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业务流程管理框架企业敏捷性[收藏][打印][推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38928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9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业务流程管理框架企业敏捷性[收藏][打印][推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业务流程管理框架企业敏捷性[收藏][打印][推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业务流程管理框架企业敏捷性[收藏][打印][推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于业务流程管理框架企业敏捷性[收藏][打印][推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基于业务流程管理框架企业敏捷性[收藏][打印][推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业务流程管理框架企业敏捷性[收藏][打印][推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业务流程管理框架企业敏捷性[收藏][打印][推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业务流程管理框架企业敏捷性收藏 打印 推荐 作者:2009-01-05 00:21:17 引 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Internet 的广泛应用,世界市场动态多变,企业之间的竞争也由过去的局部演变成全球范围的竞争。新的环境要求企业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既要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地自我调节,又要能够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去寻求新的市场机遇。敏捷企业正是适应这种新型环境的产物。敏捷企业是一个能够快速变革、适应性强和健壮性好的企业,它能够通过其重构能力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从而建立其竞争优势。大部分企业在提升其敏捷性的过程中都面临以下两大问题:(1)信息孤岛问题。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对信息化 建设进行了大

2、量的投资。但是由于IT 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企业传统的职能部门的设置原因。造成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现象,这主要体现在部门间的IT 系统不能有效共享信息,以及遗留系统和新系统难以有效地集成两方面。(2)流程敏捷化问题。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业务流程。企业内部存在很多流程,但是流程间很难相互协调,针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对流程进行快速有效的整合显得很困难。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从业务流程管理思想入手,通过建立相应的系统来支撑企业敏捷性的提升,并采用CTRS 指标对 BPM 框架下敏捷性进行评价。1 敏捷企业及企业敏捷性简介1.1 何谓敏捷企业敏捷企业是一种能够快速组

3、合其技术、员工、管理来响应市场变化,能够敏捷地重构其操作、流程、经营关系,通过及时提供使客户满意的优质廉价产品和服务而赢得市场竞争的企业。它的出发点是基于对未来市场的分析,认为未来市场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和个性化,所以,企业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组织模式来使企业在不断变化、无法预测的环境下,增强竞争力,走向成功。1.2 企业的敏捷性企业的敏捷性,即RRS 特性,主要包括3 个方面:可重用性(Reusable)、可重构性 (Beconfigurable) 、可扩展性(sealable)(RBS) 。可重用性强调企业内部各个系统元素具有独立性和功能上的完整性并且功能的划分具有原子性。系统元素以模

4、块化的形式存在,而且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其标准接口按功能进行组合。可重构性强调系统内各模块间的松散耦合。即在不改变内部其他系统的前提下,可对系统的某一系统进行升级、替换。可扩展性要求系统可以在一个开放式的集成框架下,根据系统功能的需要进行缩放,其中包括系统内部的精简和向外的跨越企业系统边界的集成。1.3 企业敏捷性的综合度量针对企业敏捷性,Dick Dove 提出用成本 (Coa)、时间 (Time) 、健壮性 (Robustness)、自适应范围 (Scope of change)这 4 个指标 (简称 CTRS)来进行衡量圆。这4 个方面相互约束,相互关联。其中自适应范围式企业是敏捷性的精华,

5、它不是预先按规定的需求范围建立某过程,而是使企业从组织结构上具有RRS 特性,使企业预计完成变化活动的能力。敏捷企业应有合理的消耗,以合理的费用来满足市场需求,即成本要低。时间是指从出现市场机遇到企业抓住这种机遇提供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时间要尽可能的短。健壮性是指敏捷转换过程中的坚固性与稳定性。2 业务流程管理的引入2.1 BPM 产生背景20 世纪 90 年代 Michael Hammer 和 James Champy在他们的著作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中提出了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他们认为BPR 就是从根本上考虑和设计企业的流程,使其在成本、

