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主观题方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38004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物史观主观题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唯物史观主观题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唯物史观主观题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唯物史观主观题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唯物史观主观题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史观主观题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认识论答题模式(仅供参考)1. 运用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分析XXX ?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 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也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或 创造条件,才能更好的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 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做到按规律办事。(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B要 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 用,限制其破坏作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同正视客观条件结合起来,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我们应该分析条件,发挥有利 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达到活动的最佳的效果。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积累起来的主观因素越正确,越有广度和深度,就越有利于进 一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端正主观动机,坚持正确的价值取 向。 能动地认识世界,发挥认识的预见性、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等特点

3、,制定计划、措施。 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利用对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正确认识指导实践。. 认识全过程和总规律表明(xxx 是如何体现认识探索过程的?) (1)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 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的认识运动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 上升。 (3)认识具有无限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 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4)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5)认识事物的

4、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不断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完成。 (6)世界是无限的,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注意:前三点是新课改答案,后三点是老教材答案。部分题目还要结合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作答。. 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 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运用实践的观点分析?(实践的观点包括第八课第一节) (实践的涵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材料分析。

5、 。 。 。 。 (实践的特点) 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看材料是否强调主体、对象、手段的客观物质性)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材料分析。 。 。 。 。 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材料分析。 。 。 。 。2 (实践的基本形式及作用)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关键词:劳动,经济建 设,三大产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结合材料展开三个作用)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关键词:制度 / 机构改革,分析老少边穷地区的 发展。结合材料展开三个作用) 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关键词:科研,试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分析。 。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材料分析。 。 。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材料分析。 。 (11)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材料分析。 。 。 (如果题目是用实践基本形式的知识或者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知识分析?答上面的). 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结合上一题的后四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看材料有没有 关键词:深入、走访、调查、座谈、调研等)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可以提供新的认识课题和经验,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 而推动

7、认识的发展。(看材料有没有关键词:新领域、新现象、新发现、新工具以及认识的变化)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看材料是否有:为了、满足。 。 。的需要、有利于等)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的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 把实践引向歧途 。 (可以参考意识的反作用).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 识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我们要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材料分 析。 。 。 。 。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

8、的、标准要结合材料有选择性的展开答。)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推动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科学理论 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材料分析。 。 。 。 。 (此处与意识的反作用差不多)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 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材料分析。 。 。 。 。 (材料一般表现为某种观点、理论、政策的变化和发展) (4)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是有条件的。人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做到主观与客观,理 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观能动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6)认识的根本任务

9、、目的。 (7)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想象和思维。 (8)实践的含义、特点、基本类型、作用。8. 注意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1)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规律,条件,主观因素主观动机、价值取向,计划性、目的性、 创造性、预见性,具体用到哪几点视材料而定)。 (2)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3)合理想象 (4)创造性思维,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5)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参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 9. 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xxx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是一种社会

10、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个人和社会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展开:评价、指向、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自觉的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10. 运用人生观的知识分析XXXX (先进人物)?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说明。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回报两部分。在人生价值的两方面中,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实现人生价值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必须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

11、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价值。要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对职业理想的选择应该符合实际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多为社会作贡献。11.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分析国家(政府)的做法?(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材料分析。 。 。 。 。(3)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注意展开三方面:评价,指向,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材料分析。 。 。 。 。(4)正确的价

12、值观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材料分析。 。 。 。 。(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要坚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材料分析。 。 。 。 。 。12.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分析(先进人物)?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材料分析。 。 。 。 。 (3)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的导向作 用(注意展开三方面:评价,指向,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材料分析。 。 。 。 。 (

13、4)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材料分析。 。 。 。 。 (5)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自觉的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正确 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材料分析。 。 。 。 。 (6)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回报两部分。在人生价值的两方面中,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材料分析。 。 。 。 。 。(7)实现人生价值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必须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价值。(8)要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对职业理想的选择应该符合实际4

14、13. 从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分析XXXX? (1)理想与现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并且可以转化为现实。(2)理想转化为现实,从主观方面讲,特别需要艰苦奋斗。(3)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社会存在产生重大的影响。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4)我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对职业理想的选择要符合实际。14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原理方法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我们必须

15、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15.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 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3)劳动着的人,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要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4)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5)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走出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的误区,走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误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