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20838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一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科学研究过程就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因此它仍然遵循着一般的认识规律。不过它把这个认识过程组织得更加具体、周详、精确。 总的说来, 可以说是一个科学研究思维的过程。科学研究思维过程包括四大阶段,即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深入思考和实践验证。一项科学研究可以包括这个全过程,也可以是只在其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阶段里进行工作并取得成果。(一)发现问题科学研究开始于发现问题。人们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产生了矛盾也就是出现了问题,必须解决这个矛盾或问题,提高认识, 掌握了事物发展运动的规律,才能使事物按着人们的意图向前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才需要进行

2、科学研究。所以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就是善于认清矛盾,或者说善于发现问题。安于故常的人往往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自然也就不会自动地提出什么问题来。可是有时候问题逼上来了, 那该怎么办?这时人们可能有三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逃避, 麻木不仁,无动于衷。 即对问题熟视无睹,或者屈服于它,无所作为。如眼看着教学质量不合客观要求(这就是矛盾或问题) 也不想办法去解决。 第二种态度是绕道走或者寄托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如一个中学的校长或教师面对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只埋怨小学,并希望明年从小学招几班成绩好的学生, 或者只寄希望于上级派来几个好教师。第三种态度是正视现实存在的问题,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解决它。只有这第三种态度

3、才是正确的态度。问题来了, 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有许多条。但最适当的办法可能只有一两条。这一两条也许属于思想认识,也许属于行政措施,也许属于其他什么性质。不管属于什么性质,只要有现成的有效的办法就无须进行科学研究。科学研究要研究的是过去没有适当办法解决的问题。因此, 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就是科研工作首先要适当解决的一个大问题。从选择什么问题上可以看出研究者的水平,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项研究的价值如何。所以一个科研工作者首先要注意去选择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问题有大有小,其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别。大的问题可以用50 年代后期美国所进行的教育改革为例。 那时苏联卫星上天,美国朝野为之震惊。他们发现

4、美国教育质量落后,必须奋起直追, 于是发动了很大的人力,去研究如何提高美国教育质量的办法。布鲁纳的教学思想就代表了那时许多人的研究成果。我国当前也面临着教育改革的问题,这问题很大, 牵涉面广,要动员很大的人力从各方面进行研究才能解决。其次举一个局部性的问题。几年以前吕淑湘先生曾在报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十年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语文教学质量不高,这是多少年来存在的现象,大家见惯了也不认为稀奇。可是吕叔湘先生却在大量的学习时间与低下的学习质量之间发现了矛盾,提出了问题。 问题提出后也有不少人为之震惊,于是近年来就有不少的中小学语文

5、教学工作者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进行研究实验,有的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统。再举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为例子,汉字的排列方法究竟以竖行好,还是以横行好?这在已经习惯阅读横行排列汉字的今天,人们已不认为是什么问题了,可是在四五十年以前,它却曾经是有些人感觉兴趣并为之争论的问题,在全国解放以后又经过一段试验才把横行排列的方法推广起来了。以上这些情况又向我们说明一个事实:出色的科研人员往往会从一般人习焉不察的地方发现出很有价值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科研工作者要经常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经常主动地去找问题,而不光是等着问题来找自己。有待研究的有价值的大小问题,多得不可胜数。究竟选择什么问题去研究,这

6、是一个科研工作者首先要碰到的问题。(二)了解情况一个科研工作者有了问题之后,就必然想对这一问题作深入的了解,了解关于这个问题的各方面的情况,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了解它的多方面的联系,为的是要把这一问题的有关现象或事实弄清楚。这对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是极端必要的。 因为一个科研工作者绝对不能空口说空话, 他必须有所依据。依据什么?就是依据事实材料。为了取得事实材料,他可以直接接触事物,也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了解。了解得越全面,越周详,他取得的材料就越丰富。在占有了丰富的材料之后,一个科研工作者就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了。(三)深入思考深入思考是在上述的占有丰富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感性的东西并不能

7、自发地变成理性的东西。光是占有材料还不能上升到理论。要想从占有材料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理论,还得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一番“去粗取记、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理” 的功夫。 这番功夫总起来说就是深入思考,分析起来,它包含着多种形式的脑力加工。这些脑力加工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比较、归类与类推即根据一定的标准,用比较的方法, 找出事物间的相同和相异之点,然后进行归类,再根据归类进行类推。另一种类型的形式是分析与综合。即就事物的性质一一进行分析,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加以综合,借以找出事物的本质特点来。第三种类型的形式是归纳与演绎。归纳是从同类事物中归纳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来,而演

8、绎则是根据普遍性的规律去推论某一个别事物。二者都是运用逻辑推理,以期把对事物的认识引向深入或扩大广度。第四种类型的形式是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在思想中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撇开非本质属性。 概括是在思想中把从事物中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具有这些相同属性的一切事物,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科学的概念、 范畴和一般原理都是通过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第五种类型的形式是想象与假设。就是在掌握事实材料的基础上,把思维引向更深更广的范围中去, 以期能对事物的本质及其相互间的联系有新的认识。与想象相联系就可提出合理的假说来。 假说虽还不一定能够马上得到证实,但它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却很有价值。科学上的发明

9、创造大都萌生在合理的假说中。上面分别介绍了各种思维形式,为的是叙述方便。在实际的科学研究思维过程中,它们往往是三种、两种结合在一起成交替运用的。以上各种思维形式有时也被人称为方法,如类推法、 归纳法、 演绎法等。 但是严格说来它们只能说是关于思考的方法。经过以上的深入思考,研究者就可对于某一问题形成初步的某种理论或结论了。(四)实践验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上述第三阶段产生的假说或初步理论、结论是否可靠,或可靠度有多大,还必须付诸实践加以检验,看实际效果而定。一项科研成果是否真有价值以及价值有多大,也只有从实践检验的效果中来确定。实践验证可以采取许多途径。如重复前一段的研究,即仍用观察调

