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系列:6、把握感情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53306529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01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系列:6、把握感情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诗歌鉴赏系列:6、把握感情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诗歌鉴赏系列:6、把握感情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诗歌鉴赏系列:6、把握感情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诗歌鉴赏系列:6、把握感情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系列:6、把握感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系列:6、把握感情(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诗歌鉴赏备考,、把握作者的感情(1)整体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所谓整体把握情感,往往要结合全诗(词)进行分析评价,从而理出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这比理解某个句子中作者的情感的难度要大,要求考生必须全面地分析材料,尽可能多地解读出其中的内涵。,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 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习题试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苏轼,大江东

2、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 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博大雄壮的景象:自然、历史、人事,乱山大江、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从容潇洒,指挥若定,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四十几岁,待罪黄州。人生如梦,不如与江月共饮。,这是一首怀古诗。从开篇雄壮之景写起,联想古代英雄人物:赤壁之战时周瑜少年英俊;谈笑间,从容潇洒地指挥了一场战役,名垂青史。这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

3、而自己大半生功业难成。(而此时自己已四十七岁,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 所以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感奋与感伤,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知识梳理,古诗中常见思想感情有: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田园之乐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此外思想感情表述语还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题材类型与思想感情(部分例

4、子) 1送别诗: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2怀古诗: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3战争诗: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4思乡诗: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5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诗: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托物表达自己的高洁品质,()解题方法,规范表述 :这首诗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诗人(某某)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诗句)的(某某)含义,表现了诗人(某某)思想感情。,方法小结:怎样根据诗句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1)抓住关键词句的意义来分析 (2)抓住物象的象

5、征意义来分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首诗通过(诗句)的(某某)含义,表现了诗人(某某)思想感情。,这首诗通过“左迁、过五溪、明月”,写出朋友被贬,远走他乡,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表现了诗人无限关切思念之情。,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日 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注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

6、预报喜兆”之意。问题:(1)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问题:(1)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日 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点出景物1分,说明特点1分。,考点:意象与意境,(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2分,点出“迟暮”2分。意合即可。),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

7、回答问题。武 夷 山 中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问题:(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2007年高考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武 夷 山 中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

8、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国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卓拔不群、坚贞高洁的人格,问题:(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分析: 此题不但要结合全诗分析,还要结合注释中的背景资料来答题,从注释中可知,一、二句中的“无梦还家”“独立青峰”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三、四句写到梅花的意象,结合注释可知,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答:(1)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2)分析诗句所包含的情感所谓分析诗句所包含的情感,即抽取诗歌中某一句,要求分析这句诗中所包含的作

9、者的情感。,(09北京卷)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波神:水神。 准拟:准定。,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5分),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

10、上。,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波神:水神。 准拟:准定。,旅途中心情快乐舒畅。,想象,拟人:波臣善戏不在意风浪,泰然自如,定要登楼赏风光,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波神:水神。 准拟:准定。,在这首词

11、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5分),答案示例:“准拟岳阳楼”一句,船虽为风浪所阻,但作者并不在意,水面波涛的声响反而激发了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表现了词人的乐观、豁达的面对风雨的情怀。,规范表述 :这首诗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诗人(某某)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诗句)的(某某)含义,表现了诗人(某某)思想感情。,方法小结:怎样根据诗句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1)抓住关键词句的意义来分析 (2)抓住物象的象征意义来分析,提示:同学们可鉴赏“波神留我” 、 “露宿何妨”等句。,例如:“波神留我

12、”一句,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表现了词人的乐观、豁达的面对风雨的情怀。,2007年高考全国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 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问题: 1、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

13、分析。(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 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评分细则】 (1)题考查理解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苦闷”“郁闷”等,写出同义词可以得2分,理解为春日的惆怅,可得1分,理解为抒发豪情不得分。第二个问题能结合诗人的具体行为,如“咨嗟”“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等进行分析可得2分,分析不到位,不贴切,酌情给分。,问题: 1、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出:“休对老朋友说什么思乡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