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孤独,恒久如新--《洗澡》读后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38007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有孤独,恒久如新--《洗澡》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唯有孤独,恒久如新--《洗澡》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唯有孤独,恒久如新--《洗澡》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唯有孤独,恒久如新--《洗澡》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唯有孤独,恒久如新--《洗澡》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唯有孤独,恒久如新--《洗澡》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有孤独,恒久如新--《洗澡》读后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唯有孤独,恒久如新 - 洗澡闲记小说洗澡主要描写的是一个文学研究社里的若干知识分子形象,时间在新中国成立后,有许彦成和姚宓二人的爱情发展轨迹与知识分子接受以改造思想为目的的洗澡运动两条线索。 作者杨绛表示力图在作品中展现那个年代之中的纯洁的友谊,并融入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思考。 这本书是我读过的为数不多的当代小说之一,我认为比较值得推荐, 并作此笔记。 我的读书笔记当然不可能做很多系统深入研究,仅仅是出于不让自己彼时突然在脑海闪现的一些想法白白流走之考虑而作,凡思维所及,悉数记下,形散神更散,仅作朋友间互相交流探讨之用,内容也不固定于这本小说之内, 写法随意,多六经注我式解读, 实在算不上争鸣之作

2、。朋友们看完若有一些感触,欢迎分享,对文中的疏漏或不严谨之处,敬请指正。最美的情愫抛去道德的因素, 单纯看主人公徐彦成和姚宓这对恋人间的那几封信,还是很有韵味的。彦成表现的一片痴心, 阿宓开始表现的冷静周全最后又突然意蕴悠长地表示“我就做你的方芳”,真的很感人,确可拿宝玉对黛玉说“你放心”作一比。阿宓的态度从最初的不反应到威胁再到肯为彦成解忧,(也只有她能解开他的心忧了)从冷静的分析再到最后的不愠不火的热烈,极其传神地刻画了她的对爱真挚,心忧他人,理智冷静,然而又恰到好处。两性关系中, 最让人回味无限的大概就是从相互的认识,互放光亮, 到彼此艰难的试探,到最终各自将原本小心翼翼保护着的心完全毫

3、无防备地袒露给对方的过程了吧。也许真的会有这样的人,他/她的到来让你改变了对生活的看法,改变了对自己的态度,让从前的生活此时显得残缺而黯淡。他/她能够并欣然地走进你从前的心路当中, 怀着极大的热情, 像珍惜他自己的记忆一样也对你的世界视若珍宝。每个人都应该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这没有错,但是,我们确乎需要一种依赖, 一种藉此同这个世界发生联系的凭借物。小时候,我们挥动着四肢等爸妈来搂抱。 为人父母以后, 本能让我们从收集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足迹过程中分享到无限的欢乐。 至于陪伴我们最久的那一个人, 最初与我们并没有任何的联系, 可是当你能够发现那个原本毫不相干的人与你怀有同样的热情,相似的追求,

4、和谐的节奏, 最终是默契的共鸣之时, 你怎能不发自内心地颤栗呢,慢慢变得像语言学家一样的谨慎, 权谋家一样的用心计, 像诗人一样的神经敏锐, 像一个吝啬鬼一样的斤斤计较。 如果最热烈的恋情没有能结出果实甚至不能无疾而终,感觉自己就会像被一个吸血鬼吸干了生命力,只留下浑身的无力,与被掏空的感觉。然而,还有比这更恐怖的事情。有些人会因爱生恨,仿佛难以驾驭爱情的力量,反而走火入魔, 产生向全世界报复的心理, 或者从此郁郁寡欢, 失掉了一切生活的乐趣。因此,当我们感受到到徐志摩“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偶然 )这样潇洒的情怀时怎能不长久的被打动呢?读到普希金“但别让这爱再搅扰

5、您的安宁,我绝不想带给您些微忧烦.愿上帝为您选中另一个情人,能像我一样真挚地把您迷恋( 我曾爱过您)时,怎会不被诗人高尚的情操所感染呢?爱情如果没有把你变得更好,也一定不要让它把你变得更坏, 这样才算是对爱的尊重和珍爱人生的一种操守吧。美丽而无辜的配角:杜丽琳“她大衣领上的皮毛, 头上大围巾的绒毛, 软软地拂着他的脸颊。 两个人越谈越亲密,一个是痴心,一个是诚恳。一个是爱慕,一个是感激。”单身狗表示看到这里真的很容易想入非非, 说明作者勾勒细节的功力很强。 表面上看这真的很像是一个比较美满的婚姻的预兆,谁能想到其实包含着不小的问题呢。当局者迷,旁观者又何尝能说得清呢?长久地看我们都是会变的。就

