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11月考试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43961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11月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11月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11月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11月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11月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11月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11月考试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 11 月考试试卷历史试题(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本试卷分卷和卷两部分,共8 页,卷为选择题,卷为非选择题第卷(选择题,共50 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有 5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不选、少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的物质基础是: A 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造成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 B 20 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比较迅速的发展 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限制和阻碍 D 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 2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第一个革命团体是: A 兴中会 B 光复会 C 日

2、知会 D 华兴会 3 从广州起义失败到20 世纪初,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相对沉寂, 主要是因为: A 孙中山的革命过于超前 B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在当时占了上风 C 义和团运动分散了革命力量 D 资产阶级革命派尚未完全形成 4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的标志是: A 兴中会的成立 B 同盟会的建立 C 发表三民主义思想 D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 5 下列报刊,与其余三个不同类的是: A 国闻报 B 国民报 C 游学译编 D 民报 6 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是: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国民党 D 中国国民党 7 下列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新军”是其主要成员之一的是:

3、A 兴中会 B 华兴会 C 光复会 D 日知会 8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在其影响下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A 萍浏醴起义 B 浙皖起义 C 镇南关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9 被孙中山誉为“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的起义是: A 萍浏醴起义 B 浙皖起义 C 镇南关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10 中国同盟会的基本内容中,不包括: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建立民国 D 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11 1911 年全国性的群众保路运动规模最大的省份是: A 四川 B 湖南 C 湖北 D 广东12 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破产的标志是: A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B “皇族内阁”成立 C 清政府宣布铁路国

4、有政策 D 制造“成都血案” 13 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清末“新政”的是: A 奖励实业 B 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 C 设立责任内阁 D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 14 以下内容中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是: A 以暴力推翻清政府 B 实行民主政治 C 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D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15 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在: A 广州 B 南昌 C 武昌 D 荣县 16 1911 年席卷湖南、广东、湖北、四川等的保路运动中,立宪派成立了: A 保国会 B 保路同志会 C 保路同志军 D 荣县革命政府 17 1911 年底,辛亥革命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主要是

5、因为: A 缺乏有威望的革命领袖 B 帝国主义破坏革命 C 清政府起用袁世凯 D 立宪派与旧官僚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 18 中华民国成立时使用的国旗是: A 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的大龙旗 B 象征民族团结的五色旗 C 表明 18 省独立的十八星旗 D 纪念武昌起义的青天白日旗 19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 中华民国宪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钦定宪法大纲 D中华民国约法 20 下开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南北议和”清宣统帝下诏退位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袁世凯就任中 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治 孙中山正式解职 A B C D 21 1905 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创办的机关报是

6、: A 民报 B 国民报 C 浙江潮 D 游学译编 22 保路运动与武昌起义之间的关系是: A 前者是后者的导火线,并为后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B 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二者互为因果关系 C 二者都是革命党人发动的 D 二者不存在任何关系 23 孙中山提现的“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平均地权 24 下列关于维新派与革命派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 B 要求挽救民族危亡,改变现状 C 反对清朝封建专制统治态 D 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防25 下列有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提出反帝主张,要求发展

7、资本主义 B 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C 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和自由 D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26 南京临时的致命弱点是: A 始终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威胁 B 没有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C 政府内部混进了不少立宪派和旧官僚 D 对袁世凯缺乏必要的政治警惕 27 武昌起义得以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 A 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 B 新军士兵的主动革命精神 C 各地反清起义的响应 D 湖北军政府起到核心领导作用 28 同盟会的建立,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以下表述不 正确的是: A 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 B 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C 革命队伍迅速壮大 D 形成了统一的革

