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与创意产业集群——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实践与探索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07428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意城市与创意产业集群——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实践与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创意城市与创意产业集群——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实践与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创意城市与创意产业集群——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实践与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创意城市与创意产业集群——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实践与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创意城市与创意产业集群——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实践与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意城市与创意产业集群——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实践与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意城市与创意产业集群——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实践与探索(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意城市与创意产业集群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实践与探索何增强(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在当今世界, 创意产业已经从一种理念转化成为巨大的市场经济价值,在全世界每天创造出 220 亿美元的价值,并以5% 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14% ,英国 12%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创意服务、创意营销和创意产业模式, 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 构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的发展浪潮, 各国的创意产业以其各自独特的产业价值取向、领域和方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未来发展和竞争市场的制胜法宝,展现出创意产业全球蓬勃发展的热烈景象。一、创意城市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城市, 长江三角

2、洲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 上海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逐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国家战略地位,实现人均GDP 超过 5000 美元。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未来几年上海要“ 建立由支柱产业、新型产业和都市产业构成的新型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随着经济活动的商务成本和人力成本不断提高, 经济发展将主要依靠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通过创新创造转变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上海市委、 市政府审时度势,制定了 “ 科教兴市 “ 战略,并将其提到推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主战略

3、的高度,提出让创新理念、 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贯穿于城市生产与生活的全过程,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创新“ 是“ 科教兴市 “ 的核心,包括科学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提高传统制造业产品的知识含量,提升产品经济附加值和劳动生产率,强化传统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将知识创新作为经济发展主动力。创意产业在上海的悄然兴起, 既符合上海 “ 新型产业结构 “的总体规划, 又符合“科教兴市 “的创新创意城市的总体发展, 创意产业是上海 “ 新型产业体系 “ 中的“ 新型产业 “ ,并与上海的总体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有机配合,实现了与都市产业结构的相互融合, 在上

4、海中心城区首先形成创意产业集群,一个个富于个性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相继成立, 成为上海发展新型创意产业的典范和载体,其必将为上海的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提供共享平台和产业助推力,逐步形成上海极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发展形态,其个性和品牌建设就如同一个个符号必将为上海的“ 创意城市“富于鲜明的产业优势,为上海的城市品牌建设发挥作用。上海要成为世界级城市, 除了尽快提高自身的经济规模和实力外,还必须大大提升自己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综合竞争力,而创意产业就是城市竞争力的最主要的体现之一, 这就延伸出 “创意城市 “ 的概念。纵观全球, 那些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城市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创意产业最集中和最发达的地区,也以富有

5、特色的创意产业而闻名遐迩。 创意产业作为源与个人创造力、技能与才华, 并通过工业制造、产业转型融合、服务业、金融体系、政策扶持、传播等配套体系,把创意转化为巨大的社会财富, 基于创造力的创意产业是国际大都市真正拥有的优势,也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精髓所在。上海要真正成为世界级城市, 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城市功能,增强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创意产业的联动发展和创意产业集聚协作作用,发挥长三角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区位资源优势、资金优势、产业优势等,构建大区域性创意产业集群,形成互补联动发展的态势。二、创意产业集群随着世界投资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加速,我国产业越来越多的深刻地融入到全球化大潮

6、, 主动参与或被动地卷入激烈的全球竞争。竞争力强的企业正在加强学习,强势出击。对于许多产业城市,尤其是专业化的城市(传统产业集群)来说,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产业升级迫切需要创意策划设计型企业的支持。目前我国的创意产业仍然高度依赖本地人或企业内部创意人才的创造力和本地独特的传统产业集群结构和发展环境,没有广泛性和国际性, 因为影响企业和地区性产业发展的因素是多重成分构成的,创意人才的需求也是多重成分的人员构成的,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和广泛的跨行业、跨地区、专业化、国际化的特点,因而创意产业集群是创意产业发展的一种基本形态,形成区域性创意产业集群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宽容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传统产

7、业集群提供大量的创意人才的展示舞台,社会环境及产业环境发掘创意性思维的氛围和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城市要为发挥创意产业的商品价值提供完善的外部条件,如专业化的培训教育和灵活的人才市场、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和相关产业支撑,以及国际化的信息流和人才流;2、创意产业的区域性、专业性、互动性及价值链。随着企业和城市的发展,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个人、单个企业、传统产业集群和独立单个城市的行为,而是需要集体、 跨区域国际化的互动发展, 具有地区性或产业合作集群的个性特征,具有地理性集聚现象,这就是创意产业集群环境,具有鲜明的本地特征。3、城市功能是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传统产业集群构成创意产业知识产权转化的基础

8、平台;技术支持平台是创意产业将创意设计转化为产品的基础,主要包括研发设施、 风险投资、知识产权保护及转让和吸引创意人才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 艺术创造力与区域性人文环境和创意基础结构的完善有关,城市和区域的创意基础结构主要关键因素是能否产生知识的创新流动和人才再造的创新流动。4、创意创新城市是推动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催化剂。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政府管理的透明度, 社会亲和力和多样化包容性,信息流动和创意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 构建产品生产体系、 流通交易体系、知识产权交易转化体系、创意产业孵化系统, 形成创意产业集群和价值链, 城市的创意产业集聚效应给创新的产生、转化、生产、扩散和商业化提

9、供载体和发展空间。三、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上海,这个屹立于太平洋东岸的国际大都市,在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互动中,探寻着这个城市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跨越的途径,实现创意产业化, 产业创意化。而推动这一跨越的载体,就是新型的创意产业。创意产业的最初动因,不是来自理论界的学术探讨, 而是源于上个世纪末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功能转换的实践。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海的“ 创意城市 “ 定位和“ 新型产业体系 “ 结构调整对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整体推动所起到的作用,政府管理的透明、社会亲和力和多样化包容性的创意城市机制为上海吸引了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创意产业人才和与创意产业发展有关联的