6、算开头再完美再十分安全可靠,天长地久也保不准会生变故。对于丽琳,首先应该强调的是,她并不是完全出于利益的考虑才选择许彦成的。如果选中他真的只是投资, 那么她在选择上会谨慎许多的, 必然不会那样自作多情,以至于最后下结论认为许对她也有深深的好感。她是早就想要一个值得托付的男人没有错, 可是,这难道不是大多数人的需求吗?而且文中有一处明显的证据,表明丽琳希望许爱他,夫妻吵架时她曾说他许多年以来欠她的三个字云云,明显说明她并非真的只想锁牢一个男人便是,她也有情感的需求, 自己更是先倾诉爱意在先。其实我们看,在文中没有哪一处丽琳是真的惹人讨厌的。事实上,从小说中看,评价她贤妻良母, 有见识有涵养并不为

7、过。 相反,有一个我觉得很露骨地表示了作者对她的态度的一个场景, 姚太太等丽琳走后极没风度地对女儿评价她是个笨蛋,看到这个之后我反而对姚太太有一点看法。我不知道为何爱听西洋音乐就是高雅,爱听电影里的情歌就是俗气和笨蛋了。丽琳的不幸,主观上讲最主要是因为她不太谨慎, 轻率大意地做出了选择和决定,没有想到彦成在这些事情上还很不成熟。婚姻来的太快, 一次沟通就解决了。 对于丽琳要他一直对她真诚的要求,彦成一口答应。 这个时候的彦成, 表现出的只是老实加一丝木讷,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对婚姻有信心, 他的表现也像个孩子。爱让一个人的不自信和不安表现到极致。不被爱的时候怎么做怎么说都错。如果丽琳当初看得更

8、清, 就少了许多年的辛酸与眼泪, 不会让那么多的心力白白浪费了。很多人都说杨绛是个仁慈的人,在洗澡之后给每个人都安排了美满的结局。我觉得在解决三角恋关系这个主要矛盾的方面,杨绛的仁慈主要就是表现在让丽琳主动改变,让她不再钟情于彦成因而不再受被丈夫冷落之苦,据此也可以看出,基本上杨绛不怎么觉得彦成对丽琳应抱有较深的内疚感。许偶尔闪现的歉意和对杜的反感、对姚的痴情投入比较起来太微不足道了。我们从杨先生的爱情观里可以看到一丝端倪:“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和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相互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 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相互

9、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很明显,作者就像是在指点给读者,你看!像杜丽琳那样根本不能理解徐彦成那样的心地高洁志向远大的人的女人,和人家急匆匆谈一场情就简单粗暴地结婚的女人, 是没有好下场的。 你再看姚宓这样的真正能理解许的心胸的又并不奢求永远占有她的这样无私又纯洁高尚的女人,才配得上享受美好的爱情。杨绛的爱情观我是非常赞同的,只是,靠拥有这样一个剧情的故事来表现这一点认识,我真不敢说有多推崇。小说中的形象与时代作品中主要人物姚宓除了爱扯些东加长西家短有些嘴碎之外几近完美,彦成和丽琳算是比较立体,余楠,姜敏、江涛涛、施妮娜可算是标准的反派,基本上从他们身上看不到明显的优点, 善保和

10、罗厚则更属于概念化存在, 前者是忠厚老实,后者是仗义机灵,大概也是作品篇幅所限,书中人物多不能刻画的较完整饱满,不过对于了解现实还是多有帮助的。 丑恶的现象总是存在的, 而且谁都可能会做,不管故意或者无心。 无心的过失尽可能原谅, 因为自己也必然会犯错, 宽容他人便也是悦纳自己。而对蓄意的恶念要时时怀有戒心。我从我可能比较幼稚片面的眼光来看,认为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大概不会是真像小说写的那样是坏到骨子里的。 总没有人天生愿意一直朝着心中的阴暗面生活在社会中。小说一贯的基调是和风细雨式的,偶有阴云也很快散去了, 写坏现象也比较浅、轻,但一个彻头彻尾的坏知识分子,即使坏的轻,也总让人觉得不很真实。我

11、想,既然小说能称为半部红楼梦加半部儒林外史,那么在形象的塑造上或许应该是更完整细腻充实一些。 儒林外史我不晓得,但红楼梦不用说,不仅形象数量丰富地异常罕见, 而且性格特征刻画细腻立体的就已经很多了。“所以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思想,要用马列主义为指针,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看到了第二部第一章, 稍稍了解了一下新中国成立初期那个年代知识分子开会的场景。见到知识分子不得不说上面这样的话来表态的时候突然感觉有点不是滋味。神奇的现象还有很多。 专家们搞文学研究工作需要听从首长指示,滥竽充数的人借权力之便凌驾于内行之上耀武扬威。开会的结果需要向领导汇报, 评价学者境界高低需要考虑政治觉悟 从海外归来 “投奔光明

