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6届高三年级9月月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516161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6届高三年级9月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2016届高三年级9月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2016届高三年级9月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2016届高三年级9月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2016届高三年级9月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6届高三年级9月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6届高三年级9月月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仲元中学2016 届高三年级9 月月考语文试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 分)天人共美:一种生态的理念杨国荣生态之域的视域首先表现为“ 以人观之 ” 。宽泛而言, “ 以人观之 ” 就是从人自身的视域出发来理解和评判世界, 这种 “ 观” 包含多方面的意义:它不仅涉及狭义上的理性认知,而且关乎价值的关切。理性的认知具体表现为在事实层面上对自然本身、自然与世界关系的把握,价值的关切则以天人之间的价值意义为指向。中国哲学很早已意识到以上方面。孟子曾指出:“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这里涉及 “ 亲”“民 ”“物” 三种不同的对象,对待这些对象又有“ 亲” (以亲情相处) 、“ 仁” (

2、以仁爱之心相待) 、“ 爱” (以珍惜、爱护之心相待)三种价值立场、 价值态度, 后者也属广义上的“ 观” 对事物在价值层面的考察与把握。不仅对 “ 亲”(家庭伦理领域中的成员)、“ 民” (一般社会成员)要给予价值的关切,而且对广义上的“ 物” 也应当有一种珍惜、爱护( “ 爱” )之情,这种情感在实质的层面渗入了价值的内涵。宋明时期,理学家们进一步提出“ 民胞物与 ”“仁者与万物一体” 等观念。 “ 民胞物与 ”“万物一体 ” 意味着将世界之中一切对象都理解为与人相关的对象,并赋予它们以相应的价值意义,这一看法的内在要求是对人之外的其他对象给予应有的价值关切,其中也体现了以人观之的价值内涵

3、。中国哲学不仅在实质层面涉及对自然等对象的价值关切,而且也提出了如何展开这种价值关切的总体观念或总体原则。后者可以用中庸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来概括,即“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从对待自然对象的角度看,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意味着自然中的每一个体、每一对象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它们可以共同存在,彼此之间并不相互排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这里所确认的是,自然作为与人共存的对象,同样有其存在的意义。 以上主要从天人关系的角度,体现了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在理解和对待自然方面的价值取向。引申而言,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不仅表现为理解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原理,而且构成了把握人与人关系的出发点。从本

4、原的层面看,人类社会中不同的个体、阶层、集团、民族、国家在社会领域中都有各自的生存空间,彼此之间应共同存在而非相互排斥。与之相联系,这些个体、阶层、集团、民族、国家在享有、运用自然资源上应该具有平等的权利:按照“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的原则,不同的个体、阶层、集团、民族、国家所拥有的以上权利,都应当得到承认和尊重,而不能仅仅强化人类部分成员的权利,否定、排除其他成员的同等权利。但是,在人类历史的实际发展过程中,以上原则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相反,我们所看到的,往往是某些阶层、某些集团、某些民族、某些国家在利用、消耗自然资源方面远远超过甚至压倒其他的阶层、集团、民族和国家。这里无疑包含了人类社会中

5、的不平衡,这样的不平衡如果不加抑制,同样将导致生态的问题:当社会领域的某些成员、集团、民族、国家过度地消耗自然资源时,天人之间的不平衡往往会进一步加剧,正如前一代人对自然的过度占有,将导致后来世代的生态危机一样。以上事实表明,今天的生态问题,与社会上不平等地运用自然资源有着难以否认的联系。可以看到,在天人关系之后,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前面所提及的看法,即生态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与之相应,解决生态问题也需要从人的角度加以考察与理解。如前所述,以人观之的 “ 观” 既涉及以理性的方式理解世界,也包括从价值的视域看待世界。从逻辑上说, 如果单纯地基于工具层面的理性去理解天

6、人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往往会引向过强的功利意识,并进而导致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天人关系的失衡,“ 以人观之 ” 所涉及的以上价值关切对于抑制这种偏向,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选自文汇报2014 年 12 月 9 日,有删改)1下列对 “ 以人观之 ” 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人自身的视域出发来理解和评判世界,狭义的理性认知直接指向了对价值的关切。B涉及狭义的理性认知,表现为在事实层面上对自然本身、自然与世界关系的把握。C价值的关切,以天地之间的价值意义为指向,但并不包含任何物质上的价值利益。D孟子指出的 “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就是对事物在价值层面的考察与把握。2下列理解和

7、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明理学家在孔子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 民胞物与 ”“仁者与万物一体” 等观念,也体现了以人 观之的价值内涵。B从人类对待自然对象的角度看,“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所确认的是自然作为与人共存的对象有其必然存在的意义。C前一代人对自然的过度占有,必然导致后来世代的生态危机。这就表明,今天的生态问题,就是由我们上一代人过度使用自然资源造成的。D生态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人的角度加以考察与理解,避免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天人关系的失衡。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是中国哲学对自然等对象价值关切