10、机构和配套产业,国际化城市的开放力度, 国际性的融合的加剧, 构成了上海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必然性和价值链。(一)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起源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源自于上海的第一次重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即都市产业结构调整。在 1997 年上海市第七次党代会上, 首次提出要积极发展城市型工业。到了 1998 年,上海市政府正式明确了 “都市型工业 “ 新概念,并于 2000年实质性启动,确定了 600 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6000平方公里的郊区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布局,即“ 两个优先 “ 发展的方针。从而中心城区的老工业向郊区六大工业园区转移、集中,到2006 年,这个搬迁计划将完成90

11、% 。那么,中心城区的老工业建筑空置以后,如何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如何向综合型的现代服务业功能转变?都市型工业的模式如何?这是个全新的课题。都市型工业的两种形态和四个阶段:两种形态:1、随着上海改革开放的深入,“四个中心 “的地位逐步确立,中心城区的商务办公楼宇和高档住宅楼宇的需求加剧,针对已关停并转的企业的工业楼宇以土地置换和拍卖的形式,转换为房地产土地资源进行二度开发利用;2、处于企业转轨和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的工业楼宇,以出租楼宇的方式,吸引了众多的生产型小企业和各类公司,初步形成了都市型工业。四个阶段:第一代都市型工业:自主开发、委托开发、转型、租赁第二代都市型工业:相对主体明细的产业定位

12、型都市工业第一代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创意产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第二代创意产业集聚区:以主题性创意产业价值链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2004年底,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先生在视察8号桥时,对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创意产业集群的产业形态,给与了大力的肯定, 并将这些集聚着大量创意设计类企业的园区正式命名为“ 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 “, 这种模式为中心城区的都市型工业的发展和上海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同时将上海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定义为上海都市型工业园区的升级版,要求更多的上海都市型工业进行转型升级。从此,这个概念被传到了大江南北,也是上海发展创意产业和建设上海特色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一个抓手、一条有效途径。(二)

13、集聚区的个性集聚效应及特性1、与区域性传统产业集群相结合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与个性品牌构建与区域性传统产业集群的产业构成有密切的关联性, 区域性传统产业集群是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转化基础,是将创意产业的产品直接转化为产业化的先决条件。比如:上海昂立设计创意园,共集聚了建筑与环境设计企业20 家,周边配套的有大量的与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相关的研究院、设计公司、模型制作公司等配套产业,同时与其紧邻的就是在全国及国际享有盛誉的同济大学,其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上海昂立设计创意园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区域性产业集群有关, 并配套与同济大学成为产、 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典范和载体,同

14、时也是产业孵化器和与建筑设计相关的人才的再造基地。2、与区域性人文环境相结合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与个性品牌构建与区域性人文环境有密切的关联性,历史传承和人文环境氛围为创意产业的集聚奠定了社会环境基础。比如:上海市卢湾区的三个创意产业集聚区田子坊、8 号桥、卓维 700,与卢湾区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有密切的关系。卢湾区在清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1900年 1 月)和民国 3 年(1914 年),区境北部相继被辟为法租界。二三十年代起,一批白俄侨民迁境,并于霞飞路设店谋生,环周多为外国侨民、多富商寓公和多接受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等,逐步形成商场精致、 格调高雅、商品高档、环境优美、服务优良的特色,

15、加之两侧各式欧陆风格建筑, 呈现浓郁的俄法风情,遂有“ 东方彼得堡 “ 和“ 罗宋大马路 “ 之称, 成为中西合璧的海派商业文化中高雅的典型代表。文化活动频繁,丁玲、胡也频、沈从文、徐志摩、萧红、萧军等作家诗人都曾在境内从事创作活动。民国19 年起成立有 “左联“ 美术家联盟,美术研究会、画会、木刻社等;吴昌硕、张大千、丰子恺、张聿光、刘海粟、汪亚尘、陆俨少等一代画宗都曾于境居住、办学、创作或举办画展;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专科学校、 上海女子美术学校, 为中国美术事业培养一大批人才。这些民族的精英无一不在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影响。3、集聚区主体创意产业个性鲜明:上海的创意产业以保护上海老工业

16、历史建筑和老工厂为载体的创意产业集群兴起,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主体产业和配套价值链,就已授牌18 家集聚区如下:(1)春明艺术产业园 - 现代艺术(2)8 号桥- 建筑设计、设计咨询、影业制作(3)周家桥 - 艺术设计、美术摄影、动漫艺术(4)设计工厂 - 设计服务、设计教育、设计研发、创意产业孵化基地(5)同乐坊 - 影视制作发行、艺术摄影、广告设计(6)时尚园 - 时尚艺术、服装设计、品牌发布(7)创意仓库 - 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艺术(8)传媒文化园 - 动漫艺术、影视制作、网络媒体(9)田子坊 - 视觉艺术、工艺美术、室内设计(10)上海旅游纪念品产业发展中心- 艺术设计、 工艺品制作、 旅游纪念品(11)天山软件园 - 软件研发、动漫游戏、教育培训、产业孵化(12)虹桥软件园 - 软件研发、动漫游戏、教育培训、产业孵化(13)乐山软件园 - 软件研发、动漫游戏、教育培训、产业孵化(14)工业设计园 - 工业设计、产品研发、成果转让、建筑艺术(15)卓维 700- 动漫广告、投资咨询、软件开发、项目设计(16)昂立创意设计园 - 工业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