6、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提高。但是,业务流程重组实施周期长、风险大,面对动态的市场变化,很多企业的流程重组都以失败告终。2003 年, Howard Smith 和 Peter Fingar 在其著作 Business Proces8 Management:The Third Wave 中提出了业务流程管理(BPM) 的概念,他们强调,用业务流程的持续改进来代替BPR 中的 “ 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 ” ,流程管理很难一步到位,需要不断的循环反复。这一思想大大降低企业的风险,提高了企业面对变化时的敏捷性。2.2 BPM 的概念与功能Forrester 将 BPM 定义为:

7、以流程为核心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从流程的层面切入,密切关注流程是否增值,并对流程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BPM 的目标是消除存在于企业用户和客户之间的信息壁垒,用图形来模拟用户的想法,并自动地把这些想法转化为可执行的业务流程,它能解决现存的集成问题,实现新型自动化,从而消除企业目标和执行之间的差距。BPM 包括以下功能:(1)建模:通过图形来模拟用户的想法,对业务过程及其基本元素进行定义。(2)执行:将定义好的流程模型进行部署,在BPM 系统中自动执行,从而减少人工的干预,提高准确性,缩短流程周期。(3)管理:能够可视化地对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与追踪,对流程执行中的例外进行处理,记录到

8、日志文件中。(4)优化:根据指标对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对流程进行改造,以优化流程的执行。这 4 项功能构成了BPM 生命周期。周期内的各项功能不断循环,对企业的流程进行持续的改进,从而可以提高企业敏捷性。图 1 BPM 生命周期图3 基于 BPM 框架下的企业敏捷性研究3.1 SOA-BPM 的技术架构BPM 作为一种新的流程管理的思想,需要一种技术架构来对其进行支撑,从而将业务流程作为独立的对象进行管理,从而方便企业对流程进行控制和管理,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面向服务架构(SOA) 的出现给了BPM强有力的支持。 IBM 这样定义SOA 它是一个组件模型,它

9、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服务 )通过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协议联系起来,接口采用完全中立的方式来定义,独立于实现具体服务的硬件、操作系统 和编程语言。SOA 对 BPM 的支持体现在两个方面:(1)SOA 衔接了 BPM 和企业的后端应用。BPM 着重于对企业业务流程的管理,但是业务流程都固化到了的各种应用系统之中, BPM 无法将之提取出来进行管理。SOA 的益处在于它可以将企业应用系统的功能进行封装,为 BPM与应用系统间的交互搭起桥梁。(2)SOA 支持了 BPM 对流程的重构。 SOA 将流程中的业务功能封装成服务,使其具有标准的、 定义清晰的接口。服务间可以根据流程的功能目标进行

10、组合,从而实现了流程内部和流程间的重构。3.2 一种提升企业敏捷性的业务流程管理框架本文基于业务流程管理思想和SOA 的技术架构提出一种BPM 框架来解决引言中企业敏捷化过程中的问题。如图 2 所示框架按照流程管理的思想从下向上分为4 层。(1)企业应用层。这一层包括企业中各种各样的应用系统,如ERP、CRM 、SCM 等,各应用间交互性差,重用性低。(2)业务模块层。这一层将下层的企业的应用通过适配器进行基于SOA 的封装,同时,这一层也包含了按SOA标准建立的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2 中深色的业务模块), 这一层上的服务总线是按照BPM 层的需求查找并调用流程所需的服务。图 2 BPM

11、框架图(3)BPM 层。这一层包含两个知识库:业务流程库和业务规则库。业务流程库包含了企业现有业务流程的模型及其模型实例的相关信息,并且提供目录服务以供流程的查找和发布。其中业务流程模型清晰地定义了组成各流程所需的由下层提供的各个业务模块。业务规则库包含了对企业业务中某些定义和限制的描述,用于维持业务结构或控制和影响业务的行为。流程生命周期的循环位于两个知识库之上(图 2 中由深色的箭头表示),首先,它开始于流程建模,通过此功能,企业的一整套流程体系被建立起来。体系中流程相关知识(如流程逻辑、层级结构等)被存入到业务流程库中,同时,流程体系中的业务规则被从业务流程中抽取出来存入到业务规则库。其

