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3310121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选题: (每题 2.5 分,30 个,共计 75 分)1.西周时所有国家大事,君王都要以宗主的资格,按照礼制,到宗庙向祖先请示报告。君王要发布命令,包括作战命令,必须在宗庙发布。君王要授给臣下官职,必须在宗庙举行册命礼。由此得出西周时A.西周王权受宗法制的严格制约 B.神权凌驾于王权之上C. 统治者借助祖先崇拜进行统治 D.分封制度下等级森严2.西周的舆服制度是各级贵族等级的标志之一。所谓“舆”是指车,“服”是指冠冕和服饰。册命與服为官方的信物,为政府任命官员爵位、身份及权利的象征、公、候、伯、卿、大夫、士的等级不同,所享用的舆服都不相同。这表明( )A.與服适应周礼的发展而得以不断完善 B

2、.與服制度是专制王权强化的标志之一C.與服制度与分封制及礼乐制联系紧密 D.舆服制度对平民和奴隶的限制比较少3.殷商主要把王室子弟分封到王畿之地,加强对被占领地区的控制。而到了周代,所封的同姓子弟诸侯国以武力为后盾,在原有的邦国部族区域强行楔入,如同往原方邦部族里“掺沙子”。这种变化说明西周时期A.君主权力得到了某些强化 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C.地方制度发生了质的变化 D.大一统国家管理已经基本成型4.历史上最早设县的是楚国和泰国。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汉时期推行至全国,达千余县之多;春秋至秦汉时期县制的变迁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拓展了中国疆域C

3、.实现了国家统一 D.推动了官僚政治5.中国古化户籍制度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同时,科举考试也要求考生必须在原籍地、以本身所属户籍类别参加。这反映了户籍制度的实质是A.维护儒家伦理道德 B.巩固封建统治秩序C.限制了人口的流动 D.保证选官相对公平6.在宋朝,明令禁止应试举子对主考官自称“门生”,或称主考官为“恩师”、“师门”,并又创制“糊名”和“誊录“之制。这此做法从本质上反映了宋朝科举制A.能够杜绝科举考试中的徇私舞弊行为 B.促使我国古代的选言制度发展到顶峰C.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需要 D.为明清之际的八股取

4、士制度埋下隐患7.唐太宗认为政治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他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这反映了唐太宗A.重视唐代民主政治的建设 B.意识到了制度设计的重要性C.认识到限制皇权的必要性 D.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8.有学者认为,秦汉时“民之反,多农与士结合,易成;至宋、明民之反,农而已,士稍也,易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市民阶层的发展 B.监察制度的完善C.阶级矛盾的消除 D.封建统治基础的扩大9.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百凡(全部)皆奉圣断,分

5、毫不敢欺负。”由此可以推知,当时的阁臣A.实际上充当了宰相的职能 B.完全剥夺了六部的权力C.听命和从属于皇帝的权力 D.完全没有处理朝政的权力10.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A.雍正年间 设置军机处 B.雍正年间 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C.洪武年间 废除丞相 D.乾隆年间 设置军机处11.雅典的民主制度的确立经过了一系列改革, 使雅典最终确立民主制的是下面哪一措施的推行A.财产等级制 B.民众法庭 C.陶片放逐法 D.津贴制12.乌尔比安论告示第 3 编:“执法的人不应当对自己行使司法权,也不应当对自己的妻子、儿女、解放自由人或其他属于他自己的人行使司法权。”材料表明,古代罗马法A.伴随征服不断调

6、整 B.强调程序和理性 C.适用对象不断扩大 D.体现公正和公平13.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对其弟弟说: “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我们是在王法之下生活,我们不得不住下我们高没的头顾,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为了王法的威严而贡献出你高贵的生命。”这句话成为后世罗马法的永恒宗旨。这反映了古罗马时期A.法律的权威植根于历史传统 B.法律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发展C.法律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创制 D.王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14.英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标志是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C.大宪章的签署 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5.“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

7、。直到1870 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变,由对抗转为妥协。”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法国A.工业革命的发展 B.君主派力量的衰落 C.各派力量的让步 D.共和派力量的增长16.1871 年有德意志观察家说“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我们用来获得这种伟大成就的于段却给我们的未来投下了阳影,我们将为此付出代价。”由此判断,德意志统一中的局限性是A.普鲁士军国主义和专制传统被带到德意志B.自上而下的统一使德国未能建立起代议制C.普鲁士邦独大不利于德国统一真正实现D.联邦制国家不利于德国海内外市场的开拓17.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

