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53765409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考复习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考复习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考复习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考复习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1、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生,他的“统治和奴役的意志是决定一切的力量。” 2、我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代表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舍豪杰则无世界”,“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如果我们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一、社会发展的规律,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

2、基本矛盾,(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2)实现方式,(1)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 。,阶级社会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改革,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概念:,(1)社会存在,含义: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 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最主要、最根本),内容,考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含义: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方面。 风俗习惯社会心理政治、法律、道德、科学、 艺术、宗教、哲学等。,内容,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

3、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人的社会意识受社会环境决定,与个人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带有阶级性。,(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与社会意识不是同步发展的:,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评析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决定。 (2)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

4、的反映,对社会存在不起作用。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就是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不断向前发展。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社会意识有时会脱离社会存在而单独起作用。 (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就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6)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区别: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

5、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2)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物质,社会存在,意识,社会意识,决定,反作用,决定,反作用,包含,包含,(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歧,1、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2、谁是社会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人民群众/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伟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3、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客观规律。,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

6、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物质资料 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产品如何分配,三要素,三方面内容,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态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

7、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反作用, 适合,推动; 不适合 , 阻碍,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所有制、关系、分配制度,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

8、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个基本规律。,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1、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2、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传媒等等。,决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总和,意识形态、制度和设施,例:(09安徽1)新时期我

9、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生产方式变革社会性质的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A B C D【解析】有误,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是改变社会性质,应该为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A,易错提示: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

10、力的发展。(错误) 注意:上层建筑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看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是否先进。 正确的说法是: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制度和设施,决定,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

11、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考点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发展的实现形式,(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实现方式:在阶级社会里,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1)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实现方式: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改革实现的。,3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

12、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改革,特点:非对抗性,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解决,(1)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3)社会主义改革的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5、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社会发展,基本矛盾,阶级斗争,改革,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1、人民群众的概念,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1)人民群

13、众是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主要的稳定的) (2)我国现阶段的人民群众包括:,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为什么)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为什么)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为什么),考点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14、到群众中去。 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2)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重要性,人民群众,通过,实践,创造,历史,创造了物质财富,创造了精神财富,是变革社会的决定 力量,要 求,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意 义,两个重要保证,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小结,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

15、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方法论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知识结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通 过实 践不 断 解 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前进的、上升的 过程是曲折 的,实现 途径,阶级社会,社会主义 社会,阶级斗争,改革,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方法论要求,例: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我爸是李刚;神马都是浮云;给力;鸭梨;不

16、怕狼一样的对手 就怕猪一样的校友;围脖;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鸽你肉)。这些词语在2010年的流行表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A B. C. D.,B,例:近年来,洋节西风东渐,情人节、圣诞节等等,正将它们所负载的价值密码和生活情趣推而广之。社会正被这些新颖、另类的文化所感染、浸润。这表明(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不同的社会意识具有不同的性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例:【09年福建】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参观,村干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历程。回答: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分田到户 ” 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