12、次,流程引擎和规则引擎负责流程的运行,它们分别对应于流程库和规则库。流程引擎主要负责驱动流程的运行,为流程分配资源,绑定参与者,实现对流程的状态和事务管理。规则引擎主要负责根据流程运行状态加载业务规则,执行规则中的应用逻辑并触发相应的操作。然后,在流程的运行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对流程的监控与追踪,对于运行中的异常进行维护,并将流程的执行情况实时地记录到日志文件中。最后通过将流程执行中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流程中可以改进之处,并将信息反映到建模功能模块。对流程的重新设计和优化之后,新的流程的信息被更新至流程库和规则库,这样,BPM 就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生命周期循环。(4)用户界面层。这层是流程

13、访问的入口,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操作界面。通过以上框架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敏捷化过程中的两个主要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首先, 基于 SOA 技术架构能够把企业各个应用系统按功能粒度进行服务封装,从而实现各个系统间的交互,屏蔽了系统间差异,消除了企业内部额度信息孤岛现象。其次,在BPM 层内实现业务流程和业务规则的分离,消除了二者之间的冗余。对于既定业务流程,企业业务策略会随着其战略的调整而不断变化。用业务规则来支持业务策略的灵活应变,使得业务规则的改变不会影响到现有的业务流程,这样就从流程层面提高了企业的敏捷性。3.3 BPM 框架下企业RRS 特性的分析(1)可重用性。 BPM 框架下

14、的可重用性体现在业务功能和流程两个层面。首先,业务流程的实质是各种业务功能按照不同的业务逻辑串行或并行执行的序列,同样的业务功能由于执行顺序的差别会形成不同的流程。在BPM框架下,业务流程被细化分解到各种业务功能。根据业务功能的相似性,完成同样工作的业务功能被合并封装为服务。对于不同业务逻辑,流程可以实现业务功能级别的重用。其次,重用体现在流程层面,由于业务流程的复杂性,流程内部具有一定层次结构,流程可以包含子流程。对服务的重用为流程内部对各层次的子流程的重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可重构性。在BPM 的循环中,流程是不断优化的,这就涉及流程内部结构的调整,但是这种调整必须是在流程内部的松散耦

15、合的前提下进行的,即某一元素的改动不会影响到流程的其他元素。BPM 框架对流程可重构性的支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业务模块层面,由于服务接口的标准化,模块和外界的交互通过暴露的接口来完成。服务问可以根据流程的功能目标进行组合。在流程层面,在业务模块的接口标准化的基础上,流程同样具有定义标准的接口,实现了流程间的松散耦合。有了这两个层面的保障,流程的局部的变化就不会影响到流程结构。(3)可扩展性。 BPM 框架下的可扩展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体现在流程库和规则库的内容的扩展,通过 BPM的生命周期循环,针对新的需求,可以进行描述并建模,并在流程库和规则库中针对相应的知识进行更新,然后再反应到流程的

16、执行上。其次,在业务模块层,作为SOA 的优势,服务具有松散耦合和互操作性,所以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新的业务模块,以扩展企业的业务功能。而且这种模块的增加不仅体现在企业内部,在跨企业边界的敏捷供需链中,企业既可以暴露自己的服务供其他企业使用,也可以调用其他企业提供的标准的服务,从而使企业参与到敏捷虚拟企业的动态联盟中去。(4)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以上对RRS 的分析,我们可以用图3 来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可重用性是可重构性的基础。它以流程内部业务功能的封装支持了系统的可重构,同时,可重用性和可重构性又是可扩展性的基础。可重构性所强调的流程系统内部的松散耦合和流程系统内部的可重用。使得系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功能的缩放。RRS 作为一个体系,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特别是可扩展性,它的提高代表了企业自适应范围的增加,使得企业能够在动态市场 “ 以变应变 ” 和“ 随机应变 ” ,使企业真正开始敏捷化。图 3 RRS 关系图4 基于 CTRS 的 BPM 框架下的企业敏捷性评价Rick Dove 的 CTRS 指标体系侧重于衡量企业实现敏捷转变后的结果,它是一套动态的敏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