8、命领导核心力量 29 坚决反对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政治势力是: A 革命派 B 立宪派 C 地主 D 绅商 30 被辛亥革命推翻的清朝末代皇帝是: A 道光皇帝 B 光绪皇帝 C 同治皇帝 D 宣统皇帝 31 北洋军阀政权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B 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 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 D 袁世凯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32 1912 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主要目的是: A 组织新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 联合中间党派,扩大同盟会的影响 C 克服同盟会力量分散的弱点 D 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中的领导地位 33 下列史实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9、: (1)二次革命的爆发( 2)宋教仁被刺 (3)民盟会改组为国民党(4)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 A (3) (2) (1) (4) B (1) (2) (3) (4) C (3) (4) (2) (1) D (4) (3) (2) (1) 34 趁中国政局不稳,俄国侵略中国的领土是: A 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地区 B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 C 中国西北部七万多平方公里地区 D 唐努乌梁海地区 35 日本在“二十一条” 中指现, “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与他国” 。共实质是: A 保护北洋军阀政府的利益 B 排斥其它列强,妄图独霸中国 C 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 D 阻止列强以此为基地

10、威胁日本 36 下列文献,与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有关的是: A 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B 讨逆宣言 C 革命军 D 共和与君主论 37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 , 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此段文字中的“民贼” 是指: A 清朝皇帝 B 袁世凯 C 段祺瑞 D 张勋38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同袁世凯的斗争进,斗争方式有一个变化过程: A 由武装斗争到议会斗争 B 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 C 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再到议会斗 D 由组织暗杀到开展全国性武装暴动 39 从讨袁斗争的结局看,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的成败主要取决于: A 孙中山是否直接参加领导工作 B 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袁世凯 C 讨袁斗争的群

11、众基础是否广泛 D 革命党人是否采取武装斗争形式 40 下列人物中,既领导二次革命又领导护国运动的是: A 黄兴 B 唐继尧 C 蔡锷 D 李烈钧 41 表明袁世凯已将民主制度破坏殆尽,中华民国名存实亡提事件是: A 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 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C 修改总统选举法 D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42 “府院之争”的实质是: A 北洋军阀内部派系斗争 B 复辟势力与反复辟势力的斗争 C 西南军阀与北洋军阀之间的斗争 D 美日争夺在华利益的斗争 43 “此次讨逆之战,匪特为民国争生存,且为民族反抗武力之奋斗”,此处的 “逆”是指: A 袁世凯 B 张勋 C 段祺瑞 D 陈炯明 44

12、护法运动中,西南军阀的目的是: A 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B 借机保存和壮大自己的势力 C 讨伐复辟帝制的张勋 D 北伐推翻段祺瑞的统治 45 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出现在: A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B 甲午中日战争后 C 辛亥革命后 D “一战”期间 46 制造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造成中印长期存在边界问题的殖民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俄国 47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我国取大的新式工业是: A 纺织业 B 面粉业 C 榨油业 D 火柴业 48 在俄蒙协议与中俄声明陆续签订后: A 俄国派军队进入库伦 B 外蒙古宣布独立 C “大蒙古国”成立 D 外蒙古成为俄国变相的殖民

13、地 49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所引发的社会思潮有: (1)实业救国(2)民主和科学(3)民主共和(4)马克思主义 A (1) (2) B (2) (3) C (1) (4) D (1) (3) 50 孙中山通过哪一次革命认识到“南与北(军阀)如一丘之貉”的: A 二次革命 B 护国运动 C 讨逆运动 D 护法运动第卷(非选择题,共50 分)姓名班级座号成绩一 选择题(共 50 分)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题号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答案题号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二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 51 题 10 分;52 题 10 分;共 20 分)5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辛亥革命爆发后, 日本驻华盛顿代办表示:“如任此种情势力继 续发展,不仅影响商务,恐将爆发类似拳乱之排外运动。 材料二:德国驻华公使哈豪森说:“我认为, 行动的时间已经到了,如果 不欲担负使瘫痪的后果,袁世凯必须得到支持,因为只有他是稳定 的保障。 回答以下问题:1 帝国主义列强干涉辛亥革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