源期。炎黄时代就在这

12、个时期内。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黄帝时代发明了文字,制定出历法和甲子,发明了冠冕衣裳。中华民族的制度文明发端于黄帝时代。炎帝时代主要贡献在原始农业和原始文化方面。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分布图,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遗址发掘工地,1929年发现的第一具北京人头盖骨,1949以来发现的北京人牙齿化石,1951年发现的北京人残肱骨(下) 和胫骨(上),北京人的进化,古猿头像、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复原),脑容量增长: 蓝田人:780ml 北京人:859-1225ml 山顶洞人:1400ml,体形特点?,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古人类学家吴汝康、王存义于1959年,根据发掘

13、出来的北京人骨骼化石,合作研究塑造的一个北京人中年妇女的头像。,根据山顶洞出土除老年男性头骨化石复制的,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从氏族到国家,新石器时代若干重要文化遗址,一种婚姻形态进化模式,旧、新石器时代的区别,新石器文化的典型,勾勒的中国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中近史:以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独裁统治的救亡图存为主线,兼顾现代化因素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历经清王朝晚期和中华民国时期。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14、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关注中国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中现史:突出反映中国人民在中共领导下所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3)吸收新的研究成果 最大的变化: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放在世界现代史的学习板块中。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代表党史研究最新成果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和第二卷为依据 民族融合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全国性抗战 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革

15、命与建设 十月革命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关注课程内容的新变化,初一:时空观,识读历史图表,正确地计算历史年代,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了解传说、故事、演义与史实的区别。 初二:初步的收集和阅读、分析基本史料的能力和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 初三:绘制简单的历史示意图,能够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初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够初步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论证等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关注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要求,(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2)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3)注重对基本事实进行必要的讲述 (4)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5)注重历史知识多领、多层次的联系 (6

16、)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7)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关注7条教学实施建议,唯物史观等,文化, 时间、连续与变化等,历史课程目标的历史意识、 基本知识、方法、态度,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等文明成果 历史现象、古今中外断代史等历史线索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历史史实,基本事实,学科视角、核心概念,(一)历史意识的具体表现,通过解构课程目标改进教师的知识结构,跨学科主题,哲学思考,二、2011历史课标下的中国近现代史教学把握,(一)中近现代史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二)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把握中国近现代史?,单元设计中国近现代史,(三),(一)中近现史在历史教学中教学把握,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三个阶段。,1840,现在,1919,19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