12、” 的彦成、丽琳夫妇面对新中国此种新局面不知心中会作何感想,当丽琳不得不在文学研究社成立大会上谨慎地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时,她又会感觉如何?可以看到,小说中的学术研究领域并不是一块净土,而是在播种之前就把土壤性质严格控制好了的, 如果有不合意的植株冒尖了,当然就要掐死在摇篮里。 仿佛一个弱女子换了一个更强硬的丈夫, 被霸占了还要被迫歌颂新丈夫的恩德。 不过,毕竟只是小说,是艺术化的产物,不必深究。作品的语言风格杨先生语言风格犀利而老练,表现力很强,比如有一处写“丽琳撇下这句话,让姚宓自去细细品味她的 “临去秋波那一转” ,出自西厢记 张君瑞的唱词, “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空着我透骨髓相思病染

13、,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指莺莺离去时回头眼角含情地顾盼张生一眼,送他根菠菜, 是写男女间有好感的眼神,此处却写丽琳面对这个可能会抢走自己心爱的丈夫的假想敌,以她极有风度和贤淑气质的标准美人身份,只给了姚宓秋波一转,非常引人遐思,蕴含丰富,作者便是没有写到姚宓的反应,读者也可猜到了, 很值得回味。 还有诸如余照笑他爸爸穿上新制服活像猪八戒变的黄胖和尚,先从外貌颜值上对反派余楠发出嘲讽,诙谐而稍显狠毒。作者也很善于巧妙制造悬念。 文学社成立大会上, 余楠搜寻可能和姚宓打无线电的那个男人,书中写“他旁边的许彦成呆呆的注视着他的标准美人”,看起来应该不像是他, 可结果怎么样呢?似有疑惑。 但从后面的

14、情节知晓后再翻这一节便豁然开朗。彦成定是看到了活泼清新有灵气的阿宓而内心蠢动,自然想起了自己已有的宿命“标准美人” ,正不知在那呆呆的注视里蕴含着多少失望和不甘呢。至于诸如“朋友的友谊往往建立在相互误解的基础上,恋爱大概也是如此。” “据说追求她的人多于孔门弟子七十二, ”等等这样睿智的妙语,和以上所说的巧妙的构思一样,小说中俯拾皆是,读来非常有韵味。闲话:人与书的缘分读书和识人有个很有趣的共同点, 都是要靠一定缘分的。 我看到给我推荐洗澡这本书的老师在朋友圈中抒发了他与这本书之情分,偏偏我就不能对它产生很多感触。这种东西是不可强求的。 套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 幸福就是在对的时间里遇见那本对的

15、书。 我感觉,能让你看后很久还在脑海中能清晰辨认出它曾经带给你的那种感觉的书真是不多的,甚至可以说读一本少一本。 你的阅历, 心境都会影响决定你读某本书是否会印象深刻而心有感触。高二时我初读海涅与歌德的抒情诗,天知道那是怎样一种美妙的体验,像是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神秘而亲切,现在再读却只有重温,几乎没有一点新的触动,认为也不过如此。高一时读到装订非常精美的契诃夫小说集 ,对契诃夫抒情小说中流露出的那种“不能再这样过下去”的社会情绪深深打动着,人生末途的苦恼哀伤 ,深切困扰着美好青春的带阁楼的房子 在流放地,搅动中年人不安的神经的醋栗 ,套中人,压抑无邪童年的 万卡 ,我认为都是契诃夫优秀作

16、品中最动人的佳作, 曾经带给我无数的感动, 现在却全都变成了只在记忆中才会存在的情感记忆,再也捕捉不到当初那种情绪了。胡思乱想:洗澡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对比小说中彦成和阿宓的相识和相知来得从容淡定,不慌不忙,大概是比较接近现实的,而互相间内心的大胆吐露也要等到后来秋游放鸽子事件发生之后,而且还是用信件这样一种温和舒缓的方式进行的,彦成的炽烈和阿宓后来的深情都来得极为省俭。如果我们拿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来比较着读,应该会发现很有趣的差异。 事实上,这两部作品之间并没有很多在学术意义上值得对比研究的地方, 仅仅是出于有意思才这样做的。来看后者, 罗密欧整日徘徊在被凯瑟琳拒绝求爱的阴影中嗟叹, 等到了凯普莱特府中参加舞会, 一眼撞见新人朱丽叶之后却登时燃烧了: “啊!火炬远不及她的明亮,她皎然悬在暮天的颊上, 像黑奴耳边璀灿的珠环,她是天上明珠降落人间! ”并确信地道出,“我从前的恋爱似假非真,今晚才遇见绝世的佳人。 ” 再看朱丽叶, “要是他已经结过婚 , 那么坟墓便是我的婚床。 ”远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