8、的科学概括,即自然中的“ 每一个个体 ” 不管是敌是友,都可以互不伤害共生共存。B“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引申而言不仅表现为理解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原理,而且构成了把握人与人关系的出发点。C不同的个体、阶层、集团、民族、国家所拥有的权利都应得到承认和尊重,不能仅仅强化人类部分成员的权利,就否定、排除其他成员的同等权利。D单纯地基于工具层面的理性去理解天人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往往会引向过强的功利意识,进而导致了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天人关系的失衡。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桢十年进士。为长沙推官。地多盗,察豪民

9、通盗者,把其罪而任之。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召富家还所失物,皆愕不知所自。恶少年闭户谋为盗,启户,捕卒已坐其门,惊逸去吉王府宗人恣为奸,道宪先治而后启王。王召责之,抗声曰:“ 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 王悟,谢遣之。十六年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长沙大震。承天巡抚王扬基率所部千人,自岳州奔长沙。道宪请还驻岳州,曰: “ 岳与长沙唇齿也,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 扬基曰: “ 岳,非我属也。 ” 道宪曰: “ 弃北守南,犹不失为楚地。若南北俱弃,所属地安在?” 扬基语塞,乃赴岳州。及贼入蒲圻。即遁去,湖广巡抚王聚垒远驻袁州,惮贼不敢进。道

10、宪亦请移岳,聚奎不得已至岳,数日即徙长沙。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聚奎不从。贼果以八月陷岳州,直犯长沙。先是,巡按御史刘熙祚令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聚奎闻贼逼,大惧,撤兵还城。道宪曰:“ 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 又不从。时知府堵胤锡入觐未返,通判周二南摄攸县,城中文武无几。贼薄城,士民尽窜。聚奎诡出战,速率所部遁。道宪独拒守,贼绕城呼日:“ 军中久知蔡推官名,速降,毋自苦。” 道宪命守卒射之毙。越三日,先民出战,败还。贼夺门入,先民降。道宪被执,贼啖以官,嚼齿大骂。释其缚,延之上坐骂

11、如故。贼日: “ 汝不降,将尽杀百姓。” 道宪大哭曰: “ 愿速杀我,毋害我民。” 贼知终不可夺,磔之,其心血直溅贼面。健卒林国俊等九人随不去,贼亦令说道宪降。国俊曰:“ 吾主畏死去矣,不至今日。” 贼曰: “ 尔主不降,尔辈亦不得活。” 国俊曰: “ 我辈畏死亦去矣,不至今日。” 贼并杀之,四卒奋然曰:“ 愿瘗主尸而死。”贼许之,乃解衣裹道宪骸,瘗之南郊醴陵坡,遂自刎。道宪死时年二十九,赠太仆少卿,谥忠烈。(节选自明史 忠义六)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收:收购(赃物)B 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虞:担忧C通判周二南摄

12、攸县事摄:代理D道宪被执,贼啖以官啖:利诱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B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C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D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蔡道宪不畏权势,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加以惩处,然后才向吉王通报。吉王召道宪来责问,道宪高声批评吉王,促使吉王醒悟。B蔡道宪能恪尽职守,从容应对危机。张献忠攻陷武昌后,承天巡抚王扬基、

13、湖广巡抚王聚奎都惊慌失措,无胆拒敌,无策应敌,道宪则力主抵抗,并强烈提议扼守岳州。C蔡道宪坚贞不屈,尽管贼兵来势汹汹,他仍坚守长沙;尽管兵败被俘,但他不改气节,不接受贼寇利 诱,不惧贼寇的威胁。最后,他壮烈殉国。D 蔡道宪深受部下敬爱,他遇害后, 他手下的四个被俘士卒以死请求,希望贼寇们能掩埋主人的尸体在贼寇解下衣服裹住道宪的尸骸掩埋之后,四卒自刎而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5 分)译文: _ ( 2)道宪曰: “ 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 又不从。(5 分)译文: _ (二)

14、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 题。子夜歌 三更月宋贺铸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8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5 分)9请结合全词,赏析“ 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这两句的表达效果。 (6 分)(三) 、名句背写8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 6 题任选其中的4 小题作答)( 1)陶渊明饮酒“ _ _, _ _” 两句写出了他在傍晚与飞鸟结伴的诗意生活。(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_ _,_ _” 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

15、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3)龚自珍己亥杂诗的“ _ _,_ _” 两句,借助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却还要悉心培育新一代以报效国家的愿望。( 4)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的表示: “,。”( 5)王维使至塞上中“,” 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6)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題,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 分)吊炕许福元吊炕,就是将土炕吊起来。行吗?去了“ 吗 ” 就行。 斗子峪乡新上任的党委靳书记眼睛一亮,盯着吊炕转来转去。很有兴趣地听泥瓦匠现场解说。靳书记是农村出身,对土炕有天然亲切感。忙问:“ 那你这节能吊炕和传统土炕,有何区别呢?”“ 靳书记您请看这吊炕:就是砌砖腿做烟道当过梁,上铺水泥板, 将炕悬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