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复习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29789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诗三首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杜甫诗三首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杜甫诗三首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杜甫诗三首复习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杜甫诗三首复习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诗三首复习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杜甫诗三首复习学案【学习目标】 1、准确背诵、默写诗歌。 2、赏析名句,鉴赏诗歌语言,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感受杜甫的深沉感情,积累作文素材。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积累基础知识。 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白帝城高急暮砧()一去紫台连朔漠()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江间波浪兼天涌()画图省识春风面()渚清沙白鸟飞回()潦倒新停浊酒杯()寒衣处处催刀尺()无边落木萧萧下()二、情景式名句默写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 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2. 秋兴八首(其一)中“生悲情于从前,托相思于万里”的句子是:

2、, 。3.咏怀古迹中两句诗,概括了王 昭君一生悲惨的遭遇。4 登高诗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5 登高 诗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6 杜 甫 登 高 中 集 中 表 现 了 夔 州 秋 天 的 典 型 特 征 的 句 子是: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 “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7. 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8. 近三年高考名句默写(2015年天津卷)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任选5 句。(5 分) 诗人笔下的“秋”气象万千。 它是王勃眼里“ _ _ _,秋水共长天

3、一色”的寥廓多姿,是杜甫笔下“玉露凋伤枫树林,_ ”的沉雄富丽,是苏轼文中“纵一苇之所如,_ ”的浩渺烟波。它有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超拔豪放,有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_ ”的绵绵愁绪,有辛弃疾“_ ,尽西风,季鹰归未”的慷慨悲情,更有毛泽东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 ”的 勃勃生机。(2015年四川卷)万里悲秋常作客,_ 。(2015年江苏卷)风急天高猿啸哀,。(2014年湖北卷)一去紫台连朔漠,。(2014年四川卷)画图省识春风面,。(2013年山东卷)无边落木萧萧下,。(2013安徽卷),塞上风云接地阴。(2013年浙江卷),百年多病独登台。,潦倒新停浊酒杯。三、再

4、读诗歌,对点训练鉴赏语言 秋兴八首(其一) 1.杜甫的诗歌语言十分含蓄, 咀嚼起来耐人寻味。 试就“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 系故园心”为例,分析其语言上的特色。咏怀古迹(其三) 2. “ 群山万壑赴荆门 ”中的“ 赴” 字用得很好,好在哪里?登高 3.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思维建模】 炼字题的答题思路:炼句题如何解答:怎样赏析语言特色:【当堂检测】 4.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恨别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

5、诗上元元年三 月,校检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1)试赏析颈联 “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 (4 分)(2)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所表现了的杜甫诗的沉郁顿 挫的风格。【作文素材积累】 关于杜甫 1. 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 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 的大课题 ? 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仄 仄搭起的小舟, 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 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他走 在唐朝的下坡路上, 注定要弓着腰,低

6、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难, 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使命决定 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穷则独善其身?,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 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 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走。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 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 所以不管多艰难, 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 地,容纳他们的叹息。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有了那句又恨又悲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 见骨,天地终无情。而咸阳桥上?直上干云霄 ?的哭声也从此被后人深深铭记。 他是真正的人民 ?代言人? ,以自己的肩膀扛起

7、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 。 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这句话: ?文章憎命达?。他仕进无门,困 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 死。当他幼年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 一定没有 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幼时身体赢弱的他也 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 而杜甫竟然扛住了。 尽管生活已是 ?朝叩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 ,可他从没把自己的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就在他即将撒 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依旧,军

8、声动至 今?。他总是放眼大众,深入到人们的心中,体察最底层人民的苦难。然后聚焦, 酝酿,提炼,挥洒。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是高于传统的儒家。儒家说:?穷 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提倡?不 在其位,不谋其政? ,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那些为时代而泣, 为百姓而歌的叙事诗中少见直接的抒愤与哀喊,他总是从局外人客观平静的视角 冷眼旁观,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进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这样的诗不 知使后代的多少人怒火胸中烧, 泪水眼中噙。 西川的一句诗也许是杜甫最好的写 照:在一个晦暗的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 都说?男人铁肩担道义?,那么杜甫就是古