10、查等研究方法而变更研究对象, 看是否取得同样的结果,也可把形成的初步理论应用于其他同类事物,再观察或测定其效果。 比较精确的办法是按严密的程序组织实验,来测定某一假说、设想或初步理论的实际效果。教育实验法之所以在教育科研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根据就在这里。经过实践检验之后,这项科学研究的最后结论就可以站得住脚了。以上四个阶段是对科学研究思维过程的轮廓的概括的描述。在实际上,上述各阶段可以有反复、交叉、同步或结合。例如,对于某一现象可以边观察边思考,也可以于思考后再回来观察等,这些情况都是经常遇到的。二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对于一个教育科研工作人员来说,虽然了解科学研究思维过程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到开始具

11、体的科研工作时,就会感觉到光了解这些是不够的。为了使教育科研工作能比较顺利而有效地进行, 还必须根据科学研究思维过程规定出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来。一般说来教育科研工作要经过以下这些步骤:(一)选题教育科学研究从选题开始。这时的选题还是初步的,允许以后会有一定的变动。虽然如此,但这初步的选题究竟还是对这次科研工作规定了方向和一定的范围,因此应该采取慎重的态度。在教育研究的选题上首先要处理好我国教育科研方向与个人兴趣的关系。一定要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不要偏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这个大方向,要能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更好地为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服务。当然,研究者总喜欢研究自己感

12、兴趣的问题, 科研工作不排斥而且十分需要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因为有了这样的兴趣就可使研究者怀着满腔热情孜孜不倦地投身于研究工作之中。但是我们的研究工作决不能为兴趣而兴趣, 我们的科研兴趣应该在教育科研大方向的指引下培养并发展起来。为了兴趣而偏离了教育科研的正确方向,那是十分错误的。现阶段教育科学研究应以研究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过程中的理论问题与重大现实问题为中心。 显然, 不管是理论问题还是现实问题,都不应离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这个大的教育实践。我们应该从这个伟大的教育实践中来选题,而不应该从一些文献的夹缝中去选择那些脱离实际的冷题。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因此就要在平日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多动

13、脑筋, 考虑一些教育问题。一个教师应该在他的头脑中经常装着有关他的工作或业务的许多问题, 那种到开始搞科研时才临时去抓问题的人说明他科研素养不高,对问题的考虑也往往是肤浅的。我国的教育科研工作从中央到各地都有一定的规划。这些规划就是根据我国的教育实际,集合有关方面的意见而制定出来的,研究者最好从中选题,或者围绕着这些规划来选题。这样可以把我国有限的教育科研人力组织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科研工作,而不致使人力分散,劳而寡效。当然,由于种种具体原因,也许不一定能把个人的研究纳入规划之内,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可以自由选题,但仍须注意不要偏高教育科研的大方向。选题时还要审度自己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客观

14、条件指能给研究工作提供的设备、经费、时间、研究对象及资料等。主观条件指可以投入研究工作的人力及研究者的水平与能力等,要根据这些条件,结合问题的大小与难度,来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课题。一般说来, 初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应选择那些范围较窄而且比较具体的课题。至于大的研究课题则须由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人去研究或者去组织有关人员合力攻关。(二)查阅文献,初步调查了解选题以后就要对所选题目进行进一步的了解。这里主要工作就是查阅与本题有关的重要文献,从中了解在这个问题上前人已经做过哪些重要工作?哪些问题是已经解决了的?哪些是遗留下来尚待解决的问题?他们采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他们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如何?只有在对以上诸

15、问题弄清楚之后,我们才好开始新的研究工作。因为只有在前人已有的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继续前进。科研工作贵在创新,如不了解前人已有的成就就贸然从事,势必重复别人的老路,其结果除造成浪费外是不会给科学宝库里增添什么新东西的。要知道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并不是从零开始。对于前人已有的宝贵科研成果一定要尊重,要利用。某人某项科研成果之所以能有一定的高度,是因为他这项科研工作一开始就是站在前面巨人的肩上的。因之查阅资料这步工作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当然查阅文献要有方法,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要先查索引,看文摘,阅读文献综述、科研情报及动态之类的东西,然后按图索骥从中再查找与自己研究有关的重要资料,耐心细读,并

16、于读后做出摘要或记录,直到全部掌握这方面有关的重要资料,不能再发现新的内容为止。除查阅文献外, 还应通过调查、 访问及观察等手段对有关问题的实际情况进行初步了解,目的是要对于此问题研究的价值及可能性进一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一方面查阅文献,一方面实地了解,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就可据以确定这项研究的题目与范围,并进而制订科学研究的工作计划了。(三)制订研究工作计划一个研究人员在选题时对于究竟如何进行研究想得不够具体,还不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研究工作计划来,但是到前两个步骤已进行之后,就有较充分的根据去制订研究工作计划,并且应该马上去这样做,以便能及时地开展这一研究工作。在研究工作计划中应明确规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其范围,要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抽样, 时间进度等等。 在这个计划之下,对于某项或某一方面的工作还可制订更详细的具体工作计划。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后,也许会发现原计划某些地方不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对原定计划进行某些调整。我们一方面要尽量尊重原订计划,使研究工作能按部就班地进行,但也不能完全受原计划的限制,主要的是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他去进行工作,把计划性和灵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