8、重税例”,这一规定A.破坏了近代中国司法上权 B.造成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C.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 D.导致了洋货倾销中国内地18.1877 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国际地位得到提高C.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D.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19.辛亥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的两次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改变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C.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D.有利于新社会阶级的诞生20.191

9、1 年春,毛泽东阅读新民从报时写下了这样一段批语: 今日之中国,应像英日等国一样,“宪法为人民所制订,君主为人民所推戴”,“而不应像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一样“法令由君主制订,君主非人民所心说诚服”。这表明,毛泽东当时主张在中国实行A.人民民主专政乐 B.资产阶级君主立宪C.封建君主专制 D.资产阶级民主共和21.北京学生发生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 5 月 9 日通电说,“萃孝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反映出A. 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五四运动是全国性革命运动C.经济诉求

10、是运动的重要目标 D.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2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此后,这一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事件中,没有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是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中共二大的召开 D.十月革命23.党史研究专家何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是在红军四处碰壁身处绝境时召开的,标志着中国红军翻开崭新的一页,从此中国革命中一个杰出人物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这里的“它”是指(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24.一份历史文献中这样写道: (二)取消一切

11、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上土地的政策。(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这反映出,当时A.国民革命运动遭到严重破坏 B.中共已经找到正确革命道路C.中共战略转移已经顺利完成 D.形务变化促使中共政策调整25.电影无向西东主人公之一沈光耀的原型沈柴诲在“淞沪会战”中壮烈牺牲。在这场会战中,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悉数投入,湘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纷纷奔赶前线,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国人民踊跃支援。这表明淞护会战A.消弭了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 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中国的计划C.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提高

12、 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6.关于右图漫画说法正确的是A.该漫画表明了直接选举优于间接选举 B.该漫画说明了各级官员均由民选产生C.该漫画体现了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D.其法律依据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7.下列图表中,导致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及“军官衔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 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 美国驻台湾军队最高军官衔级1972 年9800 中将19741975 年4500少将1976 年 2200准将1977 年1400上校A.美国严格执行中美建交公报 B.美国放弃了对台湾的军事支持C.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得到发展 D.美国军事战略重点转移到欧洲28.“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由盟

13、友成为对手;到了 80 年代之后又谋求合作,促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因是A.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B.经济全球化的推动C.两国社会制度的矛盾 D.世界多极化的发展29.回忆录、自传、自述(自叙)、自订年谱是具有相似性质而各有特色的文件。这类文件的价值在于A.因直接性而有参考价值 B.比文献记载资料更可信C.因主观色影而全不可信 D.因亲历者记述而最真实30.2017 年 12 月 6 日,美国总统特朗音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引发国际争端,遭到阿拉伯国家和法德等欧盟国家的反对。2018 年 1 月 9 日韩国和朝鲜在板门店韩方一侧“和平之家” 举行朝韩高级谈,双方就朝鲜参加平昌冬奥会的相关事宜达成一致

14、。这些现象说明A.世界和平之路任重道远 B.美国是世界麻烦的制造者C.政治多极化有利于稳定 D.协商无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31.(13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进入民国时期以后,中国仿照西方模式,实行民主共和制度,以推动行政管理体制现代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对于外交事务非常重视,并借鉴法国体制设立秘书处、外政司、商务司、编译司等机构。第一任外交总长为陆徽祥。任命职业外交家陆徽祥掌管中国外交事务,本身就是一项重要改革,顺应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潮流。陆早年就读于上海广方言馆,后毕业于京师同文馆,精通法文,外交知识丰富。回国出任外交总长后,陆徵样按照西方国家外交部的模式锐意改组外交部。陆微样还要

15、求不仅是驻外使团首脑,而且连所有公使馆馆员、领事、副领事以及领事馆馆员都要经过北京外交部委任,收回了驻外使团首脑从前的人事支配权,并有效治理了以往驻外使节在经费使用和人事任用上的营私舞弊陋习。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重大改革以外,民国初期还把一切外交事务均集中于外交部,相关机构或部门只起配合作用,从而改变了晓清国内涉外交涉多元体制。但是,“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很快被封建军阀所摧毁,然而陆徵祥在民国初期进行的改革,却奠定了外交体制现代化的基础。在整个民国时期,外交部门的专业化程度最高,造就了以顾维钧为代表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新型职业外文官,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晚清“弱国无外交”的不利态势。摘编自王红续 民国初期外交体制的变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外交体制改革的背景。(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期外交体制改术的影响。(7 分)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