9、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一副肩膀, 看似柔弱, 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 赞叹不 止。杜甫诗三首参考答案二、1.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3.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4.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 艰难苦恨繁霜鬓 (b n),潦倒新停浊酒杯6.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7.玉树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三、 1.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上句之 “ 两开” ,既前 应“ 丛菊” , 表明客居夔州已两度春秋;又下启“ 泪” 字,暗示两年之中时时都盼东归故园,然 而心愿始终无法

10、实现,每见菊花开绽就潸然落泪;不仅如此,上、下两句还一语 双关:“ 丛菊两开 ” 既谓花开有时,又见出时光流走;“ 一系” 既伤归乡无期;又见 出人迹滞留; “ 他日泪 ” 是果, “ 故园心 ” 是因。两句诗词语平易而涵蕴丰厚,句 法奇异而旨意错综,对偶工稳而文气流荡,笔墨老成,炉火纯青。 2. “ 赴” 是“奔赴”的意思,作者发挥想象,由远及近,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 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赴” 字用拟人的手法,把山峡变幻无 穷的姿态和磅礴壮美的气势写活了, 诗人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从侧面烘托了王 昭君的不同凡响 。3. 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诗

11、人仰望茫无边际、 萧萧而下的木叶,仰望飞跃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 宕之气。“ 无边” , 放大了落叶的阵势, “ 萧萧下” , 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 无边”“不 尽” , 使“ 萧萧”,滚滚” 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 长江汹涌之状, 在写景的同时, 也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 壮志难酬 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 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 命的消逝与有限, 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 显示着诗人出 神入化的笔力,有 “ 建瓴走坂 ” 、“ 百川东注 ” 的磅礴气势。前人誉为 “ 古今独步 ”

12、 的 “ 句中化境 ” 。 4. (1)颈联写了诗人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 的反常情节; “ 思家” 、“ 忆弟” 为互文,此联运用了细节描写,以诗人坐卧不宁的 举动来委婉曲折地表现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 “ 恨别” 。手法含蓄巧 妙,诗味隽永,富有情致。 (2)前三联“一别”“长驱”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 “衰” “老”想呼应, 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 “思家” “念弟”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 出了题意的“恨别”;最后一联以充满希望的诗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 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恨别【鉴赏】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

13、?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 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 现出来。诗人于 759 年(乾元二年)春告别了故乡洛阳, 返回华州司功参军任所,不久弃官客居秦州、同谷,后来到了成都,辗转四千里。诗人写此诗时,距700 年(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已五六个年头。在这几年中,叛军铁蹄蹂 躏中原各地,生灵涂炭,血流成河,这是诗人深为忧虑的事。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 ?,语出宋玉九辩中的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这里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的?五六年?, 暗示入蜀已有多年, 同时也与下一句的 ?老?相呼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

14、诗人到成都, 多亏亲友帮助, 过着比较安定的草堂生活, 但思乡恋亲之情是念念 不忘的。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 只好老于锦江之边了。 ?老江边? 的?老?字,悲凉沉郁,寻味不尽。颈联通过 ?宵立昼眠,忧而反常 ?(杜少陵集详注)的生活细节描写, 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杜甫有四弟,名为杜颖、杜观、杜丰、杜占,其 中杜颖、杜观、杜丰散在各地, 只有杜占随杜甫入蜀。 此二句中的?思家?、 ?忆 弟?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这 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 别?。沈德潜评论此联说: ?若说如何思,如何忆

15、,情事易尽。步月、看 云,有不言神伤之妙。 ?(唐诗别裁集)这就是说,它不是抽象言情,而 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 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形象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手法含 蓄巧妙,诗味隽永,富有情致。尾联回应次句, 抒写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 平叛 乱的急切心情。 760 年(上元元年) 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 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这就是诗中?乘胜?的史实。当时李光弼又急欲 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杜甫盼望国家复兴,他自己亦可还乡,天 下可喜可乐之事, 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 这首诗以充满希望之句作结, 感情由悲 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开阔。这首七律用简朴优美的语言叙事抒情,言近旨远, 辞浅情深。 诗人把个人的 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 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 饱和着浓郁的诗情, 值得读者反复吟味。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