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复习语文必修四A、B复习学案(人教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43966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3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复习语文必修四A、B复习学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5届高考复习语文必修四A、B复习学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5届高考复习语文必修四A、B复习学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5届高考复习语文必修四A、B复习学案(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5届高考复习语文必修四A、B复习学案(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复习语文必修四A、B复习学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复习语文必修四A、B复习学案(人教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 年学考复习语文必修四A、B复习案 2015年学考复习语文必修四A复习案(学生用案) 一、选择题 ( 第 1 至 12 小题共 24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C ) A苌弘(hng)忖度(c n)提防(d)杳无音信 (y o) B蟊贼(mo)寒蝉(chn)伺候(s )伺机而动 (c ) C冠冕(gun)鱼翅(ch)大度(d)残羹冷炙 (zh) D罪孽(nia)诞生(dn)给予(j )咄咄逼人 (du) 答案 C。( 冠冕 gun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C ) A破绽戕害玉玺望帝啼鹃 B伦常愚妄珠玑鳏寡孤独 C燥动凝聚惶恐故

2、弄玄虚 D品尝丰盈老练泾渭分明 答案 C。(燥动一躁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开发新产品的试验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大家要做好充分准备,功败垂成在此 一举。 B滥挖天山雪莲这一行为日益猖獗,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 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C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采取了“先找个窝,再做选择”的权宜之计,这种 做法是我国特定的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 D现在很多学生不会学习,他们一头钻进了题海中,而放弃了对课本的钻研。 其实,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答案 A。(A功败垂成:指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B捉襟见肘:拉一拉衣襟, 就露出臂肘

3、。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C权宜之计:权宜:暂 时适宜,变通;计:计划,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D舍 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D ) A关汉卿,元代戏曲家,感天动地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 B曹禺的雷雨创作于20 世纪 30 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 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C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主要有豪放( 如苏轼、辛弃疾 ) 和婉约 ( 如柳永、李清照 ) 两种风格。 D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都是纪传体史书,史记是断代史, 汉书是通史。 答案 D。

4、(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 5下列语言中有自相矛盾的一项是 ( B ) A或者采纳他的意见,或者放弃他的意见,我将选择其中的一种。 B严禁触摸电线, 500 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依法处理。 C运动员以惊人的速度跑到终点。 D老师留给我们的印象是良好而深刻的。 答案 B。(“一触即死”与“违者依法处理”相矛盾。)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8 题。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帕斯卡尔 我很能想象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 因为只是经验才教导我们说, 头比脚更为必要 )。然而,我不能想象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 畜牲了。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

5、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 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 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言就在于思想。 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 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 德的原则。 能思想的苇草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 而是求之于 自己思想的规定。 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 由于空问, 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 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6对以“苇草” 为

6、喻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形象地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 B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 C浩大的宇宙,随时都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 D人像苇草一样能生了又灭,灭了又生,永远延续。 答案 D。(设喻取苇草脆弱的一面,不是取其生生不息的一面。) 7对于“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的含义和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 D ) A作者把思想看做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 B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 上,在他的思想上。 C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

7、尊严, 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 D人的物质、精神以及荣誉、地位等都依赖于人的思想而存在,一旦思想不存 在,就一切不存在,就将失去人的尊严。 答案 D。(“人的物质、精神以及荣誉、地位等都依赖于人的思想而存在”不符 合作者原意。) 8下列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从生理上讲,人就像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 能致人于死。 B因为人能思想, 就区别于顽石或畜牲, 就比能致人于死命的东西要高贵得多。 C人虽然渺小脆弱,但有了思想就能变得坚强,就能被宇宙囊括,也能囊括宇 宙。 D人不能求之于空间,人要好好地思想,这是道德的原则。 答案 C。(“变得坚强“就

8、能被宇宙囊括”不合文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 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 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 妙尽璇机之正, 作浑天仪,著灵宪 算罔论, 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 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

9、,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 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 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 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 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 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 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

10、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 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 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高尚,不俗 C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阴:暗中,暗地里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答案 B。(雅闻:常听说。雅,素常)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吾其还也 C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答案

11、C。(通过、经由。 A虽然,即使。 B他的,表商量或希望的语 气,还是。 D应验,征收。) 11下列划横线的语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B ) A举孝廉不行, 连辟公府不就 B衡乃拟班固 两都作二京赋 , 因以讽谏 戍卒叫,函谷举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D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之人不余欺也 答案 B。 (用它来 ( 向朝廷 ) 讽喻规劝, 省略句;定语后置。 A被动旬。C 介 词短语作状语,后置。 D宾语前置。)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组是 ( D ) A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去

12、结交庸俗 之人,也无意出仕为官。B张衡精于机械方面的巧思,致力于天文、气象的研算,因此被皇帝征召,于 是他更精心于钻研天文、气象等方面的学问。 C张衡研制成浑天仪后,又研制了候风地动仪,通过里面设置的机关,可以测 定地震的发生和方位。 D永和初年,张衡出京做河间相前,预先打听到河间的奸邪豪右,上任前将他 们一举收擒,河间从此安宁了。 答案 D。(不是“做河间相前”“预先打听”,也不是“上任前”;而是“衡下 车”即初到任,“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阴知”是暗中查知。) 二、非选择题 ( 第 13 至 22 小题。共 76 分)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每小

13、题 2 分)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用事实来检验,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每空 1 分)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 生。 ( 苏轼定风波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 辛 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 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 传)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

14、,完成赏析。(4 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曾说王维“诗中有画”, 这首诗就是一个证明。 在这幅画里, 山村的自 然美与村民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明月松间照”描写雨后山间皎洁的明月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 子,表现了山间的明净;“清泉石上流” 描写雨后山问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流 过,淙淙有声,更反衬出山中的清幽。(2 分) “竹喧归浣女”写诗人所闻, 少女们洗衣归来, 竹林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生动 地表现了少女们朴实开朗的性格;“莲动下渔舟” 写诗人所见,渔民们出舟捕 鱼, 月色

15、下的渔舟摇动着莲叶, 生动地反映了渔民们勤劳质朴的品质。 (2 分) (解 析:从语意是否恰当,要点是否全面计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章,完成1619 题。(15 分) 走出地平线 贾宝泉 记得少年时代, 自己刚刚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就常常这样问自己: 我能 够走出地平线吗 ? 站在故乡原野上向四周望去, 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 向天宇望去, 也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这两个大圆本是重合着的, 是天和地热吻时留 下的唇痕。孩童的时候,看见这个大圆就有一种庇护感、 安全感;后来年岁渐长, 便以为它是鸟之笼、 骥之辔了。 少年人有的是烂漫的奇思和憨屈的气力,在一个 红花黄叶点缀秋光的清晨,我忽然异想天开:走,到地平线外看世界去! 在村头的土丘上向南眺望, 有一个小村子正好坐落在地平线上。及至我走 进那个村子, 并没有看见一条灰蒙蒙的线从街中穿过;原来,它还在遥远的天边 上。我又继续向它走去,它也继续向后退去,它和我就这样不离不弃,如影之于 形。我感到了地平线对人的愚弄。它实在是刺痛了一个无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 越是诅恨它,就越要揣摩它。我发现,在平地上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 高山上就不是; 在晴朗天气中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阴雨天气中就不是; 孩子 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大人眼里就不是;在视力正常人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